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体:带着地球硬钢三体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章 无工质发动机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众所周知,目前现有的所有发动机,一定是要有工作物质的。也叫做工质。 比如汽车发动机,工作物质是汽油。 火箭的发动机用的也是化学燃料。 通过动量的“交换”来把物质送到更远的地方。 但这种发动机有一种非常巨大的缺陷。 那就是燃料本身也需要占据重量。 一节运送火箭,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重量,都是化学燃料。 也就是说,太多太多的质量,都被浪费在装燃料这种事情上了。 而所谓的无工质发动机,是几乎仅存于科幻小说中的东西。 没有工作物质,也就是说,没有燃料,没有质量损失。 只需要能量推进就可以了。 百分百的质量,都可以用来装载有用的物质。 因此,也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那就是,星际航行的前提就是无工质发动机的出现。 这也是为什么黄兴国差点晕过去。 这几乎就等于在一个数学家面前说“我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在一个生物学家面前说“我破译了人类基因组的密码”,在一个化学家面前说“我搞出了蛋白质的精确合成方法”一样。 让人脑袋发晕,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你、你是说真的……” 黄兴国满脸涨红,青筋暴起,看上去让人有些害怕。 毕竟,他也是搞了半辈子火箭的了,无工质发动机如果真的出现了,那意味着什么? 没有空气污染?环保? 省电? 不,其实是航空航天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从冷战结束到现在,各国的航天科技发展几乎停滞不前,大家都在吃老本。 甚至还有国家的宇航技术倒退了不少。 绝大多数原因,除了钱,就是发动机的事儿了。 现有的化学发动机太蠢了。 你能想象吗,一台几吨重的越野汽车,载重只有一个婴儿的体重。 这就是目前化学火箭的困境。 想要载重多一吨科研物品,就要加多几十吨的燃料。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还不是单纯加重这么简单的事情。 而无工质发动机的发明,势必,绝对会引起航空技术的超前进步。 这让他怎么能不激动!! 当然,这一切是不是真的,还有待证实。 “是不是真的,您自己看看呗?” 黄兴国两腿跑得比兔子还快,在无工质飞机降落之前就已经跑到了停机坪。 他等到飞机停下,立马跑到旁边,用手摸了摸飞机底部的蓝光出口。 没有高温! 甚至整个飞机机身的温度都是冰凉。 这也就意味着,这台飞机的能量转化效率已经高到了一种离谱的境地。 能量没有浪费在多余的热辐射上面。 并且他抬头望进机舱,发现里面的空间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大很多。 真的没有油箱? “真的是无工质???” 黄兴国状若疯癫,在飞机上驾驶员面面相觑的目光中奔跑向林浪: “林……林博士!!你、你把这发动机的技术图纸、给……” 说着说着,他自己都脸红了。 凭什么啊? 人家的发动机图纸,就这么给你看? 空手套白狼呢? “关于无工质发动机的技术细节,我已经总结的有详细的资料。” 林浪似乎早就聊到了他的想法,平静说道: “等到这批发射任务完成,黄排长随便看。” 任务完成就可以了? 太好…… 等等。 “这……批?”黄兴国脸上的笑容僵住了:“您……这是要发射几次啊?” “其实也没多少次,大概也就……” 林浪估算了一下:“也就是三五百次吧。” “?” 轰隆隆的噪音隔着几公里,甚至都能让人忍不住捂着耳朵。 化学火焰的喷射让远处观望的人们睁不开眼睛。 第一次火箭发射,将十吨左右的纳米材料带上了太空,在中央计算机的引导之下,停在了地球同步轨道之上。 在一旁观看的黄兴国迟疑地问着林浪: “为什么不用你的无工质发动机运输?” “化学燃料的火箭,绝不可能满足你如此庞大的需求。” 每一次发射火箭,所耗费的资源都是天文数字。 林浪的目的是要将千万吨级别的物质运输到地球同步轨道上,这一点万万不可能用化学燃料火箭完成。 真用了,那就是和用钞票烧纸取暖差不多。 “无工质发动机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电磁干扰。” 林浪解释道:“高精密的仪器会在其干扰下失效,那样的话,就失去了我要送材料的意义。而抗干扰的隔绝层又体积过于庞大,不适宜用在运输上。” “那你要怎么办?反正火箭不可能造出来那么多的。” “其实也简单。” 林浪微微一笑,没有解释。 在接下来的数个日夜里,林浪都在等待。 被火箭送上太空的,其实不只是制作电梯的材料。 还有数以亿万计的纳米机器人。 距离地球三万六千千米的同步轨道上空。 一节火箭的残骸中。 突然闪烁起了银白色的光芒。 如流水一般的机器人从残骸中涌出,然后将其分解成纳米级别的合金材料。 与此同时,火箭携带的纳米材料也在机器人的流淌之中,缓缓塑性…… 林浪从来都没有打算靠龟速的化学火箭,来建成太空电梯。 火箭只是个引子,如同多米诺的第一块骨牌。 将精度极高的建造型纳米虫群,成功送到同步轨道上,就算成功。 然后,就是纳米虫群的舞台…… 虫群会将纳米材料,搭建成一个高强度的工作平台。. 在这个工作平台稳定之后,纳米虫就会开始一点点将太空电梯的材料向下链接,像春蚕吐丝一样,一点点直到到达地面基地。 与此同时,平台会不断接受来自地表的无工质发动机送上的纳米材料(用普通火箭是因为要运送纳米虫,单纯运送材料可以用无工质发动机),以补充消耗。 在这个过程中,被注入了智能程序的纳米虫群会是最为勤劳的劳力,全时段不停地为人类建造属于他们的…… 空中花园。 在加墨的穷苦人们,没有闲暇仰望星空,更不会想到,就在距离他们三万六千千米的头顶,有一群无生命的虫子为他们的迈出太空的第一步而耗尽能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