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熊孩子朱雄英,在朱元璋头上蹦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章 八大幌儿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朱雄英拦下一个卖糖葫芦的老头。 那稻草做的草靶子,将一串串冰糖葫芦插在上面,和电视剧里演的是一模一样。 一边走还一边喊着:冰糖,葫芦~~~ 十个铜板一串,一串五个山楂果。 朱雄英看得出来,这裹的冰糖是红糖做的,因为颜色很重,甚至都看不清里面的果子是不是坏的。 烧饼才卖两铜板,一个冰糖山楂果就卖两铜板。 售价虽然不能说是让人吃不起,但这个价格绝对不能说便宜。 朱雄英给了对方一粒碎银子。 在老头找钱之际。 询问着。 “老大爷,您这里有白糖做的冰糖葫芦吗?” 老头愣了一愣。 看着眼前这个衣着华丽的小孩,心想这是哪个大户人家的小少爷跑出来了? 随即回答着。 “白糖?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可吃不起白糖啊。白糖也太贵了,而且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不过老朽也听说了,皇宫那边好像要出售一批白糖?那些富家老爷们,都开始筹钱准备买白糖呢。” 朱雄英点了点头。 毕竟白糖就是出自他的手,而且皇宫还暗戳戳派一批人在第三市场里回收白糖,这些都是他出的鬼主意。 老百姓能知道白糖是什么就已经不容易了。 咬了一口冰糖葫芦。 入口甜腻酸楚,可回口却有些发苦。 这个就是当前朝代制糖工艺的不成熟,红糖的回口都是发苦的。 “小少爷,找您的钱。” 朱雄英接过铜板:“谢谢大爷。” 老头背上他的草靶子高呼一声"冰糖葫芦"继续走了。 朱雄英也吃着冰糖葫芦往前走。 他这趟出来也不是没头没尾的就想往外跑。 其实也有一点目标。 白糖雪糖冰糖乃至千年陈酿,都已经有徐光祖帮忙出售了。 这些东西都是好东西。 而且都是吃上面的好东西。 但是朱雄英还有一个好东西,那就是味精。 有糖,有味精,有白酒,这么多BUFF加持,朱雄英想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酒楼。 也算是给自己的小金库来一个进项。 至于为什么不选择和徐光祖继续合作,毕竟徐光祖还是一个三品大员,是官。 著名政治学教授高植物曾经说过:当官别发财,发财别当官呐。 朱雄英就决定不带徐光祖发财了,莫再害了他。 吃完了糖葫芦,身边路过了一个穿着开裆裤的小孩,顺手就把棍儿插在了小孩的屁股缝里。 大步流星的朝着应天府最豪华的酒楼走去。 来到一家名为望月楼的三层酒楼。 古代就这点不好,喜欢吹牛皮,三层楼就叫什么望月楼、摘星楼,什么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让朱雄英这个土木专业高材生不屑的歪了歪嘴角。 堂内是古朴大气,木质桌椅光滑亮泽,擦的倍亮。 木头都反光了,可见没少被菜油盘。 一般这种酒楼都是晚上生意比较好,朱雄英来的点有些早,酒楼内没啥客人,跑堂的坐在大厅内,用手撑着下巴发呆。 见朱雄英走了进来。 他语气透着不耐烦。 “小孩!哪家的?别乱逛啊!” 朱雄英看了看他。 这人装扮和电视剧里的差不多,一个拼接的大褂,用一条白布紧勒着腰带,头上戴一小帽,肩膀上挂着一条白抹布。 下巴处有一痦子,痦子上生着一根毛长长的,也属于店小二的刻板印象了。 朱雄英咧嘴一笑,不客气道:“望月楼,就这么对待客人的?” “客人?” 跑堂坐直了身体。 他上下打量着这个只有八九岁的小孩,看着穿着,不像是穷人家的孩子,可这岁数也太小了。 疑惑的问道。 “小孩,你有银子吗?就敢来望月楼吃饭。” 被小看了? 朱雄英从怀里拿出一锭银子出来。 也不多,只有二两锭。 但是二两也足够吃饭了。 店小二这才站起身来。 依旧是那副不咸不淡的态度。 “行吧,吃点什么?” 毕竟是大酒楼的店小二,背后也是有势力的,又面对着一个只有八岁的孩子,这个跑堂很明显没有把朱雄英当回事。 很敷衍的在一个本来就干净的桌子上擦了擦。 这是大酒楼的一个规矩,哪怕桌面已经干净到反光了,客人上桌时也得重新擦一遍表示尊重。 朱雄英也懒得纠结对方这个敷衍态度。 坐下后问道。 “你们店里的菜牌子呢?都能做点什么好吃的?” 听到朱雄英问话。 这店小二竟然噗嗤一笑。 眼神带着几分骄傲和不屑的对朱雄英说着。 “小孩,你看那儿。” 朱雄英朝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 几个好像是灯笼的玩意挂在门里。 刚刚朱雄英没注意,还以为真是灯笼呢,现在仔细一看,这玩意不是灯笼,反倒像是蒸馒头的屉子。 我问你菜牌子,我要点菜,你给我看这玩意干什么? “啥意思?” “数数看,几个?” “你傻啊?八个你数不过来?” 【熊孩子积分+1】 店小二脸色一黑。 他本来是想装逼来着,结果被这个小屁孩当成了傻子?! 黑着脸说道。 “这叫八大幌儿!知道八大幌儿是什么意思吗?” 朱雄英摇头。 见对方不知,店小二嘚瑟一笑。 直接坐在了对方身边。 开口说道。 “这一幌儿,表示这家店可以做包子馒头面条等面食,挂两个说明这家有点小炒菜,挂三个就得是酒馆得有酒,挂四个等于说是中型酒楼要有雅座。” “而我们这儿挂八个,意思也就是说,所有的山珍海味,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各种做法,只要你点的出来菜名,我们酒楼,那就做得出来!” 幌子,又称帷幔。 据说这幌子是从唐代开始,有个大厨开了一家酒楼,声名远扬,来这里吃饭的顾客无一不给打五星好评的。 这件事被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李世民微服私访来到这里吃过酒菜之后,感觉确实不错。便差人送来了四个幌子挂在酒店门前以示褒奖 后来其他酒楼也都学了去。 各家饭店都开始在门前挂幌儿,这个风俗就流传了下来。 朱雄英眯着眼睛看着眼前这个家伙吹牛皮。 淡然开口道。 “蒸羊羔儿。” “得嘞!蒸羊羔儿一只!您请好喽。” “你等会,我还没说完呢。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