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色满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6章 孩子不能多生,碍事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今天,我十八岁。父亲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用。可我还是偷偷报了师范学院。我想成为一名老师,站在讲台上,教孩子们认识世界。” 春棠和李然对视一眼,眼神里满是惊讶与感动。这本笔记本,和她们在展览中收集到的那本老妇人的日记,几乎一模一样。 她们继续翻阅,发现这本笔记本的主人,似乎是一位未能实现梦想的母亲。她在日记中写道: “我曾在师范学院读书,后来因为家庭原因退学。我嫁了人,生了孩子,把全部的爱都给了他们。但我从未忘记过讲台,从未忘记过孩子们的眼睛。” “有时候,我会在夜里偷偷翻开旧课本,想象自己站在讲台上,讲着《荷塘月色》。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十八岁。” 春棠轻轻合上笔记本,声音有些哽咽:“她把梦想藏在了文字里。” 李然点点头:“我们得让她知道,她的梦想,有人记得。” 她们决定将这本笔记本收录进下一本书中,并在书的扉页上写下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所有未曾熄灭的梦想。” 她们继续整理资料,一封封信件、一张张照片、一页页手稿,仿佛在她们手中重新焕发出光芒。 “我们不只是记录者。”春棠轻声说,“我们是见证者,也是守护者。” 李然点头:“母亲的梦想,从未真正远去,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生长。” 窗外,海棠花开得正好,风吹过,花瓣轻轻落在窗台上,像是母亲们的梦,在岁月中轻轻绽放。 **二百五十五** 几天后,她们在文化馆举办了一场小型分享会,邀请了几位母亲和她们的子女,讲述那些未曾实现的梦想。 分享会开始前,她们布置了一个小小的展区,展出了母亲们的笔记本、画作、信件和照片。每一件展品,都附有一段文字说明,讲述背后的故事。 一位年迈的母亲走上台,手里拿着一本旧课本。她缓缓开口:“我年轻时梦想成为一名老师。我曾在师范学院读书,后来因为家庭原因退学。我嫁了人,生了孩子,把全部的爱都给了他们。但我从未忘记过讲台,从未忘记过孩子们的眼睛。” 她翻开课本,指着一页泛黄的教案:“这是我十八岁时写的教案,讲的是《荷塘月色》。每次翻开,我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夏天。” 台下有人低声啜泣,有人默默鼓掌。 另一位母亲走上台,手里拿着一幅画。她轻声说:“我曾经梦想成为画家。我临终前还在画画,我说,那是我年轻时最爱的颜色。” 她将画作赠予展览,轻声说:“我希望,天下的母亲,都能记得自己的梦想。” 第三位母亲走上台,手里拿着一张巴黎的明信片。她微笑道:“我曾经梦想去巴黎。我临终前还在看巴黎的照片,我说,那是我年轻时最想去的地方。” 她将明信片放进展览的纪念册中,轻声说:“也许我没能去,但至少,有人替我去了。” 春棠和李然站在一旁,听着这些话,心中满是敬意与温柔。 “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些梦想,不再被埋藏。”李然低声说。 春棠点头:“是的,母亲的梦想,从未真正远去,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生长。” 分享会结束后,她们坐在文化馆门口的长椅上,看着夕阳洒在海棠树上,树影斑驳,像是母亲们的微笑。 “你觉得,这次分享会,她们会记得多久?”李然轻声问。 “也许只是一瞬间。”春棠回答,“但那一瞬间,足以让她们想起自己也曾年轻过。” 李然点头:“是啊,母亲的身份太重了,但她们也曾是少女,也曾有梦想。” 她们沉默了一会儿,风吹过海棠树,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母亲们温柔的回应。 “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整理母亲们的青春故事时说的话吗?”李然忽然问。 “记得。”春棠轻声说,“我说,母亲的青春,藏在一张泛黄的照片里,藏在一封未寄出的信里,藏在一本旧日记里。” 李然接着说:“她们也曾是少女,也曾有梦想,也曾渴望远方。” “而我们,只是那个愿意记得的人。” 她们相视一笑,心中坚定。 **二百五十六** 几天后,春棠和李然开始着手下一本书的编辑工作。她们将这些母亲的故事,一一整理、润色、配图,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未曾熄灭的梦想。 “这本书,不只是写给母亲的。”春棠在序言中写道,“也是写给所有曾经梦想过的人。” 李然补充道:“母亲的梦想,不只是她们的梦想,也是我们的梦想。” 她们在书中收录了母亲们的信件、画作、照片、日记,甚至还有她们未曾说出口的遗憾。 “我妈年轻时想成为画家。”一位读者写道,“她临终前,还在画画,她说,那是她年轻时最爱的颜色。” “她曾经梦想去巴黎。”另一位读者写道,“她临终前,还在看巴黎的照片,她说,那是她年轻时最想去的地方。” 春棠读着这些信,心中满是感动与敬意。她轻声说:“母亲的梦想,不只是她们的梦想,也是我们的梦想。” 李然点头:“但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些梦想,不再被埋藏。” 她们将这些故事整理成册,准备出版下一本专题书??《母亲的梦想:未曾熄灭的光》。 窗外,海棠花开得正好,像是母亲们的梦想,从未真正远去,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生长。 **二百五十七** 书稿完成后,她们将样书寄给了几位母亲和她们的子女。几天后,她们收到了第一封回信。 “谢谢你们,让我重新看见了母亲的梦想。”一位读者写道,“我妈妈走得很突然,但她留下的画作,终于有人愿意记住。” 另一封信中写道:“我一直以为妈妈只是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没想到她年轻时的梦想如此灿烂。我决定替她去巴黎。” 春棠和李然读着这些回信,眼中满是温暖。 “我们不只是在记录她们的梦想。”春棠低声说,“我们是在让她们的梦想,重新被点亮。” 李然点头:“是啊,母亲的身份太重了,重到她们自己都快忘了,她们也曾是追梦的少女。” 她们站在文化馆门口,看着夕阳洒在海棠树上,树影斑驳,像是母亲们的微笑。 “你还记得我们最初的梦想吗?”李然忽然问。 春棠笑了笑:“当然记得。我们想让更多人看见母亲的青春,听见她们的声音。” 李然点头:“我们做到了。” 她们相视一笑,心中坚定。 风吹过海棠树,花瓣轻轻飘落,像是母亲们的梦想,在岁月中轻轻绽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