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沙特神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1章:风险与收益并存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默赫抛砖引玉,将众人的思维引导向正确的道路。 此时此刻,他不由得想到《狂飙》中,某冰的台词。 “京海这么多年,我花了这么多钱,养了这么多人,是为了干啥。不就为关键时刻,拉出来镇场子的吗……” 默赫深呼吸一口气,对众人信誓旦旦地说道, “所以,用不了多久,大家可以等着看。” “光之国的弹道导弹,特别是高超音速短程弹道导弹,必定会刷新、颠覆美西方的认知。以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势力。” 默赫因为有上一世的见闻,他对国际局势,还是有着一定了解的。 光之国的导弹,那可不是随便乱放,想发射就发射的。 这里面蕴含着大量的国际博弈。 很多时候,大哥不方便出面做的事,都可以交给小弟来做。 美国佬的“标准-3防空导弹”,的确能在热气层拦截“洲际弹道导弹”。 可是,中程、短程弹道导弹,它标准-3拦截不了! 因为它的飞行高度,也就是射高,不会超过120公里。 进入热气层,但又不是完全进入热气层。处于热气层的边缘地带。 而“标准-3防空导弹”,只有在热气层中段位置,才能加速到15马赫。 而它在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的速度,根本不是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的对手。 反观东方红-21这样的航母杀器,它能在中间层就加速到10马赫。然后从天而降,打击海上目标。 这些信息资料,在2001年时期,还处于高度保密状态。 所以美国佬,只知道他们可以对付洲际弹道导弹,就开始耀武扬威。 殊不知。 其实东亚怪物房里,还有各种他们没见过的大宝贝。 型号、射程、飞行高度、载弹当量,五花八门,随意挑选。 只不过由于平时藏的太好,以至于周边国家都快忘了,谁才是亚太地区真正的幕后BOSS。 默赫话音落下。 现场的基金经理人们,暂时找不到反驳的点,于是纷纷陷入思考。 众人把目光投向费萨尔。 他是本场会议的核心,默赫能否说动他,才是本次的关键。 其余人的意见,只能作为临时参考。 费萨尔,沉默不语地看着默赫。 现在关于保守和激进的意见,都有着各自的理由。 投资就跟博弈一样,风险与收益并存。 更为关键的是,在亚太地区的投资,它属于实体产业布局。跟金融投资,买股票期货完全不一样。 实体行业,绑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和战略。 这不仅仅是沙特的未来,还关系到绑定亚洲的未来和发展。 有没有信心,有没有定力,能否同舟共济,都是双方考量的标准。 如果沙特这次经受不起考验,直接撤资了吓跑了。 那以后,他们在亚太地区的投资与合作,将会非常被动。 这不单单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战略上的失败。 由于事关重大,并非一两次会议就能决定。 于是费萨尔思考片刻,做出决断地说道,“既然相关情报显示,有至少半年左右时间,得以延缓。” “那么我们也不用这么着急做决定,不如先等一等,静观其变比较好。” 费萨尔还是很老道的。 他决定暂且相信眼前的年轻人。 不说半年时间这么长。 只要在两个月内,光之国或者其他国家,有进一步动作。能够威慑到美西方国家,让众人看到转机。 那么就证明默赫的推测,的确符合国际局势的演变,有很大的可信度。 反之则亦然。 如果光之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迟迟没有动作力挽狂澜。阻止美西方更进一步的打算。 那么局势就很不乐观了。 亚洲如此,默赫亦是如此。 他现在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虽然他知道未来的局势走向。 但在场的权贵们,却处于战争迷雾中,看不清楚未来。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 默赫估计他能争取到的时间,仅有两个月左右。 如果这一期间,亚太局势没有像他说的那样,出现明显的变化。 那么他在亚洲的投资和布局,很可能出现断崖式下跌。 直接导致所有产业,都陷入资金短缺的危难中……………………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 很快一晃半个多月时光,消失不见。 那架电子侦察机,被科研专家们拆成零件,然后又完成组装。 随后,专家们惊讶地发现,手头上多出不少螺丝、螺帽、电子元器件…… 这说明他们有些地方,肯定没搞懂。 所以在重装的时候,多出来不少零部件…… 当美国那边派遣来的飞机工程师,抵达机场仓库。 只见美国佬们,一下子全都傻眼了! 仓库里停放着的那架电子侦察机,不能说不对。只能说模样诡异,有点牛头不对马嘴。 发动机补氧系统装反了…… 这玩意儿,分为左右双发,一旦搞错等于没有供氧。 飞行员将一个不剩,全都噶在飞机上。 满仓库的电子元器件、螺丝、螺帽漏了一地…… 特别是雷达里的芯片元器件,有些地方排列错了,导致余下的装不上去…… 前来验收电子侦察机的美国工程师们。 只能硬着头皮,把侦察机再次拆卸下来,然后重新组装一遍。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发现哪些地方正常,哪些地方出现问题。重要部件有没有缺失之类。 然而,正当美国佬吭吭哧哧,一板一眼拆卸飞机的时候。 只见厂房里面,厂房外面,甚至就连厂房上面……都露出一个个黑头发黄皮肤的脑袋。 他们的目光,紧紧盯着美国工程师,不放过任何一丝遗漏。 这些突然冒出的脑袋,是前来“考察”的专家教授们。 他们有的戴着眼镜,有的拿着望远镜,还有的拿着摄像机、照相机,将美国佬拆卸组装电子侦察机的过程,统统记录下来。 里三圈外三圈几百号人,目不转睛地盯着美国工程师。 这份压力和现场气氛,别提有多严重了。 吓得美国佬连厕所都不敢多上,只想着快点把飞机组装好,赶紧托运回去交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