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局推倒宰相千金,我被流放岭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0章 撒钱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三日后,大军启程。 马梁先行一步带着无畏先锋营前去接收大蛇关。 沿路旌旗猎猎,气势如虹。 当杨斐乘坐的王驾抵达大蛇关时,马梁已顺利完成交接,一切平安无虞。 望着如神兵天降般的大军,大蛇关众多士卒纷纷庆幸没有与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打仗,那闪烁着寒光的长枪远比他们的石矛锋利不知多少。 “恭迎王爷。” 艳阳高照,大蛇关城门处,马梁带着无畏先锋营的精兵与大蛇关守城士卒齐齐朝杨斐的王驾行礼。 杨斐从王驾上起身,缓缓走至外面。 身着蟒袍的他,头戴玉冠,身材修长挺拔,俊逸非凡。 “众将士免礼。” 杨斐的声音远远传开。 守城士卒中,有几位听着这位王爷的声音似乎有些耳熟,微微抬起头,顺着目光看向王驾。 这一看,顿时大惊失色。 眼前这位王爷虽然换了一身装扮,但是他们怎么可能忘记,此人正是前几日承诺要带他们赚大钱的商人! 商人? 王爷! 两种身份在他们的脑海中交替变换,令他们本就不聪明的脑瓜变成一团浆糊。 自己竟然和王爷在讨论赚大钱之事。 并且他们还曾用石矛指过王爷,险些就要杀了这位王爷,想及此处,这几个守城士卒顿觉胆战心惊。 这时,王爷的声音传来。 几人听不懂官话,但很快一旁正式上任楚王翻译的尹云将王爷的话传达给他们:“本王很高兴你们能够投诚,三天前,本王就来过大蛇关,并且与你们这里的人交谈过。” “交谈中,本王发现你们非常真诚,并非朝廷口中忘恩负义、反复无常的刁民。” “因此,本王愿意给你们一个机会,只要你们放下武器投诚,本王便会带你们赚钱,赚大钱。” “如今,你们做到了放下武器投诚,本王也不能食言,待本王巡视完日南郡之时,就将在日南郡投资建厂,让你们能够进厂赚钱。” “同时,对于不愿意进厂的百姓,本王会派人教授你们规模化种植粮食,规模化种植水果等本地特有产品,这些产品本王也会派人来收购,再运输至其他地方贩卖。” “日南郡乃大隋不可分割的疆土,日南郡的百姓同样是我大隋的子民,与其他地方的大隋百姓没有任何区别,只要大家都能赚到钱,本王相信即便有人蛊惑你们造反,你们都不会跟随。” “这,就是本王巡视日南郡的目的,本王想要建立一个人人富有的岭南,让岭南每一位百姓都能够吃饱饭,喝好酒,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而不是如现在这般,动则造反谋逆,白白丢掉性命。” 翻译将杨斐的话传开,顿时所有大蛇关的士卒沸腾起来,尤其是前几日与杨斐坐在一起交谈过的几人。 他们没有想到,这位王爷竟然真的说到做到,特来改善他们的生活,而不是如郡守所说,要屠杀他们。 一瞬间,他们感激涕零。 杨斐见众人脸上浮现出感动的表情,微微一笑。 这个时代的百姓很简单,只需要付出一点点的真诚,他们就会信奉你,追随你,为你卖命。 杨斐身为朝廷亲封的王爷,身份正统,更使得他在士卒心中的地位崇高。 “王爷真是好人啊!” “王爷是来解救我们日南郡的。” “支持王爷,我要赚钱,我要赚大钱。” …… 一片欢呼声中,杨斐缓缓走下王驾,左右两旁是翻译尹云以及大将霍平。 杨斐来到大蛇关士卒前,一眼便看见前几日被自己忽悠的守城士卒,他并没有怪罪这几人以石矛相指之罪,反而走上前去,亲手扶起他们。 “本王前几日的承诺,至今依然有效,只要你们愿意卸甲归田,本王就会带你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尹云立刻将杨斐的话翻译出来。 面对如此亲民,如此和煦的王爷,在场所有大蛇关士卒全都感动不已。 “谢王爷,谢王爷!” “王爷万福!” 一时间,数千大蛇关士卒齐齐呐喊,声音直冲云霄。 看着眼前的一幕,杨斐心潮澎湃,大手一挥:“来人,大蛇关将士投诚有功,皆赏!” 撒钱的时候到了,杨斐毫不吝啬。 很久之前,他就做好撒钱的准备,这也是必备的项目,为了民心,钱是必须要撒的,甚至他还要花钱在日南郡投资建厂。 而这些投入,并不会打水漂, 这里的资源太丰富了,岭南雪糖厂、琉璃厂、水泥厂都可以在这里投资,甚至于,杨斐还打算将第一座盐场,建立在这里。 也就是现在橡胶还没传过来,否则单单是一座橡胶厂,就能带动不知多少生产力,这玩意对科技的进步太大了。 听见王爷有赏赐,大蛇关的士卒们越发激动。 随后,便是赏赐之时。 每一位大蛇关士卒都得到了一贯钱的奖励,这笔钱在日南郡足够他们近一年的开销。 大蛇关士卒总计六千人,分发了六千贯。 分发赏钱的过程中,大蛇关士卒纷纷向杨斐跪拜,表达他们对杨斐的感激。 对他们而言,拿到手里的才是真的。 当沉甸甸的赏钱落入他们的手中时,他们深信,这是他们支持王爷、抛弃冯正明的最正确决定。 激动人心的赏赐结束后,杨斐回到王驾,一声令下:“入关!” 随即,一万精兵严阵以待,气势如虹地踏入大蛇关。 之后,杨斐继续进军。 他下令让大蛇关的士卒原地卸甲归家,只留了一个小队作为佐证,在他劝降其余关卡之时从旁协助,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这种方法很快得到有效反馈。 继大蛇关之后,后续又有数座关卡相继投诚,被杨斐兵不血刃的拿下。 当然,为了取得这些成果,他也付出了数万贯的代价。 但这些花费绝非徒劳。 楚王的贤明迅速在日南郡传开,大军所过之处,沿途百姓皆箪食壶浆,喜迎王师。 日南郡的百姓也不想造反。 造反这玩意,就是把脑袋别裤腰上,不是活不下去,谁愿意造反,毕竟大隋的刀枪不入开玩笑的,哪一次造反不得杀个人头滚滚。 而这位年轻的楚王杨斐,却以他的仁慈和明智赢得了日南郡百姓的敬仰,让日南郡百姓感受到久违的温暖,也让他们知道。 原来不造反,也能过上好日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