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色满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9章 江山他要,姜心棠他也要!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春棠和李然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你们要写,不是为了感动别人,而是为了记住。”老编辑继续说,“母亲的爱,往往藏在最平凡的细节里。你们的书,要让人读完之后,想起自己的妈妈。” 春棠轻轻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意。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封写给所有母亲的信,是她们一生的温柔,是她们留下的爱。 **二百零三** 几天后,春棠坐在书桌前,笔尖轻触纸张,却迟迟没有落笔。她望着窗外的海棠花,心中思绪万千。她想起小时候,母亲总是在厨房里忙碌,锅铲与铁锅碰撞的声音,是她最熟悉的旋律。她想起母亲在她生病时,熬了一整晚的粥;想起母亲在她高考前夜,悄悄在她书桌上放了一碗红枣汤。 她终于提笔写下: “母亲的厨房,是最温暖的地方。那里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精致的摆盘,只有最朴实的爱。” 她继续写道: “每一个母亲,都是一本厚重的书。她们不善言辞,却用一生书写爱。她们的爱,藏在一碗热汤里,藏在一句"吃饱了吗"里,藏在一次又一次的等待里。” “我们只是记录,但我们记录下的,是她们一生的温柔。” 写完后,她轻轻合上笔记本,眼中泛起泪光。她知道,这本书,不只是写给读者的,更是写给所有母亲的。她们的故事,值得被记住,她们的爱,值得被传颂。 **二百零四** 书出版后,春棠和李然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来信。有人在信中写道:“看完这本书,我立刻打了电话回家,问妈妈最近好不好。”也有人写道:“我终于鼓起勇气走进厨房,试着做妈妈以前做的菜,虽然味道不如她,但我感受到了她的爱。” 春棠看着这些信,心里充满了温暖。她知道,她们的努力,终于开出了花。 有一天,她在文化馆的留言墙上,看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妈妈,我终于学会做你最爱的红烧肉了。虽然味道可能不如你,但我希望你知道,我一直记得你。” 春棠站在那张纸条前,久久没有离开。她想起那位独居的母亲,想起那位远在海外的儿子,想起每一位在厨房里默默付出的母亲。她知道,她们的爱,从未消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二百零五** 那年春天,文化馆再次举办了“母亲的声音”主题展览,这一次,展览的主题是“母亲的厨房:爱的延续”。 展厅中央,摆着一口旧锅,旁边是一张泛黄的菜谱,还有一张照片,是一位母亲站在厨房里,手中端着一碗热汤。她的笑容,温暖而坚定。 春棠站在展厅中央,看着来来往往的观众,心中满是感动。她看到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走进来,孩子指着墙上的照片问:“妈妈,这是谁?” “这是所有妈妈们的影子。”那位母亲轻声回答。 春棠听后,嘴角微微上扬。她知道,她们的故事,已经传到了下一代。 **二百零六** 展览结束后,春棠和李然回到档案室,窗外的海棠花已经盛开。她们坐在窗边,翻开那本《母亲的厨房》,书页间还带着淡淡的油墨香。 “你觉得,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春棠问。 李然想了想,说:“我们可以继续记录。不只是母亲,还有女儿,还有父亲,还有每一个在家庭中默默付出的人。” 春棠点头:“是的,我们可以记录更多人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爱,其实就在身边。” 窗外,海棠花轻轻摇曳,仿佛也在为她们的坚持鼓掌。她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她们,将继续做那个愿意记得的人。 **二百零七** 春棠和李然在文化馆的档案室里整理资料,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照在桌上的笔记本上。她们刚刚完成《母亲的厨房》一书的出版,但她们知道,这只是开始。 “你还记得那位写信来的孩子吗?”李然忽然开口,“他说他试着做了妈妈的红烧肉,然后哭了。” 春棠点头,轻轻翻开那封信,信纸已经有些泛黄,但字迹依旧清晰:“是啊,他说妈妈的味道藏在记忆里。” 李然沉思片刻,轻声说:“其实,不只是母亲们的故事值得被记录,她们的孩子,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这份爱。” 春棠望着窗外,海棠花在风中摇曳,她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母亲总是在厨房里忙碌,哪怕她已经长大,母亲依旧会为她准备最爱吃的菜。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记录下这些孩子的故事?”她问。 李然点头:“当然可以。母亲的爱,不只是她们的付出,还有孩子们如何记住她们,如何延续这份爱。” **二百零八** 几天后,她们开始策划一个新的专题:“母亲的爱,孩子的回响”。她们决定采访那些在母亲去世后,依旧延续着母亲习惯的孩子们。 第一个受访者是一位年轻的女孩,她的母亲在她大学时因病去世。她告诉春棠和李然:“我妈走后,我很久不敢进厨房。但有一天,我突然想吃她以前做的红烧肉,于是我去买了食材,按照她以前的做法做了一遍。” 她顿了顿,眼眶微微泛红:“味道和妈妈做的不一样,但我吃着吃着就哭了。原来,妈妈的味道,不只是菜的味道,还有她留给我的回忆。” 春棠听着,心中一阵酸楚。她问:“你还会做吗?” 女孩点头:“会。每次做,我都会想起她。我甚至开始学着她以前的样子,把菜做得更好吃,就像她在教我一样。” **二百零九** 采访结束,春棠和李然走在回家的路上。天色渐暗,街道两旁的路灯一盏接一盏亮起,像是母亲们温柔的目光,默默注视着她们。 “你知道吗?”李然忽然开口,“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续母亲的爱。” 春棠点头:“是啊。有时候是一道菜,有时候是一句话,有时候只是一个习惯。” 她们走进一家小餐馆,那是“妈妈的味道”,是那位曾在信中提到的厨师开的。餐馆里坐满了人,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 她们点了一份红烧肉,端上来时,春棠轻轻夹起一块,放入口中,熟悉的味道瞬间在舌尖绽放。 “真像我妈做的。”她低声说。 李然笑了笑:“也许,这就是母亲的爱,它不会因为时间而消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二百一十** 回到文化馆,春棠开始整理新的采访资料。她将那些孩子们的故事写下来,配上他们母亲的照片,还有他们自己做的菜的照片。 她在笔记本上写下: “母亲的爱,不止于她们的付出,更在于她们留下的痕迹。那些痕迹,藏在孩子们的回忆里,藏在他们的习惯里,藏在他们的生活中。” “我们只是记录,但我们记录下的,是她们爱的延续。” 她合上笔记本,望向窗外。海棠花依旧盛开,像母亲们的微笑,温柔而坚定。 “我们还要继续记录下去,对吗?”她问李然。 李然点头:“是的。因为这个世界,需要有人记得。” **二百一十一** 几个月后,文化馆再次举办“母亲的声音”主题展览,这一次,展览的主题是“母亲的爱,孩子的回响”。 展厅中央,摆放着一张长桌,桌上摆满了孩子们做的菜的照片,旁边是一封封信,讲述着他们如何延续母亲的爱。 “我妈走后,我开始学做她以前做的菜。” “我学会了她最爱的糖醋排骨,每次做,我都觉得她还在。” “我开了一个小店,名字叫"妈妈的味道",我希望,每一个走进来的客人,都能尝到她留给我的那份温柔。” 留言墙上,贴满了观众的感言: “看完这些故事,我立刻回家,试着做了妈妈以前做的菜。” “我终于明白,妈妈的味道,不只是菜的味道,还有她留给我的爱。” “谢谢你们,让我有机会再"看见"她。” 春棠站在展厅中央,看着人群中有老人、有孩子,也有年轻人。她知道,这些母亲的故事,不只是记录在纸上的文字,而是深深嵌入每一个家庭的记忆里。 **二百一十二** 风轻轻吹过,海棠花轻轻摇曳,仿佛在为她们的坚持鼓掌。 春棠和李然坐在文化馆门口的长椅上,翻开一本新的笔记本,封面写着: 《母亲的爱,孩子的回响》 春棠轻轻翻开第一页,写下: “母亲的爱,不会因为时间而消失。它藏在孩子们的回忆里,藏在他们的习惯里,藏在他们的生活中。” 她合上笔记本,看向李然:“我们只是那个愿意记得的人。” 李然握住她的手:“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让别人记得。” 风轻轻吹过,海棠花轻轻摇曳,像是母亲们的微笑,温柔而坚定。 她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她们,将继续做那个愿意记得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