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接着说:“具体情况我们也不清楚,可我们听说,那个人是杨家的一个小少爷,不知怎的就看了少东家一眼,然后就天天求着他爹去给提亲,他爹骂他没出息,可这小少爷倔得不行,听说因为这事儿,杨家上下现在同心,非要弄死少东家,让他们家少爷绝了这心思。”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甘林有点无语。
“姑爷,现在你来了,不妨直接去县里,亲自打探一下情况吧?”
“那是自然,现在距离二月二,只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中间还有年关,我们得抓紧时间准备。”
“河津县城外,现在饥民遍地,可那城里的县令,为了自己头上那顶戴花翎,硬是把城门给关了,把所有饥民都挡在门外,姑爷想进城,可不太容易啊……”梅林皱着眉头。
甘林思考片刻,低声在梅林耳朵边说了一番,梅林一听,摸摸下巴沉思了一阵子,这才点点头出去准备了。
三天后,张平安挑着一个豆腐脑扁担,两头各一大筐豆腐脑,身边跟着一个仆人,一身粗布衣服,带个斗笠,也挑着一副扁担,上面摆满了各种摆摊的餐具还有加热的炉子什么的。两个人从庄园里出来,一路沿着官道,到了河津县的城墙下面,摆起了摊。
“卖豆腐脑咯!价格便宜又好吃,错过了就没了!”张平安吆喝起来。
城墙外有好多饥民,一见这豆腐脑一碗只卖两文钱,大家都喜出望外,成群结队地跑来买,没过一个时辰,两人的扁担里头就全都卖空了。
二人什么话都没说,拎着担子回去,第三天又出来卖,又是不到一个时辰,就一扫而空。过来买的,基本都是逃难过来的,还有那些饿极了的饥民。两人有时看着人实在是饿,那两文钱也就不要了,直接白给他们。
就这样连着卖了三天,这消息传得特别快,第四天一大早,两人来到城门口时,就已经有大群的人等在那里了,没过半个时辰,所有的豆腐脑都一扫而空。
第五天,队伍变成了四个人,于是聚集的众人变得更多了。随着人流越聚越多,终于引起了城门守卫的注意。
张平安正在给别人舀豆腐脑,两个穿着军服的士兵,拎着红缨枪走了过来。
“喂!谁让你们在这里卖的?”
“回兵爷的话,俺们是从平遥县来的客商,想来这里做点小生意。”张平安一边说,一边舀了两碗豆腐脑,递给两个士兵,“这是一点心意,还望兵爷笑纳。”
其中一个士兵,抡起巴掌就扇了张平安一耳光。
“不懂规矩的家伙!”
旁边的仆人就是甘林,他见状,双拳握得紧紧的,两眼露出一缕凶光。
张平安却和颜悦色地捡起地上的碗,慢慢地说:“兵爷,现在弄一点豆子不容易……”
另一个士兵嚷道:“你们经过城里杨家人同意了吗?就在这里随便摆摊?怎么?想抢杨家人的生意不成?”
张平安急忙摆手,赶紧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包,塞进那士兵手里,陪着笑脸说:“兵爷,小人哪里有这种心思,小人只想在城里开个豆腐作坊,可是不知道该找谁,那杨家,可是这城里的官差么?”
两个士兵打开一看,里面是满满一袋碎银子,二人立刻眉开眼笑,对张平安说:“这才对嘛,你想在这里开店,得先去杨家人开的商号那边拜个码头才行。今天你们就别在这里卖了,东西放我们这儿,我让你们进城。”
张平安赶紧道谢,把一应家伙都收拾起来,带着"仆人"甘林一路来到城门洞,士兵招呼人,把门打开一条缝,让他们两人进了城。外面的饥民们,一看到城门打开了,就一窝蜂地涌过来要进城,门洞里立刻冲出了十几个士兵,握着手里的长枪,把这群饥民全都给逼退了。
张平安将豆腐脑都放在门洞里,甘林对另外两个人使个眼色,二人立刻转身出了城门,去庄子里找梅林报信去了。那两个士兵趁乱也一起退回了门里,一见二人走远,这才把门洞里的同僚们都叫了出来,十几个人一股脑,将张安平的豆腐脑都给吃了个干干净净。
张平安和甘林走在城里大街上,四处查看了半天,城中相对城外,还算井然有序,坊市里也有一些店铺还开着门,但基本都挂着"缺货"的牌子,掌柜的在屋子里坐着,面无表情。
二人一路打听,很快就找到了裴府和杨府。两座府邸距离坊市不远,都在同一条街上,彼此门对门。杨府门口有两只石狮子,十分气派,而裴府门口的石狮子,则小了很多。
“这就是裴燕的家啊……”甘林抬头看了看裴府的门牌。
张平安去和杨府的看门人打招呼,询问商号的位置,在塞给人家一两银子之后,这才获得了具体的信息。
那商会就在杨府旁边,二人沿着这条街,走到一处拐角,这才看到了杨府的商号,后面还有一排的商会,一直连到不远处的坊市里。
张平安进去和商号的人打招呼,又说自己能做一手好吃的豆腐脑,想在坊市开一间豆腐作坊。那商号里的人,抬头看了他几眼,这才慢悠悠地回复说:“我们管家最近不在,要到年根才能回来。”
张安平见状,急忙从怀里掏出一块银锭,放在那人面前:“麻烦行个方便。”
那人眼睛睁得老大,扭头看看四周无人,急忙伸出手,将那银子一把抓进自己袖子里。咳嗽两声,这才说道:“大管家不在,这小管家嘛,倒是可以通融一下,你刚才说什么来着?你会做豆腐脑?”
张平安赶紧点点头。
“小管家倒是爱喝豆腐脑。不过他最近心情不好,你要是做得好吃,能哄人家开开心,也许事情就好办多了。”这个商号管事答道。
甘林在旁边,所有的内容都听得一清二楚,张平安出来后,他就问道:“听那人话里的意思,这小管家,是不是那个杨家的老幺啊?你给他做豆腐脑的时候,顺便打听打听看看。”
张平安连连点头。
第二天,二人又拎着豆腐担子,这次是直接进了城里,一路到了杨府,在和管家通过气之后,就从偏门进了府邸。跟着仆人,一路来到了小管家的房门口。
仆人进去通报,不一会儿,就有两个仆人,搀着一个脸色苍白,浑身瘦削,有气无力的少年走出门来。一个人赶紧摆上一把椅子,那少年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嘴里喘着粗气。
“你……你就是那个平遥县卖豆腐脑的?俺河津这么多卖豆腐脑的……你比他们厉害?”
甘林斜眼打量了一下眼前这货,心里暗暗好笑,少年长得倒是不丑,还挺有灵气,可这副身板,那走南闯北,什么男人没见过的裴燕,会看得上?
更何况裴燕早就和自己在一起了,就这货,再来十个也打动不了她。
张平安拱手行礼:“俺不敢保证最好吃,但俺这豆腐脑,在京城都是小有名气。”
那人一听在京城有名气,立刻来了兴趣:“给俺做一碗,好吃的话,俺就让你在这里开店,天天做给俺吃!”
张平安答应一声,回头给甘林打了个眼色。甘林立刻会意,将一应家伙事儿全都摆开,自己在旁边给张平安打下手。
张平安将已经蒸好的豆腐脑半成品,放在小火炉上慢熬,然后在里面慢慢搅拌,甘林拿出一个小瓶子,里面是张平安秘制的香料粉,洒进豆浆里,然后就在旁边帮着调节火候。
四周的仆人们都在静静观看,杨家少爷歪坐在椅子上,斜着眼瞟两人。
过了大约半个小时之后,甘林从调料盒里拿出一小瓶凝固剂,递给张安平,他在这个凝固剂里,添加了一点点香料群岛产的香辛料。
很快,那豆腐脑就成型了,张平安又将准备好的秘制卤汁,浇在上面,然后又撒上了一点花生碎,铺上一片山野菜,甘林用花刀把一块萝卜削成一朵小花的模样,放在豆腐脑上面。
“张氏秘制豆腐脑:莲花白玉粥。敬请品尝!”张平安将做好的豆腐脑放在杨家少爷面前。甘林又恭恭敬敬地拿出一副勺筷,摆在碗旁边。
四周的仆人,哪里见过这种做法,在他们的印象中,豆腐脑就是舀出来,浇上卤子,撒点碎野菜就能吃了,从来没想过,这一碗豆腐脑,也能做得这么高级。
就连张平安自己都没见过,这还是甘林前一天晚上,悄悄教给他的。
“看起来真不错!不知道味道如何?”杨家少爷拿起勺子,从那洁白的豆腐脑上面,轻轻刮下一块,放在嘴里,闭上眼睛细细品嚼。
张平安双手交叉,神色不安地站在旁边。反而是甘林,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杨家少爷品嚼了好久,睁开眼睛。
“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豆腐脑!你也别开店了!从明天开始,带着你这个仆人来我府上,专门给我做!”
甘林嘴角微微一笑,开什么豆腐脑店,这才是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