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娱2004:从网络神曲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7 章 来自伟人亲友和湘南卫视的肯定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还有件事,得你来决定。” 纪如京提到了上春晚的事。 这可是件大事。 “春晚竞争非常激烈。” 春晚筹备近半年,全国上下有上万名歌手报送节目。 即便是最后被初步选定能上春晚的歌手也有100名之多,大大小小歌舞类节目近60个。 然而,独唱名额却仅有10个而已。 堪称千里挑一。 竞争激烈且残酷。 “好在桃花朵朵开曲风欢快,听着也较喜庆,怒放的生命则是励志神曲,非常积极向上,还算符合春晚主题。” “前面两轮筛掉了不少人,你最近爆红人气不差,还蛮顺利,就是后面不能离京,以备彩排。” 纪如京的话没说完。 李飞已经懂她的意思了。 “你意思彩排会跟拍戏冲突。” 这对他来说,确实是个麻烦。 有点棘手啊。 “不是可以彩排时才来么?” “那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待遇。” 纪如京混过港圈。 对此再熟悉不过。 “内地港台歌手同上节目待遇可大不同,比如内地歌手经常会被要求唱导演组安排的新歌,所以毛啊敏和春晚剧组就在曲目问题上产生了不小的矛盾。 至于港台明星唱的却都是他们最拿手最有名的流行歌曲,比如容祖儿唱的是《挥着翅膀的女孩》,除了刘天王,他唱的是专门为春节晚会创作的新歌《恭喜发财》。” 李飞一时无语。 难怪很多时候观众都说内地歌手不够港台歌手时髦。 不让唱热门歌曲,等于自缚手脚比赛。 自然不打不过。 “那我选报的歌曲导演没瞧上?” 如果连毛大姐这种级别的大腕都拧不过导演组,李飞更不用想。 还唱个屁。 “不是瞧不瞧上,这个因人而异。 当然,不一定全是这样,但大部分人就是这规定。” 纪如京的话,让人心凉了半截。 但很快,她又说道: “老实说今年导演组其实挺开放的,老鼠爱大米的楊臣刚,刀郎庞龙都进大名单过了前两轮审查。” 嗯,李飞对此倒有意外。 要知道所谓的主流音乐圈对这几位“网络歌手”批评不断,那叫一个恨。 不说人人喊打,那也是颇为不爽。 连带李飞也受拖累。 “先报着等联排开始再看吧,如果不给唱旧歌,你告诉我我来写写新歌。” 李飞依然有点不想放弃春晚。 却也做好了退出的思想准备。 总共五次联排呢,即使经过四次联排,也不定能顺利演出。 “近期纪姐你也帮找找,演员选角、影视剧投资呀这类信息都收集,我们视情况来参与。” “没问题,不过还是得先积累。” 戴着墨镜,李飞拖着行李箱飞往星城。 上了飞机摘下墨镜。 兴许是亮剑剧组改变了形象,直到下机时才有人认出。 不出意外是女粉。 李飞笑着签名。 最后还跟几名空姐合照。 湘南卫视的人早已等候多时,立刻将其接走。 这叫他有点遗憾,原本还想去大名鼎鼎的小天鹅住一晚。 可惜没机会见识咯。 “你终于来了。” 撒哈提导演见到人。 松了口气。 “再不来,我得报警抓人了。” “对不住撒导,让你难做了。” 李飞首先表示歉意。 因为21号下午,《恰同学少年》在京城举行了启动仪式。 身为男一号的他竟然缺席。 “知不知道启动仪式现场有多尴尬,那些记者本冲着你来,结果你不在,当时有多冷场。” 撒哈提说着,脸烧的慌。 这部戏大量启用新人,本意是好的。 目前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演员,年龄都远远超过了17岁到20岁这个范围,在表演时难免给人似曾相识、先入为主之感。 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剧中讲述的是一群优秀青年的学习与情感生活,在那个时代,他们代表着时尚与新潮的同时,更代表着一种精神与信念。 这就要求他们的表演不能有任何做作的痕迹,要求他们的眼神干净明亮、清澈见底,没有任何世俗的杂质。 然而启用年轻演员的副作用就是名气不足。 对外宣传缺乏吸引力。 “你不出现,媒体记者抱着走过场心态都不肯发问,逼得我们不得不把写着问题的纸条塞给他们装装样子。” 啊! 李飞没想到这部剧的新人演员这样没人气。 那些记者太叼了。 居然连问几个问题都不肯。 想想都觉得尴尬,地板都得扣出三居室。 “不看僧面看佛面,好歹给点面子吧。” “你还好意思说,人家不看台里的面子,连样子都不会做。” 撒哈提接着往下说, 正因启动仪式的冷清,搞得台里某些领导脸上无光。 李飞差点成了替罪羊。 饶是如此,背地里也有人说风凉话,煽风点火。 说既然李飞不愿来启动仪式现场,干脆也别来剧组了。 只是因为撒哈提龚若非强烈反对,强调临时换人来不及,才把苗头熄灭。 “所以你明天一定要好好表现,拍戏决不能闹幺蛾子。” “知道了撒导。” 李飞忙不迭点头。 回到房间,他好好睡了一晚。 到了第二天,也就是26号。 清晨6点多,《恰同学少年》剧组所有演职员集合。 集体乘坐大巴,从星城赶往伟人的家乡韶山冲。 今天是伟人诞辰111周年纪念日。 剧组选在这天举办开机仪式,意义不言自明。 意外的是,李飞在车上遇见了中戏的同班同学——孫坚。 “温柔哥,这!” “孫坚!” 见孫坚热情招手,李飞也惊喜不已。 颇有几分他乡遇故知的喜悦。 过去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 “你来怎么不说一声。” “我也是直到启动仪式那天才知道你是男一。” 两人迅速聊了起来。 非常开心。 而提前进组的孫坚,与其他演员比较熟。 顺便把李飞介绍给大家。 “你好,我是李飞。” “很高兴能在一起拍戏。” 随着接触,大家对这位当红歌手慢慢不再保持距离观望。 都是年轻人,拘束感很快消失。 李飞对这些青年演员都不熟。 除了孫坚这位老同学,就认识銭枫。 这位后来的天天向上主持人,此时身材极其标准。 头也不显多大。 看着挺帅的小伙子。 据说和孫俪曾经在一个文工团当过战友,谁知传着传着成了两人有过一段,甚至还说成同居。 可见三人成虎,八卦谣言的威力有多大。 今天韶山主席铜像广场格外热闹,鞭炮声不绝于耳。 很多人从全国各地赶来,纷纷在主席铜像前敬上鲜花、燃起鞭炮和香烛,以纪念一代伟人。 而《恰同学少年》的开机仪式就在阵阵鞭炮声隆重举行。 主席后人,以及湘南省星城市诸多大员应邀出席。 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比起21日京城启动仪式的人数,多了好几倍。 主席亲友在接受采访时,对于本剧大量采用新演员,非常有信心。 “以前的一些特型演员年纪都大了,再让他们演青年时代的主席就不像了。 其实在京城的时候,我就已经见过如今剧中饰演青年主席的演员李飞了。虽然我觉得他在外型上还不是特别像,但他气质充满年轻学生独有的澎湃活力。 演员还得看演技,我相信他通过努力能把青年主席演好,同时也希望这部剧能拍摄成功。” 得到伟人亲友的肯定,又是恰同学少年的男主角。 当红歌手李飞自然是全场记者瞩目的焦点。 他身旁围满了人。 一个个话筒录音笔,差点戳到鼻孔里。 热闹的景象,使得主办方不得不派人维持秩序。 撒哈提见到周围的混乱,不怒反喜。 “对嘛,这才有男主角的气派。” “你可别瞎说,要说传到某些人耳朵里,说不定又要给李飞小鞋穿咯。” 龚若非小心挤开人群。 提醒她不要祸从口出。 “呵呵,你也听到主席后人的评价了,这就是他的护身符,估计因为知道了这样的态度,所以前几天说要换角的声音一下子销声匿迹。” 对于撒哈提“护身符”一说,龚若非却有不同意见。 他冷哼一声。 压低嗓门说道: “哼,这可不一定。” “你什么意思?” 撒哈提面露不解。 龚若非又是摇头轻叹,“唉,还是年轻呀,不知道人心复杂。” 顿了顿,他继续往下说。 “你看到的是李飞吸引大量记者,让发布会有更高的关注度,但在某些人眼里这更让他缺席启动仪式的行为可恨。 明明你来便能叫媒体曝光恰同学少年,为什么你不来,是不是故意不来?故意用冷场给他们难堪?” 啊!? 撒哈提惊住了。 李飞出现后的高人气,不仅不会得到感谢,反而会惹某些人记恨。 “这些人脑回路竟然是这样。” 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按照龚导的分析,不是没可能。 毕竟涉及到自身利益。 只能说人心险恶啊。 “希望这不会影响到剧组正常的拍摄工作。” “还好吧,咱们这部戏是四大献礼剧之一,各方面都挺关注,定下来的事谁也不敢随便乱来。” 龚若非指了指那些参加开机仪式大员。 示意撒哈提无需多虑。 对台里来讲,只要做出决议。 后续要大改,按流程走是很麻烦的一件事。 “呼,这我就放心了。” 虽然主席后人与一群大员只是匆匆来与剧组演员见面。 但李飞作为男主角,自然会多聊几句。 面对众人的夸奖与勉励,让他受宠若惊。 甚至有的诚惶诚恐。 “我的乖乖,这回整大咯。” 李飞总算知道,什么叫做重大献礼剧。 他第一次面对面见。 对方还亲切友好地跟他说了几句话。 即使李飞只是回答“是的”“谢谢”“我一定不负众望”短短几句。 但感觉好啊。 是不是。 转过来,面对记者时,他觉得压力小多了。 即使话筒差点塞进他嘴里。 “据我所知,李飞你还没从中戏毕业,之前很少在片中挑大梁,请问你对于这部剧有什么样的感想?” “对于在事业刚刚开始的时候就能出演伟人这样的角色,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李飞整理好思绪。 开始回答众人提问。 “之前有过很多特型演员,他们的表演深入人心,你有把握让观众接受你这样全新的形象吗?” “对于出演这个角色,我不只是当作一份工作,更是当作一个使命来完成。” 李飞稍稍提起了前阵子在亮剑剧组的生活。 “想必有记者朋友也知道,前段时间我一直在坝上地区亮剑剧组拍戏,那边天气冷啊,北风吹下小雪动不动零下十几二十度。 即使我在戏服下穿三件棉衣都冻的打哆嗦,寒风像刮骨的刀子,盒饭经常冻成块夹也夹不起来,里面还有风沙泥土,环境十分恶劣。 当时我就在想,我们只不过拍戏,尚且觉得艰苦,那些英烈先辈却在缺衣少食的条件下用小米加步枪坚持和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浴血奋战,这是何等伟大。 真正应了主席那句话"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说到这,李飞很动容。 没有对比就没有感悟。 只有经历过寒风刺骨,才能体会到英烈们的钢铁意志。 “从小我就看过很多主席的影视剧,最近也看了很多有关他青年时代的文史资料,我有信心将一个充满青春朝气、对理想充满了憧憬、不断进取的青年主席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啪啪! 哗哗的掌声在记者群中响起。 显然,李飞的这番回答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不光是记者们觉得不错,也得到电视台这边认可。 27日的上午,星城湘南第一师范校园内。 《恰》剧组。 制片人羅浩正习惯性翻阅《湘南日报》。 在头版,昨天《恰同学少年》剧组开机的消息赫然在列。 其中李飞对记者说的那些话,让他十分欣慰。 “不错不错,看他对主席诗词挺熟悉,估计下了番功夫。” 说着,羅浩转头。 对身旁另外一位中年男子笑了笑。 “幸亏刘台你没让我去京城哦。” “呵呵,我当时只是听过李飞那首怒放的生命,认为能写出这首歌的人精神面貌差不了。” 被称为刘台的是湘南卫视的副台长劉向群。 他同样是这部剧的总制片之一。 “还好你拦住了我,不然要从人艺调谷智星来拍戏,不知道多麻烦,搭上多少人情。” 按照人艺规定,刚刚加盟的演员一年之内不准出去拍戏,只能留在剧院排话剧。 所以之前为了保证拍摄顺利进行,羅浩打算亲自前往京城公关。 找京城市委宣传部下调令,将谷智星“挖”到剧组来。 “世间债人情债最难还。” “昨天你也和李飞见过面聊过,这下放心了吧。” 劉向群听从了撒哈提与龚若非的意见。 对李飞比较满意。 “嗯,看着黑了点,个子够高,说话得体自信,应该符合青年主席的形象。” 羅浩起初还怕李飞细皮嫩肉。 毕竟民国时期的青年主席,出身在农村,不可能白白嫩嫩。 可一见对方寸头黑脸,青春昂扬,完全不担心了。 “外形不差就是不知道演技如何。” “李飞跟记者说作品更注重的是人物精神、理想等内在的塑造,外形如何是其次,我们就过去看看呗。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行啊,我正有此意。” 羅浩说着,与劉向群并排而行。 要到片场亲眼瞧瞧。 李飞像不像他自己说的那样。 《恰同学少年》有一大半戏份是在第一师范的校园里拍摄。 仅仅是把已经成为纪念馆的老教室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再就是在校门外做了一堵墙,以便在由内往外拍时挡住马路,避免穿帮。 其余的几乎不需要经过处理。 半个多小时后,两人又原路返回。 “这回彻底放心了。” 羅浩此刻已经不再想从京城挖谷智星的事。 李飞的表现,让他安心。 “是啊,这么冷的天,他全身淋湿却一遍遍演下去,直到拍完都没抱怨过,看得出他很用心。 我们电视台没选错人。” 劉向群看完刚才拍的一场戏,感叹不已。 李飞的用心和敬业,值得同组其他年轻演员学习。 选他为男主角,剧组没看走眼。 他们不知道的是,尽管星城的冬天也冷。 可经过亮剑剧组零下二十多度环境的李飞,堪称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战士。 这点冷,还顶得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