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沙特神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章:听我解释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天基动能武器的核心在于质量。 质量不同造成的伤害也不一样。 通过实验表明,9公斤重的铁棒,从太空坠落地球。能在地面上砸出3米左右的坑。 威力相当于240毫米迫击炮。 而一颗人造卫星,重量约为90公斤。 它能在地面砸出一个长约9米,深2米的大坑。外加金属破片横扫。 威力相当于一发弹道导弹,携带120公斤高爆弹药那种。 迫击炮的射程,不过15公里。这还是发射增程弹的情况下。 而弹道导弹,从800公里到8000公里到15000公里。射程越远,造价越贵,技术越难,保养维护成本越高。 反观太空卫星,能够做到指哪砸哪。 如果一颗砸不中,那就两颗。两颗砸不中,那就四颗。 弹道导弹发射时,还会产生大量热能,很容易被热感卫星侦测。 而低轨道卫星,飞到哪儿算哪,防不胜防。 特别还是1.3万颗低轨道卫星。 倘若它们呈规模地砸向某些国家。 那画面,不敢想象。 宛如流星坠落一般,天降灭世。 就算不用呈规模坠落。 偶尔砸个两到三颗,坠落那些棒子小国。也绝对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关键这还不算军事袭击,顶多算“技术失误”。 默赫的《星夜飞升》计划,引起了哈工大师生的广泛讨论。 要不是他在台上,众人没有能对话的工具。 否则那些老师、教授,迫不及待地想和他探讨一下,具体该如何操作。 科学科技领域,不怕技术达不到,就怕没有正确的方向。 南辕北辙的道理,谁都懂。 技术研发人员,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被消耗在证明其可行性,证明其可发展上。 这些弯路加在一起,远比直线距离长的多。 而科研人员,没有默赫“预知未来”的能力。也没有他如此豪横的资金投入。 所以双方,可谓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就看接下来如何合作了。 默赫演讲完毕。 台上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呼声。 这一次的烈度,比之前还要猛烈。 毫不夸张地说,现场两千一百多人,全体起立,掌声雷动。 就连那些专家、学者、老师、教授,都不由得为他献上掌声。 如果是其他一些院校,或者公司活动之类的场合。 这种喝彩和呼声,听听也就算了。 但可是,这里是哈工大。 其含金量和意义,远远超过公司团建。 默赫回到座位,继续欣赏校庆晚会。 这时,身旁的妮娜,凑过嘴唇在他耳边问道, “老板,你觉得他们会合作吗?” 妮娜目光流转地看向默赫。 舞台上散落的灯光,照耀在她绝美的侧脸。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你觉得呢?” 默赫笑着反问。 现在他鱼饵已经抛出去了,有没有大鱼咬钩,就看这饵料给不给力了。 “我觉得应该会吧,毕竟华夏有这个能力和潜力,把项目承接下来。” “他们不像美国航天局,整天就知道做PPT。一会儿要重返月球,一会儿又要登陆火星。” “NASA现在连火箭大推力发动机,都不是自己产的。买的还是俄罗斯的发动机。 “他拿什么重返月球,上炕都费劲…” 妮娜认真仔细,客观深入地分析道。 她最后一句话,是跟本地妹子学的中文,然后翻译成了英文。 默赫听后,眨了眨眼睛。 接着出于善意地提醒她道,“学中文可以,但东北话和普通话,还是有区别的,不能搞混…” 妮娜听完,目光神奇地看着默赫。 她没想到自己这位老板,竟然还懂中文那么难的语言。 “老板,东北话和普通话,有什么区别哦?该怎么区分呢?不都是中国话吗?” 妮娜是真的有些搞不懂。 因为酒店阿姨,跟她说的是东北方言。而酒店前台的妹子,教她说的是普通话。 两种语言在本地都能适用…… 默赫没法跟她多解释,因为这要解释起来就太长了。 他伸手揉了揉妮娜额头的头发,然后转头继续看表演。 妮娜幽怨地整理发型,嘟起小嘴看着她这位“奇怪”的老板。 “每次都这样,说话说一半…” 默赫没有理睬妮娜“幽怨”的目光。 他一边欣赏演出,一边梳理着接下来的计划。 他之所以敢在2000年,就提出《星夜飞升》。 原因就是,在太空领域这块。 美国人没有绝对的优势,而俄罗斯人有优势,但又发射不起。 唯独华夏是最有潜力的。 只要政府部门,愿意合作。 然后他直接砸钱,大力出奇迹。 相信华夏的航天事业,会比前世发展得更加迅猛。 至于保密问题,发射火箭这种事情,本来就保密不了。全世界多少双眼睛看着呢。 各个国家航天部门,也都是先宣布计划,后开始实施。 什么探月计划啦,南天门计划,载人登月计划,建设月球基地……所有的一切,都是阳谋。 就看对方敢不敢跟,敢不敢投入资源。 且默赫要做的,还是以民营公司、商业用途卫星为基准。发射1.3万颗。 这么大的体量,涉及未来几十年,想保密也保密不了。 偷偷摸摸地搞,反而容易引起反效果。 不如光明正大的宣布。 况且一年零三个月后,美国纽约即将发生一件大事。 届时,蓝星第一大流氓,将一脚陷入中东坟场二十年。 它自顾都不暇,反过来还需要沙特和东大的支持。 所以整个计划,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两个多小时的晚会,临近结束。 哈工大航天学院的教授和领导,赶在默赫与秘书离开前,找到了两人。 教授和院领导不为别的,就为默赫在台上说的那些话而来。 2000年的华夏。 为响应号召,全国各地都在抓经济搞建设。 许多烧钱的项目,包括重工和一些军工项目,都有可能要给经济发展让路。 而航天工程,可谓是烧钱中的烧钱。 它就像一个黑洞,比重工、军工还要来得无极限。 众航天航空教授和院领导们,先是对默赫愿意支持、扶持航天事业,表达由衷的感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