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季汉楚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3章 刘标驱兵围许县,曹操欲发洛水誓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派人将徐晃送往睢阳后,关羽又派军吏去叶县调兵。 军吏没行多久,就遇到了前来打探情报的朱治和吕岱斥候,遂又来朱治和吕岱的营寨。 得知关羽击败曹仁又擒了徐晃,朱治和吕岱又惊又喜。 惊的是关羽竟然在距离昆阳不到五里的地方埋伏了曹仁,喜的是曹仁这一败,昆阳就唾手可得了。 当即。 朱治和吕岱尽起营中兵马来见关羽。 关羽论了朱治和吕岱的功劳,又亲率众将士,叩城昆阳。 而在昆阳城中。 曹仁也了解到了最新的军情:李典和乐进在渡黄河入兖州的时候遭到了周瑜的埋伏,死伤过半,乐进更是身负重伤。 奉命阻拦田豫和牵招的张燕见势不妙,孤身入牵招营中请降。 而在邺城的荀衍,则因城内袁氏故吏被袁谭策反,开门放周瑜入城而被生擒。 黄河以北,已经不属曹操了! 虽然这跟曹操的战术部署有关,但黄河以北的兵马却没能如愿的撤回,反而折了荀衍伤了乐进。 曹仁又想到从南阳撤回的兵马同样折损过半,连徐晃也没能归来,不由心中沮丧。 “军师,曹公还能赢吗?”曹仁的语气中充满了忐忑。 荀攸面色复杂。 若是以往,荀攸必然会说:会赢的。 而现在。 荀攸已经看不请了。 自灭了袁绍后,荀攸本以为天下二分,曹刘之间会步入拉锯战模式。 可没想到的是:刘标在袁绍死后竟然频频用兵! 更是以摧枯拉朽之势,先是夺回了襄樊和上庸,然后灭了袁尚袁熙,屠了柳城乌桓王庭,紧接着又开启对曹操的决战。 如此迅猛的攻势,不仅曹操没能料到,荀攸也没能料到。 都以为刘标怎么也得谋定而后动,然后双方斗智斗勇的争抢一城一池。 不曾想刘标从亮剑的一开始就没想过收剑回鞘。 开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 要么曹操死,要么刘标亡。 疾如风,烈如火,压根不给曹操休养生息的机会。 这次跟刘标的对决,整个曹营上下对刘标的预估都存在重大的失误。 刘标以前各种权衡利弊、且能不动武就不动武的风格,太具备迷惑性,以至于没人相信刘标会毫无征兆的跟曹操决战。 要知道。 一旦刘标败了,稳了十几年的基业就得一朝尽毁。 不论是曹操还是荀攸等人,都未能真正看清刘标的本心。 一个不愿意被汉代思想束缚且同化、且在刘备还没生出称王之心时就已经有称帝想法的现代人,又岂会去遵循固有的套路和规矩。 诚然。 不论是曹操还是荀攸等人,都很聪明。 可有着俯瞰上下五千年历史且能以史为鉴,又在汉代摸爬打滚二十余年的刘标,同样不笨。 刘标一开始存的心思就是破而后立,而非按部就班的走刘邦和刘秀的统一路线。 先灭掉最强的袁氏,然后灭掉旗鼓相当的曹氏,那么这天下就只剩下些小贼小寇。 没了袁氏和曹氏,剩下的都只能称为“平叛”,而非“逐鹿”。 不论是西川的刘璋、交州的士燮,还是辽东的公孙康、西凉的韩遂,都不足以称雄。 要平这些地方割据势力,遣一大将前往即可。 唯有袁绍和曹操,需要刘标亲自来对付。 当曹操选择跟刘标同盟先灭袁绍时,就已经落入了刘标的算计。 论单打独斗,刘标不惧袁绍和曹操任何一方,也唯有袁绍和曹操联手,刘标才会感到棘手。 巧的是。 曹操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有曹操跟刘标联手灭袁绍。 而现在。 明显曹操对刘标的整体实力预估不足,以至于如今各处战场都处于了下风。 就在曹仁沉闷间,人报关羽挑着徐晃的将旗引兵叩城。 曹仁面色大变:“如今我新败于关羽,又折了公明,昆阳难守,不如趁着关羽尚未对昆阳形成包围,速速弃城回许县。” 曹仁丧胆,已经没有跟关羽再战的信心了。 荀攸也知如今昆阳难守,遂同意了曹仁的提议,趁夜带着辎重仓惶而走。 关羽也不穷追,只是一路将兵将曹仁驱赶去许县。 旬月之间。 又拿下襄城、临颍等城池。 其余小城,兵力几乎都被曹操抽调,纷纷望风而降。 而在颖水方向,陆逊也攻破了汝阳,控制了颖水。 关羽又挥师定颍,强攻定颍。 本就有斩杀于禁的威名在前,如今又有败曹仁擒徐晃的凶名在后,定颍的守军士气几近崩溃。 即便有满宠和朱灵勉励维持,也是无济于事。 朱灵在突围时被关平一刀斩杀,满宠死于乱军之中。 许县以南,尽被关羽取得。 关羽本就有战兵、辅兵、役夫八万余人,如今又得了大量的俘虏,号称的十万之众变成了真.十万之众。 大军分别驻扎在许县以南以?强为中心的颖水河畔,连营数百里。 而在兖州的夏侯渊夏侯惇撤回许县后,吕布陈宫也紧追而来,先破了阳夏的曹洪,然后兵入许县北面的鄢陵。 陈县的张辽也奉命出兵,占了许县东面的长平。 三路强兵推进,声势浩大更胜于昔日官渡之战。 章武三年(209)。 在正月兵围许县后,刘标没有强攻许县,而是变为转攻为守。 以?强、长平、鄢陵三城为中心,沿途修建了大量的烽火台和工事,直接围了许县。 期间。 曹操曾多次出城搦战,刘标却严令各处不城池和关津隘口只困敌退敌不追敌。 令曹操又急又气又无可奈何。 刘标忽然转攻为守,用意不言而喻:消耗许县的粮草! 曹操虽然弃城保军保存了军力,但粮草却无法保存,大军每一日都有恐怖的消耗。 刘标有整个青州、徐州、扬州、荆州的粮草储备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甚至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安排新一年的春耕,曹操却只能坐吃山空。 四月。 刘备自宛城而来,在许县西南的颍阳驻兵。 幽州的牵招田豫、并州的高干、青州的周瑜,也趁着黄河水暖渡河入了兖州,往许县而来。 五月。 周瑜等人抵达许县西北的长社。 除了西面给曹操留了条路,从西北的长社到北面的鄢陵,从东面的长平到南面的?强,再到西南的颍阳。 刘标的五大主力军已经对许县形成了最终的合围之势。 六月。 刘标下达了新的军令:步步为营,深挖围堑。 昔日公孙瓒为了抵挡袁绍,深挖十层围堑,又在围堑中筑高楼,都有五六丈高,囤积了三百万石的谷。 公孙瓒的部下也都纷纷盖高楼,在围堑中盖了上千高楼,用于自守。 刘标如今则反其道而行之。 先是令五路大军推进到许县城池十里外,然后在许县城池外深挖围堑、修筑高楼。 依旧是除了西面一条大路不理会,从西南绕东面到西北,一大圈子的深挖围堑、修筑高楼。 每当曹操派兵出来破坏时,众军士则避而不战;等曹操兵马回城后又再次返回修补,坚决践行“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战术。 如此反复几次后,曹操也不敢再轻易派兵出城破坏围堑高楼。 七月。 刘标又下令,将围堑推进到距离许县城池五里处,依旧深挖围堑、修筑高楼。 如此层层递进,让曹操痛苦不已。 打吧。 刘标的兵马一见城内出兵就避让。 不打吧。 刘标又一直在外深挖围堑、修筑高楼。 再这般下去,刘标怕是能直接在许县城外再修个外城。 城内。 曹操头疼欲裂。 刘标是懂心理战的。 围而不管比直接攻城,其实更能带给人压力。 若刘标直接攻城,曹操还能通过击退刘标的攻势来提升士气,摧毁刘标的兵马士气。 虽然刘标的兵势强大,但攻城不利也会师老兵疲引起军士厌战之心,还容易因为疏忽而被守城方算计。 刘标深谙这几千年的征战历史,不论是玉璧大战的高欢还是钓鱼城大战的蒙哥,以及一个个以寡敌众兵败而归的例子,都教会了后人一个深刻的道理: 不要以为占了优势就能所向披靡,哪怕你是皇帝御驾亲征,也有可能因为攻城不利突遭横祸而死。 故而。 在迫使曹操将兵力集中在许县后,刘标就一改先前的迅猛攻势,由急变缓,慢慢的跟曹操磨时间。 曹操的主力兵马都被困在了许县,刘标也不担心曹操会分兵寇略诸县。 曹操越是求战,刘标越不遂曹操的意。 自去年正月高干叛乱,再到如今,战事已经持续了一年半了。 曹操在许县囤积的粮草,也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如今的许县城内,已经实施了军事管制。 不管你是世家大族还是平民百姓,都没资格私藏粮食。 只是如此一来。 这城中也变得人心惶惶、怨气滔天。 若不是曹操还有十余万大军在许县城内,估计早就闹翻天了。 皇宫内。 曹操独自坐在皇位上,痛苦的捂着头。 虽然曹操不是皇帝,但当了这么久的“假皇帝”,曹操一直都暂代皇帝之职坐在本该由皇帝坐的皇位上。 且已经养成了习惯了。 这一年以来,由于军事上的不利,曹操的头风病不仅没有得到好转,反而发作的时间越来越频繁。 曹操有预感。 或许自己会跟袁绍一个下场。 当初袁绍就是被困邺城然后不能安心养病而死。 如今曹操也近乎于复刻了袁绍昔日的场景。 同样受困于城不能击退刘标,又同样不能安心养病。 “孤不能坐以待毙!” 曹操的眼中闪过凶光。 若要如袁绍一般屈辱的病死在床榻之间,曹操宁可战死在沙场上。 转念间。 曹操想到了贾诩的下下下策。 在面对刘标的攻势时,贾诩曾献三策: 下策:由曹操引许都百官,前往睢阳,迎楚王刘标,登基为帝。 下下策:聚兵许都,跟刘标来一场生死决战,胜则收回城池,败则退往关中。 下下下策:请君入瓮,火烧许都。 这最毒辣的下下下策,虽然因为荀彧和郭嘉的反对而没能实施,但曹操却是将这计策给记住了。 仁义道德? 若曹操信这个,也不会有今日了。 对曹操而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只要能赢,任何的毒计都是可以用的。 最多是权衡利弊,是否有必要用毒计。 而如今。 只用贾诩的下下策,曹操已经无法击败刘标了。 若不想就此退往关中,步入董卓的后尘,曹操就必须寻求新的突破口。 而这个新的突破口,就是贾诩的第三策。 贾诩第三策有两个前置条件,那就是要同时执行前两策。 如今这两个前置条件,还差一个:以百官和满城百姓为诱饵,迎刘标为帝,发洛水之誓。 想到这里。 曹操召来了夏侯惇夏侯渊夏侯廉曹仁曹纯曹洪曹休七人,商议火烧许都的计划。 众将听得心惊。 曹仁急劝道:“明公,城内尚有十余万大军,又何惧跟刘标小儿一战?倘若以百官为饵、火烧许都,明公今后又当如何立足?” 夏侯惇等人虽然没有开口问,但看向曹操的表情也有疑惑。 曹操叹气道:“子孝,城内虽然有十余万大军,但粮食却只够一个月了。” “刘标小儿又故意围城避战,每每我军出城,刘标小儿的兵马就退走;城外修的高楼又都是适合居住的民房,不适合驻守。” “孤决策失误,以至于如今困守孤城,若不冒险,等一个月后粮尽,城内军士都会哗变。” “十余万大军崩溃,也在顷刻之间。” 曹仁沉默。 粮食才是最核心而道。 曹仁也没想到,聚兵许县后,刘标竟然会如此的“赖皮”。 不仅不打,还在许县周围深挖围堑、修筑高楼,修筑的高楼还是民房而非军事工事。 这是想等今后直接分给人住? 曹仁的猜测,也的确是刘标的想法。 后世有一种钉子户,在所有人都同意拆迁后拒不同意拆迁且坚持要高价,于是就会直接放弃钉子户,在钉子户周围大搞基建。 刘标其实也是受到了启发。 直接在许县周围大搞基建民房,今后还能分给人住。 即便没人住,也能用作于义舍或驿站等等。 基建属于硬性资产,在没饱和的情况下怎么修都是不会亏的。 见曹仁也不再反对,曹操又道:“此计过于狠辣,孤信不过旁人,只能由尔等来助孤执行。” 要以百官为诱饵,荀彧首先就不会同意。 曹操要保命,让百官毁名声,百官自然是不会乐意的,不是谁都是蒋济。 众夏侯众曹,只是低语了一阵,就纷纷领命。 众夏侯众曹,跟曹操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曹操若是没了,众人也会变成丧家之犬。 只许县城内,哪怕是荀彧郭嘉被俘虏了都能得到刘标的善待,而众夏侯众曹是绝对不可能得到善待的。 在场七人,哪个手头没在屠徐州士民的时候沾染鲜血? 刘标要为徐州士民做主,就必然会除掉众人,即便刘标不亲自动手,也会让众人如昔日的韩馥一样。 虎落平阳被犬欺,被不知道何处来的仇人打断了儿子的退,然后被逼无奈在厕所自尽。 一想到今后可能会跟韩馥一个下场,众人心中就生起了狠意。 能跟着曹操且混成曹操亲信的,又有几个会是心慈手软的? 只要自己不死就行了,哪管他人是否受灾? 见众人同意,曹操当即下达了指令,令众将在城中准备。 同时又装成一副病入膏肓的模样,召集百官来到大殿。 见到曹操如此“憔悴”,百官皆是大惊。 曹操又让太后伏寿和太子妃曹节带着太子刘敦也来到大殿。 待得众人皆齐,曹操这才“艰难”开口:“孤近日病重,恐无法带领诸位击退伪帝刘标了。” “孤自问这一生,无愧于大汉,奈何天命不肯眷顾孤,让孤染上恶疾。” “孤知道诸位都是大汉的忠心之臣,孤也不忍诸位今后受辱,故而今日孤为诸位寻了一个求生之计。” “孤欲效仿大将军窦武迎灵帝登基旧事,迎楚王刘标登基称帝。” “刘标自立为帝,在法理上都不合规矩,若孤与诸位能迎刘标登基继位,刘标就是法理上的顺位继承。” “诸位有拥立之功,即便今后不能担任高管,亦不会没了前途。” “若诸位同意,孤这就派人去向刘标请降。” 百官更惊。 纷纷面面相觑,不知道曹操是真有请降之意还是在说胡话。 孔融当先问道:“韩公虽有请降之心,但刘标未必会信,韩公如何让刘标相信请降诚意?” 曹操抬头看向孔融,语气“艰难”:“孤愿指洛水为誓,决不食言;若再有诸位联名作保,刘标又岂会不信?” “即便孤真的食言了,难道诸位还会放弃名声来支持孤食言反叛吗?” “更何况,孤如今病入膏肓,时日无多,孤也得为夏侯氏和曹氏设想啊。” “昔日高祖起兵反秦,孤的先祖夏侯婴和曹参,皆是高祖的左膀右臂,孤又岂会不以大汉基业为重?” “还请诸位,助孤一臂之力,一同光复汉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