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科技源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四章 东港大学:麻烦来了!义正言辞薛洪涛!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当一个带有争议色彩的话题事件出现时,舆论发酵的速度会快到令人来不及反应。 #张硕被取消硕士学位#,就是这样的话题事件。 只用了短短几个小时,网络上就到处都是议论的声音,话题下似乎每秒钟都有新的消息刷新出来。 第一步的舆论发酵已经结束。 现在已经进入到第二步,各路自媒体、名人大V下场,纷纷针对事件本身发表自己的看法。 很多网友也积极参与到话题讨论中。 话题下方的观点分为三派。 一派,勉强可以归为"励志派"。 "励志派"认为,张硕没有认真准备硕士论文,只是找了个小论文进行抄袭,但读博后吸取了教训,努力完成研究并发表登上顶刊的成果,实现了学术领域的大反转,也可能是人生的大反转。 他们把新闻当作一个励志故事来看,“从抄袭硕士到顶刊博士,实现学术大反转!” “事实证明,张硕是一个天才。奉劝各位好好读书,只要努力,即便是抄袭硕士也能成为顶刊博士。” “牛人啊,能做到都是牛人,反正我做不到。” 第二個派别叫做"质疑派",就是从各个角度对事件本身进行质疑,有的质疑角度真是匪夷所思。 “为什么硕士论文被认定抄袭,博士还能继续读呢?这家伙是什么背景!” “发表在《高能物理学杂志》上的论文,有没有可能也是抄袭的?” “博士的论文写的好,不代表硕士论文不是抄袭啊?” “如果研究真的很优秀,为什么发表在国外杂志上?为什么不在国内发表?国外的空气都是香的?” “那个所谓的国际会议,网上根本搜不到,也没什么大不了吧?” 第三派是"质疑抄袭派"。 这一派的言论才正常了一些,“努力半年实现抄袭硕士到顶刊博士的翻身?这根本是不可能的,而且根本没有时间,论文审核都需要几个月!” “能发顶刊的牛人,怎么可能抄袭一篇小论文?东港大学这个调查有问题吧!” “这里面肯定有问题,东港大学应该重新调查一下!” “从抄袭硕士到顶刊博士,跨度半年?这逆天的言论,会让那些一辈子都没发过顶刊的教授哭死的,尤其张硕的领域还是数学……” “最大的可能就是硕士论文抄袭调查有问题!” “如果真的是抄袭,为什么苏东大学不清退他?正常来说,没有了硕士毕业证,博士就会被清退。” “……” 东港大学和苏东大学的账号已经被爆了。 很多人都希望,两所大学能站出来说点什么,就纷纷到两个账号下面留言,“到底怎么回事!” “澄清一下!” “为什么硕士毕业证没了还能继续读博?” “张硕抄袭是真的吗?” 苏东大学的微博账号反应很快,傍晚六点钟就发布了消息,“张硕是我校的优秀在读博士生,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清退他。 这件事和苏东大学无关,有疑问请找@东港大学。” 下面还贴了两张图片,都是苏东大学发布的公告,一张是"祝贺我校博士生张树和高能所达成合作项目",另一张是"祝贺我校博士生张硕受邀到CHEP会议做45分钟报告"。 这条消息就说明了苏东大学的态度。 他们是全力支持张硕的。 绝大部分网友也能够理解,张硕被取消学位时已经就读苏东大学,东港大学的事情和苏东大学无关。 如果张硕表现的非常好,苏东大学自然就不可能清退学生。 压力,给到了东港大学。 在苏东大学的账号发了消息以后,更多的网友就去了东港大学那边。 东港大学的账号所做出的反应就是—— 禁止评论! 即便是设定了禁止评论,也阻挡不了网友的热情。 他们很快发现东港大学账号还转发了一个张硕在报告厅指出阿戈斯蒂尼研究问题的视频。 这则视频是东港大学的教授发布的,里面还有两个账号之间的互动—— “你知道这个博士生是谁吗?” “/微笑,是东港大学的学生?” “恭喜你,回答正确。” 简简单单的一个对话,提问人的心情都被分析出来,“从对话就能看得出来,这位东港大学的薛教授绝对是心情复杂,否则他不可能这么问。” “这位薛教授估计是知道张硕的事情,所以看到东港大学微博发消息才会特别问一句。” “东港大学教授都知道,可以实锤有内幕了!” 凌晨时分。 高能所团队一行人长途跋涉飞回了首都。 每个人都非常的疲惫,但能回国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他们互相打了招呼,然后就各奔东西。 张硕和高晓红一起转机回到了苏东市。 在走出机场的时候,都已经是早上五点半了,他正在打车回学校的路上,就接到了罗勇军的电话。 “张硕,回来了?” “刚下飞机没多久,正往学校走呢。” “注意舆论了吗?” “舆论?” 罗勇军深吸一口气,认真叮嘱道,“你什么也别管,到了学校直接回宿舍,别理其他人。” 学校门口已经有记者蹲堵了,他是担心张硕会出什么问题。 张硕愣了一下,还是答应下来。 等放下了电话以后,他扫了一眼新闻就发现有关自己的消息,也知道为什么罗勇军会打电话过来了。 他带着复杂的心情回了宿舍。 黄凯已经起床了,他精神奕奕的坐在电脑前,只是脸上顶着一个大大的黑眼圈儿。 他扭过头看到张硕立刻跳了起来,“张硕,这次你真火了!” “那个抄袭的事情上了热搜,而且火了一天了。” “感觉爆炸呀,全都在说你……” 黄凯一直不断说着,“你不说点什么吗?估计今天会有记者采访,提前预演一下。” 张硕抿嘴说了四个字,“我没抄袭。” “就这样?” “就这样。” 张硕很认真的点头,“还能说什么?我能说的,网络上已经都说了。” “也对。” 黄凯深有同感的点头,“网上说什么都有,竟然还有人质疑说你的新论文也是抄袭的,真是搞笑死了。” “我和那家伙说了一个小时,他还坚持说,你的新论文有可能是抄袭的,我都快要被气死了。” 张硕好笑的摇了摇头,“不要在网络上和人理论。” 他解释道,“当你看到一些人,发表了一些你无法理解的言论,你想和他们去理论,就必须把智商拉到和他们一条水平线上。” “你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会那么想。伱需要去理解他们,才能去反驳,问题是你无法理解,而你说的,他们根本不明白。” “或者换一种说法。” “你对面坐着的可能是一个中学生,甚至可能是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学生。” 黄凯听罢呆立在原地好半天,“你怎么知道的?” “啊?” “我的意思是,我和他讨论一小时以后才发现,他才15岁……” 张硕憋着笑一头扎倒在床上。 “睡觉!” 舆论中还是有很多理智的人。 学术圈的人,只了解一下事情经过,就能想到论文抄袭调查可能有问题,并把矛头指向东港大学。 东港大学也知道麻烦来了。 上午八点半,学校的舆情应对工作小组正式上岗,他们在行政楼的小会议厅召开了会议,决定成立临时调查小组,组长由行政主任田俊担任。 周凯军、黄慧都是逃不开的,他们被通知去一趟行政楼会议室。 周凯军还是那一套说辞,“我不知道怎么就抄袭了。张硕的硕士论文也和我讨论过几次,没想到内容和黄慧的论文一样。” “我根本没看过黄慧的论文。” 黄慧不到一米六的身高、瘦瘦的身材,外表显得小巧玲珑,她摆出了一副受害者的模样,面对调查小组的询问是一问三不知。 “这件事跟我无关,那篇论文,我早就发表了!” “我还刚发表了一篇二区SCI!” 两人都坚持自己的说法。 调查小组的工作就陷入了停滞,问题是,究竟怎么回事儿?难道真是张硕突然开窍了? 借用网络上的一句话,仅仅用半年时间,就从抄袭硕士变成了顶刊博士? 不可能! 在场的每个人都搞过学术研究,很清楚发物理顶刊有多难,这种结论简直就和骂他们自己是蠢才一样。 所以,只能是里面有问题。 调查组负责人田俊问起了当初认定张硕抄袭的事情,“为什么当时直接就认定张硕是抄袭?” “抄袭同校博士生的论文?” “抄袭一篇想找都很难找到、完全没有影响力的四区论文?” 他继续道,“我看了张硕的成绩,无论是本科阶段还是硕士阶段,各科基本都是优秀,这种学生怎么可能抄袭呢?” 在场没有人回答。 简单来说,他们没有百分百确定张硕是抄袭,但问题在于,所有的证据都对张硕不利。 现在重新把事情审视一下,很多人心里还是有怀疑的。 张硕拿到高能所项目的时候,连周凯之的老师蒋维之院士都有怀疑,其他人怎么可能不怀疑呢? 问题是,没有证据。 他们总不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把周凯军和黄慧钉死吧? 万一不是呢? 另外,这件事爆出来绝对会成为东港大学的严重污点。 田俊也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周凯军是杰青级别的数学教授,他背后还有蒋维之院士,也不能只简单怀疑就直接做出认定的。 调查到此进入死胡同。 田俊也不知该怎么解决,他干脆就讨论起应对舆情的问题,临时方法就是大家翻翻手机新闻,看看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再针对性考虑应对方法。 然后,薛洪涛就被注意到了。 薛洪涛正在家里补觉,就被一个电话吵醒了,田俊以非常严厉的口气让他赶紧来一趟行政楼会议室。 薛洪知道自己的事发了,他心里只剩下两个字-- 忐忑! 等在路上的时候,他左思右想觉得自己没什么问题。 不就是发个微博吗? 学校还不让人说话了? 张硕的硕士论文是不是抄袭和他有什么关系? 薛洪涛就带着这种心态走进了会议室。 他一进门就发现是个大阵仗,瞬间挺着肚子一提气,义正言辞的说道,“我犯了什么法?你们还让我来!” “我去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看到有博士生在会议上做报告,而且是脱稿做报告,折服了一众数据专家,厉害不厉害?你们自己说说!” “我拍下来,发个微博,怎么了?” “有什么问题吗!” 最后一句甚至是大吼着说出来的,让整个会议厅都安静下来。 其他人都沉默着。 田俊张了张嘴,好半天才以平和的语气说道,“薛教授,我们只是让你过来说一下张硕。” “你和他一起去参加学术会议,应该对他有了解,对吧?” “你对他是怎么看的,给我们说一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