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科技源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八章 会议报告,全新的算法构想!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薛洪涛拍摄视频时站的很远,拍摄的画面并不清晰,周围还乱糟糟的,讲台上说的话也听不清楚。 想明白具体发生了什么,文字说明比视频更有效果。 所以视频得到的反馈并不怎么好,“什么东西?” “好像是开大会吧?这位东港的教授,拍视频能不能清楚一点儿?我看的脑门儿疼。” “周围乱糟糟的……” “我这种小学毕业真不配看这种视频,周围说的什么都听不懂,发视频能不能带上重点字幕?” 其中也有认识薛洪涛的发了几条评论,“薛老师是去参加学术会议了?” “看起来很震撼呀!” “薛大头!发视频就发的清楚一点,哪个博士生,是台上那个吗?太模糊了!” 一直等到回酒店,薛洪涛才等来这么几条消息。 明明发布了很震撼的内容,还配上了非常吸引人的文字说明,却根本没有人理会,他感觉有点郁闷。 冲了个澡,躺在床上。 他又拿起了手机,忽然发现微博消息多了个转发,是…… “东港大学?” 东港大学的微博官方账号转发了消息,还来了一条评论做出解释,“CHEP,国际高能物理计算会议,是物理计算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 全世界各大高能物理机构,包括高能物理研究所、费米实验室、欧洲核子组织等十几家机构,都会派出团队参会。 CHEP上做报告的都是全球最顶级的数据计算专家。 我们的博士生敢在大会上质疑专家,也代表了一种学术自信,展现了……” 后续就都是官话了。 如果是其他的博士生到大会上质疑专家,被东港大学官方转发也根本无所谓。 张硕? 薛洪涛扯着嘴角到转发微博下方的评论区问了一句,“你知道这个博士生是谁吗?” 没等多久,"东港大学"给出了回复,“/微笑,是东港大学的学生?” 薛洪涛迟疑了好半天,最后叹息的来了一句,“恭喜你,回答正确。” 薛洪涛对于自己发的微博没能火起来还是有些失望的。 他本来觉得能混上几百個转发、几千条评论,结果一直到第二天早上评论还是那么几个,阅读量也只增加了可怜的几十个。 同时,他还有些庆幸。 “万一真火了,不会有麻烦找上自己吧?” 这么一想,心情舒畅多了。 薛洪涛没有看到微博火起来,但是却在群消息里看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信息。 “有个博士生发了SCI数学二区论文!” “是张平带的学生,还是个女博士,叫黄慧!” “黄慧?张硕那个?” “不清楚,反正听说很厉害。数学二区啊,我三年没发过二区了!” “我上一篇SCI发的也是三区,混出来的,数学二区可不容易,要有真材实料才行!” “这就不对了,黄慧有实力发二区,张硕更是能到国际会议上作报告,究竟谁抄谁?” “难道是巧合?” “哪有这种巧合,亿万分之一都不可能。” 最后几句话说出了薛洪涛的心情,他对这件事的看法是,黄慧知道了张硕的研究,然后提前发表了论文。 之前几个同事都是这么想的。 两篇论文核心内容一致,九成九以上有一个是抄袭。 张硕能拿到百万项目,研究能得到国际高能物理领域认可,自然不可能去抄袭没什么影响力的小论文。 反推,抄袭的就是黄慧。 现在黄慧发表了数学二区的论文,同样证明她根本不需要抄袭只能够上四区水平的论文。 这就复杂了啊! 会议第二天,张硕继续混迹报告厅。 和第一天的情况不一样,他很难再去当个小透明。好多人见到他都主动打招呼。 当走到会议厅里的时候,还有不认识的人挥手喊着,“坐这边!” “这里有位置!” 张硕表现的很淡定。 前世的时候,每次参加国际会议也是这种待遇。 高晓红则有些不适应,她感叹说道,“感觉和你站在一起,每次都能成为焦点。” “只不过,我好像被忽略了……” 最后一句说那些酸涩。 那些主动和张硕攀谈的人,一般都是客气一下,然后说起阿戈斯蒂尼,再说起张硕要做的报告,来上一句,“我很期待!” “你的算法很出色,下次会议,你或许将因此获奖!” “你的报告厅也是在37号,对吧?” 很多人都期待张硕的报告,尤其是各大高能物理机构数据中心的负责人,包括罗尔贝托-卡斯特洛、包括詹姆斯-鲍勃。 当然也包括曹孟波。 在论文发表以后,他们都准备着同样的项目,也就是制作能够对大型实验进行偏差分析的算法软件。 同样的,项目都在准备阶段,也都碰到了"算法逻辑梳理复杂"问题。 所以,他们期待的并不是报告本身,而是想借助报告的机会,问一下张硕对于大型实验偏差分析计算的看法。 第三天上午九点,很多人已经来到了37号报告厅。 因为研究成果已经发布,前来都是真正对研究感兴趣的人,人数赶不上阿戈斯蒂尼的报告,但也足以称得上是座无虚席。 第一排坐的是评审专家、特邀专家以及主办方的学者代表。 各大高能物理机构的核心人员们,多数都挤在了第二排和第三排。 崔凯文和鲍贺星就在第二排,罗尔贝托-卡斯特洛也在第二排,詹姆斯-鲍勃和同事一起坐在了第三排。 高晓红坐在中间排,她旁边坐着的是薛洪涛。 薛洪涛准备了个手机支架,很专业的架在了椅背上,他还不断看着屏幕调整着拍摄角度。 高晓红好奇问道,“薛教授,你这是在干什么?” “拍摄啊!” 薛洪涛头都没有回,“这可是第一次有国内的博士生在CHEP做报告,很有纪念意义。” 高晓红依旧很疑惑,“可是,有专业的记者拍摄视频,而且想要报告视频,可以找主办方……” “我是想现场留念!” “现场留念,拍个照片不就好了?你是东港大学的教授,拍张硕作报告的视频……” 薛洪涛的眼神终于从手机屏幕上挪开,他面无表情的盯着高晓红,刚才他觉得挨着美女坐还不错,而现在只觉得…… 为什么,她会有这么多问题!! 这怎么解释? 难道和她说,我只是想发视频分享一下八卦? 薛洪涛沉默了好半天,才说了一句,“还是听报告吧。” 高晓红也没有追问,而是拿起手机对准了台上。 打开摄像机,录像! 薛洪涛瞪大脸看着她的操作,眼神里就差点写上,“你自己都拍,还说我?” 高晓红扭头瞥了他一眼,她是完成学校交代的工作,能比吗? 总不可能,东港大学也让薛洪涛拍张硕讲报告吧? 张硕已经站在了讲台上,他让工作人搬来一个白板,在上面写上了算法名称--中心锚点连线分析实验模拟偏差。 名称下面,是两个方框。 一个方框写着"中心瞄点连线",另一个方框里写着"偏差评估"。 当他双手扶着桌子看见台下的时候,会场逐渐安静下来。 张硕先是做了个人介绍,“我叫张硕,是一名来自中国苏东大学的博士生,很高兴受到会议方的邀请来这里做报告。” “我的研究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是中心锚点连线,一个是偏差评估。” 他伸出手向台下展示白板上的内容,然后走过去用笔在第一个方框上打了"X"。 “中心锚点连线,这一套算法的目的只是覆盖所有的实验数据,可替代性非常强,我相信在座很多人,都能够想到效率更高的方法,所以没有必要讲它。” 台下很多人都点了点头。 张硕说完以后,又在偏差评估的方框上画了"X"。 会场顿时响起了一阵议论。 张硕解释道,“我的论文中,对于偏差评估体系的描述非常详细,只要仔细去理解,就能弄懂其中的逻辑。” “所以我认为,也没有必要去讲。” 有些人也跟着点头,他们觉得张硕说的有道理。 整个论文已经写的很明白,根本不需要再重复的讲一遍。可问题是,讲什么呢? 所有人都来了兴趣。 张硕走回了讲台,轻笑着对台下说道,“这几天,我想了很久,觉得讲这个研究实在没意思。” “所以今天,我决定讲一种全新的算法构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