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娱从1997开始奋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5章 《上错花轿嫁对郎》开机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回到京城。 李沫处理了一下公司的事。 赵雪等人的事,他说到做到,都让他们实现买房的梦想。 几人都在三元桥那里买了房子,都是买150平方户型。 不过这些房子不是现房,而是期房,得到明年下半年才能交房。 之所以选择三元桥那里,主要是离现在公司以及以后公司都比较近,上班方便。 至于房价,每平方是4200块钱,一套下来就是63万。 用了几天处理完公司的事,李沫便前往京城大观园。 《上错花轿嫁对郎》便是在这里进行开机拍摄。 京城大观园,是一座再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大观园"景观的仿古园林,位于宣武区南菜园,原址为明清两代皇家菜园。 1984年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经红学家、古建筑家、园林学家和清史专家共同商讨,按作者在书中的描述,采用中国古典建筑的技法和传统的造园艺术手法建造。 大观园总面积12.5公顷,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开辟水系24000平米,堆山叠石6万土石方。全园有庭院景区五处、自然景区三处、佛寺景区一处、殿宇景区一处,共有景点四十多个。 《红楼梦》拍完后,这里也成了许多剧组拍摄地。 《上错花轿嫁对郎》拍摄地点选择了京城大观园、杭城、淮扬,总共拍摄时间两个月。 李沫的到来,让整个剧组都为之兴奋,毕竟李沫可是剧组最大牌的明星。 整个剧组除了李沫外,要么是新人,要么是没有什么名气的演员。 现场来了很多媒体记者,他们都是冲着李沫来的。 要是没有李沫,根本没有什么记者愿意来这种没啥名气的剧组。 李沫接受了采访。 “李沫,请问是什么让你选择《上错花轿嫁对郎》这种小剧组?”有记者问道。 李沫面带微笑道:“作为一名演员,关注的不是剧组大小,而是剧本,剧本好才是关键,然后将角色演好。” 对于采访这种事,李沫已经是轻车熟路,回答那是滴水不漏。 “请问你对这部剧有信心吗?”有记者问道。 李沫笑道:“自然有信心,这部剧剧本很好,所以我才会接。” 媒体记者除了采访李沫外,还采访一些演员,就是一些新人都得到采访机会。 这让导演和制片人都很高兴,以前他们拍戏没有这种待遇。 采访结束,剧组就封闭起来了,演员们也聚集在一块。 《上错花轿嫁对郎》现在最大牌的便是李沫,其他人捆绑在一块都比不上李沫。 再者便是张铁淋,张铁淋饰演皇帝,《还珠》爆火,也是让饰演乾隆皇帝的张铁淋大火起来,不过在《上错花轿嫁对郎》属于配角,戏份很少。 之后是饰演"舒大娘"的王箐化,此人演过赵文桌黄飞鸿系列电影《黄飞鸿之王者之风》中红灯照大师姐苗三娘、李兆华执导的武侠剧《书剑恩仇录》中的霍青桐、《太平天国》中"天国娇女"洪宣娇以及赵绍林执导的《水浒传》中林冲妻子"林娘子"。 至于饰演"老太君"的郑毓之,那是老戏骨。 其她主演,饰演"李玉湖"的黄亦、饰演"杜冰雁"的李佳琳都是新人,饰演"袁不屈"的师晓红今年37岁,但不是什么出名演员,重要配角饰演"沙平威"的沙益、饰演"昌平公主"的"王惠娟"、反派"柯世昭"徐洸都是新人。 “啧啧啧,这沙益年轻时候确实是帅小伙!”李沫看着年轻帅气的沙益,那是十足的奶油小生。 说起来这沙益还是跟他同一年的,都是属于1978年出生的,不过李沫是北电96级,沙益是军艺97级。 此时,剧组开始运转起来。 剧组拍摄是很忙碌的,白天要拍戏,晚上也有可能要拍戏,比如拍的是夜戏。 大部分人是住在剧组,不过在京城有住的地方,则是不需要住剧组,比如李沫,便没有住在剧组。 在京城拍了十来天,剧组便转移到了淮扬。 到了淮扬,李沫则是住在自己家里。 电视剧拍摄不是根据剧本一集一集拍,而是打乱着拍,按照剧组所在的地方,全部拍完,毕竟剧组转场是麻烦的事。 到了淮扬,拍摄的第一场戏,却是齐天磊和李玉湖洞房花烛夜的戏。 “演员就位,各机位都准备好了吗?” “摄像组,OK!” “灯光组,OK!” “好,3,2,1,开拍!” 随着场记的打板,在淮扬的第一场戏也就开始了拍摄。 洞房之中,成双的喜烛静静的燃烧,打发走丫鬟们的齐天磊掩住了房门。 李沫饰演的齐天磊,得假扮病秧子,走去关门的时候,李沫走得比较慢,更是稍弓着点腰。 他可是科班出身,天赋也不错,演过《还珠2》的萧剑,演技在年轻一代绝对是属于能打的。 李沫挑起盖头,作揖“娘子。” “我,我不是娘子!” “噢…杜小姐。” “我!我…” ...... 黄亦一个扫堂腿把李沫放倒后,说道:“我可告诉你啊,你以后可别再碰我了。” “哼!会两手拳脚就欺负人呐。哎呦!偷袭我,有啥了不起啊,有本事咱们俩光明正大地比一比。” “病秧子也敢跟我比,当心你的小命。” “命如纸薄,心比天高,看这张纸,咱俩谁扔的远。” 很快,这场戏便拍好了。 随后几天,都是在淮扬拍戏。 这天晚上,李沫请黄亦、李佳琳出去吃饭,李沫开着车,带着两人来到一饭馆。 吃完饭后,则是去了淮扬第一家钱柜KTV唱歌。 自从1988年1月大陆第一家卡拉OK在羊城东方宾馆正式开业,卡拉OK迅速的开遍内地,到了1991年5月《中华大家唱(卡拉OK)曲库》出版发行,首版有300余首歌曲。 但是1995年1月量贩式钱柜KTV第一家在魔都静安开业,KTV模式开始火了起来,取代"卡拉OK"已经成了趋势,用不了几年KTV便会彻底取代"卡拉OK"。 淮扬在春节前第一家量贩式钱柜KTV便正式开业了,当时生意可谓火爆。 不过今天工作日,KTV的生意也就一般。 李沫他们到之后,都不需要预订包厢便有包厢。 上了零食、果盘、酒水,服务员便退出房间,雷战在门口站着。 三人好好地唱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