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大梁活阎王,女帝劝我善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7章 人民子弟兵,人民的兵!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467章 三日时间一晃而过。 这几日时间,林时也没有闲着。 他用姜承的名义,朝大魏各地官府,发出了数百道诏书,诏令各地官府莫要做无谓的抵抗,尽快投降大梁,方能保存百姓之命。 事实证明,"挟天子令诸侯"这一招,的确好用。 不过短短三日时间,林时便收到了十余封降书。 这就代表神都周边上百郡府,已经有十分之一愿意归顺大梁。 对于大梁来说,这绝对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 毕竟,林时和姬玲珑定下的一统天下之策,也是乱战场,乱政治,而不乱地方。 当然,这个政策,或许有些理想化。 不过,不重要。 还是那句话,百姓们并不在乎坐在皇位上的人是谁,更不在乎他们的皇帝是谁,他们只在乎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同理,大部分底层官吏,其实也不是很在乎。 因为皇帝离他们太远了,许多官吏或许终其一生,也未能见上皇帝一面。 对他们来说,皇帝,更像是一个符号。 偏偏每一个国家,数量最为庞大的政治群体,也是这样的底层官吏。 所以,林时也不是很在乎到底能不能收服大梁高层的军官和官员。 只要这些掌控地方的官吏能够帮助大梁稳定局势便可。 三日时间过去,大军也休整完毕。 林时用姜承的名义,发出最后两道诏书,分别命快马送往淮南与辽东,然后,便将姜承作为俘虏交给了李瑷带回太安城。 他则是率领大军马不停蹄的离开太安城,直奔辽东追过去。 退往辽东之地的大军,是由大魏三皇子姜元与林时的老熟人苏宁统率的九万大军。 至于林时为什么选择先追姜元与苏宁,道理也很简单,他需要先打通辽东之地,接应姜望与段从。 再者,如今大梁俘获了姜承,便也代表着大魏已然是名存实亡,纵然还有数十万大军流落在外。 但没了姜承这个正统皇帝,林时不认为姜琦一个太子带着十几万大军能翻出什么风浪来。 因此,林时可以毫不犹豫的追击苏宁。 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奔赴辽东,场面尤其壮观。 无数大魏的百姓远远的躲在两侧的山上,躲在地窖里,躲在各种隐秘的地方,悄悄打量着这支训练有素的大军。 他们很难想象,这支大军过境,竟然没有劫掠沿途的村庄和城池? 甚至,连道路两旁的农田,他们都未曾踩踏,只是规规矩矩的在道路上行军。 正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篦。 他们甚至都已经在家中显眼的地方留下了粮食与财货,专门用来给大军劫掠,以此来避免大军对他们的家中进行深度的搜查,妄图以此等方式来保留更多的粮食和财货。 可这支大军的表现,完全出乎他们的预料。 这无疑是打破了百姓们对于军队认知的刻板印象。 须知三日前,大魏的大军抛弃神都城的军队逃命时,都未曾有过这样的表现。 他们大魏自己的军队,反倒还劫掠了他们一番,方才扬长而去。 大军阵中,林时也察觉到了藏在暗中那些窥探的目光。 数量不少,这是林时的第一反应。 人口不少,这是林时的第二反应。 然后,他的嘴角便不由自主的勾起了一抹弧度。 人口,从来都是他和姬玲珑最头疼的大问题,包括顾知洲,也快被去哪里弄人口来充实边疆河套之地给逼疯了。 虽说蜀中,关中皆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原之地人口密集区。 可三州之地的人口再密集,也跟不上大梁人口消耗的速度。 如今大魏被灭,大魏这些人口,这些土地,就成了大梁最宝贵的财富。 林时毫不怀疑,一旦天下平稳下来,朝廷再与民休息一段时间,大梁便能进入传统意义上的盛世时期。 思及此,林时嘴角的弧度又更大了一些。 程名振与李晟一左一右打马护在林时跟前,见林时的表情变化,不由上前一步。 程名振小声道:“大帅,这北魏的百姓,对咱们的大军好像没有什么抗拒的意思啊,这一路走来,末将至少发现了数十波窥伺大军的百姓,但都没有什么异动,甚至连一个绕开大军去给魏军报信的人都没有,有些奇怪了!” 林时微微颔首:“这几年北魏的日子不好过,北魏百姓的日子更不好过,数日前,这些百姓又被朝辽东逃窜的大军劫掠了一波,他们还能想着给大军报信就有鬼了。” 林时这话一出,一众将领顿时哈哈笑了起来。 李晟咧嘴大笑道:“也是,毕竟不是哪一个皇帝都如咱们陛下那般仁慈的,行军路上对百姓秋毫无犯的大军,除了我大梁,这天下其他地方恐怕也找不出来了。” 林时继续颔首,却是没有继续接话。 大梁军队,也不是一开始就与民秋毫无犯的。 说到底,大军是否侵扰百姓,主要还是和后勤有关。 若国家的后勤跟得上,大军不用忍饥挨饿,能随时吃饱肚子,能随时有赏赐发下,能随时更换新的兵刃,又有哪个将领愿意冒着砍头的风险去针对百姓呢? 而大梁的军队能做到对百姓秋毫无犯,根源便在于此。 大梁的大军,军费足够充足。 姬玲珑没钱,但对于军队上的东西,从来都未短缺过。 将士们什么都有了,自然也就看不上寻常百姓那三瓜俩枣的了。 毕竟,侵扰百姓,那可是触犯军法的事情。 他们有那时间去针对普通百姓,还不如留着力气上了战场多杀几个敌人,用敌人的脑袋,去换一个封妻荫子。 林时如是想着,不由对着身旁的程名振招了招手。 “大帅!” 程名振上前,询问道:“不知大帅有何吩咐?” 林时沉吟一瞬,缓缓吩咐道:“你马上挑一些读过书,识得字的将士组成宣传抚慰队。” “宣传抚慰队?” 程名振一愣,瓮声道:“那是个啥玩意儿?” 林时随口道:“就是安抚百姓,宽慰民心的队伍。” “安抚百姓,宽慰民心?” 程名振一脸懵逼,不解道:“那是李瑷那厮的事情吧,跟咱们有什么关系,咱们现在最要紧的事情,不该是赶紧撵上北魏的大军,将他们一锅端掉吗?” 林时抽抽嘴角,没好气道:“等李瑷带人过来,黄花菜都凉了,让你去做你就去做,别那么多废话。” “哦!” 程名振哦了一声,颇有些不明所以。 但对于林时的命令,他向来言听计从,尽管不太理解林时的用意,却也还是拨转马头,准备去亲自去挑人组建所谓的宣传抚慰队。 只是刚刚拨转马头,他又有些疑惑的回过头。 “大帅,组建宣传抚慰队之后呢,怎么安抚百姓,军中的这些大老粗,真不会吓到百姓吗?” 听着程名振的疑惑,林时不由沉吟了一下。 片刻之后,他淡淡道:“你就让将士们去告诉大魏的百姓,告诉他们,我大梁的军队,是正义之师,是人民的子弟兵,打进大魏的目的,是为了结束乱世,让百姓们都过上好日子,不会侵犯百姓,更不会烧杀抢掠,让百姓们放心去做他们的事情就行。” 林时嘴里的人民子弟兵一出,众将顿时面面相觑。 程名振也有些愕然,他挠挠头,诧异道:“这正义之师,王者之兵,末将能理解,这人民子弟兵,是个啥么?” 林时道:“人民子弟兵,顾名思意,便是由人民的子弟组成的大军,人民子弟兵的任务,是保家卫国,保的是千千万万的小家,卫的是我中华文明之国,反正大抵就是这个意思,具体的,你询问一下军中司马参军的意见,总之,务必要将大军和黎民百姓这四个字联系起来,着重体现军民鱼水情几个字。” 林时一番交代下来,众人都愣在了当场。 程名振更是眼角直抽抽,一时间找不到任何话说。 林时也不愿多说,思想教育这种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他开个头,总有人能去完善。 至于什么时候能完善,那跟他没关系,反正,他懂得也不多。 程名振终究还是领命而去。 他不理解林时这样做的意义,但他相信,大帅既然这么吩咐,就定然有他的道理。 大军就这么缓缓前行着,既不逼近逃窜的北魏大军,也不丝毫放缓速度,两军之间,始终不近不远的保持着三日的距离。 而这一路上,除了双方的斥候交手之外,北魏的大军似乎也没有要伏击林时大军的打算。 当然,这主要还是得益于大梁军中的火炮和火枪。 反正有这两样武器在,不管是什么样的地形,遇到什么样的危险,都只需要平推过去就行。 大炮之下,众生平等。 以前,军中将士对于这句话还有些疑虑。 但自从有一夜大军在一片坟地旁驻扎,遇见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影子,被大帅直接下令用大炮平推之后,将士们对于此言的真实性便不再怀疑。 因为,被大炮轰炸过的坟地,再也没有出现过什么奇奇怪怪的影子。 连那种只存在于传说中的东西都能对付,更别说血肉之躯的敌人。 不知不觉,冬去春来,官道两侧的农田里逐渐生出新芽。 而大军经过一个月的追击,也终于到达了幽燕之地的第一道防线,真定府。 真定府上雁门关,乃为天下雄关之一,在辽东未曾纳入中原治下之时,雁门关同时兼具了防御北方草原蛮族与辽东蛮族的重任。 即便如今辽东已经纳入中原王朝之下,雁门关依旧是中原之地通达辽东平原最重要的交通要道。 北魏九万大军与守卫雁门关的两万边军会合之后,也不再继续逃窜,而是准备据城而守。 林时将麾下二十万大军驻扎在关城外二十里处的真定河畔,他则是亲率千骑来到了雁门关下叫阵。 远远的站在关城门口,人喧马嘶的声音充斥关城内外。 林时纵马而立,与关城之上的苏宁遥遥相望。 苏宁身旁,还站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 少年的面容与姜承有三分相似,一双好看的眼睛里满是恐惧。 苏宁站在城楼最高处,神色复杂,望着只率千余骑来到城下挑衅的林时,一时无言。 凭心而论,此时此刻,他应该憎恨林时的。 但不知为何,他却对林时生不出任何憎恨的心思。 或许,是他早已对大魏如今的下场有所预料,也或许,是林时强大到让他连恨都恨不起来。 但不论如何,此时此刻,他心中都无恨,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不甘。 城楼下,林时的目光在苏宁身旁那少年的脸上停留良久。 直到将那少年看得后退一步,这才扭头与苏宁对视。 对视片刻,林时抬起手,朝城楼上的苏宁拱手一礼:“苏将军,潼关一别,已是经年未见,不想如今苏将军竟已拜托副手的身份,跃居三军主帅之位,当真是可喜可贺啊。” 听出林时言语之中并无半分揶揄之意,而是诚心道贺,苏宁脸色更加复杂。 他扭头,小声对着姜元说道:“殿下,城楼危险,殿下不妨先回城中等候?” 一听这话,早就怕得要死的姜元当即点头如捣蒜,强撑着脸面道:“如此,一切便有劳苏将军了。” 言罢,也不管苏宁怎么说,转身便带着亲卫返回了城中。 看着姜元踉跄的背影,苏宁面容更加苦涩。 陛下说三皇子性格软弱不堪大用,如今看来,却是有先见之明。 只是,这位殿下终究年纪太小,或许长大一些之后,会好一些呢,也不知他还有没有长大的机会? 苏宁如是想着,心中更加黯然。 此刻,他不知未来在何方,更不知要怎么办。 他只期盼,能够不辜负陛下的交代...... 目送姜元的背影消失不见,苏宁叹了口气。 旋即收回目光,对着林时还礼,苦笑道:“一别经年,大帅风采依旧,在下却是一连数次在大帅手下做了丧家之犬,真是令人唏嘘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