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局推倒宰相千金,我被流放岭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2章 这官多大才是大啊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杨斐发表完讲话,随后南海郡的其余高层也都象征性的说了几句话。 这种别开生面的形式也让灾民们觉得的南海郡官员与豫章郡的完全不同,非常接地气,很是和蔼。 以往在豫章、九江郡,一个小捕快面对他们这群百姓都是一副趾高气昂的神态,对他们不说颐指气使,那也是生冷高傲,更别提县令、郡守等了。 那几乎就是神仙般的存在,轻易见不到面。 而在这里。 不仅能够近距离接触郡丞乃至郡守,连皇帝的儿子,堂堂亲王都时常会来到他们身旁,慰问他们。 现在,由王爷带头,一群南海郡高官在搭建的台子上当着他们的面,汇报本年度工作以及对未来的规划。 种种一切,都让他们觉得官员是实实在在的替他们这群百姓做事,替他们着想。 这种接地气的方式,非但没有让他们这些百姓轻视南海郡官员,反而非常敬重这些官员,很多时候他们看见南海郡官员出来走访,还会热情的拿出家中食物招待官员。 官民鱼水情! 回到郡守府后,杨斐召开了南海郡本年度最后一场会议。 会议的主题便是这五个字。 命人打造的长条形现代化会议桌前,杨斐手持木炭条,在极为简易的白板上写下了这五个字。 写下这五个字后,杨斐转过身来,将木炭条放在了一旁,又用绵柔的纸擦了擦手,才看着下方一众官员问道:“你们当官是为了什么?” 都是小年轻,还未被官场腐蚀,并且南海郡的官场相对干净,就算是年龄最大的萧景,也才刚刚上任商业司司长。 这些小年轻很快各抒己见。 “为了造福百姓。” “为了千古留名。” …… 热血澎湃的他们并没有说出升官发财这等字样,南海郡的官场风气以及百姓的真诚回馈给了他们正面影响,让他们对于当官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杨斐点了点头:“你们说的不错,但也不全对,肯定还有为了升官发财的。” 这一句话,顿时引起了大笑声。 一些人似乎被说中了,不禁羞红了脸色。 但随后,杨斐又说道:“在本王看来,这没什么不好,不想当将军的小兵不是一个好将军,想升官是人之常情。” “可这官,当多大才是大啊?” 面对王爷这一问,在场之人全都沉默了。 见台下无人应答,杨斐继续说道:“顾相的官大吧?” “当朝宰相,连父皇都时常询问他的意见,门生故吏遍天下,朝堂三成官员都是他的弟子。” “但你们又怎么会知顾相有多大的压力?” “顾相时时刻刻都在面临金钱、美色的诱惑,一步不慎,满盘皆输。” “他还要面临来自父皇的压力。” “如此多的门生出自他门下,父皇的猜忌,学生的挑动,以及一旦学生贪污受贿,他需要承担的举荐之罪。” “除此之外,顾相还会面临来自百姓的压力。” “可能你们这时就会想了,都是当朝宰相了,百姓又怎么能给到顾相压力?” 对啊,顾相都是宰相了,百姓又怎么能给顾相制造压力? 杨斐的这一反问,正中下方官员心中所想,别说顾相了,他们这群小官员也没感受到百姓的压力啊? 反而每次他们走访百姓,受到的都是热情接待。 可以说,一点压力都没有。 但这时,杨斐的声音又一次响了起来:“你们若是真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你们不认识顾相,但你们可以问薛大人,问问他的压力大不大!” 薛明这时开口:“大,非常大。” “王爷的信任,以及南海郡万千百姓,还有远道而来的十万灾民,他们的性命也都在本官手中,本官做出的任何决定,都可能决定他们的生死。” “为此,本官时常从梦中惊醒,唯恐自己做出的决策会令王爷失望,会令百姓遭受无妄之灾。” “本官尚且如此,何况肩负着整个大隋百姓身家性命的宰相,稍有疏忽,便可能致使大隋无数百姓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当你们某一日肩上担着黎民生死之际,当你们某一日被那一张张平凡的面孔看着时,你们也将感受到无比沉重的压力。” 听着薛明所言,一众年轻官员都倍感压力。 是啊。 当百姓的生死皆在你一念之间时,你身上的压力能不大吗? 齐良也适时开口:“诸位同僚都知道王爷对于教育的看重,曾提出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长远方针。” “而本官,与你们同龄的年纪,幸得王爷看重,委任教育部部长一职。” “如此宏伟的大业,如此沉重的重任,王爷却交给本官,本官的压力同样巨大,郡守大人肩上扛的是岭南的现在,而本官肩上扛的是岭南的未来。” “每思及此,本官亦夜不能寐。” 说着,齐良长叹一声。 杨斐见状,开口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你们想要升官发财并没有错,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认为,但升官的同时,你们也不能忘了百姓。”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你们饱腹诗书,更应该了解这句话。” 众多年轻官员心神齐齐一凛,大声回应道:“是,王爷。” 杨斐满意点头,指着白板继续说道:“知道为何薛大人、齐大人他们压力那么大,而你们却感受不到压力吗?” 众年轻官员摇头。 杨斐解释道:“政策是由他们决策,而你们只负责执行,你们无需背负施政所带来的后果。” “不仅如此,他们颁布的政策都是百姓拍手叫好的政策,能让百姓切身实地感受到福祉的政策,你们作为执行者,不仅不会感到压力,百姓们会爱屋及乌,对你们也一同爱戴。” “所以,你们非但不会感受到肩上背负的沉重压力,反而会享受来自于百姓的爱戴与感恩。” “官民鱼水情,说的便是民畏德而不是畏威,官员也不会去鱼肉百姓,官与民之间和谐共处,团结一心。” “如鱼与水一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