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父刘琨,东晋天命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二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一秒记住【。3。】, 在场的都是自己人了,连靳月光也没有离开,葛望倒是被刘遵打发去了拟定医疗的事务。 专业人才就要负责专业领域嘛。 气氛颇为肃穆,刘遵没有说话,而是拿起毛笔题了一首诗。 他当然不是诗兴大发,也不是从王羲之的字帖中得到感悟,而是另有用途。 众人屏息静气,谁也没去打扰。 一首诗写完,靳月光好奇地上前,拿起纸念了出来: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靳月光念得有模有样,还带了点腔调。 “关山五十州,月光可意会为北方辽阔疆土,但这凌烟阁又在何处?” 刘遵笑着回答:“我在青龙山曾与葛仙翁促膝长谈。 “凌烟阁乃仙翁口中之仙境,唯有建功立业、救苍生万民于水火中者,方得入此仙境。” 丰祁又接着问:“主公作此诗,可是要激励将士,振奋士气?” 刘遵一拍双手,对丰祁说:“正有此意!” 他又闭上眼,摇头晃脑地念了一遍李贺的这首《南园十三首·其五》。之后才徐徐张开眼说:“不过此乃其一。真正目的,是——” 只见刘遵拿起朱笔,在每个字的下面又各写了一个字。 “此诗实乃暗号也,每字配一个号令或情报。” “在座均是饱读诗书之人,记下这四十字想来不难。今后若有不方便沟通,或书信怕被他人截获,则可用此法加以掩饰。” 刘遵是在回程的路上想出这方法的。既然刘琨可以用乐谱的一小节来传递指令,他也同样可以用诗歌的每个字来指代一个指令。 只要找一首二十或者四十字、又没有重复用字的诗就好。 譬如这首诗中,如果用“生”来指代“掩护”,“儿”来指代“进攻”,那到时敌人听着刘遵大喊“生儿”,还在莫名其妙的时候就被冲垮了。 这方式比较简单,就算被破解了,换另一首诗也远比作曲方便。他还能当回文抄公,一代军旅诗人流传后世。 不亏不亏。 但这种方式有个缺憾,就是会和一些固定搭配的词语混淆,所以刘遵打算之后让工匠做些旗子,每张旗子绣一个字,那样就不容易混淆了。 不过鼓舞士气,刘遵还有另外的备选。 李贺的诗用词精雕细琢,又多隐喻,在这个士兵普遍都是文盲的时代,如何听得懂? 韩据一直沉默不语,这时忽然问道:“少主可是不放心樊雅?” 刘遵看着望楼外民众忙碌的身影,摇了摇头说:“樊雅可共患难,始终非我部属,我待各位却如亲人。亲疏有别,此乃人之常情也。” 说完又叫靳月光把字收好。靳月光嘟起嘴来,默念了几句。 刘遵继续情报的工作。他问韩据:“韩将军,祖约奉朝廷诏令,带三千兵前来增援,不知何时可抵达谯城?” 呼延博似乎终于找到空隙说话,他冷哼一声,说: “祖约此人,和他兄弟差远了。我等数日前接到驿站信报,说祖约在途中忽患急病,需耽搁一段日子方可前来。” “依我来看,祖约是贪生怕死罢了!” 刘遵想起那天祖约丢下虎符就跑的情景,还有在青龙山的一幕,这厮看来是指望不上了。 韩据沉吟片刻,也说:“我看还是征调城中民众,体格壮健者可充当城防;妇孺亦能搬运柴火、分发食物。总之人尽其材。”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现在暂且不管祖约是真病,还是想金蝉脱壳。反正备战事宜,万万不能大意。 “征调事宜,要和樊雅配合,不妨先分析祖逖战事形势,再作定论。” 众人马上表了决心,说肝脑涂地,在所不辞等等。 刘遵发现要事一件接一件,现在轮到祖逖的战报了。 靳月光倒是自觉,说了句“无趣”就自己离开了。 周萼当了一些日子的斥候小队长,说到前线情报,自然被叫了过来。一秒记住【。3。】, “平西将军在蓬陂坞与陈川对峙已数天。将军进据东台,陈川部众据西台。” 韩据拿出浚仪及周边的地图,向刘遵大致讲解了地理形势。地图简陋,只能认出方位和山川城镇等,比例等就别想精确了。 蓬陂在浚仪城南,是古睢水所积而形成的沼泽湖泊。《汉书·地理志》作逢池,《水经注》又称百尺陂。 阮籍曾有《咏怀》之二: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 在此处建城,最早要追溯到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就是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那位。 郑庄公年轻有为,励精图治,在此地建了启封城。 后来蓬池干了,启封城也荒废了。陈川的部众在此重修成蓬陂坞。因此地是浚仪在南方的屏障,故而又被称作“蓬关”。 刘遵知道此地距离宋代的朱仙镇不过数里,心中又喜又悲。 喜的是岳飞和祖逖在此战都取得成功,祖逖后来联合李矩等将领收复了河南故土。 悲的是这种军事胜利带来的巨大声望,难免遭到猜忌。 刘遵一心以刘邦为榜样,但客观形势上东晋显然与两宋更为相似。 岳飞一代战神,手上也有数万兵马,祖逖虽然难以相比,但其悲壮色彩极其相似;刘裕代晋建立刘宋,北伐大业也因心腹刘穆之突然离世而中止。 不悉心布局和稳固好后方,前线再多捷报也只会换来一句“其事体莫须有”。 手刃胡人当然热血,扛不住后方有一群猪队友。造反固然可以,更要笼络人心和处理好利益关系。 自古以来,自南向北实现伟业的朝代寥寥可数,难道他要学老朱? 刘遵揉了揉太阳穴,这些问题考虑得太长远了,先活在当下度过眼前难关吧。 回过神来,韩据已经在等刘遵发表意见。 “平西将军主动出击,是欲趁石虎大军未至而取得先手。不然陈川可战可走,待石虎兵临城下,切断供应及援军,则我方极为被动。” “周萼,可知石虎行军已到何地?” 周萼欲言又止,又摇了摇头,不知如何措辞答复。 他毕竟能力和经验有限,刘遵没责怪。 韩据则接上话来:“据韩山坞乡亲所言,石虎本该到韩山坞附近,途中李矩以斫营伏击,没有成功。” 刘遵点了点头,摸了摸下巴的胡须,冷静分析道: “正所谓“兵贵神速”,石虎以五万大军奔袭,意图是趁我方不备,一举击溃豫州守将。” “李将军兵力有限,能阻碍片刻已是竭其全力。我看石虎必会直取蓬陂坞,以求歼灭祖逖数千兵卒。” “祖将军一旦被围困,能否顺利回城尚未可知。此时我方若不支援,守此孤城又有何用?!“ 刘遵知道不能再被动等待了。现在缺少谋士,只能自己先一肩挑。他马上说:“传令下去,速备数天粮草。呼延博!” “末将在!” “你领一百骑兵,粮草备好后从南门出发,先在必经之路上寻好高地。不怕暴露行迹,敌人不知底细,我亦自有妙计。” “祖逖撤退时必会埋下伏兵,有否交代接头暗号?” “有!末将必不辜负主公信任!” 刘遵想了想又补充了几句:“你是匈奴人,若石虎骑兵追至,可试以言语迷惑之,再攻其不备。切记勿深入敌后。 “此行能伏击则好,不能则力保全身而退!” 刘遵又交待了一些细节,再分别给丰祁和周萼安排了任务。 快速布置好了一系列出兵工作后,刘遵长呼了一口气,打仗果然很累! 韩据见刘遵脸色不太好,于是问是不是要让他出战,刘遵留城防备。 刘遵摆了摆手,说自己亲自领兵。 他知道史书上祖逖伏击了石虎的追兵,所以只要祖逖不溃败,那后面的走势大差不差。 留在谯城也没啥作为,不如趁机刷点军功,不然以后光靠名望可镇不住那些丘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