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零夜校女教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6 教学渣,姐经验丰富(捉虫)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叶菁菁立下fg,便无事一身轻,欢快地哼着小曲下楼去食堂打了一份红烧肉,装在搪瓷缸里,骑车往家去。 初秋的傍晚,美得就像一幅水墨画。 那夕阳,慢慢地在天边铺展开来,染红了半边天,仿佛天地都蒙上了红纱。 桂花儿开了,那股子香味儿,浓郁得好比香甜的蜂蜜,让人闻了就心生欢喜。 人们总说桂花俗气,比不上梅花的高洁,荷花的清雅。但叶菁菁可不这么想,她就偏爱这桂花香。 闭上眼,深深地吸上一口,整个人都沉浸在了那香甜的世界里,跟吃桂花糕似的。 尤其是她减肥戒甜品时,她就爱闻着桂花香,假装自己正在吃糕点。 呜呜—— 当初她真想不开啊,年纪轻轻减什么肥。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现在好了吧,想吃都没得吃。 哪怕有钱,手上没票,人家商店照样不卖给你。 叶菁菁吭哧吭哧骑车回家,正碰上筒子楼里家家户户起煤炉烧晚饭的点。 平心而论,乍一看,此时此刻的筒子楼相当温馨。 从她的视线看过去,落日的余晖还未完全褪去,透过老旧的铁窗,挤进来一缕金色的光线,洒在狭窄的走廊上,亮得晃人眼。 家家户户都把煤炉给拎出来了,烟熏火燎间,是锅碗瓢盆的碰撞声。 姜蒜炝锅的焦香和猪油升温飘出的油香,再混杂各式菜蔬的香味,交织出的人间烟火气,相当迷人。 比楼道更热闹的是叶家的小屋。 小小的一间房,10个平方米,里面挤了足足一二十个孩子。 叶菁菁都怀疑,整栋筒子楼的小孩,全跑她家来了。 她推开房门发出嘎吱声的时候,除了党爱芳抬头问了声:“下班啦?” 一屋子的小孩,连眼神都懒得给她一个。 小东西们全都竖着耳朵,津津有味地听广播里孙敬修爷爷说西游记的故事。 一直到收音机里故事讲完,开始播放“洪湖水啊,浪呀么浪打浪……”,大小萝卜头们才意犹未尽地砸吧嘴巴,开始预订:“爱芳妈妈,我们明天还要来听。” 倒不是说,整栋筒子楼里,只有叶菁菁买的这一台收音机。 眼下邮局的待遇也挺好的,好几家都买了收音机呐。 但问题在于这个时代的小孩,都是糙养,距离小皇帝小公主什么的,十万八千里远。 家里有收音机,那也是紧着大人先听,萝卜头们对大人爱听的那种小说,可没半点兴趣。 也就是党爱芳好说话,完全不会拒绝外人的任何要求,才能由着他们跑过来,听西游记的故事。 现在,党爱芳也是连连点头:“好啊,那你们先回家吃饭,明天再过来听。” 呼啦啦的—— 大小萝卜头们都跑光了,党爱芳也从煤炉上取下焖好的米饭。 锅盖一开,得,煮熟的饭上趴了一把老豇豆,就是党爱芳为自己和女儿准备晚上吃的菜。 她不是不会炒菜,而且她根深蒂固地认为,自己跟女儿都不配享受精细小炒。 有蒸菜吃,就已经很不错了。 多的是人家,靠酱油汤和盐水泡饭过日子呢。 叶菁菁毫不犹豫地翻了个大白眼,懒得跟她废话,直接把搪瓷缸子端上桌,然后将米饭上的一条条老豇豆泡进红烧肉里。 不沾上肉汤,这菜怎么吃啊。 党爱芳下意识又要皱眉头,来教育女儿,可话没出口就挨了一记眼刀。 “闭嘴,不吃拉倒!” 党爱芳这才委委屈屈,夹了一筷沾了肉汤的豇豆。 叶菁菁随她去,自己心满意足地干掉了半份红烧肉。 有一说一,蒸的烂乎乎的豇豆,沾了肉汤也挺好吃的。 叶菁菁干掉了一大碗米饭,敲着桌子开始检查作业:“今天听的广播新闻呢?” 党爱芳赶紧放下筷子,吭哧哧地翻出了本子。 她当然不会为了这点事,专门买个笔记本,她用的是原主上学时没写完的作业本。 叶菁菁一目十行,快速扫过,上面记了:南斯拉夫总统、南共联盟主席铁托访问中国,中南两党恢复正常关系。 唉,铁托也是一代大佬啊,南斯拉夫在他的时代,堪称社会主义明珠,发展得相当不错。 可惜,他一去世,就没人能镇得住各方势力。后来,南斯拉夫也四分五裂了。 嗯,党爱芳还记了主席纪念堂在天安门广场落成。 但最让叶菁菁在意的,是上个礼拜的新闻,8月4日至8日,中央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邀请33位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一起座谈。 呵,科学的春天果然要到来了。 她的确没记错,今年会发生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冬季高考。 叶菁菁心里有数了,放下本子,直接去翻原主的课本。 谢天谢地,原主这姑娘革命激情不高,没放火烧了自己的教科书。 相反的,她板板正正,小学初中高中课本,一本都没丢。 叶菁菁囫囵吞枣,从头翻到尾,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跟她想的差不多,虽然中间隔了四十多年,但中小学的内容,尤其是数理化,并没有太大改变。 尤其幸运的是,现在教育九年一贯制,初中高中都上两年。原主是1972年上的高中,当时发生了什么?邓上台,狠抓了一段时间的教育,所以才有1973年的高考。当然1973年高考风波邓下台之后,文化教育又松懈了,但好歹原主也算扎实上了一年高中,还留下了不少课堂笔记。 这样叶菁菁的心可踏实了,直接翻出了空白的作业本,开始做教学大纲。 她既然要带着小伙伴们一块儿考大学,那肯定得全力以赴。 党爱芳朝女儿的方向看了好几眼,有心想问问她干嘛。 但话到嘴边,当妈的人又怕挨怼,索性默默地做起了家务。 母女俩谁也不理谁,居然还挺和谐。 第二天一早,叶菁菁到六车间,王凤珍她们可算下定了决心,偷偷过来找她表态。 考,她们一定好好考大学。 倒不是说大家对今年的高考报了多高的希望。 而是临时工本来就没路可走,哪怕有一丝希望,大家伙儿也想闯一闯。 毕竟准备考大学这件事吧,也不用花什么钱。 万一祖坟冒青烟了呢? 是以临时工的家长们,都同意让他们试试看。 当然,背过身去,家长们还有另一句话:省的一天到晚在外面瞎跑瞎胡闹,白糟蹋钱。 叶菁菁眉飞舞色:“行,那等下了班,咱们就开始了啊。” 二楼食堂的图书馆,是真不受广大职工欢迎,因为它里面的书相当之枯燥。 除了机械工程之外,就是如何科学养猪如何科学种地,另外是各种各样的诗集。 什么《太行炉火》、《枣林村集》,《天山进行曲》、《挑山担海跟党走》、《新坦克兵进行曲》等等。 这时代好像全民诗人,不写诗都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忠诚。 连四大名著都没一本。 当然,占据了半壁江山的是毛选。 这也是为什么图书馆的书如此之少,却还能拥有这么大的地盘的真正原因。 当初,它是被规划出来,是为了集中学□□思想提供场地。 但自打四人·帮倒台之后,这事好像也不怎么强调了。 加上纺织厂的生产任务重,大家下班跑都来不及,谁还想过来参加什么政治学习。 故而,叶菁菁跟图书馆管理员说,要借用场地,好带大家一块儿学习知识时,同样感觉叶菁菁为三厂争了光的管理员,立刻痛快地把钥匙给了她。 如此,他们也有了稳定的学习场地。 待到傍晚,大家去食堂二楼图书馆集合,叶菁菁惊讶地发现,来的居然不止她们六车间的23位女临时工,还有三位小伙子。 都是前纺车间的男挡车工。 带着他们过来的女临时工们,有点不好意思,都拉着叶菁菁到旁边解释。 他们分别是她们的表弟、堂弟和邻居。 他们也想拼一把,争取考上大学。 否则凭他们临时工的身份,想要找个条件好点的对象,简直比登天还难。 其中一位介绍人还悄咪咪地跟叶菁菁强调:“这样等复习完了,也有人好送你回家呀。现在社会治安乱唻。” 叶菁菁无所谓,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 “那好,大家自己找个板凳坐吧。” 她把图书馆的活动黑板给推了出来。 原先这是用来通知图书馆又进了什么新书,现在刚好充当教具。 “我现在在黑板上出几道题,你们不要交头接耳,也不要东张西望。会写就写,不会写拉倒。” 叶菁菁强调,“我得摸摸底子,搞清楚你们的文化水平。” 众人面面相觑,立刻点头应下。 “先从英语开始。” 叶菁菁在黑板上写下了:主席万岁。向大庆学习,向大寨学习,向雷锋同志学习。 “你们把它们翻译成英文写下来。” 然后在场的人都卡壳了,王凤珍愁眉苦脸:“我只会写26个字母。” 她完全不用心虚,因为她不是吊车尾。 真正的吊车尾同志,连26个字母都写不全。 英语几乎可以说是全军覆没。 看来报外语专业是没啥希望了。 叶菁菁呵呵,自己念了一遍英文翻译,在黑板上写下来,示意大家看过了,擦掉,直接跳到下一个环节。 语文。 语文测试方式简单得很,就是单纯地听写。 叶菁菁在上面报了几个常见的成语,让大家写下汉字。 结果这么简单的题目,大家的答案也是让人一声叹息。 满头大汗,写成满头大汉的,有三人。 壮志凌云,最后把凌字写出来的,居然还不足十五人。 数学。 这一回抓耳挠腮的人更多了,总共五道题,就没一个人能写全。 接下来的物理和化学,同样惨不忍睹,除了一位男挡车工会画电路图之外,其他人干脆空白一片。 行了。 叶菁菁大概心里有底了,在座的诸位,都是九漏鱼,普遍小学文化水平。 而这个小学,不意味着他们都能成功通过小学毕业测试。 毕竟,12+13=? 总共26个初中高中毕业生,有12人一本正经地写下了15这个答案。 这样要是能小学毕业,小学校长都要撞墙去了。 叶菁菁深吸一口气,十分淡定:“没事儿,底子薄,那我们就重新打底子。” 她是真的接受良好。 因为她拥有丰富的,给学渣补课的经验。 她上大学的城市,是她小姨定居的城市,从高中毕业开始,她就给小姨家的表弟补课了。 表弟学渣到什么程度? 一个小学毕业生,成功地把名校海归杰青学者的娘,和业内翘楚大厂业务骨干的爹,双双送进医院。 一人心脏搭桥手术,一人连打三天吊瓶。 夫妻俩死里逃生之后,一致决定放过自己,接受命运安排。 但就这样的学渣,愣是被叶菁菁打包塞进了重点高中。 咳咳,她之所以如此战果辉煌—— 一则是当姐的人,天然血脉压制弟弟,哪怕是表弟。她会真的动手打的。 二则她打游戏牛掰呀,直接把表弟变成了自己的迷弟,嗷嗷跟在后面捡设备。 有成功教学案例在手,她丁点儿不慌。 “那我现在说说复习计划啊,我们都准备理科。” 她不是歧视文科,而是基于现实考量,“一来主席说了,国家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二来,不管文理科,语文和政治都是必考的。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背诵大量的内容。人的脑袋瓜子都有限,这么短的时间,如果还得背地理历史的话,忙不过来。” 临时工们纷纷点头,主席说了,大学要办,主要是理工科大学应该的。 他们就考理科。 “OK。”叶菁菁给大家下任务,“后面只要上白班,大家都提前一个小时起床,过来练半个小时的生字词,读半个小时的报纸。” 她解释道,“这样一来的话,我们就可以练习语文和政治了,尤其是作文这一部分。后面我再给大家搞范文。” “至于晚上下班之后,还是到这边来集中。我给大家拎数理化。” 叶菁菁扬高声音,“你们能不能做到?不能做到的人,现在就退出,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 众人被她带动了情绪,异口同声:“能!” 叶菁菁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豪情万丈:“好,这就是决定我们命运的背水一战!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拥有光明灿烂的明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