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大梁活阎王,女帝劝我善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3章 蛮族犯边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443章 火器局的小院里,林时与李忠,王缜相对而坐。 李忠默默的翻烤着铁网上面的肉片。 王缜则轻声说着近些日子打探到的明王教讯息。 如今的王缜,在官场历练了好几年,身上早已多出几分沉稳的气质。 而今他的官职,更是高居三品,为一部侍郎。 以一介寒门书生,短短五年之内,一跃成为三品大员。 如此飞速的升官速度,令许多人艳羡。 可观其这五年的经历,却是无人敢于说他不配待在现在的位置上。 先以宜川府知府的身份,配合宣远将军云翠剿灭宜川府附近三府匪患。 又劝课农桑,将宜川府这样的边府,一手经营成大梁有名的鱼米之乡。 战争爆发之后,又配合镇南军,以三府之力供应南方十数万大军后勤一年有余。 战争结束回朝,又一手促成考成法的推进,配合镇景司拿下贪官污吏数百人。 如果说林时现在是大梁对外最锋利的一柄刀。 那么王缜,则成为了姬玲珑手上的新政急先锋。 大梁想要颁布任何政策,王缜都是一马当先,与反对的官员斗,与反对的世家豪强斗,并战而胜之。 所以如今的王缜,俨然已是大梁朝堂之上一位炙手可热的新贵。 他静静的说着明王教的人事安排,准备在什么时候发动,包括怎么围歼明王教众,能更大规模的杀伤明王教众的有生力量的全盘计划。 林时静静的听着,不时颔首致意。 终于,在炉子上的烤肉滋滋冒油时,王缜意犹未尽的结束了今日的话题。 他沉声道:“公爷,这便是陛下更改计划之后,重新设计出来的全盘计划,其中是否有漏洞尚且不清楚,但下官敢保证的是,只要明王教敢来,下官便有把握让他们十死唯余一生。” 林时微微颔首,淡淡道:“挺好的,我觉着是没什么问题,具体细节,你与陛下看着办吧,我这边已经到了紧要之时,届时恐怕没办法亲临现场,一切还得靠你自由发挥。” “是,下官明白!” 王缜微微颔首,也不多言。 如今,他也算历练出来了,也经历过许多大场面。 如针对明王教这般小事,已经无法让他的心绪升起波澜。 更别说如今林时已经布局好了一切,他要做的,就是单纯收网。 正是说完,三人吃了顿烤肉,喝了顿酒便各自散去。 林时刚刚将两人送出小院。 姜望便像是一道阴影似的出现在他身旁。 林时回头看着他,诧异道:“你有事?” 姜望从怀里掏出一封皱巴巴的信件,递到林时跟前,沉声道:“大帅,北疆来信。” “北疆?” 林时一愣,诧异道:“哪里的北疆?” “河套!” 姜望面无表情的出声,道出了大梁如今真正的北疆。 至于为什么说河套才是真正的北疆,则是因为大梁如今广义上的北疆有两个地方。 一个是陇右与党项,乌斯藏交汇的大梁本土北疆地区,同时,也是百姓们口中谈论得最多的北疆。 另一个,便是河套之地,与北边草原蒙庭交汇的大河河套处。 河套地区,说严谨一点,应该算是雍州的北疆。 听见是河套来信,林时不免有些诧异。 他记得,他与河套地区,似乎没有什么联系才对。 林时正疑惑间,姜望小声提醒道:“是三原县侯来的信件。” “三原县侯?” 林时一愣,思索好半天,终于想起三原县侯爷何许人也。 他曾经的行军司马,顾知洲。 也是大梁文官之中,第一个以军功封侯的奇人。 只不过,战争结束之后,林时便没再去管大军的旧部如何,而是一头扎进了火器局的研究之中。 军中旧部,也知道林时的情况,鲜少与他联系。 而他要是没记错的话,顾知洲虽然嘴上说着不愿去北疆种地。 但战争结束之后,还是马不停蹄的赶去了河套地区,去研究他的屯兵垦田之策去了。 并且一去就是两年多,也未曾给他来过信。 怎么今日,会想起来给他写信了? 沉思片刻,林时还是接过信件打开看起来。 只是这一看,目光顿时变得古怪起来。 “蒙庭犯边?” “这种事情,顾知洲不给中枢去信,给我来信干嘛?”林时诧异出声。 只因信上的内容很简单,只是告知了林时北方蒙庭提兵数万,号称二十万大军,南下大河畔,与他麾下的六万降兵对峙。 具体原因,似乎是草原上今年遭受了大旱,导致牧草缺乏,所以打算来劫掠大梁一波。 林时摩挲着下巴,越看,这封信越不对劲。 这样的事情,顾知洲大可直接上书给姬玲珑,让朝廷给出人马粮草的支援就行了。 写信给他做什么? 他现在是一个高贵的科研人员,打打杀杀的成何体统? 就在他纠结要不要给顾知洲回信时。 耳边忽然传来一阵轰隆隆的爆炸声。 林时脸色一变,赶忙将信件收进袖子里,快步跑出小院。 只见火器局厂房的方向,已经升起了滚滚浓烟,显然是出现了意外。 他顾不得其他,命姜望牵来战马,便直奔爆炸中心赶去。 还未赶到火器局核心地带,便遇上了浑身上下的衣衫破成布条,一张脸被浓烟熏得黢黑的赵子行。 “大帅,大帅!” 赵子行额角还在流血,看起来刚才应该是被爆炸给波及到了。 “吁~” 林时勒住马缰,脸色铁青的看着赵子行询问道:“怎么回事,怎么会突然爆炸,有人员伤亡吗?” “回大帅的话,没有人员伤亡,方才的爆炸乃是意外,由末将试射遂发火铳时,没有扛住火器的后坐力,导致子弹射进了火药库导致的。” 赵子行赶忙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解释一遍,话音落下,手腕一翻,便多出来一根弹簧条。 听见无人伤亡,林时不由长舒口气。 他回过头看着火药库方向,见消防人员已经驾驶着水龙车熟练的朝冒烟的地方喷水,也没了赶过去的心思。 火药爆炸的情况,在火器局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火器局里的工作人员,对于如何处理这样的意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再加上火器局里的火药库里的火药数量并不多。 所以除了最开始几次会有人员伤亡之外,后面发生的爆炸,损失几乎都可以忽略不计。 反正无非就是厂房炸个窟窿而已,匠人们很快就能修补起来。 赵子行三两句话解释好原委,邀功似的将弹簧条往林时跟前递。 咧嘴笑道:“大帅,成功了,咱们做出来的弹簧,各项参数已经完全能够承载遂发火铳的持久使用。” “成功了?” 林时一愣,下意识伸手接过赵子行递上来的弹簧,不禁有些诧异。 这些日子,他的注意力分出一部份,放在了明王教身上,倒还真忽略了弹簧的研发工作。 不曾想,大梁这些匠人,还真能手搓弹簧。 他随手将弹簧掰成各种形状,试验弹簧的韧性。 确认手里的弹簧不管他怎么弄,都能恢复原样,眸子里也泛出些许喜色。 他上下大梁眼前的赵子行一阵,笑问道:“我方才听闻,你已经试验过遂发火铳?” 赵子行小鸡啄米般点头:“试了,就是后坐力有点大,还得想办法再改进一下。” “带我去试试!” 林时来了兴趣。 对于火器研发,他兴趣最大的,就是火炮,其次便是遂发火铳,或者说遂发火枪。 如今,火器局的火炮,已经开始量产,除了潼关之外,大梁各处的守军,也已经装配了至少十门以上的虎尊炮。 而火器局之内,至少还有上百门火炮的存量。 所以,他对火炮的兴趣再浓,也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但遂发火枪不一样。 这玩意儿,是真正的战场近战的杀伐利器,人人皆可使用。 关键是,能连发。 说得直白点,火炮,对于现代化战争来说,更像是一种威慑。 因为火炮体型巨大,运输不易,只适合用在大规模兵团战争之上。 但火枪,则是能运用到任何战场。 包括敌后,小股部队特别行动,甚至丛林,山地之上的战争。 听见林时要试火枪,赵子行也不愿浪费时间回去换衣裳处理伤势,转身带着林时就朝着靶场狂奔。 林时带着姜望纵马跟上,完全将顾知洲的信忘在了脑后。 相比千里之外的战事,显然近在眼前的科研成功更让人心动。 三人一路来到靶场之中,赵子行以最快的速度,组装好了一支遂发火枪。 然后邀功似的呈到林时跟前,笑道:“大帅,您试试。” 林时接过火枪,看着手里泛着金属光泽,与他记忆之中的步枪都相差不大的火枪,脸上也不由浮现由衷的笑意。 这几年的时间和金钱,总算没有白费。 当遂发火枪开始量产的时候,便是他游戏潼关之时。 远处,已经有匠人竖起了靶子。 林时端起火枪,铭记着赵子行的告诫,以胸口抵住枪托,开始瞄准。 然后,扣下扳机。 “砰~” 子弹出膛的声音传进林时的耳朵里。 一股强大的后坐力撞击在他的肩胛骨上,让他整个人都控制不住的后仰了一下。 “砰~” 几乎同一时间,不远处的靶子也化作了碎屑。 林时放下遂发火铳,揉揉有些发麻的肩膀,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哈,好,好,好啊~” 林时大笑着,连道三个好字。 赵子行赶忙凑上来,解释道:“大帅,末将已经试过了,这遂发火枪,最大射程可达三百步,有效射程,可达两百步,远远超出了弓箭的射程,唯一的缺点,就是后坐力太大,还需改进......” 林时伸手打断赵子行的屁话,淡淡道:“如何改进,你自己想想办法,我要的,是这遂发火枪,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投入量产,懂吗?” 赵子行一愣,赶忙小鸡啄米般点头:“大帅放心,末将定然不负大帅期望。” 林时微微颔首,将遂发火枪还给他。 正欲回归小院,便见刘远山匆匆赶来。 “大帅,大帅,陛下有令,命您紧急回宫议事。” 远远的,林时便听见刘远山的大喊声。 听见是姬玲珑召他回去议事,不由得微微皱起眉头。 “这个时候,议什么事?” 林时蹙眉一瞬,刘远山已奔至眼前,沉声道:“大帅,陛下让您速速返回太安城。” 林时深吸口气,尽管有些不情愿,但还是乔装打扮一番,带着人手返回了太安城。 一进皇宫大殿,姬玲珑便沉声道:“林时,朕接到北疆急报,草原蒙庭聚集了六万大军,南下大河牧马。” 这话一出,林时顿时愣住。 他赶忙翻出被他捏成一团的信件展开。 姬玲珑见状,不由好奇的凑过来。 见是顾知洲写给林时的信之后,神色也不免有些古怪。 林时沉吟一瞬,问道:“草原蛮族犯边,你直接出兵不久行了,干嘛叫我回来?” 姬玲珑摇摇头,也没再顾知洲还给林时写了信这件事情上面多纠结,而是将北疆的军报拿起抵给林时。 林时接过来,还未开始看,姬玲珑便解释道:“顾知洲上奏言,此战,朝廷不必出兵,他准备率于河套之地屯兵垦田的降兵迎战,唯一的要求,就是朝廷能拨给他一些火器。” 林时听着姬玲珑的讲解,低着头认真看着顾知洲的奏折。 然后,整个人陷入了沉默。 姬玲珑说着,见林时一脸沉思之色,不由询问道:“怎么了林时,你担忧那群降兵不能承担大任吗?” 林时摇头,将急报放回桌子上,喃喃自语道:“闲时为农,战时为兵,兵器战时下发,闲时收缴,军功以田亩核算......” 听见林时的喃喃自语,姬玲珑神色有些不解,询问道:“这有什么问题吗,那些土地,本身也是那群降兵开垦出来的,如今他们已经在我大梁治下劳作三年,也该让他们享受我大梁百姓应有的待遇了吧?” 林时闭上眼睛,没有回答,而是反复呢喃着顾知洲在急报上所说之事。 半晌之后,他长长吐出一口浊气,摇头道:“这府兵之策,终究是让他试出来了啊。” “什么,试什么?” 姬玲珑一脸懵逼,为什么林时说的每一个字她都明白,但组合在一起,她就听不懂了吗? 林时转头迎上姬玲珑迷茫的双眼,淡淡问道:“陛下之前不是担忧,火器局的研发出来的火器,若是装配到大军身上,容易成为各大将门私兵所有吗?” 姬玲珑愣住:“是,但这和草原蒙庭犯边,有什么关系?” “关系很大!” 林时随口应声,取过军报,认真看着上面顾知洲关于提升屯兵垦田那群降兵待遇的要求。 姬玲珑有些不明所以,但仍是凑上来,陪着林时认认真真看起来。 只是,无论她怎么看,这封奏报,也和她担忧的事情没有任何关联。 这不就是一封很正常的军报吗? 林时细细看完军报,指着上面的“闲时为农,战时为兵”八个大字,沉声道:“这,就是真正的破局之策。” 姬玲珑好看的眉头皱起,仍是看不明白这八个字到底有什么玄机。 林时摇摇头,也不再卖关子,直言道:“这条政策,不止可以用于那群降兵,也可以用在大梁所有大军身上。” “用在所有大军身上?” 林时点头:“不错,我朝完全可以于各处府县设立军府,而后以军府的名义下发火器,这些军府平时的主要作用,便是训练军队。 农忙时,军中将士便各自回家种地,农闲时,便可入军府训练,所有武器,一律由军府保管,而不下发到某个将领手里。 唯有战时与训练之时,将士们方可以战时的军制为单位,长期持有火器,待战争结束,这些火器,则需交换给军府管制。 如此,当不必忧心大军使用的火器,成为各家将门私兵的武器。” 听完林时的解释,姬玲珑瞬间愣在了当场。 她嗫喏一下嘴唇,问道:“可若是军府贪墨......” “我朝的战争不会结束,军府随时都有轮换的可能,一旦战时,有军府拿不出武器,或是拿出的武器与在册数量不符,马上便可清查,一旦查出来武器的去向,你还怕找不到理由处置军府?” 林时打断了姬玲珑的担忧,并用一句话,道明了其中利弊。 贪墨这种事情,肯定是无法根除的。 但军府的好处,便在于绝了让枪械流入民间的可能。 将门也好,各处军府的主官也好,在大军作战时,拿出来的武器对不上号,朝廷马上便可对其进行处置。 简单来说,这不是在杜绝贪墨,而是在控制军中各级将官的下限。 军府的武器和他们脑袋挂钩,除非他们是真的想要造反,否则,他们便不可能挪用军府之中的武器。 毕竟,火器这种东西,和钱还不一样。 钱挪用了,可以花,但火器,除了造反,那就只能换钱了。 但以火器换钱,风险太大,倒还不如直接贪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