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季汉楚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3章 刘协病逝,从今以后,刘标就如鸟上青天,再不受约束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刘备这一通喝骂。 酣畅淋漓。 三军皆肃。 即便是张飞都忍不住惊愕的看向刘备,喃喃自语:“俺几乎忘却了,兄长也是伶嘴之人。” 刘协更是被骂得目光呆滞。 回想起即位以来,奸雄并起,先受董卓之祸,再遭李傕郭汜之乱。本以为曹操是社稷之臣,不曾想曹操跟董卓一样,都专国弄权,擅作威福。 想到这一生,在董卓面前唯唯诺诺,在李傕郭汜面前唯唯诺诺,在曹操面前唯唯诺诺。 刘协不由悲从心来。 或许当日,朕就不该挡在皇兄身前喝斥董卓,否则也不用当个无能之君。 朕,愧对列祖列宗。 身后。 许褚策马上前,护在曹操身侧,低语道:“明公,郭祭酒让我近前护卫,不要中了刘备的诡计。” 曹操蹙眉看着神态沮丧的刘协。 郭嘉方才是听了刘备那句“宗庙罪己、拔剑诛贼”,怕刘协忽然有了血性真的给曹操一剑。 虽然刘协的气力不大,但只要这剑击中了曹操,就中了刘备的算计。 若刘协当众拔剑诛杀曹操,刘备就更有理由了! 曹操虽然不信刘协有这血性,但眼下刘协被刘备骂得神情恍惚,留在这也没用了。 “带天子回阵!” 曹操冷喝一声,让许褚将刘协的战马牵回本阵。 看着怒目圆瞪的刘备,曹操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喝道:“刘备,“上庸和襄樊,孤让给你。” “待孤回了许都,必参你以下犯上不敬之罪。” 说完。 曹操转身即走。 看着退去的曹兵,刘备紧蹙了眉头。 张飞更是惊讶:“曹操这就走了?他真要放弃上庸和襄樊?” 徐庶策马向前,语气担忧:“使君,谨防有诈。” 刘备同样没看清曹操的目的,道:“吩咐诸军,今夜谨守营寨,谨防曹操劫营。” 刘备不相信曹操,会如此轻易的服输。 曹操带着兵马返回。 一路上,刘协神情恍惚,不断的喃喃自语。 还未返回新野,刘协就昏倒在马背上。 令医官视察了刘协的病情,曹操召集众将:“传孤令。” “陛下得知楚王刘标叛乱,不忍同宗相杀,亲至樊城,想要劝降刘备。” “不曾想,刘备竟然辱骂陛下,陛下忧愤交加,不幸染病,性命垂危。” “韩公曹操,不得不班师回朝。” 众将皆是心惊。 曹操也不多言。 留下曹仁守宛城,引大军往许都而走。 两日后。 刘协病情加重。 曹操来到病榻,手中还有一份早已经拟好的诏命。 “陛下勿忧!皇子敦,可为帝。”曹操的语气冷漠,看刘协也如看死人一般。 刘协挣扎着起身,不甘的看向曹操:“韩公,为何如此待朕?” 曹操冷哼:“若无孤,天下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陛下不仅不信任孤,还赐密诏给董承,想让董承取孤性命。” “孤只当陛下受奸人蛊惑,不愿跟陛下计较。” “没想到陛下在刘备面前,不仅不能立君威,反而还被刘备喝骂。” “陛下,你已经不适合再当大汉的天子了!” “陛下放心。大汉有孤执掌,陛下妻儿,孤也会善养。” “敦皇子虽然年幼,但孤也会扶敦皇子登基为帝。” 刘协心气更闷,气血上涌:“韩公,你是想当王莽吗?” 曹操不屑一笑:“陛下还是不懂孤,孤是大汉的韩公!” “亦或者说,孤可以当大汉的韩王,不会当王莽!” “孤会替陛下,扫灭刘标,一统天下的。” 刘协心头顿如明镜。 不当王莽却要当韩王,曹操这是想让曹丕去称帝啊! 刘协凄惨一笑:“想当就当,何必再装忠臣;即便你再怎么装,后世的史书也不会称你曹孟德,是大汉忠臣的。” 曹操呵呵:“若孤姓刘,孤也会如刘标一般,称王兴汉。” “奈何孤姓曹,若是效仿袁术僭越称帝,下场也会如袁术一般。” 刘协更是不甘:“为什么不把复兴汉室的权力交给朕?” “为什么非得让朕死?朕姓刘,朕也能兴汉!” “韩公,只要你助朕,朕可以让你当姜尚!” 曹操轻轻摇头:“陛下虽然跟刘标同龄,但远不如刘标啊。” “陛下当真以为,只有孤不想陛下活着吗?” “刘标,同样不想陛下活着!” “唯有陛下死了,刘标才能真正的上尊号。” “刘标比孤想象中更有胆气。” “孤原本只是想让陛下死在樊城,嫁祸给刘备;没想到刘备竟然当众辱骂陛下,陛下又恰巧的病了。” “如此一来,孤也不用亲自动手了。” “陛下,你放心离去,大汉有孤执掌!” 刘协只感觉当头一棒,求生的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 当夜。 刘协高呼“愧对列位先帝”,吐血病逝。 曹操命人打造灵柩,又遣快马回许都报丧。 随即。 曹操又召来郭嘉商议。 “如今陛下病逝,孤虽然可以归罪于刘备,但陛下的死也应了刘标的心意。” “孤料刘标极有可能上尊号。” “今后时局,更难预料了。” 曹操面色凝重。 直到刘备当众怒斥刘协的时候,曹操才反应过来:刘标早就在等着刘协死了! 这其实不能怪曹操疏忽大意。 倘若刘标是土生土长的汉代人,走的路线必然是“称王后扫灭群雄,然后刘协禅让帝位”。 毕竟曹操没准备当王莽,不会效仿王莽代汉立新,刘标也走不了光武帝的称帝路线。 曹操压根想不到,刘标不仅仅是要称帝,还要“破而后立”! 若让刘协禅位,那么刘标只能是刘协之后的某个皇帝,得尊光武及历代皇帝的“祖制”! 还得尊朝廷公卿世家大族约定成俗的“规矩”。 刘标若想改革,就会有一大堆的“祖制”和“规矩”出现,让刘标改不了! 东汉两百年,积弊难返。 在这基础上想改革,是改不了的。 故而。 刘标必须“单开族谱”! 为此。 刘标甚至都没让刘备称王。 刘备如今才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若刘备称王称帝,即便刘备再信任刘标,也不可能让刘标的任何决定都付诸实现! 屁股决定脑袋。 真到了那个位置,刘备也想凭自己的想法干出功绩来。 而不是,事事都听刘标的。 因此,刘标直接掐断了决定会被刘备否决的可能! 父为将,子为王。 一切的规矩,都由刘标来建立! 一切反对的声音,都由刘标来压制! 只有掌握最高的权力,刘标才能真正的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不是拿把小刀在这割一刀在那割一刀。 稍微割狠了,就会被人高呼“不合乎祖制”“不合乎规矩”“请让我等教陛下如何当一个贤名圣君”。 曹操没想到。 郭嘉同样没想到。 毕竟。 穿越者的思维是不能用土生土长汉代人的常规思维去揣度的。 刘标又不是个甘愿被同化的。 仔细想了想。 郭嘉道:“我以为,今后的时局,并非不能预料。” “刘标想让天子死,只有一个理由:他不想受到光武帝以来的祖制约束。” “亦或者说,刘标想当开国之君!” “可刘标又是汉室后裔,注定只能当大汉的君王。” “不能改朝换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脱离光武一脉,分宗立皇谱!” “这大概也是刘备刘标父子,时常将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挂在嘴边的原因。” “以此度之,刘标是想改革。” 曹操蹙眉:“莫非刘标,是想动公侯世家的规矩?这个猜测,会不会太过了?” “没了公侯世家的支持,刘标又如何能当得了大汉的天子?” 公侯世家,曹操也动过。 最终发现。 没有公侯世家的支持,压根无法立足! 兖州全境皆反,虽然直接原因是曹操杀了边让,但核心原因还是曹操招降的三十万黄巾动了兖州公侯世家的根本利益。 曹操选择跟颍川士族联合,其实也是被社会给毒打了一顿。 郭嘉坚持心中的猜想,道:“明公可知,刘标最擅长的是什么?” 曹操沉思一阵,道:“奉孝指的是,农术?” 郭嘉点头:“没错!就是农术!” “刘标的农术可以让粮食增产,而且不分良田和贫田。” “这让刘标获得了大量的流民及百姓的支持。” “而刘标的农术又跟以往口口相传不同,是可以形成文字记载成册的。” “刘标没有如其他世家大族一般,将农术视为传家的珍宝,而是不吝授业。” “这让刘标获得了大量士人的支持。” “不仅如此,刘标还掌控了青徐荆扬十万步骑,掌兵者除了刘备一系和吕布一系外,几乎都是刘标亲自提拔招募的。” “这让刘标获得了大量军中将校的支持。” “有民众支持,有士人支持,有军中将校支持,刘标就具备了改革期间对抗老公侯世家的力量。” “公侯世家的确力量很庞大,可公侯世家又不是不能替换!” 曹操的脸色更凝重:“自古王朝积弊时,都会有人变法图强。” “战国时期,天下竞相变法。魏有李悝、楚有吴起、齐有邹忌、赵有赵武灵王、燕有燕昭王、韩有申不害、秦有商鞅。” “只要变法行之有效,王朝都会变得强大。” “倘若刘标真的改了百年来的积弊,孤难以为敌啊。” 郭嘉笑道:“明公勿忧。此一时,彼一时。” “战国变法,跟今汉改革,是截然不同的。” “战国的老贵族,跟今汉的公侯世家,也不可同日而语。” “刘标要动公侯世家,公侯世家也不是泥做的雕像。” “刘标要动谁,明公就保谁。” “彼消此涨,明公只需要以静制动,那些自诩百年或几百年的公侯世家,都会主动投入明公麾下。” “就比如河内司马氏,也得主动向明公低头。” 四年前。 即建安六年,曹操听闻上计掾司马懿的名声,想要征辟司马懿。 结果司马懿装风痹症。 曹操何等奸诈的人,又岂会看不懂司马懿是在假装? 之所以不点破,是曹操在跟袁绍争夺河内,不想得罪河内的世家大族。 听了郭嘉的分析,曹操心神领会,内心的担忧也少了大半。 在跟郭嘉商议细节后。 曹操又散布消息。 称刘协因为受到刘备的辱骂,忧愤交加,病重而亡。 虽然刘协的死亡跟刘备的喝骂有关,但这是明面上的。 如果没有曹操故意绑着刘协来樊城,又不给刘协车驾,让刘协在疲累的时候又被刘备喝骂,刘协也不会染病。 刘协染病后,曹操又让刘协行军两日,这才让刘协病重不能治愈。 只不过。 这些内幕,曹操肯定是不会提的。 现如今传出的流言,几乎就成了“左将军刘备以下犯上辱骂天子,导致天子病逝。” 在断章取义带节奏上,两千年来都是一个样。 只是听到刘协病逝的流言,刘备的内心还是有触动。 相较于刘标这个表面遵守规矩内心鄙视规矩的,刘备这个土生土长的汉室后裔,始终是有礼法观念的。 刘备甚至还拒绝了徐庶“张贴榜文澄清事实”的提议。 不过刘备虽然拒绝了提议,张飞却不肯让刘备平白受冤。 于是张飞跟徐庶一合计,将刘备怒骂刘协的话整理记录,连夜送了一份去江陵诸葛亮手中。 同时。 又将襄樊的战报快马送往彭城。 诸葛亮也知道流言的危害。 流言虽然能止于智者,但智者是很少的。 若不及时澄清,流言就会变得如猛虎一般。 也幸亏。 张飞、徐庶、诸葛亮处理得及时,才没让曹操散布的流言在荆州引起轩然大波。 彭城。 司探中郎将陈大,早一步返回了彭城。 且将刘备阵前怒骂刘协以及刘协在返回许都的途中病逝的情报,逐一向刘标和庞统汇报。 听闻刘协已死,即便是刘标也难掩心中的激动。 “陈大,你干得很不错!” “即日起,你升任为司探将军。” “以你的功劳本可封侯,只是现在封你为侯,你的身份就难以隐藏,会给你带来未知的危险。” “故而功劳暂记,待我得了天下,再累积功劳。” 刘标的许诺,让陈大激动万分。 陈大叩首道:“能为楚王办事,是末下的荣幸。即便不封侯,末下也无怨言。” 陈大这是真心话。 想当初,陈大只是郝萌麾下的一个小卒,只因护送刘标回府就结下了缘分。 又因陈大和张丑杀了袁术的使者而被下狱,得到了刘标的信任开始组建情报组织。 如今的陈大。 跟了刘标十年了。 十年的时间,从一个每日里还在想着怎么吃下一顿的小卒,变成如今的司探将军。 司探将军,即专司刺探的将军。 是刘标自创的将军位。 如果要将楚国的将军分梯队。 第一梯队是前后左右,五虎上将军 第二梯队是四征四镇四安四平。 司探将军,就在第三梯队。 如此地位,陈大在十年前郝萌麾下时,做梦都不敢想! 刘标扶起陈大,笑道:“我一向赏罚公平,说会记功封侯,就一定会记功封侯。” “其余弟兄,都按天策府的赏罚条例,该赏的赏,不可吝啬!” “记住:只有赏罚公平了,众弟兄才会真心效力!” 陈大心中一凛,领命而去。 待得陈大离去,刘标再也忍不住喜悦。 “刘协终于死了!” “从今以后,我就如鸟上青天,再不受约束了。” 刘标开怀大笑。 作为穿越者最讨厌的是什么? 陈规旧习。 封建余毒。 动不动就不合礼法、不合规矩。 甚至取个名有时候都得忌讳下,因为那是皇帝用过的! 在这方面。 刘标挺佩服刘病已的。 刘病已改名时曾下诏。 大意是:我听说古代天子的名字,民间都不常用,所以很容易避开。而如今我的名字民间常用,以至于很多士民因为冒犯了忌讳受到刑罚,这让我很痛苦。因此我改名为刘询。 而这刑罚,小的挨鞭子,大的直接处死。 这让刘标很是反感。 刘标本就喜欢混迹于百姓中,若这些百姓因为忌讳刘标或刘标儿子的名字就要改名,那刘标今后还有什么颜面面对旧识父老? 这样的封建恶习,刘标是一定要破除的。 而且也只能由刘标来破除。 百官士民即便有这想法也不敢提,否则刘标不动手就会有一大批人赶着动手。 唯有如刘病已一般,以皇帝的身份下诏。 如此。 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受到称赞。 这也是刘标致力于“单开族谱”的原因。 刘标的规矩,才是规矩! 儒家老顽固想教刘标怎么当皇帝怎么守礼法? 门都没有! 大笑之余。 刘标又想到了被袁尚带走的传国玉玺。 袁绍死后,传国玉玺到了袁尚手中。 在逃离邺城前,袁尚就将传国玉玺带走了。 这让刘标很是不爽。 给袁绍的传国玉玺,袁尚你有什么资格带走? “士元兄。” “如今曹操放弃了襄樊和上庸,刘协也死了。” “曹操想稳固许都的朝政,以及稳定河内、并州、魏郡、关中和西凉等地,短时间内不会再跟我兵戎相见。” “我准备先灭掉袁尚,夺回传国玉玺!” “你意下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