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世子纳妾我爬墙,全家追妻悔断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2章:一件趣事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咳,一个,话本子。”盛知婉说着,想起今日要做的事:“去取件本宫的男装来,你同流觞也换上,咱们去一个好地方。” “啊男装?公主咱们要去哪里?”汀兰高兴极了。 她如今最喜欢的便是同自家公主一同出府。 以前两年没出过的府门,如今,再也不是禁锢她家公主的地方! “去了就知道了。” 很快,盛知婉换上男装,又分别为自己和汀兰流觞做了一番改变。 两个俏生生的少年出现在面前,盛知婉这才带上二人一同出府。 张大听闻此次要去的地方,脸色涨红。 “公……公子,您真要去那地方?” “对。” 胭脂楼。 京城四大青楼楚馆之一,男人们的销金窟,妇人们咬牙切齿的地方。 公主去那里做什么? 但既然公主要去,张大也只能多长几个心眼,将马车停在胭脂楼所在的长街外头。 不少官员公子都是如此,因此也没人觉得他举动奇怪。 盛知婉下了马车,直奔胭脂楼而去。 这也是她第一次到这处来,一进去,便有带着香风的飞袖甩来,盛知婉笑着将女子扯入怀中。 女子抬眸,对上一双勾魂的眸子。 手指一颤,笑道:“几位公子可是新客!不知可有心仪的姑娘?还是需要奴家为几位公子介绍一二?” 盛知婉将手松开:“那便烦姑娘介绍介绍了。” 女子带着三人去了最顶楼的一间房。 方进去,女子目光便紧紧追随着盛知婉,只是碍于还有外人,她一时不敢说话。 盛知婉先笑道:“红胭,许久不见。” “公主!”女子眼中含泪跪下:“红胭还以为公主嫌弃奴婢了。” “怎么会?”盛知婉将人扶起,听着外头喧嚣热闹的声音:“你将胭脂楼做的很好。” “不负公主所托。”红胭说起此事,眼中多了几抹骄傲。 当初她被迫从公主身旁假死脱身,出来后,改头换面盘下这处,改名为胭脂楼。 为着的,便是等待公主哪一日需要她。 如今公主真的来了。 “公主可是有什么吩咐?”红胭眼神热切。 “嗯,此次我来,的确是想让你办件事。”盛知婉低声吩咐几句。 红胭听罢,点头道:“这简单,那人如今便在胭脂楼内,我一会让人扮成客人,在隔壁说几句话,保管他听得清清楚楚。” “嗯,你办事我很放心。”盛知婉说罢。 红胭为了不引人起疑很快离开。 “公主!您……您居然认识胭脂楼的老鸨!”汀兰忍不住惊愕。 盛知婉弯唇苦笑一下。 红胭是她五岁时在行宫附近捡来的女孩,那时她年龄尚小,红胭虽比她年长两岁,却因常年吃不饱,三四岁的样子。 盛知婉瞧她可怜,便让她在行宫帮些忙。 后来,盛知婉开始跟着三位师傅学医毒,红胭也跟着学了不少。 盛知婉需要隐藏所学,但是红胭不需要。 因此许多人便知道盛知婉身旁有个医术很厉害的丫鬟。 再之后,便是红胭几次遇险,盛知婉也发觉有人在对她身边有用的人动手。 在红胭一次重伤后,她终于决定将红胭送走。 于是,红胭“死”了。 取而代之的是如今胭脂楼的老鸨,胭脂。 盛知婉又在胭脂楼坐了半晌,叫了几位姑娘跳舞助兴后才离开。 当晚,京城便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趣事。 几位喝了花酒后,醉醺醺的公子哥儿,在廊门巷子调戏了一位身怀有孕的美妇人。 那美妇人身姿窈窕,楚楚动人。 虽说怀孕,却自有一股风韵! 而那群公子哥儿中,恰恰好好,便有这么一位爱好他人之妇,尤其是有孕之妇的…… 于是,这位醉醺醺又精虫上脑的公子哥儿,如往常那般,抬出自家亲姐的身份,又丢出几百两银票。 当着街头,那位美妇人身旁嬷嬷的面,就想将人掳走。 好在这时,那美妇人整日出门做生意的富商夫君恰恰赶到。 瞧见自己千娇万宠的娘子居然被别人掳走,身为男子,哪里能忍? 富商当即让身边人与那位来历不凡的公子哥儿随扈打了起来。 结果也挺出人意外,那富商居然赢了,公子哥儿被打出了鼻血。 胭脂楼内。 御史中丞张焕,一边听着缠在身上的姑娘讲着趣事,一边懒懒应了声,手已探入姑娘衣衫。 一身红衣,妖*娆至极的姑娘娇嗔着躲开他的手:“大人莫急,您可知道那位公子哥儿是谁?!” “哦?是谁?”张中丞心猿意马。 姑娘贴在他耳畔说了几个字,张中丞的手猛然顿住。 喝了几杯酒微醺的醉意,顷刻消散! “你说的可是真的?”张中丞压着心中的激动。 “当然是真的,这可是奴家去买胭脂时亲眼瞧见的。”姑娘说罢。 张中丞再也没有了方才的旖旎心思。 姑娘却没看出来,自顾自依偎在他怀里继续道:“唉,可惜了那位富商,以后恐是见不到了。” “怎么说?”张中丞心不在焉问了句。 “您想啊,他一个小小的商贾,居然敢得罪杨二公子,杨二公子可是三皇子的亲舅舅,琦贵妃的胞弟,不是自寻死路吗?” “说不定等不到明日,就要被人给灭了满门,他那个有孕的妻子,也要被掳去!”姑娘语调惋惜。 张中丞闻言,眼睛眯了眯。 若说商行聿几人是京城纨绔,那这个所谓的杨二公子,杨竣康,在几年前,便是京城最大的毒瘤! 那时他仗着杨尚书这个兵部尚书的爹,和得宠的亲姐琦贵妃,在京城中无恶不作。 但这已是前几年的事。 自从四年前他强抢一个小官的妻子,害得对方事后投缳,小官敲登闻鼓告御状后,便痛改前非,收敛了性子。 后来据说还做了不少善事…… 京城中已有许多人不记得当年。 甚至,还有人在那小官死后,颠倒黑白,说是小官卖妻拉拢杨尚书不成,才倒打一耙,污蔑杨尚书的儿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