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崩地裂局:我在古代建桃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章 野鸡孵蛋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有凤仙草的地方一般不会有蛇。 小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种上一盆凤仙花。 不仅好看还防蛇,特别是防毒蛇。 当然,她小时候栽这花就纯粹是赶新潮,染指甲…… 思极此。 她把裤脚卷到大腿处,慢慢的滑进池塘。 她先是摘了几个莲盘。 才摸进泥里掏野藕带,这个时节应该还没有藕节,只有藕带。 摸了一会,抽出四五根细藕带。 她爬到岸上冲洗了一下脚。 这藕塘里有不少鱼虾,刚刚她下去脚边就有鱼撞上。 但她今天不打算抓鱼抓虾,这片藕塘的藕至少九月份前后成熟。 先养着,抽出的几节藕带雪白雪白的。 回家爆炒那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她绕到边上用镰刀挖了两颗凤仙花放在背篓的草上。 从池塘上来,路过一处灌木丛时,传出“咯咯咯咯……”的声响。 她还没来得及看上一眼,一道黑影便从她眼前飞向灌木丛。 幼暖想也没想肩膀往后一撂,丢下背篓就扑向灌木丛。 “咯咯咯~咯咯……” “呸呸~”幼暖一整个人压在杂草上,嘴里沾了一嘴枯叶和几片鸡毛。 “野鸡?这是母鸡?” 她拱起身子一只手摁住埋在杂草里的鸡,拨开一角把野鸡提留出来,棕黄色的羽毛夹杂着黑色花纹。 没有鸡冠,尾羽较短。 野鸡扑腾几下翅膀,被幼暖反剪住翅膀。 她手上是黏黏的蛋腥,她顺着刚才扑倒野鸡的方向顺开杂草。 好家伙! 一窝橄榄色和褐色的杂色鸡蛋静静的躺在草窝里。 “这是保护你孩子呢……” 幼暖嘴上说着,手却不停。 她在附近抓了一把劲道的野草,把鸡翅和鸡脚捆了起来拴在背篓上。 然后直接一窝端了鸡窝,连窝带蛋的捧了出来。 看着鸡窝边上的黄色流动物,叹了口气:少吃一个鸡蛋咯。 想来是刚才扑野鸡的时候给弄坏的。 她用手挑开鸡蛋,见蛋黄上有一条细线一样的东西,旁边还有一个小黑点。 这是……受精蛋? 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怪不得从这路过会惊动野鸡。 怪不得野鸡这么好抓,人家这是在孵仔呢。 秉着仁义道德,她也不能再杀生了不是。 得让她把小鸡孵出来,多生蛋…… 又是满载而归的一天。 靠山就是好啊!根本饿死不了! “哟,幺妞这么厉害都抓野鸡了” 有个男人从武灵宏家出来刚要下坡回家。 一眼便瞧见她背篓上绑着的野鸡,手里还有一窝蛋,可羡慕死他了。 幼暖礼貌性的抿嘴一笑,然后捧着鸡蛋往家赶。 武灵宏家的地基就打在她家左手边十丈不到。 武灵宏征询了余爹的建议,把灶房建在离他家泉眼不远处。 凿了个两米左右的浅井,方便用水。 这样一来他们两家的灶房就在一条线上,连泉眼的位置也在一条线上。 而她家靠着自己的山,右手边和两家人后边都是大片的树林和山。 她想着到时候盖房子把这些空地利用起来。 一面养猪养牛养牲口,一面做菜园,种各种瓜果蔬菜。 屋后也可以种各种果树。 “我回来啦~~” 她把背篓放地上,给野鸡松了绑:“爹,把家里最大的鸡笼子找出来给我” “哎哟~这是野鸡啊~” 余爹从柴火堆里抬起头看向幼暖手里提的鸡。 赶紧去堆放杂物的茅草房里找鸡笼。 不多时一个圆径一米高半米的鸡笼便被他拖出来了。 幼暖小跑上前,让余爹给她抓着野鸡,把萝筐搬她那屋门前。 找了一把干草,扔了把新鲜草进去,再把鸡窝放进去。 看着满满当当一窝子鸡蛋,余爹脸上的皱纹又笑开了:“幺妞,咋这么厉害呢” 他忍不住夸了一嘴,这几天真是天天出去天天有收获。 “爹,这鸡蛋应该能孵小鸡,我们养着看看” 她也不好说什么受不受精,只能笼统一说。 “得嘞!这下我在家好好看着,若是能孵出来,一定好好养着” 余爹像是下了某种决心…… 鸡笼子上方有个圆孔,把野鸡放进,拿块木板和石头压住便可。 野鸡在里面不安的扑腾了一会儿。 认清现实后蔫了吧唧的回到鸡窝,开始余家口粮的生产之路…… 幼暖又把草分给两只兔子。 摸了摸猪圈,土坯在一晚的风吹一中午的日晒下已经凝固牢靠。 她赶紧把在笼子里的小猪放进去,又把剩下的草全倒进猪圈。 猪和兔子的适应能力不错,哼哧哼哧的吃了起来。 看着吃得欢快的猪和兔,她不免感叹一声:哎,真好,这就是生活… “爹,您有时间给咱小猪和兔子弄两水槽” 她看着圈里两节大竹筒弄的水槽,一下便被碰翻了:有些鸡肋。 这两天余爹被安排的满满的,他一点不觉得累。 能吃饱,经常吃到肉,还养了这么多小牲口。 日子有了奔头,他心情也好了不少。 “爹把这些树枝捆了就去弄”…… 中午饭弄了个清炒藕带,又把昨晚捞的虾和田螺炒了。 碍于武家盖房子,她没敢放多少油炒,都是加点清煮一下最后放点盐。 一人一个黄面饼,为了照顾两人的牙口,面饼被她炕的松松软软。 吃过饭,她抱着狗旺溜到隔壁荒地。 见那地现在只有武灵宏一人了。 原来是今天叫村长等人来看了地基,规划好,明天正式动工。 毕竟是为数不多的青砖房,今天陆续有人来找武灵宏打听工价。 幼暖一边低头“唔唔”的逗弄着满嘴口水的狗旺。 一边侧面打探了下他家盖房子的章程。 “预算应该八十两左右” 武灵宏瞥了她一眼:这小妮子也想盖大房子?她不嫁人吗? 幼暖闻言在心里大致算了个账,听说这里农村去镇上干苦力的男人一天二十文到三十文。 这么算下来,一个月一两银子,一年差不多十两银子。 七八年够起一座不大不小的青砖房。 可村里三四十户人家,拢共不超过三家有青砖房,好一点的就是石头房了。 不过转念一想,一年四季除了冬季没有农活他们会出去找活计。 别的时间都在忙庄稼,田里的粮食又只够填饱肚子,不能拿去卖。 如此循环,挣的那点钱还要给家里添这添那,确实没有闲钱盖啊。 像她前世,房奴车奴。 上面丢下一个圈,你一辈子就在这个圈里打转。 能温饱就差不多了。 社会让大部分人保持贫穷,想出人头地,难!!! 小钱靠挣,虽然八十两听着很遥远。 但她一个新新人类,总归有些认知层面是优于这个时代的。 她不信自己会在这里过得多差。 逛了一圈,把狗旺喂饱,她背起背篓又往山里钻。 余爹叮嘱几次也就随她折腾了:“别去深山啊” “知道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