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吉大利,今晚窃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05章 皇权与门阀的斗争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周仪成为了拥有职务却没有编制的都乡劝农掾之后,很快就迎来了他的第一个任务。 根据武昌那边的太常府发来的丁卯书,配合各部官吏隐核都乡境内新占民簿,以及整理都乡内部的户籍体系。 丁卯书曰:诸郡生子远授居比郡县者及远方客人,皆应占著户籍,告靳春、江夏、南郡、宜都太守承书从事,告武陵、长沙、零陵、桂阳、东西部行督都尉屯田; 丁卯书到,亟促依书录著户籍,与众民为例录; 不得稽留言,如府旁书科令。 “太常府的丁卯书?” 周仪细细研读着上面的内容。 太常府即太常潘濬的府署,像靳春、江夏、南郡、宜都、武陵、长沙、零陵、桂阳这些地方,都是潘濬负责的地盘。 “这是一份地方性的公文。” 简而言之,就是太常潘濬要求荆州诸郡将"生子远授居比郡县者及远方客人"这两个群体占著户籍,呈报上去。 “从亟促依书录著户籍,与众民为例录来看,此类新占户民接下来的户口记录登记方式与寻常民众同例。” 太常府玩这么一手,目的在于... “留人!” 周仪大致明白了太常潘濬这么做的背后深意。 孙吴势力下的荆州,是个比较特殊的地方,由潘濬、陆逊、步骘、太子孙登等人共同管理。 “是建邺那边的孙权即将要下什么新指令,当准备工作传到武昌后,潘濬、陆逊等人做出的针对性反击吗?”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丁卯书指令比较亟促,所以才特意标注了"亟促依书录著户籍",而且还着重声明"不得稽留言,如府旁书科令"。 禁止比比赖赖,更不得拖延。 所谓的"旁书科令",就是太常府再颁发文书的旁边附带的<附录>里的相应法令科条。 周仪不用看附录,就知道内容要求严格执行。 “需要占上户籍的对象有两类人。” 一类是诸郡生子远授居比郡县者,就是当今孙吴势力范围内,吏、民在相邻的郡县生出来且暂时未占上户籍的稚童。 就比如长沙郡人士在桂阳郡当官、做生意、务农之际生了孩子,还没占上长沙郡的户籍。 目前需要周仪带人去加以查清辖区都乡境内的情况,有没有都乡户籍人员在外面生了孩子,没回来登记? 另一类人则是方远客人,也就是外来的流民。 周仪下意识看向了一旁忙碌着劈柴的张五。 等张五占上户籍之后,周仪可是要给张五纳税的! 这也是汉末三国乱世期间,总有豪强大族、门阀之家藏匿人口的主要原因。 “这笔税,纳也得纳,不纳也得纳了!” 周仪叹气一声。 像他这样的喽啰,怎么可能像大族阀阅之家那般,跟孙吴各地府衙硬刚呢? “张五,先别劈柴了,去,把殷连喊过来!” 周仪让张五放下手头工作,去将县吏殷连叫到家中。 不多久。 消息灵通的殷连便已经出现在周仪面前。 “太常府将丁卯书下达到长沙郡府衙,府衙勒令诸县遵照执行。” “尤督查的文书应该送到劝农掾手中了吧?” 殷连问。 尤督查是长沙郡的中部督邮,专职为督传邮书,掌管郡与属县之间的文书传递,又兼具监察之职责。 “你看一遍。” 周仪将丁卯书及长沙府那边的勒令文书递给殷连,让他熟悉内容。 现场只剩下殷连翻阅竹简的声音。 临湘侯国接到了中部督邮移送的文书之后,会将文书写移到户曹,再由户曹人员下达给各乡劝农掾手中。 【丞、右尉写移书到,其亟促;】 【命各部诸乡吏周仪、区光、文腾、潘琬等;】 【特令列家数如记书,书到言。】 府衙下达给劝农掾的文书,一般称之为"记书",这种文书级别比较低,不需要那么规整。 殷连很快就看完了所有文书,他正准备着出发办事。 还没开口。 门外就又来了一个人。 典田掾郭宋。 一进门,郭宋便朝身后看了一圈,发现外边无人之后,将房门掩起来。 “你们俩先出去,看着院门口,勿要让人靠近,也不得靠近房门。” 郭宋将殷连、张五驱赶了出去。 房门嘎吱一声关闭,他从怀中取出一份布帛,布帛上面写了一段文字。 这年头,能够用布帛写字的,基本上就是府衙的专属了。 “你把布帛这一段字抄在竹简上,抄完之后我来焚毁布帛。” 郭宋说道。 周仪接过来一看,暗暗心惊。 原来临湘侯国早就已经安排好了此次隐核新占民的结果。 想必是临湘侯步骘的授意。 “抄啊,快抄。” 郭宋催促一声。 周仪只好提笔挥毫,在竹简上记录。 【都乡劝农掾周仪叩头死罪白:被曹赦,条列乡界方远授居民占上户籍分别言。 案文书,辄部岁伍殷连、张五等隐核所部。 今连关言:州吏姚达、诚裕、大男赵式等三户口食十三人居在部界。 谨列人名口食年纪右别为簿如牒。 谨列言。 仪诚惶诚恐叩头死罪死罪。 诣户曹。 九月十二日白。】 周仪在书写这段竹简文书内容的时候,只觉得有一股自己没穿越前写论文期间,实验还没做,论文就先出来的错愕感。 果然,门阀与孙氏共治江东,你建邺的手,别想插到地方来。 “还有,把姚达、诚裕、赵式的户籍信息也一并记录了。” 郭宋再道。 周仪挥笔书写。 【达小妻颐年三十一;】 【达子男当年八岁;】 【达子女推年六岁;】 【达子女足年四岁;】 【达子男叹年一岁。】 这是州吏姚达的家人户籍相关信息,算上姚达,口食六人。 另外,诚裕家里四口人,赵式家里三口人,合计三户十三人。 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在周仪将内容誊抄到竹简上之后,郭宋将手中的布帛点燃,焚烧殆尽。 他又拿走了周仪誊抄的竹简,并郑重吩咐周仪:“你带着殷连、张五两人,在都乡各里地界转悠几圈即可。” 说完之后,郭宋便急匆匆离开了。 不一会儿,院门处的殷连进屋,询问周仪:“接下来要做什么?” 要做什么? 当然是表面功夫了,难道费尽心思深入调查啊? “走吧!” 周仪带上殷连、张五两人,在都乡境内调查,做起了表面功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