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局推倒宰相千金,我被流放岭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7章 开学典礼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转眼间,南海书院正式开学的日子便到了。 这一日天公作美。 阳光明媚,微风轻拂,并不显得燥热。 书院内热闹非凡,彩旗飘扬,连树梢上都挂满了红彤彤的大灯笼,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作为南海城第一座公办书院,南海书院所承载的意义远非寻常。它肩负着为岭南地区培育英才、输送人才的重大使命。 楚王亲笔批准投资的十万贯,单单建造书院便花了五万贯,剩余五万贯则用于首批学生减免束脩、食宿等费用。 这一日,也是整个南海城及周边村镇无数百姓翘首以盼的大日子。 官府早在书院开始建造之时,便派遣小吏深入民间,宣传教育的力量与重要性,让百姓们心甘情愿的送小孩进入书院学习知识。 效果非常显著。 原本尚有许多百姓不愿送小孩进南海书院学习,但听见王爷许诺的首批学生进入书院不仅减免食宿费用,还能勤工俭学,赚取学费,便纷纷转换了观念。 此外,南海书院开放女子入学的政策,更是令许多家有女儿的百姓欣喜不已。 这个年代,寻常家中百姓的女儿由于身体素质原因,对家里的帮助并不如儿子,因此许多人养女都是当做累赘,就等着早日嫁出去,换些许彩礼钱。 如今王爷应允女子入学,且从书院毕业后分配其一份好工作,如何不让这些家中有女的百姓喜出望外? 天还未亮,南海书院外就来了许多穿着朴素的百姓。 他们个个都带着家中的小孩。 这些小孩原本骨瘦嶙峋,毫无光彩,但经过数月的饱食,虽然依旧还有些黝黑瘦弱,但精气神已不同以往,眼神中都带着好奇的目光,四处东张西望。 尤其是那栋高大的四层教学楼。 璀璨斑斓的玻璃窗倒映着天空中洁白的云彩,显得美轮美奂,犹如仙境。 咔咔咔~ 宽厚的校门徐徐展开。 教育部副部长孟羽出现在书院门口。 他定了定神,目光扫过校门外乌泱泱的人群。 这些人中,有南海城的百姓,有附近村镇的百姓,也有从深山老林中走出来追随楚王的山民,他们每一个人看向孟羽的目光中都透露着浓厚的期盼与敬畏。 这一幕令他想起自己求学之际,昔日父母也是这般满目期盼的将他送至书院,希望自己能够学有所成。 唯一不同的是,他家境殷实,丝毫不用顾及琐事,只需一心读书。 不过这些小孩,同样未来可期。 而自己,待开学典礼后,还需经过王爷的考核才能正式留在教育部。 “本官乃教育部副部长孟羽,王爷有令,命本官带你们前往书海广场办理入学手续。” “现在,都随本官来,” 说着,孟羽在前方领路。 身后一众百姓立刻牵着自己孩子的手,激动的朝书院内走去。 书海广场位于教学楼前方,非常宽敞,此刻除了正前方一座高台之外,下方则是一张张木桌。 一位位通过教师资格考核的老师坐在木桌前,等待着为学生办理入学手续。 面容俊朗,身着华服的楚王与薛明、萧景、齐良三人正在楼上的办公室内朝下方眺望。 不久后,人潮涌动。 “来了。” 齐良目光兴奋。 “以臣目测,下方至少有五百名学生。” 薛明一扫下方人潮,笑道。 南海城人口稀少,此番南海书院开学能有五百学生入学,对于整个南海城而言,都是十分震撼的消息。 这说明王爷的策略成功了。 通过减免束脩费以及其他学杂费,百姓们都愿意送自家小孩去书院读书。 更何况王爷还许诺了一旦学生从书院毕业,将会为他们的孩子分配工作,即便是女子也会有相应的工作。 这大大减少了父母的担忧。 自始至终,无人怀疑王爷是否能够兑现承诺,因为王爷从不食言。 “这五百人,纵使只有一半人学有所成,都将为岭南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齐良认同道。 岭南太缺读书人,这一批学生出师后,或进入郡守府,或是下放各县,或是成为老师,都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 他们会是岭南追赶大隋其他郡县的种子,也将是岭南彻底摆脱贫穷的开始。 杨斐看着一个个开始登记的学生,脸上的喜色怎么都隐藏不住。 “岭南真正的改变,从这一刻开始。” 随着一名名学生登记完成,杨斐也已经准备好。 “接下来便是本王为这些学子祝词。” 杨斐从窗户旁离开,带着其余三人朝楼下走去。 徐徐微风之中,杨斐走上高台。 他的目光扫视着全场,眼中透露出对学子们的殷切期望。在他的身旁,薛明三人庄重肃穆,共同见证这一重要的时刻。 “参见王爷,王爷万福!” 全体百姓见到杨斐的楚王,一个个都犹如敬仰神明一般,齐齐朝杨斐行跪礼。 看着如此多的百姓对自己发出来自内心的诚挚敬意,杨斐心中感慨无限。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讲台上放着的铁筒喇叭,庄严开口:“诸位百姓请起。” “谢王爷。” 杨斐清了清嗓子,开始自己的演讲。 “各位乡亲们,各位学子,今日是南海书院开学之日,在此,本王要多谢诸位百姓信任本王,送家中小孩来南海书院入学。” “本王多次强调,岭南若想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唯有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岭南贫困了千年之久,本王初来乍到,却仍想改变这一现状,你们中很多人或许认为依靠本王颁布的惠民政策,便可顿顿吃饱饭,或许再等本王的养猪实验成功,还能吃上肉。” “就以为脱贫致富了!” “但,本王可以明确告诉你们,不够,远远不够。” “一时的饱腹并不能成为脱贫致富的准则,甚至能顿顿吃肉也不能成为脱贫致富的准则,我们现在还是靠天吃饭。” “一旦发生旱灾,一旦发生蝗灾,一旦田地里颗粒无收,我们有方法去抵御吗?届时我们又该何去何处?” “在本王看来,真正的脱贫致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脱贫致富,更是思想上的脱贫致富。” “古人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那就是本王将粮食发放给你们,不如教会你们种田。” “可能这时候你们要笑话本王了,认为本王一位王爷,平日里十指不沾阳春水,如何能够教你们这群整日在田间地头耕种之人?” 说到此处,百姓们发出善意的大笑声, 但杨斐神色越发庄重肃穆,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在所有人的耳畔:“但本王可以明确告诉你们。” “单论种田,你们所有人。” “都不如本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