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又过了半个月。在这半个月里,林一飞的生活节奏并未有太大改变,但他心中的那份期待与紧迫感却日益增强。他每日除了处理朝廷的公务,便是与柳烟儿、岳银瓶等人商讨对策,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北伐。
这一日,林一飞正端坐在书房中,手中紧握着一份密信,那是影月城主派人送来的。他的目光在信纸上快速扫过,每一个字都像是跳跃的火焰,点燃了他心中的斗志。信中,影月城主详细地列出了中原地区金人的布防情况,包括兵力分布、将领姓名以及他们的作战习惯等,信息之详尽,令人咋舌。
林一飞看完信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深知,这份名单对于即将到来的北伐意味着什么。有了这份情报,他便能如虎添翼,更加准确地找到金人的弱点,制定出更为有效的作战计划。
“瓶儿,烟儿,你们快来看看这份情报。”林一飞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他招呼着岳银瓶和柳烟儿走进书房。
岳银瓶和柳烟儿闻言,迅速走进书房,她们看到林一飞手中的密信,心中也猜到了几分。林一飞将信中的内容详细地向她们解释了一遍,三人听后,眼中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有了这份情报,我们北伐的成功率将大大提高。”柳烟儿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她深知这份情报的来之不易。
岳银瓶也点了点头,她的眼中满是对林一飞的敬佩与信任。“林大哥,你一定能带领我们打败金人,收复失地。”
林一飞看着眼前的两位女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场战斗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战斗,更是整个大宋人民的战斗。他紧紧地握住手中的密信,仿佛握住了胜利的钥匙。
与此同时,在皇宫的深处,皇帝赵眘也正密切关注着第二次北伐的准备情况。上一次北伐虽然只过去了短短数月,但大宋军队成功占据徐州,无疑为接下来的北伐行动赢得了极大的战略主动权。特别是那非常厉害的炸药,其威力之大,令宋军的战斗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也让赵眘看到了直捣黄龙、一雪靖康之耻的希望。
每日早朝后,赵眘都会召集自己的心腹重臣,包括林一飞、张浚、胡铨以及老将韩世忠等人,共同商讨北伐大计。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中,他们围坐一桌,桌上铺满了地图和战报,每个人都神情专注,目光如炬。
“诸位爱卿,自上次北伐以来,我大宋军队士气高昂,战斗力更是有了质的飞跃。朕深知,此乃天时地利人和之所致,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了前所未有的武器。”赵眘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他扫视了一圈在座的众人,继续说道,“朕意已决,要趁着这股势头,再次北伐,务必一举收复失地,扬我国威!”
林一飞闻言,立刻站起身来,拱手道:“陛下英明!微臣以为,有了火药这等利器,加之我军士气正盛,确实应该趁热打铁,发起新一轮的北伐。微臣已与众将商议,制定了初步的作战计划,只待陛下审阅。”
张浚也附和道:“陛下,微臣亦赞同林大人的看法。如今我大宋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正是北伐的最佳时机。微臣愿亲自督战,誓要为大宋开疆拓土!”
胡铨则更侧重于外交策略,他说道:“陛下,北伐之事虽急,但外交亦不可忽视。微臣建议,可先遣使与周边各国修好,孤立金国,使其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同时,亦可利用间谍、细作等手段,进一步扰乱金国内部,为我军北伐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老将韩世忠则是一脸坚毅,他说道:“陛下,微臣虽已年迈,但为国效力之心从未改变。北伐之事,微臣愿为先锋,誓要斩将搴旗,为陛下扫平敌寇!”
赵眘听着众臣的发言,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自己拥有一群忠诚勇敢、智勇双全的臣子,是大宋之福。他站起身来,走到地图前,手指轻轻划过中原大地,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好!朕决定,即刻启动再次北伐计划。众卿家要齐心协力,共同为大宋的复兴而努力!”
就这样,在皇帝赵眘的英明决策和众臣的共同努力下,大宋的第二次北伐行动悄然拉开序幕。
上次北伐,林一飞以主帅之姿,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与副帅韩世忠并肩作战,成功夺取了徐州这一战略要地。林一飞的智勇双全,加之韩世忠的老成持重,使得大宋军队在战场上无往不胜,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也为这次北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今,面对即将开启的第二次北伐,赵眘心中萌生了御驾亲征的念头。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亲自率军出征不仅能极大地提振士气,更能彰显大宋的决心与勇气。然而,御驾亲征毕竟风险重重,赵眘在做出决定之前,也经过了深思熟虑。
在第二天的朝会上,赵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征求众臣的意见。林一飞听后,心中虽有顾虑,但也深知这是皇帝的一片赤诚之心,于是他首先表态支持:“陛下若有意亲征,臣愿全力辅佐。只是,还请陛下务必保重龙体,确保万无一失。”
张浚作为宰相,也深知皇帝御驾亲征的意义所在。他思考片刻后,缓缓说道:“陛下,微臣以为,若陛下真的决定亲征,徐州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驻跸之地。此地城高墙厚,易守难攻,且已为我军所占,粮草充足,可进可退。有林大人和韩老将军率军在外作战,陛下坐镇徐州,既能鼓舞士气,又能确保安全。”
赵眘闻言,心中大喜。他深知张浚的智谋深远,既然张浚都如此认为,那自己御驾亲征之事便多了几分可行性。他转头看向韩世忠,只见老将也是一脸坚毅,显然并无异议。
“好!”赵眘一拍龙椅,大声说道,“朕决定,亲征北伐!朕将坐镇徐州,由林爱卿和韩老将军率军继续北进。朕相信,在诸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大宋定能一举收复失地,扬我国威!”
众臣闻言,纷纷跪倒在地,高呼“陛下英明”。他们深知,这次北伐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乎大宋复兴、民族尊严的决战。每个人都充满了斗志和信心,准备为大宋的明天而奋战。
就这样,在皇帝赵眘的英明决策和众臣的共同努力下,大宋的第二次北伐行动在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悄然拉开序幕。
在确定了北伐的参与人员与皇帝御驾亲征的安排后,接下来的议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北伐的具体路线与战略部署。林一飞站在大殿中央,手持一根细长的指挥棒,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悬挂于墙壁之上的巨大军事地图。
“陛下,诸位大人,”林一飞的声音沉稳而坚定,“根据收集到的情报,以及我们现有的兵力分布,我认为北伐的首要目标应选定为宋州与单州。”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这两地的深思熟虑。
“宋州与单州,地处中原腹地,且目前由金人的汉将镇守。这些汉将,虽身处金营,但心中对大宋的认同感并未完全消散。加之这两地兵力相对薄弱,若我们先发制人,以雷霆万钧之势攻下这两处,不仅能迅速扩大战果,还能起到震慑敌军的作用,甚至有可能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
林一飞一边说着,一边用指挥棒在地图上轻轻划过,从徐州出发,直指宋州与单州。他的分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听得心服口服。
“此外,”林一飞继续说道,“宋州与单州作为中原的战略要地,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一旦这两地失守,金人的防线将出现明显的漏洞,这将为我们的后续进攻提供极大的便利。同时,也能为陛下亲征坐镇的徐州提供更加坚实的屏障。”
皇帝赵眘听后,眉头微展,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深知林一飞的军事才能,对于这样的战略部署自然是十分满意。
“林爱卿所言极是,”赵眘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赞赏,“先取宋州、单州,不仅能削弱金人的兵力,还能动摇其军心。此计甚妙!”
张浚、胡铨等重臣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深知,林一飞的这一战略部署,既体现了对敌情的精准把握,又展现了对大局的深远考量。
“那么,”赵眘再次开口,目光扫视全场,“既然战略路线已定,接下来便是具体的兵力分配与作战计划了。林爱卿,你与韩老将军可有什么想法?”
林一飞与韩世忠对视一眼,彼此心领神会。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
“陛下,”林一飞拱手道,“微臣以为,可由微臣亲自率领一部分精锐兵力,先行攻打宋州。而韩老将军则率军攻打单州。两路大军同时进发,互为犄角,相互支援。待两州攻下后,再合兵一处,共同北上,直取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