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同福客栈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章:权倾朝野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季伯慢慢拉开裤子,仔细端详了许久,才最终接受了自己已成为太监的事实。 他绝望地仰望天空,两行清泪无声滑落。 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他曾使用过那张至关重要的配角卡,结果却意外穿越成了太监,而且还是一个年迈的太监。 季伯实在无法想象系统竟然如此坑人,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 季伯突然放声大喊: “来人。” 话音刚落,几个小太监立刻推门而入,恭敬地向季伯行礼道: “小的参见九千岁,不知千岁有何吩咐。” 没错,季伯现在的身份正是大明王朝赫赫有名的太监,九千岁——魏忠贤。 “去把所有历年档案都取来,我要查阅。” 季伯板着脸说道。 为首的太监想了想,询问道: “九千岁是要哪方面的档案?” 毕竟锦衣卫的档案包罗万象,涵盖了军事、政治、民生、江湖等各个方面。 季伯思考了一下,考虑到自己现在的状况,对所有事情都一无所知,于是严肃地说道: “把所有的档案都拿来吧。” “小的遵命。” 几个太监闻言就低头出去了,不一会儿就把大量的档案都送了过来。 季伯看着眼前如同小山的档案,忍不住咽了口口水,然后就拿起档案开始阅读。 如今他的精神力高达五十多,能做到过目不忘,所以在将近五个小时的阅读后,他终于了解了当今的情况,然后季伯的眉头就皱得很紧了。 这个世界虽然是大明天下,但又和历史上的大明有所不同。 例如,大明的开国皇帝确实是洪武大帝,后来也出现了建文四年即失帝位,永乐篡位登基等情况,这些大体上也没有问题。 但之后就变得混乱了,如今的天下情况是,大明的心腹大患不是辽东建奴,反而是北边的草原瓦刺,南边的青莲教,还有东南沿海的倭寇。 季伯在反复确认了大明辽东没有建奴这个族群后,感到有些困惑。 他仔细查阅了档案,确认了这个世界确实不存在建奴这个族群。然而,当他看到草原瓦刺的档案时,却感到无语。 因为草原瓦刺的大汗居然叫奴尔.哈赤,其子黄台吉、多.尔衮,这让季伯感到非常无语。 特别是当他看完档案后,他感觉这个大明世界的编剧绝对是香江人,而且是那种对历史一知半解,只有大概了解的人。 毕竟,他的身份是大奸臣九千岁魏忠贤,但在朝堂上与他唱反调的忠臣,居然是海瑞。 同时,当朝的皇帝是天启,但他并不喜欢木工,反而热衷于炼丹,并且已经十年不上朝了。 唉呀呀,这七拼八凑,几个角色混成一个人的,真是这叫一个乱呀。 季伯放下档案,揉了揉太阳穴,试图平复那纷乱如麻的思绪,努力回忆这个世界的剧情。 他绞尽脑汁,终于想起来了,这是一部以明朝末年为背景的香江电视剧。 故事的开端,大奸臣魏忠贤权倾朝野,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搞得民不聊生。 而正义的忠臣于谦则数次上书弹劾魏忠贤,结果惹得魏忠贤勃然大怒,派手下的锦衣卫去暗杀于谦。 于谦一家只有两个年幼的儿子在忠仆的帮助下逃出生天,被忠仆送到少林寺学武。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两个孩子逐渐长大成人。 师傅也在此时告知了他们的身世。 他们得知真相后,决定下山报仇。 然而,他们刚踏上江湖没多久,就撞见了魏忠贤的手下为非作歹、祸害百姓。 两兄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解决了那些小喽啰。 但他们也因此暴露了身份,遭到魏忠贤下令追杀。 在追杀的过程中,本剧的前期反派,江湖第一大势力,长乐帮帮主,天下前五的高手——南宫长乐出现了。 两兄弟与南宫长乐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但最终还是不敌,被南宫长乐打下悬崖。 幸运的是,他们在悬崖下意外获得了神兵秘籍。 从此,他们开始了不断被追杀、不断经历奇遇、不断反杀敌人的传奇之旅。 然而,在这过程中,两兄弟之间产生了分歧。 其中一个为了荣华富贵,竟然认贼作父,黑化成了最终反派。 而另一个则坚守正义,最终大义灭亲,干掉了自己的兄弟。 故事的最后,报仇雪恨的兄弟带着红颜知己退隐江湖。 整个故事非常的俗套,充满了老式香江剧的戏剧性和情感冲突,当年年轻的季伯还很喜欢,但现在季伯回忆着剧情却是尴尬得想抠脚。 季伯的身份是大奸臣魏忠贤,在剧中他就是典型的影视剧中的坏蛋角色,既贪财又无脑。 后来,他被黑化的义子——于谦的儿子所杀,在剧中只是一个推动剧情的小角色,连重要反派角色都算不上。 季伯又喊了一声,另一个太监从门外进来了。 季伯指着为首的大太监,向他打听了一下消息,才确定了时间,也就是于谦的两个儿子即将下山的前几个月。 季伯想了想,对手下心腹吩咐了两声,让他们去找到那座山崖,然后去把山崖洞里的神兵秘籍取来。 那座山崖洞是几百年前的两位绝世高手——刀神与剑魔的埋骨之地。 刀神与剑魔几百年前大战三天三夜,最后同归于尽,留下了俩人的绝世武功与神兵在那里。 后来,于谦的两个儿子——于国泰和于民安被南宫长乐打下山崖,发现了山洞并获得了刀神与剑魔的传承。 然而,哥哥于国泰修炼了剑魔的邪道武功《幽冥剑法》,为后来的黑化埋下了种子。 弟弟于民安修炼了刀神的正道武功《纯阳刀法》。 季伯对于《纯阳刀法》和《幽冥剑法》都很感兴趣,特别是《幽冥剑法》。 虽然修炼《幽冥剑法》有入魔的风险,于国泰后期就入了魔,需要吸食人的鲜血才能压下反噬,但《幽冥剑法》可以让三流高手速成顶尖高手,这让季伯非常感兴趣。 季伯想了想,便起身淋浴更衣,准备去拜见自己的上司——天启帝。 季伯看着锦衣卫门口的轿子,心中不禁感慨,自己是权倾天下的大奸臣,结果出门工具是乘坐两人抬的轿子而已。 不过,更让他无奈的是身后大门上挂着的“锦衣卫”匾额。 他摇了摇头,心想: “也罢,习惯就好,毕竟是香江剧。” 于是带着满肚子槽,他坐着轿子来到了皇宫。 此时,当令皇帝——天启帝正在和一群道士炼丹。 看到季伯到来,天启帝有些不耐烦地说: “朝堂的事都交给你自己解决,别来妨碍我炼丹。” 季伯打量了天启帝两眼,发现他面色腊黄,眼窝深陷,这明显是吃丹药吃多了的缘故。 季伯心中暗自嘀咕,这样一个不喜欢管事的好上司,可不能让他这么快就完蛋。 他灵光一闪,想到了主角的一个奇遇,但表面上却是谦卑地说: “陛下,臣得知了倭寇的老家瀛洲,那里有许多上等的金银矿脉……” 季伯故意没把话说完,不过天启帝一听金银矿脉,眼睛就亮了起来。 金银可是炼丹的好东西,他自然非常上心,立即道: “那你还等什么,还不快点去给朕打下瀛洲,把金银拉回来。” “臣遵旨。” 得到了想要的消息,季伯就退出了大殿。 不过,他并没有离开,而是在门口等候。 不一会儿,就有人出来了,正是那群炼丹的道士老大。 他一改皇帝面前仙风道骨的模样,反而一脸谄媚地对着季伯道: “小道见过九千岁。” 季伯也不客气,一脚就把老道士踢翻了,然后又是几脚下去,把老道士踢得惨叫连连,但却不敢有半分躲避。 季伯踢累了,这才停下脚来。虽然他含恨出手,但还是避开了老道士的脸。 老道士连忙爬起来,揉着被季伯踢痛的身子,却不敢有半分的不快。 别看他在皇帝面前仙风道骨,一服得道高人的样子。 可只有他自己清楚,他本就是个江湖骗子,靠卖假药为生,后来被魏忠贤包装后送入宫里,陪皇帝炼丹。 所以,他根本不敢惹怒魏忠贤。 季伯一把抓过老道士,在他耳边低声道: “谁让你们给皇上吃丹药的,是不是活腻了?” 老道士苦着脸,压低声音回答道: “我们也不想让皇上吃丹药啊,但陛下他硬要吃,我们也拦不住啊。” 季伯咬牙切齿地说: “那你就不会趁乱把丹药换了吗?” 老道士闻言,眼睛一亮。 季伯想了想,又说: “等会我就让太医炼一些补药丸子,以后你就把这些丹药换给陛下吃,知道了吗?” 老道士连连点头。 季伯还是不放心,又提醒了老道士一句: “陛下只有活的长久,你我的荣华富贵才能长久,你给我记住了!” 老道士自然明白,对季伯连连保证,季伯这才离开了。 季伯回到锦衣卫卫所后,立即让手下取来倭寇的资料档案。 经过仔细查阅,他终于明白这群倭寇是如何成为东南沿海一霸的。 原来,这群倭寇名为倭寇,实际上却是由三支势力组成。 其中,实力最为强大的是东南沿海的大明海盗王——汪植的势力。 这支势力人数众多,手下精良,同时与大明朝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说,后来汪植还与魏忠贤有所勾结,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其次是西洋洋人——东印度公司的势力。 他们虽然人数最少,但拥有先进的火药枪和大炮,实力不容小觑。 最后才是真正的倭寇势力。 虽然他们人数排名第二,也没有火枪大炮,但倭寇中有不少高手——忍者。 这些忍者神出鬼没,精通暗杀之术,让大明沿海边将头疼不已。 在查看资料的过程中,季伯对东印度公司的火枪火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随即吩咐手下取来几支火枪,准备亲自研究一番。 不一会儿,手下便拿来了几支剿获的东印度火枪。 季伯仔细端详着眼前的火枪,发现它们竟然还是最原始的火绳枪。 季伯心中略感失望,但还是让手下给他开两枪看看。 在见识了手下的装枪手法和火药枪的射程后,季伯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火绳枪的射程虽然达到了两百步,确实比弓箭的一百二十步射程远,但季伯心中清楚,燧发枪和火涅弹的出现,必将使火绳枪成为历史。 更何况,他还知道雷汞的制造方法,任何一种都能轻松碾压火绳枪。 次日清晨,金銮殿上,文武百官齐聚一堂,却依旧是不见天启帝的踪影。 此时,魏忠贤站了出来,手中高举一份圣旨,大声宣读。 众人一听,原来陛下要剿灭倭寇,一时之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有人欢喜,有人愁。 当今丞相海瑞刚想上前说些什么,就听魏忠贤抢先道: “海相爷,陛下有旨,让你即刻前往东南沿海,查看沿海情况,重组边防,以待大明出兵讨伐倭寇。接旨吧。” 海瑞深知此事吃力不讨好,但他毅然决然地接下了圣旨。 魏忠贤看着海瑞,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又继续道: “陛下还赐海大人尚方宝剑,东南沿海之事,许海大人先斩后奏。” 海瑞激动不已地接过了尚方宝剑,随即大步流星地前往东南沿海。 之后,季伯直接拿下了几个与汪植有牵扯的大臣,吓得其他人都面色苍白。 季伯又说: “抽调天下能工巧匠,新立一机构,名为:神机营。” 季伯并没有给众人介绍神机营的作用,当然,以魏忠贤如今权倾朝野、支手摭天的权势,也没有人敢有异议,尤其是在大忠臣海瑞被打发去东南之后,朝堂之上就更没有人会反对了。 季伯看着朝堂上的众人,还真的有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感觉,他忍不住在心里哼唱起来了戏曲: “做官还是大官好,大官就比小官高。一人之下万人上,文官武将皆如猫。翻手为云覆手雨,眉毛一功山河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