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伐清1744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喜从天降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轰隆!!” 雷声似长似短,天空中的乌云不断闪烁着“耀眼”的白光。 而在安庆城西郊许府后院内的堂屋内,许浩和许岸洲这对父子,就像是多年相逢的老友一般,一张桌子,几盘从厨房刚热好的小菜,以及一壶陈年黄酒。 “你爹我在这安庆城这些年,可谓如履薄冰,每天都感觉这家业要撑不下去了----” 许岸洲手中的筷子拨动着盘子里的“香肠”,而在他对面的许浩,则是不断的为其添酒。 “哎---” “我记得你小的时候,喜欢读书,当时我还和你三叔说,我们许家没准以后要出状元。” 许岸洲拿起酒杯,看向许浩的眼神中,充斥着“浑浊”。 “爹,我不是读书的料,让你失望了。” 许浩拿起酒杯,一饮而尽,好似在给许岸洲赔罪。 许岸洲望着好似真的和以前那个“书呆子”不一样的许浩,嘴唇微动,最后将酒杯中的酒水喝干,随后用略带醉意的口气对着许浩: “你怎么知道那个说书的,是我请的??” “我不知道什么说书的,我只知道,洋和尚的事,对于我们许家来说,是一个机会,以爹你的头脑,不会想不到这一点,至于说说书的,我从回来到现在,连门都没有出过,谈何知晓---” 许浩夹起一块牛肉送入许岸洲的碗里。 许岸洲的目光中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芒: “那既然你猜出来了,那么你说,下一步该怎么做??” 许浩咧嘴,露出门牙: “无非就是借着这次的名声,将儿子推向官场。” 许岸洲夹牛肉的手略微发抖,随后装作不在意的追问: “你就是一个童生,还是老子买的,想推都难推啊!!” “可是有了这次的名望,爹就好推了。” “更何况在我大清,买官是建国时就留下的毛病,无非就是没有实权罢了,可若是有人举荐,那这买来的官,可就真有用了!!” “爹,想必您已经找好人了吧??” 许浩笑脸盈盈的与许岸洲对视,后者的脸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惊诧”。 “爹,只管造势吧,反正已经回不去了!!” 许浩再次为许岸洲斟酒,后者接过之时,甚至出现了一丝慌乱。 “好,好,好!!” 许岸洲看着对面“目光坚定”的许浩,平生头一次觉得这个儿子生对了,甚至他都有了一种是不是落水后能够使人开窍的想法。 ------ “大公子,这是府内的账册,二爷吩咐过了,以后每个月的账目,都要给大公子您过目一遍。” 许府内的江管家将一本厚厚的账本递到了许浩的桌前,后者接过后随意翻开几页后开口: “每月的账目,由谁记录??” “回大公子的话,是由账房内的两个老先生记录,他们都在我们许家干了十几年了,基本上没有出过大错。” “要不,我叫他们过来,您看看??” 江管家弯着腰,脸上带着“讨好”的表情。 许浩低着头翻看手中的蓝皮账目,丝毫没有回答的意思,后者尴尬笑了几句,也就规规矩矩站在一旁,一声也不出了。 “哗啦---” 又是一页翻开,直到翻到第五页的时候,那双翻账目的手,这才停下: “三房每个月都要比二房多支出四百两,这笔钱花到哪了??” 江管家对上许浩“犀利”的目光,连忙吓的回答: “三太太每个月都要往娘家寄一笔钱,这笔钱约莫就是。” “什么叫约莫,就是!!” 许浩的声音格外冷酷,吓的江管家一时都忘了原来的许浩是什么样的。 “是是是,大公子说的是!!” 江管家慌乱的回着话。 “哗啦---” 又翻看了几页,许浩抬起头: “以后每个月往我账上支一千两,我有用。” “大公子---” “这,这不合规矩吧??” 江管家对上许浩的目光,还想说什么,就听见: “我爹都说了,以后家里的账都要给我看,这一千两,是我找你要,还是我找我爹要??” “这就支,这就支---” 江管家连忙回答,额头上的汗水都流到眉心了。 “对了,三婶那些个亲戚都在干什么,一个月要那么多钱??” 许浩将账本“啪”的一下砸在桌上,惊的江管家顾不上擦汗就开口回答: “三太太家的亲戚都在桐城,潜山两县衙门里做吏员,其中做的最大的是三太太的长兄严太安,已经做到了县丞。” 江管家说到这,突然来了一句: “据说这严太安的县丞,还是三爷帮他买的,当然,是据说,具体真的假的,小的也就不知道了。” 许浩和江管家对视,后者迅速低下了头,好似怕被看出刚刚的心事。 “行吧,你下去吧---” 许浩挥了挥手,江管家抱着账本就往外走,越走越快,一出门,抬头看着雨过天晴的太阳,有些后怕的回过头望了望,嘴里喃喃: “这是念什么书了,怎么这么厉害,王秀才这么厉害吗,据说还会洋文,现在大公子这般厉害,我的妈,你有这本事,待在学堂干嘛啊!!” 烈阳之下,江管家的脚步时而急促,时而踌躇,路过三房所在的南院,翘起脚看了几眼,最后摇了摇头,快步离去。 ----- 安庆城南章府,一座很典型的徽派建筑,白墙黑瓦,放眼望去,一层叠着一层,每间屋的距离都算的精确,一尺不多,一尺不少。 “赵兄,今日怎么有空往我这里跑,你可是大忙人,你要是走了,李知府不得愁死啊!!” “来了啊,上好茶,要龙井。” 章延年看着对面的“赵通判”,不断的催促下人上茶,脸上露出商人特有的“欢喜”。 “章兄客气了,这安庆府,上有巡抚衙门,内有各位同僚,更有李知府掌舵,我一个管账的,算什么啊!!” 赵通判是个头戴官帽,穿着黑色长衫的中年男人,说起话来,带有一股苏北口音。 “不能这么说,千万不能这么说,这么多年如果不是赵兄帮忙打点,这安庆能这么兴旺发达吗??” “要我说,赵兄的功劳就算比不上李知府,也能排在第二嘛!!” “哈哈----” 正堂内,谈笑声一直持续了半刻钟,随着笑声落幕,赵通判放下茶杯,面色带喜望着章延年: “我今天来,正是给章兄报喜的,可谓喜从天降啊!!” “喜,喜从何来??” 章延年的脸上透着疑问。 “章兄可有一女,年芳十六,待字闺中啊??” “正是小女,莫非---” 章延年已经差不多要猜出点什么了。 “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此来,正是为章兄寻个好亲家啊!!” 赵通判的脸上露出“快谢谢我”的表情。 “好亲家---” “谁??” 章延年的眼神不断波动。 “还能有谁,安庆许家啊!!” “什么----” 章延年惊的直接站起来了。 赵通判则是一脸得意的开口: “许家乃是安庆大户,家中金银满屋,家大业大,和李知府也是私交莫逆,章兄,你捡大便宜了!!” “这,这---” 章延年激动的说不出话来,赵通判以为他是太高兴了,更是直接表示: “而且这只是第一喜,还有第二喜。” “还有喜??” 章延年的脸上透露着“慌乱”,屁股下的太师椅,再也坐不住了。 “当然有啊!!” 赵通判得意一笑,将案前的龙井送入口中,发出一声“感叹”,在章延年慌张的眼皮下张开嘴: “和章兄宝贝女儿联姻之人,正是如今安庆风头正盛,可谓少年才俊,有勇有谋的许浩,许大郎,许少侠啊!!” “怎么样,够义气吧??” 赵通判洋洋得意的望着已经说不出来话的章延年,后者慌慌张张好久才勉强开口: “能换一家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