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79,开局搭讪女儿国国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章 细水长流才是王道!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被陈晓川拉着强行说了一通编辑部的故事后,文峰也多少理解了这位陈编辑的苦衷。 实在是最近的读者来信太多了,且大多数是写给文峰本人的。 文峰当甩手掌柜,一封信不看,一封信不回,无奈之下,陈晓川就当了文峰的代表,频繁的给那些人回信。 哪怕陈晓川是挑着回信,不是全部都回,可依旧累的不轻。 还有,回信可以挑着回,可来信都要看一遍,这工作量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受到了的。 可没办法,文峰这个名字,现在太火了。 先不说之前那封号称“文峰之问”的公开信。 就说文峰后来连续发的那三首诗,此时也火的不行。 再加上文峰被恶女抛弃的剧情,哎呦呦,太惹人怜了。 现在有好多好多的女青年,都亲自写信示爱,明着说要嫁给文峰。 什么?文峰不够结婚年龄? 那可以先当女朋友嘛! 对于这些示爱的信,都得陈晓川去一一回信,表示心意收到,但大可不必。 “我算看明白了。”感慨过后,陈晓川道,“难怪你不公布自己的家庭地址,对那些来信也不闻不问不回,你是早料到这种事情了吧?” 文峰微微一笑:“我又不是神,哪儿料到会这么火?我只是单纯的不想麻烦,单纯的图清净。” 陈晓川摇摇头:“对了,还有个事儿,《中国青年》杂志那边呢,也很看好你的作品,想要在下一期的杂志上,刊登你的那封公开信跟你的诗。 还有一些写的比较好的读者来信,也会跟着一并在杂志社发表。 我们领导已经答应了。 就是说,下个月,第十期的中国青年杂志出来,你就能在上面看到你的作品了。” 文峰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陈晓川又道:“小文啊,距离下个月还有段日子,你最好趁着这段时间,多写点东西出来,到时候好一并在杂志社发表。 就比如这种诗歌,你就该多写点嘛,别一次只给一首,跟便秘一样,太难受。 别狡辩,我知道你肯定有私货,别藏着了,都给我吧。” “急什么。”文峰随意道,“细水长流才是王道。 我要是现在一次性放出来,开头爆发了,回头没货了,那读者今后得多着急啊! 像现在这样,每期都能看到我的一篇作品,读者才能得到足够的安慰,而且还能有期待感。 等他们习惯了看我的文章,习惯了每期报纸都有我的一篇作品,他们看完这一篇,就会期待下一篇,然后期待下一期报纸的发表。 这变相增加了读者粘度,提高了报纸销量,皆大欢喜,你说是不是?” 一听这话,陈晓川张了张嘴,一时竟无法反驳。 文峰笑了笑,忽然想到什么:“对了,说起《中国青年》,他们对小说有兴趣吗?” “小说?什么小说?”陈编辑问。 “我前段时间抽空写了部短篇小说。”文峰道,“你帮我联系一下中国青年杂志社,看看他们有没有兴趣,如果有,我愿意在他们的杂志社发表我的小说。” “你不写诗了?”陈编辑诧异道。 “写啊。”文峰道,“写诗不妨碍我写小说啊。” “这,能先给我看看吗?”陈晓川道。 “等你把中国青年杂志社的编辑叫来再说吧。”文峰道,“到时候一起看。” “为啥非得是杂志社的编辑?”陈晓川眨眨眼,“我也是编辑啊!拿出来看看,好的话,也可以在我们报纸上刊登啊!我们中青报的销量,可比中国青年强多了!” 文峰摇摇头道:“我那部小说有三万多字呢,报纸篇幅有限,没法一次放完我的小说。” “那可以分期连载啊。”陈晓川道,“而且三万字也不多,最多分三期也就完了。” “嗯?”文峰眼睛一亮。 对啊,没规定《牧马人》不能先在报纸上连载啊。 他之前是陷入思维定式了,觉得小说就得出书,或者在杂志上刊登。 可实际上呢,这时期未必如此,报纸也可以。 比如中青报,之前不就连载过《第二次握手》吗? 杂志的受众面,可跟报纸没法比。 报纸此时动辄上百万的销量,月刊杂志能有个十万册就不错了。 而且先在报纸连载,然后上杂志,哎呀呀,这不比单纯在杂志社刊登更好? 虽然不管他们出版几次,自己现在都只拿一波买断的钱,可作品大火,作者也会火。 不过有个问题,那就是《牧马人》这篇小说,是否真的能登上报纸。 《第二次握手》能登上中青报,在中青报上连载,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还惊动了海子里的大领导,很难复制。 可《牧马人》不一样,《牧马人》没那么大的影响力。 真正的历史上,《牧马人》的原著小说《灵与肉》,在刚发表的时候,似乎也没有大爆,只是在业界的好评不错而已。 直到电影《牧马人》上映后大爆,才让很多人注意到原著《灵与肉》,反加了一波销量。 换言之,《灵与肉》的小说版刚上市的时候,只是一部优秀的短篇小说,整体影响力并不大。 是电影《牧马人》把这小说推上神坛的。 这跟《第二次握手》不一样,这部作品属于小说更出名,小说的影响力更大,拍成电影后反倒是一般般。 还有《高山下的花环》,这部作品是小说一出来就风靡全国,然后才出电视剧跟电影,且电影跟小说相互成就,都很火。 虽然文峰是按照电影《牧马人》的套路,反过来写的小说,里面还加了不少私货,严格来说是借鉴改编版,但改编版能否大卖,这可不好说。 但是,如果能先把这部小说在中青报这样的大报上连载,那就不一样了。 无他,实在是中青报这个平台太牛逼了,此时是销量在国内排前三的大报。 如果能在中青报上连载他的小说,那展现量之多,是普通的杂志没法比的。 人民文学牛逼吧,可单纯论发行量,跟中青报也没法比,毕竟杂志跟报纸没有可比性。 被《人民文学》吊打的是《中国青年》杂志,这原因多了去,不再展开。 原本历史上,《中国青年》杂志的销量开始崛起,恰恰就是因为最早刊登了《潘晓之问》这封公开信,引起了人生价值的大讨论,掀起反思大潮,这才让不死不活的销量大爆。 可这时空,《潘晓之问》被文峰给截胡了,变成《文峰之问》,还首发中青报,自然就没《中国青年》什么事儿了。 总之,如果自己的作品真能先上报纸,那好处不言而喻。 “好,你等着,我把小说拿给你看。”文峰道。 很快,文峰就把自己之前写好的小说版《牧马人》,拿来给陈晓川。 “牧马人?名字有点意思。”陈晓川笑了笑,“小说先不忙看,你先给我说说故事大概吧,我好心里有个数儿。” 文峰道:“你还是拿回去慢慢看吧,才三万多字,很快就看完了。” “也好。”陈晓川笑了笑,收起了小说原稿。 紧接着,陈晓川拉过自己的背包:“那接下来,咱还是继续办正事儿,看看读者来信吧。 你看,我这里有封信写的不错。 对方是个机关干部,他特意分析了当前时代下,个人跟集体的新关系,认为……” “停!”文峰再次一摆手,“抱歉,时间不早了,我得去钓鱼了。” 说到这,文峰就很快来到自行车边,开了脚撑,推上自行车就往外走。 今天这鱼,他钓定了! 眼睁睁看着文峰离开后,陈晓川才叹了口气摇摇头:“这个小文啊,其他方面都不错,就是性子太疏懒了,一点也不热爱工作,这怎么能行呢。” 念叨完这句后,陈晓川就打开了文峰给他留下的小说稿,打算先看一看。 他是一个被富人遗弃的儿子…… ——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 看到开头的引言,陈晓川眉毛一挑,立刻来了兴趣。 紧接着,他就开始重新坐回阴凉下的马扎,兴致勃勃的读了起来。 就在他看的过瘾,渐渐沉入进去的时候,忽然有个人出声了。 “那个,陈编辑,能麻烦你一下吗?” 陈晓川一愣,抬头一看,发现居然是很没存在感的文海,也就是文峰的二哥。 “啥事儿?”陈晓川连忙站起身问。 “咳。”文海走过来,有些不好意思的把手从背后伸出来,送上一叠信纸,“那个,其实我也很喜欢诗歌,平时也写了几首诗,你帮我看看,看看能不能发表在报纸上。” “哦?”一听这话,陈晓川立刻来了兴趣。 文峰那么厉害,他这个上清华的二哥,想必也不差。 很快,陈晓川拿过文海递过来的诗歌,展开看了起来。 “《秋天里的第一朵菊花》?”陈晓川点点头,“不错,一看名字就很诗意。” 可看啊看,陈晓川的笑容渐渐淡去,下意识的开始皱眉。 “怎么样?”文海紧张的问,“不行吗?” 陈晓川眨眨眼,扭过头,重新换上笑脸:“啊,还不错,我觉得还行,很有……嗯,想法,不错不错,有想法。” 文海这才松了一口气,露出笑容道:“那,我这诗能发表在贵报上吗?” 陈晓川笑道:“我只是个普通编辑,这种审稿的事情不归我管。 你这样,我可以把你的稿子拿回报社,给审稿人看看,如果能过,应该能登报。” “这样啊。”文海笑着点点头,“那就麻烦陈编辑了。 要不,咱一起讨论一下诗歌? 实不相瞒,我对诗歌还是有一定研究的,不管是古诗还是现代诗。 我之前还写了不少诗,只是感觉不如这首好,就没拿出来。 不如,我们一起去鉴赏一下,顺便你给我提提意见?” “咳咳,实不相瞒,我单位还有事,还有好多工作要忙呢。”陈晓川连忙道,“这样,今天就先不打扰了,改天再说。” 说完,陈晓川连忙背着背包就离开了。 一直出了大杂院的大门,确定文海看不到自己了,推上自行车的陈晓川才一脸嫌弃的摇摇头。 “简直是一坨狗屎!不,一堆狗屎!一堆不知所云的狗屎!” “唉,都是亲兄弟,差别怎么就那么大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