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国朝廷看来,叶求明作为大乾皇朝的王爷,他袭击魏国使臣这件事本就不可信,或许只是被大乾朝廷推出来的一个背黑锅的倒霉蛋罢了,亦或者这本就是大乾朝廷的授意,总之无论如何此事在大乾发生,与大乾势必脱不了干系!
更何况时间都已经过去这么久了,大乾才只是说明找到了幕后真凶,对于凶手的处置一概不谈,这种种态度都让魏国朝廷气愤不已,一怒之下便下令调动边疆的大军爆发大战!
对于魏国而言,这一战是不可避免的,无论魏国再怎么势弱它的整体实力还是不容小觑,而这样的一个王朝在面临一国使臣在他国境内死的不明不白,最后连个交代也没有的情况下若是连一点坚硬的态度也不敢表示,岂非会让魏国数千万百姓心寒?让魏国朝廷中的文武百官心寒?
这就等同于在告诉大家,魏国,是一个可以随意欺辱的王朝!
除此之外,现在魏国境内也并不太平,各种造反势力层出不穷,太子情况不妙,恐命不久矣,几位皇子又在为争夺太子之位而闹得不可开交,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迫切的需要一场战争来转移整个王朝的注意力,有一句话说得好:“外部压力是化解内部矛盾最好的办法。”
这一场大战一旦打赢,对于魏国来说便是一件振奋民心的事情,使团死亡而丢失的脸面也再次被他们找回,向大乾展示他们强大实力的同时也可能能从其中获取一些利益,同时还能以此来震慑民间那些蠢蠢欲动的造反势力。
可谓一石三鸟之举。
所以就在叶青离开天京城的第二日,魏国和大乾便在边境爆发大战。
“石大人说的没错,眼下魏国与我大乾正在交战,此次对待明王造反一事必须要速战速决,以雷霆之势镇压,处理的干净、果断,以此来彰显我大乾的实力,震慑那些隐藏在暗中的宵小。”
“更不能让魏国找到可乘之机。”
“陛下,六皇子年幼,又不曾经历过沙场,还请陛下下旨召回六皇子,保证六皇子的安危。”
石文松说的很是保守,但是在场之人哪一个不是老谋深算?听到他的话后立刻就明白了他的话中之意,六皇子安危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让一个不通军事,不懂排兵布阵的皇子前去打仗,这不是胡扯吗?不仅可能会造成许多无谓的伤亡,更有可能会导致无法尽快镇压造反的叶求明从而引起各地有心之人的注意。
更何况,叶青身份尊贵,万一真的胡乱指挥一通,那么麾下将领也必须要听从,更加无法实行快速镇压叶求明的计划。
“六皇子虽未曾经历沙场,但他身旁有羽林军都尉辅佐,也不必太过担忧。更何况谁又是天生就精通沙场之事?不都是在一次次的磨砺中成长的吗?这一次对于六皇子来说,或许也是一个成长的机会。”
齐明道是何等人物,他一眼就察觉到了其中的异常,当即开始反驳石文松的话。
听到他的这一番话,看了看眼前无动于衷的叶天,众人心中恍然大悟,一个个连忙附和道:“齐相说的是,这一次对于六皇子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历练的机会。”
“是啊,有这三万羽林军守护,六皇子的安危也无须担心。”
对于众人的讨论叶天并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目光放到面露尴尬的石文松的身上,直接把话题转移了:“并州府的战事如何?”
石文松微微一愣,而后连忙答道:“陛下,并州府的战事依旧十分焦灼,西北军刚刚经过一场清洗,虽说未曾发生动乱,但却也造成了不少损失。”
西北军经历的那一场清洗,足足有数千人因此而获罪、丧命!更是有许多将领牵扯其中,这一次的清洗对于西北军而言,可谓是伤筋动骨。
对于这一场清洗,石文松也没有任何的意外,毕竟当日在乾坤殿之中,叶青可是直接请求叶天下令搜查西北军千夫长柳文生,显然在魏国使臣遇袭一案之中,西北军也牵扯其中。
只不过对于更细节的事情,他就不清楚了,因为此事完全是叶天麾下禁军绕过了他这个兵部尚书直接去做的,哪怕是他也不能插手,也无法听闻其中具体的事情。只是从最后清洗的情况来看就可以知道,在这一件事情之中,西北军中与其有牵扯的人数不少,以至于导致西北军遭到如此伤筋动骨的清洗。
而对于西北军中的那些与此案有牵扯的人,无论他们到底是不是真的要支持叶求明造反,叶天麾下的禁军都不会放过,对于他们来说,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个!
“传令下去,等处理完长丰府一事后,命六皇子率部押解人犯进京,三万羽林军转道并州府,既然魏国想打,那就好好跟他们打一场,让他们知道我大乾可不是能随意招惹的!”
“遵旨!”
为了加快支援速度,这一次叶天调动的三万羽林军都是骑兵,三万骑兵一个个披盔戴甲,快马扬鞭,顺着官道一路疾驰,声势无比浩大,相隔数千米都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远远望去就如同一条无穷无尽的洪流一般,让人心生震撼。
傍晚时分,又一封急报传入京城。
“好!好啊!果然没让朕失望,还是有几分机警的!”
“有五万凤羽军相助,无论如何也能坚持到羽林军赶到了!”
听到叶青擅自调动凤羽军,叶天非但没有任何的愤怒,反而满脸惊喜,对于他而言能看到叶青在关键时候这般果断,已然是非常欣慰了,更何况,那一枚令牌本就是他交给叶青的,又谈何怪罪?
只是叶天不清楚的是,叶青带给他的惊喜远不止于此!
大战结束之后,叶青就已经写好奏章向自己的父皇汇报,只是他还没等到朝廷的信息,反倒是等来了三万羽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