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青春,藏在一张泛黄的照片里,藏在一封未寄出的信里,藏在一本旧日记里。”
“她们也曾是少女,也曾有梦想,也曾渴望远方。”
她想起自己的母亲,那个总是忙碌在厨房、操心她学业的女人,是否也曾有过梦想?她是否也曾想走出去看看世界?
她翻出母亲的旧日记,翻开一页页泛黄的纸张。她从未认真读过这些文字,直到现在,才真正静下心来。
“今天,女儿考了第一名,我很高兴。”母亲的字迹工整而温柔,“可我却想起了我年轻时的梦想??去北京读大学。”
“那时候,家里穷,我只能放弃。如今,我只希望她能替我看看更大的世界。”
春棠的眼眶湿润了。原来,母亲从未停止过梦想,只是把梦想藏进了生活的缝隙里。
她继续写道:
“母亲的爱,不只是厨房里的烟火气,不只是缝补衣物的耐心,不只是深夜守候的温暖。”
“她们也曾渴望自由,也曾向往远方,也曾有过自己的青春。”
“而我们,是否曾真正了解过她们?”
**二百二十三**
第二天,春棠把想法告诉了李然。
“我想做一个新的专题,叫"母亲的青春"。”她说,“不只是记录她们作为母亲的爱,还要记录她们曾经的梦想、她们的青春、她们的故事。”
李然听后,眼神里闪过一丝光亮:“好。我们可以采访母亲们本人,或者由子女来讲述她们年轻时的故事。”
她们开始联系愿意分享母亲青春故事的人。第一位受访者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她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但她保留着母亲年轻时写下的日记。
“我妈年轻时特别爱读书。”老人拿出一本泛黄的日记本,“她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
“她写过很多文章,也写过小说,可惜那时候条件不允许,她只能把梦想埋在心底。”
春棠翻开日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写着母亲年轻时的心事。她写自己在图书馆里偷偷抄录喜欢的诗句,写她第一次读到鲁迅时的震撼,写她对远方的渴望。
“我想去北京,去看看天安门,看看紫禁城。”她在某一页写道,“可我知道,我大概只能在厨房里写诗。”
春棠合上日记本,心里一阵酸楚。她问:“你母亲后来还写吗?”
老人点点头:“她没放弃过。她每天都会写一点,哪怕只是几句话。”
“她说,写作是她唯一的自由。”
**二百二十四**
采访结束后,春棠和李然走在回家的路上,夜色温柔,街道两旁的灯光像母亲们留在人间的目光。
“你知道吗?”李然忽然说,“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做这件事,不只是记录母亲的爱,也是在寻找她们曾经的自己。”
春棠点头:“是啊。我们总是习惯把母亲当作母亲,却忘了,她们也曾是少女,也曾有梦想。”
她们走进一家咖啡馆,点了两杯热可可,坐在窗边继续讨论新的专题。
“我们该怎么做?”李然问。
春棠想了想,说:“我们可以分几个部分:母亲的梦想、母亲的青春、母亲的遗憾。”
“让子女来讲述,也邀请母亲们自己写下自己的故事。”
“让她们的声音,再次被听见。”
李然轻轻一笑:“好。那我们就从"母亲的梦想"开始。”
**二百二十五**
几天后,她们开始整理新的采访资料,并在网站上发布了征集母亲青春故事的公告。
“我们想听你讲讲,你的母亲曾有过怎样的梦想?”
“她是否曾渴望远方?她是否曾有过自己的诗与远方?”
“她是否也曾是少女,也曾有青春?”
公告发布后,她们收到了许多来信。
“我妈妈年轻时想当一名舞蹈老师。”一位读者写道,“她会跳民族舞,还会弹钢琴。可因为家里经济困难,她放弃了梦想,嫁给了我爸。”
“她现在每天做饭、打扫卫生,可我偶尔看见她一个人在客厅里跳舞,动作很轻,像是在回忆什么。”
“我才知道,她从未忘记过。”
另一位读者写道:“我妈妈年轻时喜欢写诗,她还出版过一本诗集。”
“她去世后,我在她床头发现了一本没写完的诗集,最后一页写着:"希望我的女儿,能替我看看更大的世界。"”
春棠读着这些信,眼泪不知不觉地落下。她轻声说:“原来,母亲们从未放弃过梦想,只是把梦想藏进了生活里。”
李然握住她的手:“那我们就替她们说出来。”
**二百二十六**
春棠和李然坐在档案室里,窗外的海棠树已经长出新芽,嫩绿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是母亲们的微笑。
她们翻开一本本采访记录,整理着母亲们的青春故事,像是在拼凑一幅关于母亲的完整拼图。
“母亲的青春,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春棠在笔记本上写道,“她们也曾有梦想,也曾渴望远方。”
“她们不是天生的母亲,她们也曾是少女,也曾有青春。”
“而我们,只是那个愿意记得的人。”
李然轻轻点头:“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让别人记得。”
她们继续整理资料,准备出版新的专题《母亲的青春:未曾熄灭的光》。
**二百二十七**
几个月后,文化馆再次举办“母亲的声音”主题展览,这一次,展览的主题是“母亲的青春:未曾熄灭的光”。
展厅中央,摆放着一张长桌,桌上摆满了母亲们的旧物??泛黄的日记本、旧照片、手写的诗稿、褪色的舞鞋、破损的琴谱……
每一件物品,都讲述着一个母亲的青春故事,一段未曾熄灭的光。
留言墙上,贴满了观众的留言:
“我妈妈走后,我翻出她的日记,才发现她曾梦想成为一名作家。我替她写了第一本小说,献给她。”
“原来,母亲的青春,从未真正消失。”
“谢谢你们,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母亲。”
春棠站在展厅中央,看着人群中有老人、有孩子,也有年轻人。她知道,这些母亲的故事,不只是记录在纸上的文字,而是深深嵌入每一个家庭的记忆里。
**二百二十八**
风轻轻吹过,窗外的海棠树已经长出新叶,嫩绿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是母亲们的微笑。
春棠和李然坐在文化馆门口的长椅上,翻开一本新的笔记本,封面写着:
《母亲的青春:未曾熄灭的光》
春棠轻轻翻开第一页,写下:
“母亲的青春,藏在一张泛黄的照片里,藏在一封未寄出的信里,藏在一本旧日记里。”
“她们也曾是少女,也曾有梦想,也曾渴望远方。”
“我们只是记录,但我们记录下的,是她们未曾熄灭的光。”
她合上笔记本,看向李然:“我们只是那个愿意记得的人。”
李然握住她的手:“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让别人记得。”
风轻轻吹过,海棠树轻轻摇曳,像是母亲们的微笑,温柔而坚定。
她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她们,将继续做那个愿意记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