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回90年代,成就建筑大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064章 收入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安信大楼第一层的钢结构基本都已经安装完毕。 王安设计的五层楼,实际上钢结构的安装只有两层。 钢结构建筑材料,一般是6到9米,王安选择了两层7.5米,之后再隔层。 高速公路开工延期。 芙蓉路4期的项目已经全部完工,汽车零配件厂房费用已经全部结算完毕,就差收尾。 小部分工人都来到安信大楼施工,大部分都去到了医疗厂房项目。 芙蓉路完工后,杨柳拗不过王安,也已经辞职,正式成为了安信的财务。 “王安,体育馆项目你个人赚是5万4,这笔钱不在公司账上。” “芙蓉路项目376万的承包费用,公司赚了75万2。” “汽车零配件厂162万的劳务报价,赚了41万3,下次你再自己报价,我可不管你了,要不是我提高了20万报价,这个项目只能赚到21万3。” “医疗厂房,将近1400万的总造价,人工你就报了320万的,设计费用也是,4栋建筑才5万,真把自己的劳动成果不当回事” “不过你眼光不错,囤的那批钢筋,除开成本,净赚20.5万。” “这些都是税前的,不过建安信公司大楼,然后周边修路,这些都是抵税。” “总收入137万。” 王安听到这个数字还有点兴奋,道。 “能买台车,再跨上个大哥大了。” “嗯?准备弄得跟大款似的?你想干嘛?” 姐弟恋,再温柔的女孩也会在某些时候突然凶起来。 尤其这会王安得得瑟瑟的样子,让杨柳气不打一处来。 做财务、金融、银行的女孩子,对于钱这个数字非常敏感。 但又不会觉得这些钱能有夸张。 杨柳在星城四建每个月批的工资,材料款也是上百万的,钱只要在公司账上,她其实没什么感觉,除非这钱到了口袋里。 “没,这不有时候和领导、其他企业老板碰见,撑撑场面吗?”王安解释道。 “别得瑟了,137万账上只有99万,里面有31万是质保金没下来,少的7万这两个月给安信大楼的工人发了工资,剩下的钱,就连建好大楼,都还差上一些,更别说员工宿舍,还盖房子了。”杨柳一盆冷水泼下来。 听到杨柳这么说,王安才突然觉得这钱不够用。 在91年下半年了,这100万多,能比得后世1000多万。 但实际上,后世真要能花1000多万就盖栋公司大楼,那就偷着乐吧。 “听你的。”撑场面的事,王安决定往后挪挪。 “去去去,忙去吧,一堆账要做。”王安态度不错,杨柳也不就享乐主义这事了。 “收到,晚上想吃什么?”王安捏了捏杨柳肩膀道。 “小龙虾!” ....... 西城经济开发区办公室。 “亮哥!好久不见。”王安拿了点从燕京带的特产过来,还拿了两包好烟。 “来,坐,快一个月没来我这里了。” 李亮起身倒了杯水,接着说:“听说你都加入建筑协会了?” “这消息传的这么快?” “前几天陈科来这边项目,路过我这里坐坐,我也是听他说的。” “没来你这儿,就是去忙这个事去了,半个月前燕京领导还在催我要材料,前两日才忙完发过去。”王安道。 “好事,你就是文凭差了点,不然来政府做技术员,肯定大有作为。”李亮替王安可惜道。 他不知道,燕京都有单位想破格录取王安,不然就是羡慕不是可惜。 多少人挤破脑袋都想进京。 “我还是做我的个体户,轻松,我这个性格,太不稳,还要感谢你替我介绍麦瑞项目。” 王安和李亮熟了,也不怕自我揭短。 “这事不是看在你的份上,确实是你技术好,我也要感谢你,当初还是你劝我过来的,这两个月,不少外资还有香江企业都想过来申请企业用地,建厂,过个两年,税收肯定不会少。” “那就提前祝贺亮哥。” “对了,西城这边最近有一家和记黄埔地产,就是香江的企业,想要买地盖房,叫商品房,这个你了解多吗?” 听到商品房和香江两个词。 王安脑海中第一迸发出来就是李家成与长江实业。 他个人是非常不喜这家公司。 商品房的修建始于1979年,当时魔都市华侨企业公司推出了20套住宅,全部销售给了华侨家属。 同年鹏城洛湖,第一个商品房小区名字叫做百仕达东湖丽苑建成。 80年年初,提出要走住房商品化的道路,同年6月,商品房的政策正式实施。 但实际一直没有企业去做,因为没有利润。 大家饭都吃不饱,再者,城里工作的大部分都有单位分房,再不济也是自己盖个平房。 农村更不用说,存个几年钱,给村里家家户户分点米,分点肉。 互相之间帮帮工,一间房就盖起来了,哪有人去花钱买房。 直到1988年,《鹏城经济特区住房改革》出台,“房屋是商品”的观念开始从深圳走向全国。 “现在大家都是单位分房,自己盖房,政策倒是允许,不过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得慎重,最好报告给上面领导。” 王安想到那十几万一平的房价后,叹了口气继续道:“现在大家盖栋房50、60平,也就5000,6000块钱。” “国外一套房子早就已经几万到十几万美金,算作奢侈品,都要收税,既然是商品,价格方面肯定得控制好,不能掉入资本主义的陷阱。” “什么?十几万还是美金?”李亮被这个价格吓一跳:“没开玩笑?” “这事问问出国办公的人员或者留学生,就知道了。” 王安就差没说,不行了。 不过这事,他暂时是参与不了。 别的城市他现在更管不了,只能期盼星城的商品房问题能够稳步发展。 “行,又给我帮了个忙,听他们说的天花乱坠的,我都挺心动的,经济条件慢慢好起来了,不少人都有些闲钱,想住好点,我也认为合理,不过价格,必须得有个标准。”李亮沉思道。 王安想不想赚这个钱,当然想。 他不是纯粹的商人,只是一个建筑人。 一想到自己前世拼死拼活半辈子,哪怕犯了不少错误,弄了不少钱。 都才将将能在燕京买一套小房子安家,他总想做点什么。 起码不能让这些钱让国外的公司给赚走。 “这回资料齐了吧?” 还是上次王安过来办理西城区企业入库时,戴着眼镜的中年女人。 “齐了,齐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