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盛唐挽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6章 人心思变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在海上行船的时候,方重勇晕船晕了两天,一直没有休息好。现在好不容易回到陆地上,在完全控制住蓬莱港之后,方重勇便在登州府衙内找了一间客房睡下了。 他几乎是倒头就睡,然而还没睡上一个时辰,登州刺史王惟忠却找上门来,说是有要事求见。 方重勇只好不情不愿的将他引进屋内密谈。 待二人落座,屏退亲兵之后,王惟忠这才从怀里掏出一封国书,或者说是包装精美的信件也行。然后将其放在了桌案上。 “渤海国主大门艺,派人来递交国书,使者正是大钦茂。” 王惟忠慢悠悠的解释道,很显然,所谓国书,就是眼前这封了。 不过怎么说呢,方重勇对此一点也不感觉意外,因为这对于王惟忠来说,只能算是正常到不能再正常的操作,也是他这个“新罗百济渤海国诸番使”的主要职责。 在大唐的朝贡体系里面,大唐为父,高高在上。其他诸多藩属为子,在关系上是要矮一级的。所以在大唐强势之时,不存在什么“当面递交国书”给大唐天子这种事情。 简而言之,这些藩属还不配! 国书要先交到类似王惟忠这样的鸿胪寺下的外交官手中。待这些人看过,觉得合适才会递上去。如果不合适,则直接打回来,番邦使者连大唐天子的面都见不到! 稍稍琢磨一下,就会知道这种制度能够衍生出来,其实很符合人性与自然的规律。 如果是个阿猫阿狗,都能站出来烦一下基哥,那基哥还怎么泡妞,怎么玩乐器,怎么写曲谱?他一天到晚啥也不用干,光去管外交的事情都忙不过来了。 所以由鸿胪寺的官员事先“过滤”掉一些大不敬的,离大谱的,不值得一看的,则很有必要。如若不然,万一某个芝麻大点地盘的酋长,给大唐递国书,在上面问一句“唐孰与我大?” 到时候给基哥看到了,会是谁的尴尬? “愿闻其详。” 方重勇微微点头说道,他已然明白,王惟忠深夜造访,只怕也是为了这封国书的事情而来。 “大门艺,册封大钦茂之女为公主,是为贞惠公主,想将其送入长安后宫陪伴天子。 此国书一为庆贺新君登基,二则是为了此事。” 王惟忠意有所指的说道。 李琩刚刚登基,作为大唐周边最重要,也是关系最好的一个藩属国。渤海国送公主给新天子,请求让她入后宫侍奉天子,这也是一个正常到不能再正常,史书上可以找到数之不尽案例的“小事”。 只不过,这件事从大的方面来说司空见惯,但若是从细节处考虑,就会发现其中大有文章了。 大门艺是大钦茂的叔父,而贞惠公主,是大钦茂的女儿,中间隔着两辈。 但是大唐天子,在政治上,都是周边藩属的“父亲”,简而言之,李琩应该是大门艺的“义父”才对。 贞惠公主若是真的入了后宫,别的不说,光这辈分就差了太多,到时候说不得真要“各论各的”! 大门艺喊李琩喊爹,李琩喊大门艺喊太岳父,关系怎一个乱字了得。 如今大唐国内烽烟四起,河北叛乱尚未平息,皇位又发生更替,新皇继位。此刻大门艺来这么一手试探,方重勇都有点佩服他的谋略了。 这种不经意间的试探,将政治上的微妙与细腻,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李琩和中枢朝廷的应对方式,大门艺就能探知大唐如今的虚实是怎么样的。 大唐的实力不同,应对渤海国主这番“好意”的模式也不尽相同。 是欣然接受,还是勉强接受? 是断然拒绝,还是无奈拒绝? 是恼羞成怒要发兵?又或者只是色厉内荏发国书威胁? 大门艺总能从大唐朝廷的应对方式中,看出些许虚实来,并且试探成本极低。这一位隔着数千里来这么一手,当真是令人防不胜防! 再者,贞惠公主是大钦茂的女儿,可是大钦茂却不是大门艺的儿子啊!简单来说,他就是在卖侄儿家的女儿。 就算这个公主被大唐处死了,大门艺也一点都不心疼。 有点类似于大汉当年用宫女假扮公主,给个封号以后外嫁匈奴,只不过现在是反过来了。 大门艺的如意算盘,隔着几千里,方重勇都能听到响声,算盘珠子都要蹦脸上了。 “渤海国仰慕我中原文化,这投石问路之计,着实是厉害了。” 哪怕立场不同,方重勇也不得不承认,渤海国主大门艺不是简单人物。 这一手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一点都不担忧李琩翻脸的。 王惟忠长叹一声道:“正如方节帅所说,确实如此。而且大门艺此举,其实是在试探朝廷虚实,然后再决定到底要不要帮助河北贼军。河北局势原本就糜烂了,渤海国若是跟他们勾结,后果不堪设想。” 方重勇有些意外的看了王惟忠一眼,这位王使君不愧是搞外交的人啊,刚刚那番话可谓是一针见血。 大门艺的真实目的,果然是没有瞒过王惟忠。 这大概也是这封国书被扣押在此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王使君是想说什么呢?” 方重勇已经知道王惟忠不是朝廷死忠,也不打算效忠于当众弑父,臭名昭著的李琩。那么他自然没必要替朝廷操心。 深夜来访,目的可就耐人寻味了。 “某收到国书之时,当今天子还未弑父。 因为事关重大,所以下官一直扣住国书没有送去长安。 但后来,渤海国竟然将贞惠公主送来了。 而大钦茂本来就在登州主持政务,现在他们父女都在蓬莱港不肯离去。 这封国书,也成了下官的心病。” 王惟忠没有说为什么贞惠公主不走了,想来不是因为道路不通。 “渤海国国主,只怕已经认为李琩必定要失去皇位,所以根本就不想再试探下去了。 但是大门艺又担心大唐将来要秋后算账,所以让贞惠公主和大钦茂暂时在这里逗留,只当是来大唐游玩的。 他们看似犹豫不决,实则在观望等待。 一旦有人高举反旗,渤海国说不定很快就会有动作。 也就是说,贞惠公主会嫁给一个举起反旗的皇子,顺便,渤海国国主也会支持他上位,对么?” 方重勇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王惟忠一脸钦佩的感慨叹息道:“方节帅年纪轻轻便能剥茧抽丝洞若观火,的确是人中龙凤。您刚刚说的那些,也是下官想了很久才想明白的。” 渤海国官方现在对于河北叛军是个什么态度,对于朝廷又是什么太多,对于大唐的政局来说影响很大,至少是现在这个节骨眼,很重要。 不过方重勇也看得出来,大门艺似乎对李琬不感冒,特别是听说河北叛军在华阴惨败之后。 又想吃鱼,又嫌鱼腥,还怕鱼刺卡喉咙,应该是大门艺此刻的心态。 “王使君今夜来就是为了说这些国家大事么?” 方重勇不动声色问道。 王惟忠微微点头,但却没有解释什么。 方重勇也明白过来了,他将桌案上那封国书收好,对着王惟忠叉手行了一礼。 “贞惠公主的嫁妆很丰厚,写在国书里了。” 王惟忠担心方重勇不明白,于是特意提了一嘴。 颇有些暗示的意味。 方重勇淡然一笑,轻轻摆手。后者会意,对他行了一礼后便转身离去,二人心照不宣。 等王惟忠走后,方重勇这才打开那封国书,一目十行看完后,这才将其放下,心中权衡利弊,慢慢整理思路。 国书里面全是废话,言辞优美冠冕堂皇的,总之就是说渤海国贞惠公主如何如何沉鱼落雁,如何如何知书达理,秀外慧中之类的。 又说希望李琩将其收入后宫,成为大唐与渤海国之间的纽带之类的。 这些客套话都没什么好说的。 唯一值得一看的亮点,便是嫁妆。贞惠公主的嫁妆就是马匹,数量不小的渤海国良马。 大唐财政崩溃,地方割据,战乱到现在都没有停。马匹,特别是战马,已经随着战争的消耗,又缺乏补充,而变得日渐稀有。 渤海国的马匹,将会是一项强大的助力。谁能得到,谁就能在接下来的乱世中占据先机。 那么,王惟忠为什么会深夜前来呢? 这件事表面上看,似乎跟他并无直接利益关联啊。 方重勇稍加思索,便明白了其中躲在暗处的那个人:大钦茂! 王惟忠不过是传话的“中间人”而已,大钦茂才是那个真正想跟方重勇谈的幕后之人。 银枪孝节军都占据蓬莱港了,大钦茂居然都不来跟方重勇见一面,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反常了!此人可是在方有德身边当过两年随从的啊,跟方重勇也算是沾了点关系。 可是大钦茂居然没有来找他,那么只能说明一点:王惟忠这次来,是替大钦茂打前站的。他们二人都在登州这边公干,平日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相识多年很显然有些交情。 而大钦茂要谈的事情,很可能非常关键,所以他不能贸然就找上门来,他需要通过王惟忠来试探一下方重勇的态度如何。 免得不小心撕破脸,导致后面根本无法见面坐下来聊。 想到这里,方重勇也忍不住一阵唏嘘感慨。渤海国号称“东海盛国”,处处都模仿大唐,无论是语言还是官制,甚至是皇宫的格局,都跟大唐很像。 就连这贵族之间打交道的习惯,也是跟着大唐学的。 主打一个蝇营狗苟。 “大钦茂,你这样着急的找我,是想要从我身上捞些什么呢?” 方重勇眯着眼睛,用食指轻轻敲打着桌案,揣摩着大钦茂的心思。 渤海国的事情里面,有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关键信息:那便是贞惠公主虽然礼法上是大门艺的女儿,但血脉上,却是大钦茂的亲生女。 这种宗室女改公主的事情,大唐外嫁的公主里面也很多。 然而大门艺在这件事中的立场,跟大钦茂的立场,却未必能完全划等号。 也就是说,大门艺所想之事,大钦茂不见得会去执行,起码在执行中会有自己的小心思。 现在大门艺送“公主”给李琩的事情,已经成为“外面”腐烂掉的壳子。渤海国跟基哥以及方有德渊源很深,大门艺不可能跟杀死基哥的李琩攀什么交情。 而在壳子里面的,则是大钦茂现在正在进行的谋划,也是他们父女二人没有返回渤海国复命的主要原因。 大钦茂想做什么,方重勇不得而知,但一定跟自己这个宣武镇的节度使有关。 要不然,王惟忠跑这么一趟是为了啥呢? 人心啊,都开始慢慢起变化了。李琩虽然暂时还是天子,但无论是地方官员,还是外交使节,都已经将他当死人看待了。 方重勇觉得,自己还是不要太着急比较好。先把大钦茂晾着,等他亲自来找,这才方便开始谈事情。 …… 第二天,方重勇没等来大钦茂,却是等来了李白! 这位名满大唐的诗人,求见的借口也是不一般,居然说是要“献诗一首”。 方重勇自然不会拒绝这样的套近乎。 李白如果不是永王李璘的幕僚和使者,那么他就是一个纯粹的诗人而已。 这样的李白,方重勇想见就见,不想见就不见,没什么二话可说。 但李白现在的身份也不同以往了,他代表了永王李璘的脸面。 打人不打脸,再见好说话。 方重勇将李白请到登州府衙,好酒好菜招待。他原以为李白会给自己一首“马屁诗”,没想到等诗文摆出来以后,居然是《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家伙是在炫技啊! 方重勇脸上装出一副“惊为天人”的表情,看着眼前这首他几乎都会背的长诗,忍住吐槽的冲动,一个劲的啧啧感慨,时不时的点评一番。 果不其然,李白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故作谦逊的摆摆手,一时间居然都忘记谈正事了! “人生何处不相逢,今日能在登州遇到李太白,当浮一大白。 来,满上,今日不醉无归。” 方重勇连忙给李白倒满酒,脸上堆满了久别重逢的笑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