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盛唐挽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2章 貌似完美的联手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开阔的海港,遮天蔽日的码头,栉比相邻的大海船,还有那迎面而来的咸腥海风。 这些都令人心旷神怡,让人很是直观的感受到了大海的胸怀。 但是永王李璘的脸,却阴沉得如同即将爆发海啸的大海一般。黑如锅底,就在爆发的边缘。 “车将军,方节帅既然抱病在身,我等去看望他如何?” 韦子春上前对车光倩叉手行礼说道,他可比永王李璘有城府多了。 世间哪有那么巧的事情,方重勇早不生病晚不生病,李璘一来登州他就病了? 恐怕生病是假,试探是真。 果不其然,车光倩面有难色说道:“恐有不便,不如永王殿下在海港先住几日也无妨。” 海港潮湿,虽然官府在这里建了很多屋舍,但基本上都是给海船上的人所用,其中三教九流皆有,环境很差。 永王李璘再怎么说也是个亲王,岂能住在这里? 车光倩的意思很明白:爱等等,不等滚,爷不稀罕你们。 “殿下,若是返回齐州,恐堕了殿下威名,暂且忍耐为上。” 韦子春在李璘耳边小声建议道。 要么就不来,来了就要求一个结果,岂有半路回去的道理? 李璘面沉如水的点点头,深吸一口气,算是接受了这个建议。 不接受还能如何呢? 方重勇手里有精兵,而且他本人还会带兵打仗! 这年头真不缺会耍嘴皮子的人,但披坚执锐,麾下精兵强将无数的大佬却不好找! 现在并非是方重勇在求李璘,事实上,方重勇的选择很多,李璘只是最佳选择,而非是唯一选择。 李白站在一旁,面色青一阵白一阵。他之前信誓旦旦的跟永王说得好好的,结果事到临头,被人摆一道,当真是有苦难言。 “还请车将军代为通传一声。” 韦子春上前打圆场说道。 “嗯,那是自然。” 车光倩打着官腔说道,心里想着的是方重勇之前的吩咐,少说要晾着永王等人一个时辰再说。 他也隐约猜到,方重勇应该是想扶持永王上位,打出讨伐当今天子暴虐弑父的旗号。如此一来,便可以解释方重勇为什么昨日要大范围分权给他们这些手下亲信了。 这就是在永王来之前,先把大饼画好,把利益先分配好。将来就算李璘还想安排自己人,也会发现重要位置已经是被方重勇麾下亲信给卡住了。 官都封了,你再要回去,这些丘八们的刀可不是吃素的。刚刚捧你上位,你就夺别人的职务,后面要干什么简直不敢想啊! 真不怕底层的丘八们哗变么? 车光倩想明白这一茬后,心中顿时佩服方重勇办事滴水不漏,提前布局。 这还没开始谈判,便已经将永王李璘吃得死死的,安排得明明白白。 等啊等啊,一个时辰过去了,时间已经快到正午了。正当李璘等人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的时候,远处有一人小跑而来,满头大汗的模样,正是方重勇无疑。 此刻他身上穿着睡袍,模样有些狼狈,一见面就对着永王叉手行礼告罪道:“微臣抱病在身,不知殿下亲临,死罪死罪!” 一听这话,李璘等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明知道方重勇是在演戏,却又不能当面点出来。 人家说抱病在身,难道你还真找个医官去检查一番不成? 这就是递过来的梯子,让你下台的。现在谁说实话谁尴尬,大家都装聋作哑最好不过了。 韦子春连忙上前对方重勇行礼道:“方节帅实在是太客气了,抱病在身还要来海港迎接我等,实在是令人感动啊。” 永王没有说话,只是矜持的对方重勇微微点头示意。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还请府衙书房一叙。” 方重勇做了个请的手势。 李璘和韦子春等人暗暗松了口气。 方重勇不来,他们心中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又是拉不下面子离开,又是患得患失。 现在有台阶可以下了,自然不可能追究方重勇之前“怠慢”他们这一茬。 明明是被人摆了一道,此刻还不得不诚惶诚恐收敛脾气。人性的奇妙之处,当真是一言难尽。 一行人来到登州府衙书房,落座之后,韦子春给李白使了个眼色,暗示他可以退出书房了。 然而,李白像是完全没注意到对方的表情一样,稳稳的坐在永王李璘身边,纹丝不动。 看到这一幕,方重勇心中暗暗好笑。 李白大概完全没意识到,今日这一场会谈,将会对李璘产生多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次谈判的结果,对于李璘而言,不亚于重新投胎一次! 为了不让外人坏事,李璘甚至连亲信宦官高尚,都撂在齐州没带过来! 就是怕那一位因私废公,破坏他跟方重勇之间的交易。 而李白这人的身份,以及在王府内的受重视程度,再加上他平日里喝多了就喜欢吹牛的坏习惯,都不足以让他知道这其中的秘辛。 简单说就是,李璘和方重勇之间的PY交易,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李白这个人身份地位及为人,还不配知道。 “太白兄,我麾下幕僚刘晏,自幼便是神童,很仰慕你的诗文。他现在就在登州府衙公干,你能不能指导一下他的诗文?” 方重勇微笑问道。 李璘瞥了李白一眼,脸上有不满之色,只是没有发作。 话都说这个份上了,李白只好站起身,对众人行了一礼,随后讪讪告退。 李璘看了看方重勇身边的李筌,见这位是个生面孔。 可方重勇又不肯介绍,他只好压下内心的疑惑,对方重勇说道:“方节帅的信,孤已经看过了。节帅说孤应该来登州当面详谈,所以孤就来了。” “有些话,书信中不便细说。 本帅只是想问殿下一句,对长安那边发生的事情,对于李琩弑君之事,如何看待?” 方重勇收敛起脸上的笑容,正色问道。 如何看待? 李璘跟韦子春二人对视一眼,心中暗暗庆幸。 来之前,李璘便已经跟幕僚之间商议过了,也揣摩过方重勇可能会说什么。这个问题,当初李璘与韦子春就对答过,早已跟幕僚圈子里的人达成了共识。 “杀父弑君,人神共愤。孤虽远在齐州,却无时不刻想着杀回长安,拨乱反正,将李琩这个乱臣贼子给碎尸万段!” 李璘慷慨激昂说道,不住的捶打着桌案。当然了,父亲被杀的悲伤是没有的,问鼎九五之尊的机会,则让他兴奋不已。 “李琩虽然弑父,但他现在仍然是天子。殿下有拨乱反正之心,固然让无数忠臣良将们宽心。 只是,灰尘不扫,不会自己离开,殿下可有除残去暴之良策? 又或者只有杀贼之心,却无回天之力?” 方重勇漫不经心的问道,话说得非常慢,生怕永王李璘听不明白。 李璘不动声色对一旁的韦子春使了个眼色,后者对方重勇叉手行礼,叹息说道:“李琩有强兵在侧,又有朝廷百官替他遮掩暴行。我等有杀贼之心,却无回天之力,让方节帅见笑了。” “是啊,天平军下辖兵马不过万,又无良将,维持三州之地已经非常不易。西进长安,实在是力有不逮呀。” 李璘也是在一旁长吁短叹,跟韦子春二人一唱一和。 其实那几个字已经在嘴边了,但这两人就是压着不说,等待方重勇开口。 “唉,宣武镇再怎么说,也是听命于朝廷的藩镇。李琩虽然残暴不仁,但始终都占据大义,节帅与麾下将士也无法违抗其军令。 节帅啊,宣武镇与天平镇毗邻,将来若是天子下令讨伐永王殿下,只怕银枪孝节军要为先锋。 到时候您可要放殿下一马,不能做那亲者痛仇者快之事啊!” 一旁看戏许久都没说话的李筌,忽然开口“劝说”方重勇道。 “李司马所言甚是啊,到时候某必然下令网开一面,留出安全通道让永王殿下离开。” 方重勇微微点头,跟李筌一唱一和。 李璘有“僚机”,他也有呀!而且这个僚机同样很能说。 “天子暴虐无道,节帅怎么可以助纣为虐?” 韦子春质问道。 “诶,话可不能这么说呀。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李琩再暴虐,他也是登基了的天子啊。 连永王殿下都不肯为父报仇,不肯举起义旗拨乱反正,我等臣子又怎么能站出来呢? 拿着朝廷的俸禄,多少也要为朝廷办点事,这才是忠君之道吧?” 李筌不紧不慢的替方重勇解释道,语气平静而随和,却是让李璘和韦子春二人一拳砸在棉花上。 李璘这才察觉,他有件很关键的事情没有做,那便是:发讨逆檄文。 不发檄文,外人怎么知道你究竟是个什么态度? 不发檄文,你爵位虽然是永王,但官职却是朝廷任命的天平军节度使呀! 藩镇便是为了拱卫中枢而设,你心里怎么能想着造反呢? 以忠君的角度来看,你应该无条件拥护李琩才对啊! 如若不然,你现在就该发讨逆檄文,与朝廷割袍断义! 现在李璘没有发檄文,无论他内心怎么想的,对外人怎么说的,都不能代表他秉持着讨伐朝廷的想法。 连檄文都不发,你说个鸡儿说啊! 李筌这番话可谓是一针见血,把方重勇不方便说的话都说了出来! 现在转了一圈问题又回来了。 李璘正是为了发檄文,才需要方重勇的鼎力支持,无论是精锐的银枪孝节军,还是宣武镇六州,都可以极大加强他的实力。 然而,不发檄文,方重勇又表示不知道永王在此商议“大事”,究竟只是发发牢骚呢,又或者只是随便闹着玩呢? 依旧不肯表态鼎力支持。 这样就陷入了“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死循环。 韦子春与李璘再次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 事情果然朝着最不想看到的方向在发展。 方重勇就是油盐不进,只要李璘不给承诺,他就一直打太极,不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这时候,谁求着谁,谁离不开谁,就变得举足轻重起来。 方重勇的选择很多,而李璘的选择却很单一,除了宣武镇和银枪孝节军外,他真的没有太多选择。 谁更弱势,一目了然。 其实,哪怕方重勇再傻,他看到李璘带着幕僚来了登州,也明白谁更着急了。 既然已经来了,那肯定是李璘更急。无论这场谈判李璘耍什么花招,都无法掩盖这一点。 “方节帅,如今大唐正值生死存亡之秋,请你务必助孤一臂之力,拨乱反正,除残去暴,重现大唐荣光啊! 得你之助,孤便立刻举起义旗,发檄文讨逆!” 李璘俯下身,对着方重勇深深一拜。 “使不得使不得,殿下快快请起。” 方重勇连忙上前将李璘扶了起来。 他握住这位皇子的双手说道:“弑父杀君,倒反天罡。李琩失德,不配为天子。某与银枪孝节军众将士,宣武镇治下百姓,皆愿意奉殿下为主,高举义旗,讨伐无道朝廷。” 成了! 李璘与韦子春绷着的脸立刻化开了,二人皆大喜过望! 紧接着,方重勇又开口继续说道: “汴州富庶,四通八达,又是银枪孝节军的驻地。殿下不必回齐州了,明日便随下官前往汴州。登基大典,要开始筹备了,实在是耽误不得。” 哈? 李璘跟韦子春都吓了一跳,他们只是要举起义旗啊,这登基称帝又从何说起? “方节帅,发讨逆檄文是应有之意,只是,这登基大典是怎么回事呢?” 韦子春疑惑问道。 哪知道方重勇非常淡定的摆了摆手说道: “殿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 追随殿下的人,也希望您是九五之尊,代天牧狩。这样从龙者才会越来越多。 长安百官掩盖李琩暴行,助纣为虐,您又怎么能和他们妥协呢? 您在汴州登基为帝,以此为根基徐徐图之,三年不成就五年,五年不成就十年。 您安心,追随您的人受到封赏,他们也安心。 如此进可以入主长安,退亦不失割据河南,岂不是两全其美?” 无论是韦子春,还是李璘,都没想到方重勇居然把话说得这么直白,几乎是不加掩饰了。 方重勇是生怕李璘驽钝听不懂话,直接连一块遮羞布都不要了,将诉求提了出来。 你不登基称帝,跟着你混的这些人,他们的身份会不会很尴尬? 不称帝,你能拿出多少钱来打赏他们?你又能出什么官职来封赏他们?你要以什么名义对掌控下的州县收税? 如果你自己都只是一个亲王,只是担任天平军节度使的宗室近亲,那你又能给你的手下带来什么? 你又有什么资格给他们封官? 这可不是什么“拨乱反正”之类的口号可以糊弄过去的! 哪怕是韦子春,此刻都不敢站出来反对方重勇的提议了。因为拒绝这个提议,就是背叛了永王麾下的幕僚群体。 缓称王的话,只怕人心不服! “只要殿下同意,下官……不,微臣便要重建开封城,在汴州营建新都。开祭坛准备祭天仪式,拟定百官人选,并在此宣誓讨贼,发檄文昭告天下。 殿下,您以为如何呢? 这世间称呼为殿下的人太多,还是不如叫陛下顺耳。” 方重勇直截了当的说道,也等于是开出了自己的条件。 发檄文却不登基称帝,你发个鸡儿呢,长安那边下个圣旨,你的手下就要跑光了! 方重勇给李璘指了条“明路”。 “如何?” 李璘凑到韦子春耳边压低声音询问道。此刻他的内心极为复杂,而后者心中也是天人交战。 不得不说,方重勇的提议,真是打在了七寸要害之上。 大家跟着李璘混,虽然口中叫着“殿下”,其实都是希望混个从龙之功的。要不然,当一个亲王的幕僚,能施展什么抱负,又有什么意思呢? 如果李璘不称帝,长安那边一道圣旨下来,给李璘身边的臣子封官,到时候谁还愿意留下来呢? 或者说以什么名义留下来呢? “殿下,方节帅之言……确有道理,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韦子春小心翼翼的说道。他已然明白,如今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再也无法回头了。 既然要上,那就抛去一切杂念,勇敢的上吧! 犹豫只会败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