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61拯救奥斯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八章:第一次五年计划初步目标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让那个弗里德里希帕夏在出发之前来见一次我。”穆拉德道。 见弗里德里希并不是穆拉德想要考验他的能力,以穆拉德的军事水平来看,就算弗里德里希是一个庸才,穆拉德也看不出来。 穆拉德想要见弗里德里希的主要目的就是挖墙脚,军队里面的人不管如何,穆拉德都是要多接触一下的。 伊尔马兹为难道:“陛下,弗里德里希帕夏在前天已经离开了伊堡,现在恐怕已经到埃迪尔内省了。” 听到伊尔马兹说弗里德里希已经不在伊堡,穆拉德也没有再强求:“那就算了,等弗里德里希帕夏凯旋而归,我再在托普卡帕宫接见他。” 伊尔马兹:“是,陛下。” 眼见墙角是挖不到了,穆拉德的视线又转移到福阿德身上:“福阿德帕夏,我准备在最近对法国和英国进行外事访问,我离开伊堡的这段时间,就由你和伊尔马兹帕夏处理国内的事情。” 穆拉德本来打算把福阿德帕夏一起带到国外去访问,但是想到福阿德走后,独留伊尔马兹在伊堡,穆拉德对此太不放心了。 新军是什么玩意,穆拉德很清楚,这群军人一个比一个极端。 改革派大优势的时候,他们都敢刺杀阿里帕夏,现在要是把福阿德带走了,那新军岂不是要在国内闹翻天了! 说不定穆拉德还在法国时,伊堡发生"尊苏讨奸"的消息就会传到穆拉德的耳朵里。 虽然穆拉德不喜欢福阿德的改革派,但是比起军政府,改革派显得可爱多了。 所以为了避免"尊苏讨奸"的事件发生,福阿德还是留在伊堡为好。 “陛下,这个时间,我不建议您去外国访问。” “陛下,您放心的去外国访问,伊堡有我和福阿德帕夏。” 福阿德和伊尔马兹几乎异口同声,只不过两人说的话有些出入。 福阿德希望穆拉德不要出国,而伊尔马兹希望穆拉德出国。 两人有不同的想法是因为两人有不同的打算,福阿德希望穆拉德留在国内缓和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冲突;伊尔马兹希望穆拉德离开伊堡,好为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间的冲突留下空间。 前往外国访问是穆拉德早就做好了决定,不是福阿德轻描淡写两句话可以让穆拉德放弃的。 “福阿德帕夏,去往法国和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是我早已经决定好的事情,而且近些年帝国内忧外患,帝国需要加强和英法之间的关系。” 穆拉德语气极其坚定的说道:“你就不用再劝阻我留在伊堡了,前往外国进行国事访问的行程,我已经让哈巴尔总管安排好了!” 事已至此,福阿德只好作罢劝说穆拉德的想法:“是,陛下。” 穆拉德召见完福阿德和伊尔马兹,又把纳菲亚部长埃德姆叫到托普卡帕宫来。 埃德姆:“陛下,您找我有什么事情?” “没什么,只是向你问问,第一个五年计划准备的怎么样了?”穆拉德问道。 埃德姆回答:“陛下,按照您的要求,纳菲亚部已经制定出来了几项建设目标。” 穆拉德:“说说看。” “是,陛下。”埃德姆回复,随后把几项已经确定的工业目标告诉穆拉德:“我们打算在伊兹米特建立一座大型炼钢厂,那里距离安纳托利亚半岛的铁矿和煤矿距离较近。” “同时伊兹米特靠近马尔马拉海,但是又有一条狭长的海湾作为保护屏障。” “把炼钢厂建造在伊兹米特,既方便获取全材料,又足够安全!” “在伊兹米特的大型炼钢产建立以后,我们为它设计的产能目标是:生铁年产量50万吨,钢铁年产量5万吨。” 埃德姆害怕穆拉德不懂工业,嫌弃伊兹米特钢铁厂的目标产能,又把英国、普鲁士、法国等国的钢铁产量说出来进行对比。 “在1860年,英国的生铁产量为389万吨、钢铁产量为5万吨,法国的生铁产量为90万吨、钢铁产量为3万吨,俄国的生铁产量为30万吨、钢铁产量为2万吨。” “伊兹米特钢铁厂的目标钢铁产能是40万吨,如果加上奥斯曼帝国本来就拥有的钢铁产量20万吨和私有钢铁厂的自然增长。” “在五年以后,也就是1867年,奥斯曼帝国的钢铁产量将会超过1960年法国的钢铁产量。” 奥斯曼帝国的钢铁产量超过法国,这看上去很美好。 不过,埃德姆有一项重要的数据没有对穆拉德说,那就是法国和英国的钢铁产能增速。 法国和英国的钢铁产能几乎都在以每年百分之十五的速度增加,照这个速度增加下去,等到1867年,法国的钢铁产量将会达到247万吨。 埃德姆没有指望五年时间可以让奥斯曼帝国超过法国,但是只要能让数据好看,做一些修饰也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穆拉德没仔细埃德姆说的繁杂的数字,但是奥斯曼的钢铁产量将会超过法国,这句话穆拉德听清了。 “那就按照你们的计划办,钢铁厂修在伊兹米特,那铁路呢?”穆拉德说道。 埃德姆回答道:“陛下,我们将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内修建从伊堡至普罗夫迪夫的铁路,从伊堡到科尼亚的铁路修建困难,我们打算放在第二个五年计划里再修建。” 穆拉德也是认同了埃德姆对铁路修建的安排,先修伊堡到普罗夫迪夫的铁路并不是坏事。 铁路修建好后,伊堡可以更好的控制巴尔干地区,同时穆拉德在普罗夫迪夫的工厂可以更方便的把生产的工业品运送到伊堡来售卖。 于公于私,穆拉德都没有拒绝先修伊堡至普罗夫迪夫段铁路的理由。 随后,埃德姆把一些其他的指标告诉穆拉德,比如:在1867年,奥斯曼的纺织机将会达到4.5万台也就是英国纺织机总数的十分之一。 这些新增的纺织机将大部分从英国采购,棉花危机让英国的棉纺织机变得廉价,正是奥斯曼帝国的纺织厂抄底的好时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