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神都日月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54章 宰执天下(二)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御前总管王德看到皇帝走后,立即走到还在匍匐跪地的李泰身边。 恭敬的说道: “魏王殿下!臣下扶你起来!” 李泰一听,马上起身道: “小子李泰,哪里敢劳烦总管大人相扶!” 说罢,李泰自己起身。 王德看到李泰此时对待自己还是非常的尊敬,再想到之前在朱雀大街相遇时。 李泰还不忘记上次给自己许诺好处的事情。 王德心里,对李泰此前忘记给好处的事情,产生的一些不满。 已经真正烟消云散! 看来,自己也是要多付出一点才行啊! 御前总管王德如此想到。 说不如做! 他马上跪倒在地,给李泰行了一个大礼! 王德忽然这样,李泰大惊! 他急忙说道: “小子李泰!哪里当得起总管大人如此大礼!” 他的双手,马上就想将王德抬起身。 匍匐在地的王德马上回道: “臣下恭喜贺喜魏王殿下! 成为大唐帝国宰相之一,掌兵权十万!” 李泰一听,有些懵了。 “我这...是中头奖了! 正三品的宰相,正三品大将军! 云骑将军! 还有三千万两白银启动资金?!” 李泰一边喃喃自语,一边不理解。 他开始回忆自己的在现代世界了解过的历史。 旁边的御前总管王德,就这样跪着,静静的不说话。 伺候皇帝李世民很久的王德明白,为何皇帝给了李泰那么多提携! 因为海兰珠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好! 大唐帝国和东tu厥的战争,那是极度可怕的! 期间损失,与皇帝陛下给魏王殿下的东西相比,不值一提! 加上魏王殿下自己又出彩,献上了公私合营的万世定国大计! 大唐帝国越有钱,军队就会越强大! 自然也就越稳定! 皇帝李世民,无时无刻不想灭掉东、西tu厥,乃至天之尽头! 这点,王德非常的明白! 他们的表现,在立政殿里面很多宦官,侍女,护卫等人心中,都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 期间不乏有心人... 皇帝诛九族的命令,他们可不怕。 这些眼线,都是有主之人。 都是死士! 况且,他们觉得。 前程,本来就是拼命出来的! 如果自己成功,凭借最自己的功劳,哪怕身死。 家族肯定也会获得一大笔补偿! 李泰思考了一下,大概明白了一些事情。 为什么正三品官成了宰相?成了这个大唐帝国时代的大将军? 从两汉开始,皇帝们就发现,宰相们拥有的权力太大了,严重影响到了皇帝的权威。 于是汉武帝设置了中朝以分权,让大将军大司马成为实际的决策者; 到了东汉,光武帝将实际政务权力改到尚书台,而将三公设置成为虚衔。 所以,皇权削弱相权的方式就是,高位者虚职化,而低阶官职实权化。 这样,拥有实权的官职因为其地位威望不够,不得不更加听从皇帝的指令,不敢造次; 而位高者虽然有与皇帝抗衡的资本,却无实际参政决策的权力。 事实上,唐朝之所以让正三品的官员们成为了宰相,也是相同的操作,其根本目的,就是避免相权影响到了皇权。 不仅如此,唐朝皇帝们还有个独特的发明-集体宰相制度。 怎么做到的呢? 隋唐时,三省六部制成形。 而三省就是中央决策机构,中书省提想法,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也就是说,得三省长官都通过的事,才能够施行。 而唐朝皇帝们还保留了一点良心,门下省是可以封驳的。 简单说就是门下省如果不同意皇帝的意见,可以审核不通过。 如此,三省长官也就成了实际上的宰相,而唐朝皇帝们也就完成了集体宰相制的转变。而三省本身也不是单独领导的: 中书省最高长官中书令2人,正三品;(代宗时升为正二品) 门下省最高长官侍中2人,正三品;(代宗大力年间升为正二品) 尚书省最高长官尚书左右仆射各1人,正三品或从二品(还有个尚书令,稍后说道); 这就是唐朝的宰相班子,大家平时看到的狄仁杰(内史)、房玄龄(尚书右仆射)等人,看似牛逼哄哄的,其实其职官也就是三品或从二品而已。 那么,为了能够让一些没有挂这些官职的官员能够加入决策层。 皇帝还经常临时任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等官职加入宰相的群体。 到了中后期,不管什么官职,没有同中书门下的官衔都不算是宰相了。 那么,李泰想到,问题来了: 这些正三品官职决策了政务,正一品和正二品的都是些啥官,他们在干啥? 正一品正二品都是啥官? 根据历史职官表记载,唐朝的官阶大约有30个品级,其中高于正三品的共有四个品级: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还有亲王爵位也是纳入一品之中的;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骠骑大将军;还有爵位中的嗣王、郡王、国公; 正二品:特进、辅国大将军、开国郡公、上柱国,尚书令; 从二品: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太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府牧、河南府牧、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光禄大夫、镇军大将军、开国县公、柱国; 这些官职分为这样几类: 第一类,爵位和勋官。 这一类官职很好理解,那就是一般人都捞不到。 必须要在开国时期或者跟皇家沾亲带故,有特殊贡献的这几种人才能捞得到。 比如上面的各种王、各种公,柱国上柱国都属于这一类。 第二类,散官。 唐朝发明了职官和散官,其区别就是职官管事,散官不管事。 也就是说散官属于只享受响应品级的待遇和地位,但是不参与相关的政务。 比如上面的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光禄大夫等都属于文散官;上面挂大将军名号的都是武散官。 第三类,一般死人才能捞得到。 部分对国家有过特殊贡献的官员去世后,为了以示尊崇。 皇帝都会追封一个比较高的官职,一般就从上面的官职中选择了。 第四类,有实权,但没人做。 主要是天策上将和尚书令(尚书省长官),这两个官职在唐朝基本只属于一个人-皇帝李世民。 因此他做了皇帝以后,便下令不再设这两个官职了。 天策府解散,尚书省以尚书令的下属左右仆射为长官。 有唐一朝,后来仅有郭子仪象征性的做了一段时间的尚书令。 所以,李泰觉得,一品和二品官都在干啥了。 享受津贴、养老、或者已经仙逝,总之就是,基本不管事,也不能管事。 一品和二品都不管事了,那自然就轮到三品宰相们管事了。 李泰想到这里,大概明白便宜老爹李世民,这次给了自己多少好处了。 他嘴巴忽然封不住,唱道: “我得意的笑!得意的笑!” 奇怪的现代歌曲语调,在空旷的立政殿回响起来! 震得所有在场看着李泰的众侍卫,宦官,侍女们,都觉得魏王李泰真是非常狂妄! 不过,他有狂的资本! 皇帝李世民此时在立政殿门口没有离开。 他听着儿子李泰狂妄的歌声,旁边的侍卫和侍女都不敢出声。 生怕皇帝一会变得非常不高兴,他们殃及池鱼! 没想到! 皇帝竟然高兴的说了一句: “哈哈!青雀果然类朕!” 丢下了让旁边侍卫,侍女眼珠掉落一地的话后。 立政殿所有人都知道,今天之后,太子李承乾地位,危矣! 消息很快走漏! 但只限于另外两方势力之中。 刚刚回到家不久,宰相魏征长子魏叔玉接到了两封密信。 一封,来自太子李承乾。 内容很简单,只是说明了将和国公主泷泽清雅那帮扶桑忍者,引入魏王府,乃一箭双雕之计! 皇帝李世民正在追查北海兰珠的下落,扶桑忍者挟持北海兰珠的事情,招摇过市,如果不是太子这边刻意隐瞒去向,除了这条。 其它的事情,在皇帝面前不是什么新鲜事。 绣衣卫不是吃素的。 和国公主泷泽清雅,目前就在魏王府。 这件事情,他们这一边可以好好利用。 如何,何时将此事在皇帝李世民面前捅出来。 这点尺度,由魏叔玉把握。 太子李承乾提示,最好是李泰最受父皇喜欢的时候,再去做。 登高易跌! 且看他起高楼,且看他宴宾客,且看他楼塌了... 魏叔玉看到这里,觉得太子李承乾的能力,也不是外人想得那么不堪,是只会玩伶人之主! 毕竟做了大唐帝国太子十年,说没有一点能力,那绝对是不合理的。 魏叔玉点点头,自己效忠的太子李承乾,看来,也不是庸主! 想来是因为玄武门之变的事情,压抑自己太久了! 魏叔玉海想到: 现在三龙夺嫡的事情,实际上,说句大不敬的话! 就是皇帝李世民的现世报! 他十年前通过玄武门之变,宰掉了大哥前朝太子李建成,弟弟齐王李元吉。 并让他们绝嗣! 这才强逼高祖李渊,封李世民为太子,后面登上皇帝宝座! 从天策上将秦王,变成皇帝的李世民。 第一时间。 就在贞观元年,将长子李承乾立为太子,以固国本。 十年前的李承乾,贞观元年,不过十一岁。 那时虽然顽劣,却不是宠爱伶人之辈。 时过境迁,魏叔玉觉得,自己目前去太子李承乾这边。 到底是对是错! 他心下一横,为了新城公主! 为了成为驸马! 让自己魏家成为大唐帝国皇室的另外一个,如同长孙无忌家族的超级外戚。 自己只能拼了! 选魏王李泰?没有这个选项。 魏叔玉没有办法。 父亲魏征,本是前朝太子李建成的首辅,逼于无奈,才投降了现在的皇帝李世民。 熟知自己父亲性格的魏叔玉,知道父亲魏征,绝对不会让玄武门之变,在自己身上再发生一次! 这样的情况下,父亲魏征肯定会站在太子李承乾这边。 饶是魏叔玉不想做太子**,不是也是了! 赶鸭子上架,不外如是。 任何想夺嫡的,如今都是他们魏家的敌人! 魏叔玉冷静想了那么多,看着太子给他的这封密信。 他知道太子李承乾的安排,让魏王李泰在某个最高光的时刻,将他窝藏绑架北海兰珠公主的扶桑忍者的事情,在皇帝面前爆发出来! 此事牵扯国战! 如果发生,死伤无数! 可以说,贞观盛世的局面,是皇帝李世民的底线! 况且,现在魏叔玉已经知道。 北海兰珠公主,已经被李泰的夫人,魏王妃阎婉带入宫里,交给皇帝陛下了。 如此快能交出人,如果此事有猫腻! 触及皇帝陛下底线的李泰! 肯定凉凉! 只是,什么时候,才是魏王李泰最高光,最好爆出这件事的时机呢? 魏叔玉一边看着这封密信最后一行小字: “魏王泰府,引扶桑忍者入府之人,已清理。” 一边想到太子李承乾收尾速度的确很快。 绝非无能之辈! 看到引扶桑忍者入魏王府的事情,收尾完成。 魏叔玉的关注,又聚集在曝光这些事,让魏王李泰去死的机会上! 想了一会,魏叔玉觉得,自己还是头疼。 如今三龙夺嫡势,尚无明显差距,都是伯仲之间。 李承乾有长子、太子身份摆在这里。 背后有关中门阀利益集团支持。 东宫实力绝对第一。 嫡次子李泰,最得皇帝李世民喜爱,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他虽然位同太子,可开府建衙。 这才过去几天?不足为惧! 他背后的实力,王妃阎婉的阎家代表的关东门阀利益集团? 太子背后的关中利益集团压根同样不怕! 暂且算李泰实力第二! 幼皇子李治? 魏叔玉了解得不多,还得详查! 不过之前乐游原被李泰揭出来那年收8000万两白银的事情,还有侵吞和国公主,也就是那帮扶桑忍者救命钱三千万两黄金的事情。 魏叔玉觉得,李治实力,不像表面那么弱。 李治是三龙夺嫡皇子中,最有钱的一位皇子。 有钱! 就能办很多很多事! 李治实力排名第三,但魏叔玉知道,这是未知! 总之他觉得,面对李治的时候,要比面对李泰好得多。 理由非常简单,李泰张扬,容易查验。 李治则腹黑,和李泰正好相反,需要花更大的力气。 魏叔玉想到这里,决定暂时放下这些思绪。 打开了第二封,刚刚从宫里传出的密信! 里面的内容,让魏叔玉大惊失色! “魏王泰,先有北海兰珠避兵祸之功,后有定国大计献天子! 令! 魏王泰任政事堂三品参知政事,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领长安令! 兼长安左右骁卫大军卫,正三品大将军! 封云骑将军! 统兵十万! 着, 皇家内库,调拨黄金三百万两,计三千万两白银。 交由魏王泰,行公私合营之事!” 魏叔玉手抖着看完这封,刚刚从宫里传出的密信。 他知道,事情麻烦了! 魏叔玉万万没有想到,这才过去几天。 李泰就成了大唐帝国的实权皇子,在朝中,在军中,双三品地位。 这非常可怕! 刚才三位皇子的排名,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皇子李治。 一二三。 现在变成。 二一三。 魏王李泰,太子李承乾,皇子李治。 这个局势非常明显,魏叔玉忧心忡忡。 他今天才真正投靠太子李承乾,没有想到,立马变天了! 没办法,木已成舟! 还有新城公主! 我必须得到! 魏叔玉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忽然想到。 之前那封秘信里面,太子不是说,要在魏王李泰最高光的时候,将那些扶桑忍者在魏王府里面的事情,在皇帝李世民的面前爆发出来! 这不正是最好的机会吗?! 魏叔玉本来阴沉的黑色面容,一下子如同阳光一般灿烂! 人生大起大落,不过如此! “真是瞌睡有人送枕头!” 魏叔玉高兴道,他立即出府,前往东宫... 此时,也是非常高兴的李泰,刚刚回到魏王府。 他不知道,一场面对自己的狂风暴雨! 朝他汹涌的扑过来! 事情若发! 皇帝会觉得北海兰珠被挟持的事情,是李泰自导自演。 这都是为了争宠夺嫡做的欺君之罪! 点滴雨露,皆是君恩!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李泰纵然不被判死,定会被贬为庶民! 圈禁至三龙夺嫡获胜之人,用毒酒将其鸠杀! 整个事情,都必将反转! 山雨欲来风满楼... 【作者题外话】:4856字大章节!今天暂时更新11300+字!希望大家喜欢!收藏,银票,金票飘起来! 作者跪求!众位读者的点击打赏收藏,就是作者努力写作的动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