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圣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4章 就这?(第三章)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朱厚照认真的听着,虽然大半事先都知道了,但还是有丝丝的怒意不时升起。 “先说孔家,孔家连带其爪牙,被抓两千三百六十八人,其中一千二百三十六人都该死。 剩下的,罪行也都不轻。 查抄田地,祭田近百万亩。 私田五百多万亩,遍及鲁地周边五个省。 被其隐藏的人口,多达二十余万人。” “金银财宝价值三千多万两,各处地产价值八百多万两。 还有商业方面,孔家只在暗中扶持人经商,还有一些商行将股份送给孔家。 共价值五千万两左右。”郭不敬将从孔家所获的大致数字说了出来。 “这要死多少我大明子民?”朱厚照手掌握的直响,杀意凛然。 “百年来,已经无法详细查清。”郭不敬也轻叹了声。 普通百姓,在孔家眼里,那根本是牲畜、甚至是野草都不如,被他们害死的人,只能说不计其数。 “继续说。”朱厚照压住情绪,冷冷道。 “跟孔家牵连到一起的官员,鲁地最多,其它地方也有不少,都已经抓捕。 最高为前大学士李东阳,还有三个布政使,五个从二品的按察使或都指挥使。 三品官员十三位,四品二十一位,五品至九品二百五十六位,吏员两千一百零三人。” “共查抄田地二百五十六万亩左右。 金银财宝约六百六十九万两。 房产价值约二百三十七万两。 商业价值约一千三百五十八万两······” 郭不敬又详细的说了很久,待他停下,朱厚照冷冷道:“尽快三司会审,告诉刑部、大理寺,要快。 朕要把他们统统剐了。” “是。”郭不敬、曹正淳二人应道。 朱厚照又生了会闷气,严肃问道:“依你们看,鲁地的武林势力如何?” “陛下,鲁地自古以来,豪杰辈出。 不过这里又是孔圣之乡,所以武林势力还算是收敛,倒是白莲教,臣感觉白莲教在鲁地势力不小。”郭不敬沉吟道。 “是啊、陛下,那白莲教最擅长蛊惑人心了。”曹正淳加了一句。 “区区白莲教根本不成气候,只要大明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谁又会去造反呢?”朱厚照根本不在意一个造反的白莲教。 见此,郭不敬二人也不好多说什么了。 “不能对鲁地的武林势力大意,多加探查,等时机一到,那些违法犯罪的武林势力、帮派,统统要一扫而空。”朱厚照坚定道。 “是。”郭不敬二人应道。 “老郭,你回来了,又在鲁地立下大功,那么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就给你了。”朱厚照又露出了笑容道。 “臣领旨,谢陛下。”郭不敬没有什么推辞。 谁都清楚,这个职位、就是给他留的。 为此,张风府都主动让了出来。 “好好干就是了,锦衣卫还需要更强,更爱护百姓。”朱厚照寄予厚望道。 “陛下放心,臣和锦衣卫都定不让陛下失望。”郭不敬郑重道,目光语气、包括那股意志越发的坚定。 曹正淳略带羡慕不忿的撇眼郭不敬。 他知道,郭不敬的实力接下来又要突飞猛进了。 不过他也不差。 皇权越重,陛下对他的信任依旧,东厂权势也在越发强大,他的实力同样在日益增进。 又说了一会,郭不敬离去,任命他为锦衣卫指挥使的圣旨,也跟着下达了。 有了一位足以让内部人服气、也足以威慑外人的指挥使,锦衣卫的发展必然能更快速、顺利。 郭不敬二人的回归,也让锦衣卫、东厂更加忙碌了,斗志同样。 朱厚照的注意力,再次转移到了晋地。 因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准备,全新的社会、县学终于要在晋地开始施行了。 好似被扫除雾霾、焕然一新的晋地。 “都听清楚了没有?九月十日,所有七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孩童,无论男女,都必须要进入社学读书。 没有借口,必须去,这是皇帝下的圣旨。” “啊,必须要去社学读书,那我家的活怎么办?” “是啊,我家两个男娃、一个女娃都去,家里的活怎么办?” “皇帝怎么会下这样的圣旨?男娃就算了,女娃怎么也要去社学?” “对啊,从没有过的啊。” “一群娘们,还敢埋怨皇帝了,若不是皇帝、咱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交的税少了,没人敢欺负咱们了,让娃去读书、那是好事。” “不错,皇帝让咱们的娃都能读书,咱们应该感谢,哪来这么多话?” “我也知道是好事,可你听见了吗?每年都要读八个月的书,只在冬天、夏天时各放两个月的假,咱们家的农活怎么办?” “哎,不管如何,孩子读书总是好的,大不了咱们再辛苦一些。” “是啊,能怎么样?咱们再辛苦一些,没听见刚才那官说的吗?不让孩子去上学,就是犯罪,要治罪的。” ···· “ 娘、我也能读书了吗?” “读、到时跟你弟弟一起去读书,也不知道皇帝让女娃读书有什么用?哎。” “好耶,我也能读书了。” ···· “爹、我不想读书,读书一点也不好玩,能不能不去啊?” “老子也不想你去,但那是要治罪的,必须去,你不去、老子抽死你。 都去了,就要好好读,读不好、老子也抽死你。” ····· “李兄、听说没有,这县学从此以后都变了。 要考核通过,才能进入。 分为经典、历史、医学、商学、机关学、工匠六科,经典、历史为必学。 再从其它四门中选择一门。 哎,我等读堂堂圣贤书,怎么能去学什么医学、商贾之道,还有这奇淫之术啊?” “是啊,我听说,这四门就是对应国子监建立的那四门学院。 将来,成绩优异者,就能考入那四个学院中。” “还有,不论男女,都可以上社学、考县学、甚至考国子监。 这难道是要让女子也能大规模的为官吗?这不是荒唐吗?” “大消息大消息,晋地从今以后,不再有院试、乡试,只能进入县学中。 然后成绩优异者,往国子监四大学院中考。” “什么?怎会如此?” “那我们晋地这么多士子怎么办?陛下怎能如此对我们?” “哎,别说了,快去看看县学如何考入进去吧?” “同去同去。” ····· 新社学、县学的施行,在刚刚平静些的晋地,掀起了巨大的风浪。 不只是晋地,晋地之外的官员、乃至是武林等各阶层,都在紧紧看着。 谁不知道,这新社学、县学,就是在晋地实验施行的。 若是成功,且大明朝廷有能力了,必然是要全国施行的。 而这新社学、县学的内容····· 官场、民间都引起了巨大的议论。 主要集中在两点。 第一,女子也要进入社学、并能考县学、国子监的问题上。 将来女子也能大规模为官不成? 第二,社学也就算了,那经典是圣贤书,算数、历史也不出格。 可县学的那四门,商贾之道、奇淫之术齐全了。 怎能学这个? 不一心一意读圣贤书,反而学这些下贱之道? 怎能如此?怎能如此? 天下士子们群情激奋。 科举考时务就算了,加商科也算了。 孔家被废还算了,国子监建立那四个学院仍是算了。 但皇帝这明显是要彻底废除圣贤书的地位,让大明所有的教育都去学那下贱之道。 他们不能忍,也忍不了了。 “各位同窗,圣贤书怎能废除?陛下定是被贱人迷惑了,我们要齐心协力,联名书信给衙门、给锦衣卫,提醒陛下。” “对,我们要提醒陛下,不过我们一定要合理合法,不能硬来。” “没错,我们是大明的读书人,要遵纪守法,绝不能冲撞衙门,我们要和平的写信给陛下。” “对对。” ····· 一处处类似的声音出现在大明各地。 士子们的声音很高,但也很冷静,自大明太祖之后,从未有过的冷静。 没办法,这位圣武帝太狠了。 数以千计的士子,说杀就杀、说废就废。 那好不容易考上的功名,直接没了,人还不知道在哪服徭役呢。 就在几个月前,他们认识的亲朋好友,就给他们硬生生上了一课。 不能激动、不能冲动、不能犯法。 他们倒也不是说怕死之类的,主要是他们是读书人,知书达理,不能知法犯法。 士子们激愤,官员们自然也多有不满的,可没人敢多说什么。 前辈们的尸体还没凉透呢。 陛下对士子们尚算是有所留情的,说他们年轻不懂事。 对他们这些官员,那是更狠,从不留情。 他们只能是老老实实的,把管辖境内的士子联名书信,上报上去。 三品及以上的官员,相应的奏折,也是一封接着一封。 反正陛下也没说,不能在此事上发表意见。 如果不是明文规定,三品以下的官员,不能直接上奏陛下,那就是全国各地的奏折飞了。 各地的反应,朱厚照当然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然后,微微一愣:“就这?” (第三章,谢谢支持。)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