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局阻击索罗斯,振兴国运家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2章 回归前,港岛乱象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对于自己的这一系列操作,李超人心里是有数的。 东方收回港岛主权,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策略。 扪心自问,他理解得不够深刻,行动上是有所保留。 在港岛,李家与霍家、董家相比,行为上绝对不在一个层面。 这不是财力或能力差,而且思想觉悟问题。 在这方面,同为广东籍商人,霍家跟李家关系算是最好。 但霍家境界比李家又要高出一截。 一九七八年,东方大国主张改革开发,霍东鹰先生受邀进京观礼,他带上了小五岁的同乡李超人。 李超人当时表现得很激动,表示一定要为东方大国的改革开放,做点什么。 可光打雷不下雨。 回来之后,超人始终处在观望之中。 他继续耕耘港岛地产业,不断推高房价,自己却赚得盆满钵满。 从七八到九三,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里,他没有向内地投注过一分钱的项目。 直到南巡讲话之后,李超人这才下定决心,开始陆续投资内地的房地产行业。 先是与董家一起,投资长安街王府井的东方广场。 后与深圳东鹏实业一起合资,投资建设盐田港。 到目前为止,他共向东方大陆投资约五百亿港币。 对于其数千亿身价,控股数万亿资金的超人而言,这完全是投石问路。 从获取商业利益最大化,最低限度地规避风险而言,超人的做法一点问题都没有。 从政治经济综合考量,他则属于投机或机会主义者。 大家对他的评价是:谨慎有余而激情不足。 但是,他却认为这样最安全,哪一方来都对他很客气,尊为上宾。 这就够了。 所以,回归前的港岛人心惶惶,而他则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进入四月下旬,董立衡表现很乖。 每天傍晚前回家,陪着父母亲吃顿团圆饭,然后陪母亲看电视。 每天清晨,陪着母亲上教堂做礼拜。 温芝华很开心,儿子突然变孝顺了,做父母的谁不高兴。 而董健成呢,这些天则非常忙。 公司业务量爆增,股份疯似的噌噌往上涨,看上去形势是一片大好。 所以,每天跟妻子上教堂做礼拜之事,变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个光荣而艰苦的任务,就落在董立衡头上。 萧文琴虽说不是他的妻子,但却是个通情达理的女人。 刚到的那几天,夜夜缠绵嫌不够,尽情挥洒其相思之苦。 之后当然是趋于平稳,隔三差五也不再纠缠。 况且董立衡回家陪伴父母亲,这也是人之常情。 而乔安娜这边,那天之后又有一次在四季酒店偷欢,从下午开始,晚餐后结束。 期间,相互交换了一些情报和观察心得,体现她们之间不仅是私情,还有公干。 这实际是一种道貌岸然的心理慰藉。 大卫从日内瓦回港之后,乔安娜不可能在外过夜。 四季酒店本来就是MI6的一个监视点,也算是联合情报委员会特派员乔安娜女士的工作。 这天早晨,董立衡陪着母亲从教堂礼拜回来,回房屋洗漱之后,下楼用早餐。 温芝华已经在餐厅里等他了。 白色桌布上摆放着各种丰盛餐点,中西都有。 小笼灌汤包,黑芝麻包裹的糯米圆,沙式面包,煎鸡蛋,薰火腿等。 八宝粥,热牛奶和咖啡。 还有各种新鲜水果盘,应有尽有。 董立衡走过去在母亲边落座,吞咽了一颗黑芝麻麻团之后,对温芝华说道: “妈咪,我发现餐厅门口站立的不是吴妈,换了个新人,难道是吴妈请假了?” 吴妈是香岛路五号宅第里的资深女佣。 从温芝华随夫定居港岛之后,她是第一批招募进宅邸的女佣。 算起来整整十一年了。 “她不是请假,而是辞职不干回家去了。” 温芝华说着,也是一脸的无奈和惋惜。 她是个念旧之人,尤其是身边佣人,用惯用熟了一个眼神,对方马上心领神会,不用她费神。 “辞职,为什么?” 董立衡剑眉一剔,疑惑道。 他非常了解母亲的脾性,这个吴妈才五十岁,离职不干不应该啊。 “她也是舍不得离开这里,可被她的儿子媳妇给硬拽回家去的,说是回家带孙子孙女。” 温芝华说到这里,还有些怨气。 “吴妈家里不是很困难的吗?” 董立衡更加的疑惑不解。 在他残存的记忆中,吴妈家里子女众多,老伴身体不好,长期卧床。 家里除了吴妈,还有大儿子在外打工,补贴家用。 每到年底,母亲总是给她一个大红包,里面的钱是其它佣人的两倍还多。 “你也是没想到吧,她家现在富了,在渔港村盖起了新房,大儿子和儿媳,还有两个女儿,都不打工了。” “不打工…哪干什么?” 董立衡惊愕的停下吃食。 温芝华看了儿子一眼,撇嘴道: “炒楼盘卖楼花,每个月这家人能挣两三万块港币,相当于吴妈在这里一年半收入还多。” 九七年,普通港人打工月薪,平衡月收入才一千六七百港币,普通白领月薪也就五千左右。 “疯了。” 董立衡听罢拳头攥紧,愤慨道。 他深知这场灾难既将来临。 老天要你灭亡,先让你疯狂。 现在整个港岛乱哄哄一团糟,一边是移民,留下的炒楼炒股,都不想正常上班干活了。 全岛人都想不劳而获,一夜暴富。 躺着把钱赚了,还是大钱。 听说现在许多工厂里,不是老板炒工人的鱿鱼,而是工人反过来离职不干了。 哄地一下,还带动一大片。 这种现状,就算阻击了索罗斯的入侵,这个被无限吹大的泡沫,一旦破裂,将是哀鸿遍野。 这可是英伦埋下的暗雷之一。 董立衡沉思。 临近回归,他们更加变本加厉,使出浑身解数,妄图永久影响港岛的未来走向。 一方面,英伦政府鼓励大量港岛富商和中产阶级移民,在英伦三岛投资,置业。 他们为这些人提供"英籍华人绿卡"的特殊通道,为其在英伦永久居留提供便利,承诺双向自由贸易往来。 另一方面,英伦政府暗中拉拢不少亲英分子参与到港岛未来的新政府里。 这些人伪装爱国,拥护回归,实际是英伦卧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