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季汉楚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3章 南卧龙 北凤雏 东周瑜 西郭嘉,这一局,刘标要当棋手!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诸葛玄惊得退后两步。 本只是假设试探诸葛亮的想法,没曾想诸葛亮回答得如此干脆直接。 “孔明,你,你,你......” 诸葛玄惊得说不出话来。 回答一点都不隐晦,我是支持还是不支持? 诸葛亮轻叹:“叔父,是你要问的。” 诸葛玄心中更闷。 嗯。 是我要问的。 这还是我的错咯! 诸葛玄捂着额头,心中后悔不已。 早知诸葛亮的回答会如此的直接,还不如不问。 学习孙权,装傻充愣不好吗? 一面是恩义颇重的刘表,一面是亡兄留下的子嗣,手心手背都是肉,只要选择就是错。 “孔明,你若不想去偃月城,我这就回禀使君。”诸葛玄决定快刀斩乱麻,直接从根源上杜绝。 诸葛亮指了指印绶和任命书:“若镇南将军会听叔父的劝,又岂会将印绶和任命书也让叔父带来?” “叔父,既来之,则安之。乱世权变,不可能尽善尽美,理当应时而为。” “更何况,义兄有图谋荆州的想法只是叔父的猜测,我方才也只是针对叔父的猜测作出的假设。” “义兄具体会如何行事,尚不得而知。” “世上本无烦心事,叔父何必自扰之。” 诸葛亮循循善劝,让诸葛玄心中只剩无奈。 “罢了,罢了,是我想得太多了。”诸葛玄挥了挥手:“你且回去收拾行装,然后跟我回襄阳。” “叔父稍待,我还得带几个护卫同去。”诸葛亮淡淡一笑,又返回田间召来了几个农夫。 别看几个农夫,现在出身低微。 名字倒也响亮。 刘辟、魏延、傅肜、刘邕、邓芝、宗预。 除刘辟是诸葛亮上回去汝南助刘标时招募的,魏延五人则是诸葛亮以书佐郎身份走访南阳时“偶遇”的。 当然,这是对外的说辞。 实则是,刘标同样在给诸葛亮的往来信中提及了部分荆州俊杰的资料。 能让刘标提及姓名和才能的,即便是农夫在当地也不会寂寂无名。 诸葛亮走访数月,排除了同名同姓的,才寻觅到这五人。 “孙权犯境,镇南将军任命我为行军军师,明日一早就要跟着将军文聘和校尉霍峻前往江夏郡的偃月城。” “你六人是留在隆中,还是跟我同往?” 刘辟是最早跟着诸葛亮的,又是孤身一人,当即应声道:“先生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魏延五人都有家眷在隆中,不能如刘辟一般爽直。 刘邕拱手道:“先生,事太突然,我得先回去跟老母商议。” 魏延、傅肜、邓芝和宗预,也表示要先回家商议。 诸葛亮点头:“不论去与不去,半个时辰后,都来我家汇合,我也好作安排。” 魏延五人去得快,回来得也快。 家眷都搬到了隆中,其实也就回去说一声的事。 当日。 诸葛亮就带着刘辟六人,跟着诸葛玄前往襄阳城。 翌日一早。 诸葛亮就入了文聘军营,一道向偃月城而去。 另一边。 黄猗返回皖城,向刘标具述去襄阳见刘表诸事,又低头认错:“是我办事不利,请伏波将军责罚。” 黄猗很郁闷。 兴致勃勃的去襄阳,没想到被刘表给撵回了皖城。 这让黄猗很挫败。 事办不好,今后又如何能有立功的机会? 想到这里,黄猗的心情更低落了。 “无妨。” 刘标温声安抚。 原本也没指望刘表会来赴会,对黄猗没能办成事刘标也不在意。 只是听闻黄猗跟甘宁同往的襄阳,刘标的眼神有了几分惊讶:“你遇到甘宁了?” 黄猗连连点头:“甘都尉有意来投伏波将军,奈何黄祖盯上了甘都尉的部曲,不许甘都尉离开夏口。” “甘都尉家眷在夏口,又不敢独自离开;甘都尉向我保证了,一旦有机会带着家眷离开夏口,哪怕一个兵都不要也会来投伏波将军的。” 刘标细思了一阵,道:“派人给黄祖送信,就说甘宁在途中屡屡欺辱你,又言语对我不敬。” “我很愤怒,让黄祖务必给我一个说法。” 黄猗愕然:“伏波将军,这又是为何?甘都尉一路对我颇为照顾,对伏波将军也怀有敬意。” “若这般去信给黄祖,定会令甘都尉心生怨恨,如何使得?” 刘标摇头:“黄祖这人,心胸狭隘,既然贪图甘宁的兵,那甘宁身边就一定有人被黄祖收买。” “甘宁回到夏口,或许就会受到黄祖的猜忌和怀疑,若我表现出对甘宁的不屑,就会让黄祖对甘宁心生鄙夷。” “人,是不会在乎蝼蚁的想法的。” 黄猗恍然。 看似在污蔑甘宁给甘宁泼脏水,实际上是在打消黄祖对甘宁的猜忌和怀疑。 黄猗忙道:“是我疏忽了,险些害了甘都尉。我这就派人给黄祖送信。” 待黄猗离开,庞统自屏风后转出身子。 在派黄猗去襄阳的期间,刘标也派快马将庞统接到了皖城。 刘晔虽然也有谋略,但目前还不足以参议徐州的核心机密。 “孟临故意激怒甘宁,是怕黄祖守不住江夏?”庞统一针见血。 若只是担心甘宁会被黄祖猜忌和怀疑,犯不着单独给黄祖送信。 刘标笑道:“瞒不过士元兄。” “黄祖在江夏部署的都是新练之兵,守城尚可,可要舟船对决,未必是孙权的对手。” “孙权不能赢得太快,倘若又跟孙策三日灭沙羡一样,江东众人皆会以为孙权比孙策有过之而无不及。” “军威一立,孙权必会携胜返回江东,稳定江东纷乱的人心。” “届时,江东就难平了。” “只有让孙权在江夏跟黄祖耗着,让孙权觉得差一点就能赢,才能让孙权对夏口不断增兵。” “孙权增兵,刘表也必会增兵。” “这火气打上头了,战场就不由孙权和刘表决定了。” 庞统拊掌:“孟临对人心的把控,令人惊叹。” “吴郡吊丧,皖城解斗,让江东众人误以为孟临无南征之心。” “又诱激孙权,让孙权去江夏立军威,挑动荆州和江东的纷争。” “一个合格的渔翁,不能等着鹬蚌相争,得主动挑起鹬蚌相争,才能真正获利。” “可只烧荆州和江东这把火,尚且不够。” “荆州和江东都有智谋之士,看得懂孟临的挑动之心,相争的时候也定会提防孟临。” 刘标笑道:“士元兄可有良策教我?” 庞统也笑:“称不上良策,只是想跟孟临相互印证。” 刘标取笔:“既如此,不如你我各自将第二把火写在手上。” 庞统接笔:“正有此意。” 片刻后。 刘标和庞统各自伸出手掌。 只见刘标的掌心写着“明取许都,暗图荆扬”,庞统的掌心写着“颍水北上,挥师许都”。 两人相视大笑。 鹬蚌相争,最怕渔翁得利。 可渔翁跑去跟另一个渔翁争斗,这鹬蚌争得就会更厉害。 刘标又道:“荆扬的战事情况,就交给士元兄了。” “我会调走寿春的兵马,跟二叔去取许都。” “如此一来,不论是刘表还是孙权,都会放松对我的警惕。” “听闻曹操正往关中调兵,有取汉中的意图。” “正好,我也想看看曹操是不是真的想放弃许都。” 庞统点头:“孟临放心,有我在皖城,定不会误事。” 跟庞统商议了细节后,刘标又派人给周瑜传讯,大意就是:别来皖城了,荆州的事我不管了,许都空虚,我要去见天子了。 随后。 刘标带着赵云来到寿春,将“明取许都,暗图荆扬”的想法告知关羽。 关羽闻言一动:“听闻曹操往关中调兵,许都空虚,何不乘机拿下许都?” 刘标摇头:“拿下许都,对徐州有弊无利。” “大将军肯跟徐州修好,是大将军在盯着许都和曹操。” “倘若许都易主,徐州多留兵在许都则其他地方兵力不够用,少留兵在许都则又守不住许都。” “还会因此恶了袁绍。” “眼下时局,拿下荆州和江东,建立更全面的江淮防线,才是最紧要的。” “更何况,若真得了许都。二叔今后行事,是听天子的还是听家父的?” 关羽一愣。 方才只想着从曹操手中夺取许都,没想过夺取许都后面临的威胁,以及是否要听命天子。 听天子的,是对刘备的不义。 不听天子的,是对天子的不忠。 要么忠要么义,舍弃任何一个都会对名声造成恶劣的影响。 只要不去许都,关羽就不用考虑是听天子还是听刘备。 毕竟。 关羽如今是隶属于右将军刘备府,天子不在时就只需要听刘备的。 “是关某思虑不周。”关羽很快就想明白了个中关键:“明取许都又不能拿下许都,那就得虚张声势、步步为营了。” 所谓虚张声势、步步为营,简单来讲就是:口号要喊得响,行动要跟不上。 以前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陈王刘宠就曾自称辅汉大将军,扬言讨伐董卓,结果兵马都没出陈国! 堪称喊口号的典范! 顿了顿。 关羽又问:“出兵需要大义,孟临可想好理由?” 刘标笑道:“理由不难。就称淮水奇龟口含传国玉玺,自称奉淮水神女之命,送归传国玉玺。” “伏波将军、寿春侯刘标,深感汉室天命不易,决定引两万水陆步骑,护送传国玉玺入许都!” “有敢阻拦者,皆视为汉室叛逆,诛其三族!” 传国玉玺? 两万水陆步骑? 关羽和赵云都吓了一跳。 这哪里是护送传国玉玺入许都? 这分明是要引兵入许都跟曹操抢天子,顺便再给曹操安排个罪名将曹操砍了。 赵云疑惑:“孟临,你真有传国玉玺?” 关羽也反应过来:“传闻传国玉玺,被孟临你扔淮水了,莫非没有扔?” 刘标笑道:“不瞒二叔、四叔,我身为汉室后裔,又岂会真的将传国玉玺扔入淮水?” “当时徐州尚不足以跟曹操争锋,我若明面上私藏传国玉玺,定会给徐州招来祸事,故而假装将传国玉玺扔进淮水。” “这事骗不了曹操,曹操也知道我不会承认,没有追问罢了。” “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关羽微微捻髯:“曹操知道传国玉玺在孟临处,孟临以传国玉玺为饵佯装要去许都,曹操心中必然起疑。” “若放任孟临去许都,两万水陆步骑,足以跟曹操在许都争锋;若是不让孟临去许都,曹操就得不到传国玉玺。” “此计甚妙!” “既如此,关某这就去点船整兵。” 刘标的动作很快。 当日就举旗了旗号,又在寿春北岸的淮水祭祀淮水女神,感谢淮水女神送归传国玉玺。 刘标还作了一篇《淮神赋》,传阅士人。 声势浩大,生怕各方势力在寿春的探子不知道“淮水女神送归传国玉玺,刘标要引两万水陆步骑护送传国玉玺去许都”的情报。 ..... 柴桑。 闻讯的周瑜,顿感疑惑。 本以为刘标那封信中“别来皖城了,荆州的事我不管了,许都空虚,我要去见天子了”只是托词。 目的是想看着荆州和江东赶紧打起来。 没想到。 刘标竟然真的要去许都,甚至连传国玉玺都亮出来了! 传国玉玺被刘标私藏,这一直都是各方势力默认的。 只不过刘标死不承认,各方势力也没证据证明传国玉玺在刘标手中,让这事不了了之。 如今。 刘标扬言要护送传国玉玺去许都,还动用了两万水路步骑护送,这用意难免让人狐疑。 “子敬,你怎么看?”周瑜看向鲁肃。 “妙极!妙极!堪比旧楚国宋玉的《神女赋》!”鲁肃啧啧称叹。 周瑜脸一黑:“子敬,我问的不是《淮神赋》!” 鲁肃尴尬一笑,将《淮神赋》收起:“应该是刘标是怕江东和荆州不敢尽全力,故意虚张声势的去打许都。” 周瑜蹙眉:“刘标奸诈,行事风格捉摸不定,看来是想效仿韩信暗度陈仓了。” “只是我不明白。刘标将这声势造得如此明显,是自信到我们猜不到他的目的吗?” 鲁肃笑道:“猜到又如何?公瑾你又不是主将。” 周瑜顿时愣住,随即无奈摇头:“子敬一针见血。如今吴侯为主将,即便知道刘标是在虚张声势,也会心存侥幸之心的。” “唉!我劝了吴侯多日,吴侯坚持要亲自带兵去打江夏,黄祖虽然带的只是操练不久的新兵,但也不是轻易能击败的。” 鲁肃宽慰道:“公瑾,既来之,则安之。吴侯让你在柴桑提防刘标,你就安心在柴桑提防就行了。” “吴侯虽然不能击败黄祖,但以黄祖在江夏的军力,也败不了吴侯。” “即便真的有了不幸,公瑾也能及时走柴桑支援。” “与其去担心这个,不如吃好喝好睡好,养足了精气神,才能不变应万变。” 周瑜“哎”了一声:“我不似子敬,忧心的事少。子敬若真闲了,就来帮我。” 鲁肃笑道:“公瑾你好不厚道,我人都来柴桑了,你却说我没帮你?” 周瑜微微敛容:“子敬,我说的帮是让你效力吴侯,不是让你待在我身边。” 鲁肃打了个哈哈:“公瑾莫急。等吴侯打完江夏这一战,我会考虑的。” 周瑜暗暗叹气。 鲁肃虽然曾效力孙策,但并非如韩当、周泰等孙氏家将。 效力孙策,不意味着要效力孙权。 这次鲁肃肯来柴桑,跟江东大部分有想法的士人豪杰一样,都是来观战的。 若孙权在江夏表现好,鲁肃就会答应周瑜的举荐。 若孙权在江夏表现不好,鲁肃只会顾念跟周瑜的朋友之义留在周瑜身边。 帮周瑜和帮孙权,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 许都。 得知刘标欲护送传国玉玺的曹操,惊骇而起。 “刘标小儿,竟然承认传国玉玺在他手中了?” “两万水陆步骑护送,这是要来争夺许都?” “奉孝,你的判断,有误啊。” 曹操的眉头蹙得很深。 这段时间,曹操一直在往关中调兵运粮,准备去夺汉中。 尤其是孙策被刺杀的消息传回,让曹操更坚定了这个想法。 孙策死,刘标必南下! 不曾想。 曹操人还没去关中,刘标就打着护送传国玉玺的旗号要来许都了? 好好的江东不打,你来许都凑什么热闹? 这天子,你敢接去徐州吗? 郭嘉仔细的分析了情报,断定道:“明公,这是刘标在虚张声势,刘标的目的,依旧在江东!” “襄阳传来消息,孙权打着报仇的旗号进犯江夏,刘表已经派兵前去抵御。” “只是刘表虽然派兵,但襄阳依旧部署了重兵,很明显在防着明公。” “刘标费劲跳动荆州和江东军争,就不会让江夏的战事只是小打小闹。” “此时打着护送传国玉玺的旗号,是想分明公的军势,让刘表可以放心调拨襄阳的兵去打孙权。” “孙权打江夏是为了立军威,好接替孙策掌控江东,若见刘表派兵,也必会调拨后方的兵马。” “这一战,不论是刘表还是孙权,都不想输!” “谁输了,谁就失去了对本州的掌控。” “刘标还是一如既往的阴险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