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我那身娇体弱的贤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8章 同根同源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看到那里了么?我请蒙武将军派兵将那里包围了起来。” “那边没有人烟,日后就是研制火药之地。” “火药?” 扶苏对于这个词也是第一次听说。 “等日后你就知道了,走,咱们进去看看。” 张远青拍拍扶苏肩膀,十四岁的扶苏已经长的和自己一般高,在不是以前那个孩子了。 “侯爷,长公子。” 见张远青两人走进来,徐福等人见礼。 “众位快起身,坐。” “方子众位也都看过了,可有把握?” 不等兴原开口,徐福起身:“侯爷放心,我等一定能够完成侯爷所托。” 其他方士也匆忙点头。 这次机会若是抓不住,他们也就没有活路了。 必须办成此事,或许还可博个前程。 张远青点点头,“那就请众位跟着蒙武将军去专门的地方开始实验。” “诺。” 等徐福和方士们离开,张远青才看着兴原、由住等人说:“等火药配方那些方士配置出来,就要劳烦众位将其用在武器上。” “诺。” 之所以不让墨家人去实验配方,是因为稍有不慎就有性命危险,墨家损失一人张远青都觉得心痛。 那些方士正好用来做这些危险的事情。 离开墨家兵器坊,张远青带着扶苏又去找了蒙武将军。 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这才坐上马车回丞相府。 “老师,这火药真的有这般威力?” 入了丞相府,师徒二人坐在庭院之中。 依旧是那棵老树下,阳光透过茂盛的树叶撒在人身上,带来丝丝温暖。 张远青慵懒的躺在自己的躺椅上,轻轻摇晃。 扶苏看着这样的老师,好不羡慕。 “这火药的威力比你想象的要大。” “若是有了它,不但我秦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就是用来开山凿路也是一个利器。” 扶苏想了想,有些想象不出那是何等威力。 “那老师为何之前不拿出来?” 张远青转头看着扶苏,许久才开口。 “你来说说天下七国源于何处?” 扶苏虽不明白老师为何这样问,但也开始慢慢道来。 等到扶苏说完,已经口干舌燥,端起一杯凉茶下肚,这才缓解许多。 “你看,我们本就同出一脉,流着同样的血液,喝着同样的水源,同为炎黄子孙,为何要争斗的你死我活?” 扶苏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陷入了沉思。 “扶苏明白了老师的意思,这天下自古一家,无论我们如何争斗,都改变不了我们同根同源的事实。” 说完,起身对着张远青一拜,“扶苏受教了。” “起身吧。” 张远青赞赏的看了扶苏一眼,可把扶苏乐坏了。 “谢老师。” “现在给你一个任务。” 听到老师这样说,扶苏挺直了脊背。 “如今天下归一,百姓的思想自然也需要统一。” “刚刚我们说的观点就需要灌输进每一个秦国子民心中。” “你来说说当如何做?” 扶苏开始认真思考,俊朗的青年已经褪去了稚气,有了男子的硬朗。 “老师深谋远虑,扶苏钦佩。” 对于扶苏突然的反应,张远青有些疑惑。 “老师,这就是你让父王在多地建设学院的原因么?” 这话一出,张远青略带惊讶的看着扶苏,躺椅都不摇晃了。 可以啊。 这孩子反应这么快。 “说说看。” “老师,如今秦国多地已经修建有学院,百姓子嗣大多会送去学院识字,咱们可将此思想编辑成册,让入学学子诵读,如此,便可悄无声息的将天下自古一体的思想传递给每一位百姓。” “也是最简单消除六国士族对秦敌意的办法。” “让秦国真正做到万民一心,天下归一。” 扶苏越说眼睛越亮。 张远青越听越满意,心情甚好的又开始摇晃起了躺椅,闭上眼睛,感受着阳光的美好,“长公子聪慧,此法甚妙,那此事长公子同陛下商议后就去办吧。” “扶苏多谢老师。” 张远青慵懒的摆摆手,“谢我做甚,这是长公子想出来的办法,甚好,甚好。” “去吧。” 扶苏拜别老师之后,就匆忙回了章台宫。 同嬴政说起了在丞相府发生的事情。 “哈哈哈,我儿甚好。此事就如你老师说的那般,你去处理吧。” “诺。” 看着扶苏离去的背影,嬴政心中满意。 在看看一旁忙着批改奏疏的三个孩子,点点头。 之后几日,扶苏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思索再三,扶苏决定选用儒家师长来编写此类书籍。 之后几日,扶苏每日早早来到大秦学院,同儒家一派一起编写《夏一体》这本书籍。 儒家一派对于此事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几个老师将自己的教课任务都推给了其他弟子,每日一起翻阅典籍,查证出处,编写新书。 而就在此时,李牧将军那边传来了好消息。 朝鲜大捷。 此事传回咸阳,嬴政带着扶苏站在舆图前,看着大秦舆图上又增添了一块地方。 “父王,如今朝鲜已经拿下,也不知道王贲将军的水军训练的如何了。” “还有墨家言方他们船可造好。” “老师一直惦记着这个岛屿呢,扶苏也想看看这里有什么特别之处。” 嬴政转身,看着扶苏:“不急,王贲那边来报,水军训练顺利,人员也得到了扩充。” “墨家那边也进展不错,想必等到秋收之后船就可以完工。” “那真是太好了。” 扶苏英俊的脸上带着笑,身高也已经超过了嬴政肩膀。 嬴政看着扶苏,有一种吾家有子初长成的感觉。 次日早朝,秦国君臣开始商议朝鲜地区的治理问题。 此次李斯主动自荐。 “大王,臣愿意前往朝鲜为大王分忧。” 回朝的王绾看着英姿勃发的李斯,好不容易才压下心中自荐的冲动。 这次就不和他李斯抢功劳了。 “大王,臣也愿同去。” 老搭档冯去疾挺身而出。 随后便是蒙毅自荐。 嬴政见三人如此,自然应允,随后又点了不少官员名字一同前往。 “卿可有奏?” “大王,臣有奏。” 原本等着下朝的朝臣纷纷看向了右丞相。 “准。” “大王,如今天下一统,大王应当早日立下太子,以稳固朝堂,安定民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