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在汉末,我叫黄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章 初识刘备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黄巢在县城卖掉了柴,换了二十钱,回到家时天色已是黄昏时候。 张振的儿子张安在家门口玩耍,远远的看到了他,便跑着迎上去。 “黄叔回来啦!” 黄巢笑着摸了摸他的脑袋,从衣服里掏出一张薄饼。 “安,拿着吃,叔从县城里买的!” 有吃的零嘴?小孩眼前一亮,立刻接过饼啃了一口。 “叔,真香哩!” 黄巢牵着他的手进到屋里,张振彼时正在缝补衣服,家里没有女人,这种活只能自己学着做,还好也不是什么难事。 “今日回来得晚了些,我还担心你是不是迷了路。” “好端端怎么会迷路,只是今日碰巧认识了两个朋友,一个叫张飞,一个叫高览,和他们谈话耽搁了点时间。” 张振放下了手中的旧衣服和针线,表情有些诧异。 “张飞?就是县里头的那个大户?” “应是的。” “这人家中有良田上千亩,不思早日娶妻生子,每日和一些有本事的游侠们聚会。你能和他交朋友,看来是个有本事的人!” 黄巢自谦道:“不过是能比旁人射箭准些,算不得什么本事。这离魂症让我记不起事,可这手艺却没丢,还留在身上。” 张振点了点头,对他的话表示认同。 “是啊,我们这儿不缺的就是舞刀弄枪的的武人。不像读书写字那般,学好了还能有机会去做个小官,也免去了整日辛劳之苦。” 说着,又自个叹息道:“可读书哪是我们这等黔首能够奢望的呢?你别瞧那张飞家资颇丰,可想要读书,也是无门可入。我这辈子,要是能送安去读书,便是舍了这条命也值了!” 黄巢听了心中也颇为沉重,想起了他二十岁时上长安赶考的经历,彼时已实行科举制度,士族门阀尚且能断了平民的做官之梯。 此时身处汉末,朝廷选官实行的是察举制,百姓们都不配参与其中,一个郡内的孝廉名额早就被几个大族垄断了。 这还算好了,没法读书还能从军,运气好平民也能做官。更可怕的还在后面,等魏文帝曹丕登基后,又推出了一个九品中正制,那才是密不透风,除了那些入了品的世家,剩下的再有才学也只能恨生不逢时。 “有机会的!总有一天,这天下所有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能公平读书做官。” 张振听了只当黄巢在安慰他,这天下百姓,什么时候有过公平?还是别做梦咯! “但愿有这么一天吧。” 说完,就捡起破旧衣服和针线,再度忙活起来。 ... 两日后,一大早起来。 黄巢就特意对张振父子二人说道:“待会我要去和朋友相聚,不用准备我的饭了!” 张振应下,这事黄巢已提前和他说起过。 到了上午九点左右,黄巢在门口正要出发,屋前的路上突然传来了马蹄声。 有几人正骑马往这跑来,动静很大,张振和他儿子张安都从屋里跑出来看。 几骑一路奔到篱笆外的黄巢身前停了下来,一个身材魁梧,蝴蝶脸的大汉率先翻身下马。 “黄兄,俺老张带着马来接你了,快请上马,兄弟们一大早就到了,就差你去坐主位了!” 来人正是张飞! 他竟然来接我?这可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黄巢问道:“你怎知我住在此地?” 张飞讪笑道:“此事是俺孟浪,黄兄还请先上马,到地儿我再细说向你请罪!” 看这憨人也不像动了坏心思的样子,黄巢也不打算继续追问。人家带着人和马亲自来接,那可是给足了他面子,这个情得认。 “倒要看看你怎么说!” 说罢,麻利的爬上张飞牵给他的马,骑在马背上对着张振父子简单告别后,就随张飞几人策马离去。 等到他们走远,门口的张振拍了拍愣着的儿子。 “安呀,看来你这黄叔在我们家住不了多久咯!” 孩子还沉浸在刚刚的画面里,呆呆地问道:“为什么?” 张振没有说话,只是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 ... 黄巢前世虽然没少骑马,但来汉代这第一次骑得颇为不适应,他双腿需要努力夹紧马肚子,才能不在高速中被颠下马。 汉代还没有发明双面马镫给人借力,而黄巢生在唐末骑马都配有马镫,也就是他常年在马背上征战,外加现在身强体壮,才能跟上张飞等人的节奏不露破绽。 练出这么准的箭术,骑术却很生疏,多少有些不合常理。 在一声声“驾”的喊声中,路旁的草木农田快速在眼睛里倒退,原本要走上一个时辰的路途,这回一炷香就到了。 黄巢翻身下马,把缰绳交给院门口的一个汉子,让他把累得气喘吁吁的马儿牵去休息,自己跟着张飞走进了院内。 上回射箭时,院子里有二三十人,这回人数更多,足足有四五十人,看他们的模样,应该也都是涿郡的游侠儿。 一进院子,张飞的嗓子就把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各位兄弟,我把神射手黄兄接来了!今日这顿宴,就是他请诸位的!” 两日的时间,足够上次在现场的游侠们向自己圈子里的好友们为黄巢造势了,今日就有不少人是听闻了那日的故事,特意来见见黄巢这个人。 正主到了,一时间众人都围了上来向其打招呼。 “黄兄,又见面了!” “黄义士大名,如雷贯耳!” 黄巢被簇拥在中间,不慌不忙,对那些走上来的人拱手一一寒暄两句,应对自如,让每个站在他面前的人都感觉如沐春风。在外圈的人眼里,仿佛他本就久居人上,有人主之风。 这些人想得还真没错,作为盐帮出身却拼到登临皇帝的黄巢来讲,这只不过是小场面。 从人群中走出,张飞继续引他往里边走。 “黄兄,今日为你介绍一人,此人在郡内颇有名气,听闻了你的事迹后,特意前来与你相见。” 走进主屋内,内有一人立刻站起身来。 其人身长七尺五寸,两手下垂至膝,大耳,仪表非凡。 二人视线一交汇,都觉遇见了不得之人。 不等张飞为他们介绍,那人便主动走上前,拱手行 “涿郡刘玄德,见过黄壮士!” 尽管心中已有猜测,但这人从口中说出刘玄德三字后,黄巢还是微微失神。 这就是昭烈帝刘备呀! 说起来,黄巢对刘备还是极其敬佩的,他二人征战天下的经历颇为相似。 刘备自身家境一般,早年织席贩履,幸得族中长辈资助游学拜师卢植,黄巾起兵后,一路从幽州到冀州,群雄讨董后再到豫州,和曹操吕布相争徐州兖州,在荆州真正有了家底,最后在益州称帝,败走白帝城。 黄巢一生也类似,带着起义大军从山东老家开始,途经河南,江浙,福建,江西,最远到广州,再一路向北打进长安称帝,最后野狼谷自刎。 二者都算是屡战屡败,有坚韧不拔之志,登临皇位最后又功败垂成。 面对刘备,黄巢自然不敢怠慢,立刻躬身行礼,与刘备对拜。 “黄巢拜见足下!” 只此一礼,刘备就知道黄巢必不是只通武艺的匹夫,其知士人礼节,定是跟人学过的。 “不就认识一下,都是大丈夫,怎就你们有这些花样?” 张飞忍不住在旁吐槽了一句。 两人并未在意他的话,而是共同笑着走向了案桌旁席地坐下。 由于刚认识,黄巢并没有什么话和刘备说,为了不冷场,他转头看向了张飞。 “益德呀,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还没和我说呀?” 张飞这才想起来去接黄巢时被问的话题,他未说话,先给黄巢行了一礼。 “俺先给黄兄赔个不是。” 起身后,张飞继续说道:“两天前,黄兄要走,俺本想跟上去送一送,却发现你挑着一担柴往县城走。俺琢磨着,黄兄这等箭术,可不是靠砍柴就能炼成的。怕黄兄遭变故,俺就跟了上去。” “你这憨人,难道一路从县城跟到了我所住之处?” 张飞讪笑道:“哈哈,那跟自然是跟了一路,为此俺还是摸着黑回来的。” 黄巢心中无奈,暗暗反省了自己警惕性不足,没好气地说道:“看你这贼样,肯定不只是跟了我一路,说吧!你还干了什么,一并都说了!” 张飞继续说道:“那晚回来后,俺寻思着不对呀!怎么会突然冒出一个神射手?俺在这地活了二十年,附近有什么能人我还能从未耳闻?于是第二天俺就托人去打听那家人的情况,得知了黄兄的来历。” 这时一直旁听的刘备插话了。 “翼德,这就是你不对了!你若是想知道黄兄来历,大可直言相问,何必做出如此无礼之举?” 这一通指责颇重,张飞也觉得极不好意思,只好再度低头认错。 谁知黄巢却握住张飞的手,对他摇了摇头。 “无妨,当日诸多兄弟都是相互知根知底的人,我贸然闯入,本该自报家门,奈何此身遭遇过于离奇,不知该如何讲。翼德好奇,欲探求我身份,此人之常情也;况且,大丈夫行于世,当光明磊落,我一不更名,二不改姓,没有什么不能让翼德知道的!此事我不怪你,就此作罢!” 这番话,可谓当着刘备把张飞的里子和面子都托住了,张飞心中对黄巢的尊敬也愈加深切。 但这话也就说出来听听,切不可当真,人哪有谁真不在意自己的隐私呢?也就是黄巢现在啥也不是,外加那个人是张飞罢了。换做他当皇帝的时候,谁敢来试试?试试就逝世。 闲聊一阵,酒菜陆续上来,几人逐渐聊开,刘备张飞也知道了黄巢身患“离魂症”,不免唏嘘感叹。 刘备说道:“黄兄莫慌,既来了涿郡,又有缘相识,就把我刘玄德当做亲兄弟,有任何难事,只要我能做到,必定全力相助。” 不愧是大汉魅魔刘皇叔,倘若黄巢是真碰了离魂症,听到这句话只怕得感激涕零。可黄巢就算没得,也因为这句话对刘备好感大增。 不是什么人都能说出这句话的,况且,刘备说出的话,大概率是能兑现的。 张飞拿着碗痛饮一口,也对黄巢说道:“黄兄如若不弃,张飞愿以兄长事之!从此我家即你家,我父即汝父!” 黄巢也拿起碗,大干一碗酒下肚,再端起酒壶给刘备张飞二人碗中倒满。 “好!那今日我黄某便多了两个兄弟!来,二位兄弟,满饮此杯!” “共饮!” “干!” “哈哈哈哈哈!” 没有桃园,也没有拜天地,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义薄云天之辈层出不穷。 汉末风云里,刘备和张飞关羽是兄弟,和公孙瓒也是兄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