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局推倒宰相千金,我被流放岭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4章 商业改革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送走洪复兄弟二人后,萧景回到了祭酒办公室,他朝着杨斐恭敬地一拱手,开口道:“王爷,现在时机已到,我们可以着手开始商业改革了。” 商业改革,是杨斐与萧景之前针对岭南现状深入讨论过的改革方案。 其核心目标,在于吸引大隋的商人们前来岭南。 在人口短期内难以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吸引外来人口显得尤为重要。 有杨斐在,岭南不缺好东西,岭南缺的是知名度,缺的是将商人吸引来岭南的手段。 岭南雪糖算一个。 但仅仅只有一个,显然不够。 目前岭南雪糖产量有限,无法满足大量商人的需求,因此需要更多有市场潜力的产品来丰富商业生态。 岭南还有玻璃,但严格意义上来说,玻璃根本不算这类产品,他无法让商人一直来往岭南,为岭南与外界互通有无做出贡献。 水泥同样如此。 遇水即失效的特性使得其在长途运输中的损耗极大。 玻璃与水泥最好是在当地建厂。 水果同理,杨斐试过用冰块封存水果,但依旧无法阻止其腐烂,究其原因,无法做到完全封闭的环境,即便有冰块,也只能延缓一段腐烂时间。 真正能给岭南带来发展的,唯有方便运输,还不容易变质之物。 如今有了玻璃,水果罐头和水果干倒是可以尝试,即便罐头和水果干别的地方也能弄,可以岭南水果的品种丰富程度,根本不怕竞争。 除了水果,岭南白纸是杨斐最看重的产品。 在运输过程中,白纸也难免会有一些损耗,但这种损耗并不像水泥玻璃那样严重,最多不超过百分之一。 白纸的产业,杨斐打算交给高小小。 这也是杨斐对高小小的承诺。 如今孟蝉衣已经有了管家风范,将楚王府打理的井井有条,杨依依也尽得杨斐真传,使得郡守府与楚王府伙食大为改善。 唯有高小小,无所事事。 将白纸生意交给她,既可以让她有事可做,也能让她锻炼自己的业务能力。 至于其他的发明,杨斐暂时不打算推进。 一个是现在岭南人手还是少,不足以支撑太多的产业。 贪多嚼不烂的道理,杨斐还是懂得。 二便是现如今距离元日仅剩一个多月,杨斐也要让手下的人缓缓,高强度工作了这么久,该休息休息了。 再者,元宵之后他便要巡视诸郡县,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够回来,没时间去管理新的产业。 将这几个产业打理好,对如今的岭南而言,已经足够。 商人们纷纷聚集于岭南,岭南的发展前景可谓一片光明,届时愁的就该是城池太小,是否要扩张南海城之事。 不过这种事情,就交给薛明头疼去吧。 那时候自己就不在南海城了,巡视诸郡县只需带韩勇与萧景即可。 留薛明和霍平守卫南海城。 杨斐沉吟片刻,说道:“洪复是第一批来岭南的商人,但不会是最后一批,本王料想年前必定还有商人到来,只是数量会较为有限,不必急于一时推行商改。” “商改一事,还是作为明年开年之策。” 岭南的雪糖名声虽已远扬,但要使其深入人心尚需时日的沉淀与酝酿。 临近年关,各类应酬活动繁多,让高远想办法炒作一番,将岭南雪糖炒成送礼必备之物,就如同电视上的脑白金一般。 这玩意估计大部分送的人和收的人都不知道有啥用,却因那魔性的洗脑广告而风靡,成为送礼必备之物,从而大卖。 当然,营销是一方面,实力是另一方面。 没有实力,终归还是昙花一现。 岭南雪糖则不同,它是真有实力,结合巧妙的营销策略,必定能够经典礼品。 待过年期间的一番营销热潮过后,那些反应稍慢的商人才会深刻领悟到岭南雪糖的非凡价值,继而蜂拥而至。 那时候自己顺势颁布商业改革政策,彰显隆重,同时签订一批经销商,岭南商改的名声就会彻底传遍四面八方。 商改对岭南与商人而言属于互惠互利之事,商改传开,肯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商人来到岭南。 商业的繁荣将带动税收的增加,有了充裕的财政收入,岭南便可大力发展民生。 民生的强盛又将反哺岭南官府,官府则得以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建设,如修路铺桥、改善路况,为商人提供更加便利的通行条件。 如此良性循环之下,岭南必将迎来飞速的发展。 这一套可是后世实践过得,很符合勤劳的华夏人民,只要朝廷那边的杨恒不搞幺蛾子,杨斐完全不担心路走偏。 萧景在思索年后再实施商改是否存在不利因素的同时,意外发现了年后实施商改的优势。 他感慨道:“年后实行商改,正符合继往开来的之气象,百姓也会越发看重,如此甚好!" 杨斐点头表示赞同,并提议:“日后岭南每逢新年之际,都应向百姓宣读本年度的发展计划,让岭南的百姓提前了解政策变动,以便在这日新月异的环境中保持领先地位。” 萧景深深一拜:“王爷爱民如子,实乃岭南百姓之福。” 聊完商改之事,杨斐将话题转移至另一件事上。 “顾相传信来,八月初一父皇赐婚太子,太子提前买通礼部左侍郎高文轩于朝堂上奏,借机请旨一同赐婚本王。” 萧景闻言,心中一惊。 王爷曾告诉过他一些信息,老师是想将师妹顾明珠嫁于王爷,只是其中另有隐情,师妹必须要在尼姑庵内待上数年,且不得还俗。 至于什么隐情,王爷并未说。 但萧景知晓能让老师这位当朝宰相的千金躲在尼姑庵中数年不得嫁人之隐情,必然涉及到皇室丑闻,且是非常重大的丑闻。 什么丑闻萧景没兴趣知道,但他明白太子这一招可谓是釜底抽薪,正中王爷要害。 在师妹无法出嫁的情况下,若是皇上赐婚,那么楚王妃便会另有其人,而非师妹。 以师妹的身份,非正妃不可。 侧妃都是侮辱师妹。 且不论师妹是否会应允,即便是他的老师,也绝不会应允此事。 一旦失去这一层关系纽带,老师还是否还会继续帮王爷,就成了一个未知数,而若失去老师在朝堂上的支持与周旋,面对太子杨恒的再次发难。 王爷想要抵挡,必然困难重重。 好在至今没有赐婚圣旨到来,想必老师已经将此事暂时打压下去。 想到此处,萧景嘴角微扬,露出淡淡的笑意:“看来王爷已化险为夷。” 杨斐点了点头:“幸赖顾相执言,此事得以平息。” 萧景会心一笑:“王爷现在莫非在想如何回报太子替王爷请旨赐婚之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