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本尊却表现出了十一楼的战力,让这么大儒也没有看出来,这就说明对方起码是十二楼以上的大能出手了,更何况还是降低了杨希逸的防备后出手偷袭。
所以这位大儒才愤怒不已,当然也和他本人的性格有关系。
这位大儒姓张名炎,他的性格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暴躁易怒,因此他的字是老泉。
张炎的怒气随着三通和尚的消失反而更加炙热了,眼看着好友重伤,他将心中的愤怒全部转移到了旁边的白衣青年身上。
“李白象!”
张炎的声音生硬而冷漠,他恨声道:“你不是想要为朋友讨个公道吗,我都接着!”
张炎怒火中烧,一袭白衣的李白象却是依旧懒散,他笑道:“还是换个人吧,你接不下来的。”
李白象声名鹊起不过数百年,博得了“诗无敌”的美名,不过倒是很少有什么战绩传出,大多数人猜测他登上了上五楼,但他们都不知道李白象的具体境界。
怒不可遏的张炎也不再废话,他身上灵机开始翻涌,儒家气运也升腾了起来,既然李白象如此轻视自己,那么他也不忌给对方一个狠狠的教训。
“老泉。”
就在张炎准备愤而出手的这一刻,万川学宫走出来一位面色严肃的中年儒生,他严厉的朝着张炎道:“还记得你的字为什么是老泉吗?!”
张炎一愣,低着头沉默了起来,不过周边的灵机明显慢慢收敛了起来。
而在场的所有学子看着这位中年儒生,全都恭敬的朝着他行礼。
“见过宗师。”
这位中年儒生就是万川学宫的主人,儒家四位宗师之一,理儒程晦。
程晦似乎没有看到虚空而立的李白象,他只是朝着在场行礼的诸位学子认真回礼,然后才再次看向了张炎,平静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可是佛家...”
张炎抬头想要辩驳几句,但看着程晦那平静的眼神,也默默的行礼道:“尊宗师教诲。”
程晦并不想让理儒一脉的人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他耐心道:“你也曾经和灯盏和尚、狗肉和尚、斩业僧坐而论道,等你冷静下来后想想,这位三通和尚真的是佛家的人吗?”
张炎沉默,似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程晦叹了一口气,这位大儒脾气暴躁也不是几年的事情了,不过程晦也没有办法,只能引而导之。
毕竟程晦自己可是亲自跟着儒家至圣、亚圣以及后圣这三位夫子学习过的,这三位圣人整天说着什么守礼、成仁、取义,但偏偏脾气一个比一个暴躁。
至圣近千年来还好一些,已经开始修身养性了,亚圣却已经连着骂了道家和墨家,就差撸着袖子开干了,后圣更是无敌,他已经将所有圣人挨着骂了一圈了,其中也包括儒家圣人。
所以对于张炎的脾气,程晦也没有觉得不好,天真的人眼睛才越发揉不得沙子。
解决了内部的事情,程晦才抬头看向了空中御风而立的李白象。
李白象刚才说的没有错,张炎确实接不下他的剑,这也是程晦出来的原因,此子乃大敌。
程晦看着李白象,李白象也看着程晦,两人都没有说话,但显然两人都已经做好了准备。
一柄散发着盈盈之色的长剑,缓缓出现在了李白象的身边,欢快的围绕着李白象的身躯不断游走,像是一只追逐着尾巴的小狗。
看着活泼的像是小孩子的长剑,识货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不是本命飞剑,是本命仙剑,篆刻己身大道的叫本命飞剑,获得天道认可的才叫本命仙剑。
唯有程晦面色淡然,负手而立,宗师气度展露无疑。
李白象虽然还是懒洋洋的样子,但其实他已经认真了起来,背后一朵硕大的青莲缓缓出现,然后一瓣一瓣的慢慢开放,而随着青莲慢慢绽放,整个天地似乎都慢慢模糊了起来。
这就是李白象的大道显化,混沌种青莲。
“大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象举着葫芦朝着程晦遥遥一敬,然后放肆的喝了起来,而他身边的青色长剑暴起了一点耀眼的白光,随即消失不见。
在场的儒生们都下意识的转头看向了程晦,但飞剑的目标并不是程晦,甚至长剑在爆出白光后,就已然消失不见了。
儒生们都很好奇李白象的这一剑到底是什么意思,但很快他们就听到了一阵涛涛的水声在头顶响起,他们整齐的抬头看去,这才发现虚空中不知道何时出现了一条浩荡的长河。
然后在所有人惊讶的目光中,这道长河倒灌而下,就像是李白象刚刚的一剑,就斩落了天外的银汉。
滚滚的河水朝着万川学宫奔涌而来,不少儒生已经下意识的准备出手防护,就连性格暴躁的张炎,他的怒火仿佛也被倒灌的河水浇灭了,他完全看不懂李白象的这一剑,对方到底是何种修为。
而此时,程晦也终于出手了。
程晦依旧负手而立,但是原本烈阳高照的天空,此时却突然变成了黑夜,皎洁的月牙高高挂在夜空,散发着温柔的光芒。
而在月光的照耀下,原本一片黑暗的夜色中,影影绰绰的出现了一座座山川湖泊,宛如九州皆在手中。
倒灌的河水冲击着夜色中的山河,形成了一条又一条的河川,或是急湍,或是平湖,但一致的是,所有的河川中,都倒映着一枚圆圆的银月。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李白象再次举起了酒葫芦,又敬了明月一杯,然后毫无留恋的转身而去。
这个时候天色渐亮,重新恢复了刚才的烈日高挂,而在场的儒生们这才反应过来,喧哗声响成了一片。
他们刚刚终于见到了程晦这位儒家宗师那传说中的大道异象。
月印万川。
程晦远远的看着李白象离去后,又摇了摇头,才朝着万川学宫的几位大儒吩咐道,让他们带着儒生们自去。
其实不止是儒生们,大儒们也想知道刚才的胜负,可惜程晦再无多言,只是转身朝着文庙而去。
文华气的前因后果他早就知晓,也算是默认的,不过他还是要给大宗师一个交代,儒家不只是他们一脉的。
但程晦还是有些疑惑,三通和尚背后是谁他知道大概,此次对方前来他倒是觉得无所谓。
但一码事归一码事,他现在更好奇的是,对方之前为何对他出手。
毕竟对方上次出手让他知道了红尘扰乱的厉害,也差点让他道途断绝,他觉得对方也应该给他个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