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61拯救奥斯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九章:教会与教育(5500字)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增加童工的食物配给是穆拉德目前少数能做的事情了,穆拉德不会圣母到立即在奥斯曼帝国的铁路工地上禁止童工。 禁止奥斯曼帝国的铁路工地使用童工,不仅会影响铁路修建的进程,而且对努尔这些童工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 失去了这份在铁路上的工作,他们的生活只会更加艰难。 所以穆拉德能做的就只有尽可能的保持他们的营养,让这些童工可以正常的长大成人。 至于其他的改变奥斯曼帝国童工状态的措施,那就只能等到奥斯曼帝国有钱以后再说了。 略过努尔这个插曲,穆拉德对铁路工地的视察还在继续。 直到走到尽头,穆拉德才对埃德姆问道:“埃德姆,这条铁路已经修建了多少距离了?” 埃德姆叫来驻扎在工地上的工程师,向其询问过后,回答道:“陛下,伊斯坦布尔至普罗夫迪夫的铁路目前修建了53公里。” 伊斯坦布尔至普罗夫迪夫铁路的规划长度是420公里,半年时间修建了超过总长度的十分之一,这已经算是超额完成任务了。 不过,这个结果在穆拉德这里可算不上好结果。 虽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做出的规划是在五年内修建好伊斯坦布尔至普罗夫迪夫的铁路,但是怎么也不能在第五年才修好这节只有420公里的铁路吧! 要知道西伯利亚铁路也才修了25年时间,如果西伯利亚铁路按照伊斯坦布尔至普罗夫迪夫铁路目前的修建速度,那西伯利亚铁路修建完就需要50年了。 “埃德姆,加快铁路的修建速度,我会从战俘营再调八千保加利亚人战俘给你,两年后,我要听到伊斯坦布尔至普罗夫迪夫铁路修建完成的消息。”穆拉德用不可置疑的语气对埃德姆说道。 埃德姆:“是,陛下。” 穆拉德把目光望向远处的田野,那边是即将建设成铁路的地方。 穆拉德对奥斯曼帝国的铁路雄心勃勃,将来必定会把铁路修建到每一处受到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地方。 “对了,与铁路配套的工业也要作为前期的发展重点,钢铁厂和动力机厂要跟上帝国铁路的建设。”穆拉德醒悟般对埃德姆说道。 穆拉德对自由贸易持怀疑的态度,或者说穆拉德根本就不相信所谓的自由贸易。 虽然现在奥斯曼帝国可以轻松的从英国或者法国买到动力机,但是一旦奥斯曼帝国站在了英国和法国的对立面时,奥斯曼帝国再想买这些东西可就难了。 毕竟,昂撒人可是海盗出身的,跟昂撒人谈信誉等同于跟妓女谈论贞洁。历史也一次次的证明了,什么自由贸易都是不靠谱的。 穆拉德继续问道:“技术上面存在问题吗?” “没有,陛下。”埃德姆回答。 “没有就好。”穆拉德点点头,接着还是强调道:“外国的基督徒人才你们也可以引进,最好还在伊斯坦布尔建立大学,培养我们的穆斯林人才。” 说到了技术人才,穆拉德又想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那些发明家和科学家了。 只让埃德姆去招募外国的人才是不够的,穆拉德打算成立一个专门挖掘欧洲和美国人才的组织,把那些不敌视奥斯曼帝国的基督徒们拉到奥斯曼帝国来为自己效力。 “是,陛下!”埃德姆恭敬的回道。 “埃德姆,如果我没有记错,你曾经在巴黎留学?”穆拉德想起来似得问道。 埃德姆老实回答:“是的,陛下,我在您祖父马哈茂德陛下的支持下,从巴黎获得了学士学位。” “那你认识多少法国的科学家?”穆拉德兴趣使然的问道。 虽然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法国的人才不如德国和美国,但是也聊胜于无,并且奥斯曼和法国正处于蜜月期,奥斯曼想要挖墙脚也容易许多。 另外,法国和奥斯曼是传统意义上的盟友,法国人对奥斯曼帝国的接受程度也高于其他的基督徒。 埃德姆在脑海里思索自己认识的法国科学家,老实说埃德姆在法国读的是文科,所以埃德姆并不认识多少法国科学家。 但是很快埃德姆就想到了一个人:“陛下,我认识的法国科学家并不多,不过倒有一个人可以向您举荐,他是我在法国认识的挚友——路易斯·巴斯德。” 路易斯·巴斯德? 穆拉德一时没有认出这个名字,以为是那个不知名的小角色。 不过,埃德姆接下来的介绍让穆拉德瞬间认出了路易斯·巴斯德。 “巴斯德是细菌学家,虽然他不是铁路工程师,但是他在在细菌学上的天赋卓越,在去年他写给我的信中,他向我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灭菌方法。” “这种灭菌方法可以在不影响食物口感的情况下,延长食物的存储时间,他把这种方法称为巴斯德消毒法。” 穆拉德听着埃德姆的介绍,然后越听越熟悉。 "这不是大名鼎鼎的巴氏消毒法吗?" 穆拉德记起了埃德姆所说的巴斯德,这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虽然巴氏消毒法是巴斯德最有名的成就,但是巴斯德最伟大的成就却不是巴氏消毒法,而是对各种细菌和病毒疫苗的研制。 巴斯德参与研制和发明的疫苗包括狂犬疫苗、炭疽疫苗等等。 当然,穆拉德实际看中的并不是巴斯德对传染病的控制能力,而是巴斯德对细菌的认识。细菌学可以用来救人,也可以用来杀人。 即使巴斯德不愿意帮助奥斯曼帝国用细菌学杀人,只要巴斯德能够把他的知识在奥斯曼帝国传授,到时候有的是人愿意帮助奥斯曼帝国用细菌学杀人。 穆拉德并非什么细菌战的支持者,只不过在这个时代,奥斯曼帝国可以不用,但是绝对不能没有。 毕竟,禁止细菌战的条约还得等到1925年签订,在此之前,各国对细菌战的限制只存在于舆论,但是一旦战事开启,谁又会在乎轻飘飘的舆论呢? “埃德姆,既然是你推荐的,那就由你把他招募来吧。帝国的科学需要新鲜的力量,相信巴斯德会会为帝国的细菌学带来启蒙,你移动要把他招募至帝国来。”穆拉德吩咐道。 埃德姆没想到自己随便提的一嘴就给自己新增加了一项任务,不过穆拉德的命令已经下达了,埃德姆就算后悔也没有机会了。 “陛下,这件事情请您放心的交给我,我会让巴斯德来为帝国效力。”埃德姆震声回复穆拉德。 穆拉德:“好,事情交给你我很放心,今天的视察就到此结束吧。” 于是,把活都甩给下属的穆拉德愉快的结束了自己今天对伊堡周边的铁路工地的视察任务。 在离开铁路工地时,穆拉德侧头看向挂在铁路工地旁的路牌——科斯坦丁尼耶-普罗夫迪夫铁路。 穆拉德猛然记起,伊斯坦布尔的官方名称叫做科斯坦丁尼耶,也就是君士坦丁堡的土耳其语音译,只不过由于平时奥斯曼人把科斯坦丁尼耶俗称为伊斯坦布尔,穆拉德都忘记这座城市的本名了。 历史上,一直到土耳其共和国时期,这座城市的官方名称才被凯末尔改为伊斯坦布尔。 "科斯坦丁尼耶,这个名字太希腊化。" 穆拉德动了给伊斯坦布尔改名的心思,不过目前奥斯曼帝国内的矛盾刚刚平息,还不适合更改伊斯坦布尔的名字,又一次挑起帝国内的矛盾。 "算了,就让它先叫科斯坦丁尼耶吧,反正这座城市自从1453年以后,从内到外都属于奥斯曼帝国了。" 穆拉德把改名的心思逐出了自己的脑海,但是这件事情已经在穆拉德心里留下了烙印,也许就在十年以后,科斯坦丁尼耶这个名字就会从奥斯曼帝国消失。 ...... 穆拉德从铁路工地上回到托普卡帕宫,一回到王宫内,哈巴尔就向穆拉德汇报道:“陛下,大穆夫提请求面见您。” “大穆夫提?他来找我做什么?”穆拉德发问。 哈巴尔摇头:“陛下,我也不清楚。” “那让他来见我吧。”既然搞不清楚原因,穆拉德干脆直接看看大穆夫提来找自己是做什么的。 大约一刻钟的时间过去了,哈巴尔领着大穆夫提进入了穆拉德的房间。 “尊敬的哈里发冕下,请容许我对您表示我的敬意。”大穆夫提对穆拉德的态度非常恭敬。 在奥斯曼帝国这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中,穆拉德不仅是世俗界的领袖,同时也是奥斯曼帝国的宗教领袖。 对于大穆夫提,也就是教长来说,名义上穆拉德就是他的直属上司。 穆拉德示意自己接受大穆夫提的敬意,然后看着大穆夫提,等待其下一步的动作。 其实,穆拉德对大穆夫提来找自己的目的还是很好奇的,毕竟自从1862年的军事政变以后,大穆夫提是奥斯曼帝国中最安分守己的政治人物。 他没有像阿里和福阿德那样的野心,也没有像伊尔马兹那样上串下跳,所以他安安稳稳的在大穆夫提的位置上坐了一年多的时间,哪怕是现在穆拉德也没有换掉这个大穆夫提的想法。 穆拉德打算听听这位大穆夫提想要对自己说些什么。 “哈里发冕下,不知道您说如何看待穆斯林社会的纯洁性?”大穆夫提先是向穆拉德抛出一个问题。 "如何看待穆斯林社会的纯洁性?" 穆拉德觉得回答这个问题对自己来说非常困难,因为穆拉德又不是一个纯洁的穆斯林,私底下穆拉德可是红的白的都来。 不过,经过几年政治的熏陶,穆拉德现在已经学会了张口就来的技能。 穆拉德假装沉思,然后对大穆夫提说道:“穆斯林社会的纯洁性在信仰上是至关重要的,原则上来说我们要保持穆斯林社会的纯洁性,但有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实际。” 穆拉德在原则上支持穆斯林社会的纯洁性,但是也只是在原则上。 十九世纪可不是谈什么穆斯林社会纯洁性的时候。 要谈穆斯林社会的纯洁性? 穆拉德建议立马自裁上天堂,等你上天堂了就可以在天堂里面肆意的遵守你的穆斯林的纯洁性。 早已经政治化、官僚化的大穆夫提哪里听不懂穆拉德的意思,谈原则就表示持反对意见。 不过,今天大穆夫提来找穆拉德可不是为了试探穆拉德是不是一个纯洁的穆斯林。 奥斯曼帝国管控宗教事务的大穆夫提办公室的官僚化程度一直都很高,包括大穆夫提在内的服务于大穆夫提办公室的教士们,与其称呼他们为教士,不如称呼他们为教士官僚更加稳妥。 教士牵扯到了政治,那他们也就与穆斯林的纯洁性搭不上边了。 “哈里发冕下,您对穆斯林社会纯洁性的看法很新奇。”大穆夫提先是对穆拉德的话表示赞扬,接着话锋一转,说道:“不过,您也不否认穆斯林的纯洁性对他们的信仰很重要。” “原则上我是这样认为的。”穆拉德回道。 大穆夫提立马接话道:“那您是否愿意适当的提高穆斯林社会的纯洁性呢?” 大穆夫提图穷匕见了。 “你想说什么?”穆拉德平静的问道。 大穆夫提回答:“教育!我们应该让穆斯林孩童的教育回归纯洁。” 搞了半天原来大穆夫提是想重新夺回被改革派拿走的教育权。 弄清楚大穆夫提来的目的后,穆拉德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拒绝,神学教育对奥斯曼帝国的进步可没有半点作用,把教育权归还给教会,对奥斯曼帝国可没有半点好处。 虽然穆拉德的第一个想法是拒绝,但是穆拉德却没有立马说出拒绝的话。 作为一名合格的君主,穆拉德知道自己不能仅凭自己的第一印象去做出决定。 紧接着,穆拉德开始思考教育权交还给教会的好处。 首先,穆拉德是穆斯林社会的哈里发,是逊尼派最高的宗教领袖,教会和自己并不是敌人,教会的敌人是奥斯曼帝国的进步势力。 想到着,穆拉德对教会的偏见少了许多。 其次,如果教会的神学教育能够宣传自己,那么神学教育可以稳定自己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最后,世俗的教育一定对自己有好处吗?那些自由、平等的思想,穆拉德是他们如蛇蝎。 综合来看,选择世俗教育有益于奥斯曼帝国,选择神学教育有益于穆拉德自己。 两个选择摆在穆拉德的面前。 而穆拉德的选择是:两个选择我都要! 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都是通吃的! 谁说神学教育和世俗教育不能合在一起了? 穆拉德觉得只用把神学课当做思政课对待就够了,神学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世俗课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 两者相互配合,前者为穆拉德培养忠臣,后者为奥斯帝国培养人才。 于是,穆拉德说道:“大穆夫提,你对穆斯林社会纯洁性的重视我很理解,原则上我要对此表示支持,但是实际执行,我需要对其做一些修改。” “陛下,您说。”大穆夫提坦然接受了穆拉德提出修改的建议,毕竟能让穆拉德接受这件事情,对大穆夫提来说就已经算是一个胜利了。 穆拉德:“首先,我想知道你们打算如何教育孩子?” “乌里玛们会教授孩童《古兰经》,并为孩童们讲解经意。”大穆夫提回答道。 “那这可不够!”穆拉德打断大穆夫提的话:“乌里玛还应该告诉孩童奥斯曼家族和哈里发的关系,奥斯曼家族的现任苏丹就是正统的哈里发的继承人。” “旧事少向新世纪的孩童们提及,奥斯曼家族和哈里发才是教会应该教育的重点。” “陛下,这..”大穆夫提刚想反对就被穆拉德打断。 “难道你不认为我是哈里发的正统继承人?”穆拉德冷冷的问道。 大穆夫提顿时噎住了,奥斯曼家族正不正统你心里没数? 但是否认奥斯曼家族的正统性在奥斯曼帝国的政坛可是最大的政治不正确,大穆夫提不会傻到去干这种事情。 “哈里发冕下,您的正统性毋庸置疑。”大穆夫提无奈的回道。 “那教会向孩童讲述奥斯曼家族与哈里发有什么问题?”穆拉德继续质问道。 大穆夫提回答道:“没有问题,哈里发冕下,可是...” “没有可是,这是我的条件之一,如果你不能答应,我会重新审视教会的教育是否纯洁。”穆拉德坚定的说道。 眼看穆拉德就要拒绝了,大穆夫提也只好答应道:“好吧,哈里发冕下,我同意您的要求。” “这才对。”穆拉德满意的点点头:“关于奥斯曼家族和哈里发的渊源,我会让知道的乌里玛整理和编纂出来,到时候你们拿去作为教材。” 穆拉德说着让知道的乌里玛去整理和编纂,但是实际上就是会让忠于自己的乌里玛去编纂,无非编写就是一些论证奥斯曼家族和哈里发联系的文章。 随后,穆拉德提出自己的第二个条件:“乌里玛要与教师一同对孩童进行教育,乌里玛教授孩童神学知识,教师教授孩童世俗知识。” 穆拉德怕大穆夫提一时难以接受,又跟在后面解释了一句:“一个只接受神学教育的人是在这个时代生存不下去,在追寻信仰的路上,我们要让信徒有技能旁身。” 不过,让穆拉德没有意料的是,大穆夫提这次答应的非常迅速:“哈里发冕下,我认同你的观点。” 大穆夫提重视教育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为基层的教士争取多的岗位,同时教育新生的孩童成为穆斯林,二是培养准神学生,以求让神学院有足够的生源。 只要这两个核心目可以达成,其他的问题都是小问题,反正前面大穆夫提已经答应了穆拉德的第一个条件,这第二个条件大穆夫提干脆也利索的答应了。 穆拉德最重视的两个条件被大穆夫提同意,教会重新进入教育的前提障碍一扫而空。 当然,穆拉德可不会傻傻的相信大穆夫提的承诺,为了监督教会会执行答应穆拉德的条件,穆拉德经过与大穆夫提的商议,决定通过设置考试等方式,检验地方上的教士是否教育了孩童奥斯曼家族与哈里发的历史。 穆拉德和大穆夫提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场两人之间的会晤也就以愉快的方式结束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