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达尔仔细思考阿尔腾的提议,最后放弃了自己主攻陆军的计划,采用阿尔腾主攻海军的计划。
“阿尔腾,你说的没错,我们确实应该将海军作为战略重心。”杜达尔问道:“那你打算如何摧毁荷兰人在荷属东印度的海军?”
阿尔腾:“我需要一张地图。”
杜达尔马上命人递进来一张荷属东印度的地图。
阿尔腾对着地图向杜达尔介绍自己的计划:“荷兰人的海军基地位于巴达维亚,从班达亚齐去往巴达维亚,有两条航线。”
“第一条航线:穿越马六甲海峡前往巴达维亚,但是马六甲海峡是亚洲最繁忙的海上通道,我们的舰队经过马六甲海峡必定会被荷兰人提前知道动向,这样我们偷袭巴达维亚荷兰海军基地的计划就会失败,所以走马六甲海峡不行。”
“因此,我们只能选择走第二条航向:从班达亚齐向西航行进入印度洋,然后再南下绕到巽他海峡。在巽他海峡进行最后的冲刺,快速穿越巽他海峡抵达巴达维亚。”
杜达尔听完阿尔腾的计划,没有第一时间答应,而是经过短暂的思考过后问道:“阿尔腾,你有多大的把握能够保证偷袭成功?”
“百分之五十。”阿尔腾说道。
阿尔腾对自己的这份计划也并不是信心十足。
毕竟事情爆发的太突然,阿尔腾连对荷兰人基本的情报都为了解多少。
“既然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率,那就按照这个计划执行!”杜达尔决定赌一把。
战争就是赌博,要是畏惧输,杜达尔就不会想要主动挑起战争了。
杜达尔接着说道:“阿尔腾,为了保证偷袭顺利进行,这次舰队的行动需要你去亲自指挥。”
“我会的。”阿尔腾同意道。
这个偷袭计划是阿尔腾提出来的,阿尔腾没有理由去拒绝杜达尔让自己亲自执行的命令。
况且,阿尔腾觉得指挥舰队偷袭巴达维亚的荷兰舰队是一件苦差事。
虽然风险大,但是收益绝对高。
只要成功偷袭并众创荷兰舰队,那就是大功一件。
现任大维齐尔阿特什当初就是靠成功偷袭希腊舰队一举成名,然后得到苏丹的赏识出任帝国政府的大维齐尔。
阿特什这个前辈无疑给自己的海军后辈们做足了榜样,后来的奥斯曼海军军官都想学习阿特什的战前偷袭。
阿尔腾作为海军也不例外。
商议完针对偷袭荷兰舰队的计划后,阿尔腾突然问道:“我们需要现在向伊斯坦布尔汇报这里的情况吗?”
杜达尔想了想,拒绝道:“不用,在来到苏门答腊岛之前,苏丹陛下给予了我们绝对的自主权,等偷袭成功以后,再向苏丹陛下汇报这个喜讯吧。”
杜达尔有着自己的小心思,提前向伊斯坦布尔汇报开战的事情,伊斯坦布尔肯定会关注东南亚的战争。
这样,如果杜达尔等人在战争前期失利,就失去了挽回的机会。
而不告知伊斯坦布尔,即使杜达尔在战争前期失利,在伊斯坦布尔不知道的情况下,杜达尔有足够的时间去挽回战局。
至于不向伊斯坦布尔报告战争会不会影响到伊斯坦布尔对与荷兰外交局势的判断,这点杜达尔更不担心。
因为杜达尔联系伊斯坦布尔所需的时间比巴达维亚联系荷兰本土的时间要短的多。
巴格达有直通伊斯坦布尔的电报线,杜达尔只用把消息送到巴士拉,伊斯坦布尔就可以收到杜达尔传来的消息。
而巴达维亚想要向荷兰本土想要传递消息,在苏伊士运河尚未开通的当前,还要派出船只绕过好望角回到荷兰本土才行。
......
确定要对停泊在巴达维亚的荷兰舰队实施偷袭后,阿尔腾迅速组建起偷袭舰队,奥斯曼远征舰队的三艘铁甲舰全部被阿尔腾带走。
阿尔腾的偷袭舰队按照制定的计划,从印度洋绕到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巽他海峡。
而在此期间,集结在东德里的荷属东印度军队开始了反攻沙登的战争。
荷属东印度的军队兵分两路,一支前往海边围攻沙登酋邦的沿海城市沙登城,另一支前往扫荡沙登酋邦的内陆城镇。
总兵力九千余人的荷属东印度军队浩浩荡荡的向沙登酋邦开进。
这点人数如果放在欧洲战场也就够防御一块侧翼阵地,但是放在东南亚战场,这就是一场战争的主力。
奥斯曼军队布置在边境的侦查哨再发现荷属东印度军队的动向后,迅速把这个消息传达至后方的沙登城。
驻守在沙登城的奥斯曼海军陆战队军官阿尔特金得知荷属东印度的反攻将至,立即组织起军队撤退的事情。
沙登城内的奥斯曼军队紧锣密鼓的收拾起装备,刚刚修建好的军营被摧毁,布置在沙登城内的防御工事被拆除。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将来反攻沙登的难度,奥斯曼军队正在对沙登城去防御化。
沙登城内奥斯曼军队的行动引起了沙登酋长依斯迈的关注,一种不好的预感出现在依斯迈的心里。
依斯迈赶紧叫来阿尔特金询问情况:“阿尔特金贝伊,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没什么事情,也就是接近一万的荷属东印度军队正在朝沙登围来。”阿尔特金平静的说道。
依斯迈听到前面那句"没什么事情"时,还觉得是虚惊一场,但是在听到后面"接近一万荷属东印度军队"时,伊斯迈顿时坐不住了。
接近一万荷属东印度军队也叫没什么事情?
依斯迈急忙追问:“阿尔特金贝伊,那您怎么对付这接近一万人的荷属东印度军队?”
阿尔特金老实说道:“我打算放弃沙登酋邦,撤离到西德里酋邦。”
依斯迈算是明白阿尔特金为什么说没什么事情了,因为阿尔特金根本没打算守沙登城,所以接近一万人的荷属东印度的军队进犯自然是没什么事情啊!
但是对依斯迈来说可就不一样了。
依斯迈的所有家底都在沙登城内呢!
要是沙登就这样再被荷属东印度占领了,那自己的不就完了吗?
另外,依斯迈这次已经彻底投奥斯曼帝国了,连几个貌美如花的老婆都送到了班达亚齐去,就算依斯迈想再投荷属东印度都是不可能的了。
依斯迈对阿尔特金哭诉道:“贝伊大人,您不可以走啊!您走了我怎么办?”
阿尔特金当然不会就这样一走了之:“依斯迈酋长,你不用担心,我们在离开时,会带着你一起离开的。”
依斯迈更急了,依斯迈在意的是阿尔特金带不带自己离开吗?
难道依斯迈自己不会离开沙登城吗?
依斯迈担心的是自己权势因为沙登被荷属东印度占领而烟消云散,所以依斯迈才非常着急。
“阿尔特金贝伊,我担心的不是这个,我知道荷兰人非常凶残,如果我们就这样离开了,荷兰人会屠杀沙登的人民泄愤。”依斯迈委婉的说道。
看似在意沙登的人民,实际上在意的是自己的权势。
阿尔特金为难道:“但是我收到的命令是从沙登城撤退,而且我们也无法在荷属东印度军队的进攻下,守住沙登城。”
被阿尔特金再次拒绝的依斯迈受到了打击,难道自己就要这样丢掉权力了吗?
电光火石间,依斯迈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阿尔特金贝伊,我能不能带着我的臣民一起走?”
带着沙登的平民一起走?
阿尔特金第一个想法是拒绝,毕竟带着一大群人会拖慢撤离速度。
不过,阿尔特金转念一想,沙登人好像也是荷兰人可以利用的资源,如果把沙登人都带走,那荷兰人拿下一块白地般的沙登想要防守也是困难的。
只是带着平民会拖慢撤离速度...
阿尔特金马上有了决断:“依斯迈酋长,你当然可以带着你的臣民一起离开,我的军队也会为你们提供帮助,但我们不会等待你们太久。”
阿尔特金的意思很简单,你依斯迈要撤离沙登的平民,我会支持并且提供帮助,但是一旦出现意外,我会毫不留情的抛弃你们。
依斯迈听闻顿时松了口气,只要阿尔特金答应下来就好,至少依斯迈能够有机会保留自己的权利。
至于撤离路上出现意外怎么办?
这还不简单!
阿尔特金能够抛弃沙登的平民,依斯迈也能够抛弃沙登的平民。
随后,沙登城内的奥斯曼军队多了一项任务,"劝离"沙登城的平民。
这项任务由依斯迈的人和奥斯曼军队共同完成。
依斯迈的人动嘴,向沙登城内的平民讲述荷兰人的恐怖:荷兰人如果再次进入沙登城,他们会杀死可以看见的每一个沙登人来复仇。
依斯迈的人动完嘴后,沙登城的平民愿意走那是最好的结果。
要是不愿意走,那就轮到奥斯曼军队动枪了。
在这一文一武的配合下,沙登城的平民都自愿的跟随依斯迈撤离沙登,前往西德里。
不仅是沙登城,奥斯曼军队撤离沿途的定居点都享受到自愿跟随依斯迈前往西德里酋邦的待遇,大片的沙登土地被席卷成一片白地。
等到荷属东印度的军队打进来时,他们这才发现奥斯曼人和沙登人早已人去楼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