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章 唱片已死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沈沫之前在电视台制片部门实习过。 参与过不少纪录片的拍摄,也参与过综艺的录制… 如果不是为了弟弟,她肯定继续在电视台发展… 《太白金星有点烦》、《云间有个小卖部》大卖后,沈言说了"我想发专辑,需要一个经纪人",然后姐姐就辞职做了他的专属经纪人! 帮他组建了个人工作室。 虽然说当时的沈言也算小有名气,但毕竟是新人,跑宣传、拉媒体资源,基本都是姐姐处理的… 当然,结果很好,《追梦赤子心》全国发行之后连续四个月在大陆地区销量第一位,轰动全国媒体! 年底时候,沈言直接拿遍了各大音乐颁奖的最佳新人。 类似什么"音乐风云榜"、"东方风云榜"、"亚太音乐榜"、"中国歌曲排行榜"、"腾讯星光大典"之类的… 你要说这些颁奖全都是水货…确实挺水的… 但沈言确实靠着《追梦赤子心》拿到了怪物新人的称号,也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一直有剧组联系沈言,邀请他出演角色… 他是新人,而且是学表演的新人,片酬不会很高,关键还很有名气… 包括《步步惊心》最开始也是邀请他出演角色,演爱新觉罗·胤祥,就是十三阿哥,沈言明说了自己不演清宫戏,但还是接了音乐工作… 都被他拒绝了! 一方面他不太想演戏,另一方面…这帮人开的片酬…确实不咋看得上! 是,有不少不错的剧本… 但他又不想做什么顶流演员。 姐姐也惯着他,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从不会强制要求他必须要干什么。 现在,他想做导演,那就帮他联系制片公司… …… 第二张专辑配合着第四本小说同时发售… 上市五天,专辑销售量超过30万,小说《解忧杂货店》销量过50万! 估摸着,《解忧杂货店》的销量超过100万问题不大,至于专辑嘛… 最多也就50万… 因为只弄了50万张… 但销量已经超过了李宇春的《会跳舞的文艺青年》,暂列年度第一。 主要看下载量——《爱一点》专辑下载量、收听量各种霸榜… 真正意义上霸榜——新歌榜,从第一到第十,都是《爱一点》… 所以,沈言是有底气做导演的… 他具备做导演的最基本条件:能找到愿意投资的电影投资人。 事实上,沈言微博宣布要做导演之后,不少投资人都联系过他… 但他…不太看得上! 或者说对方提的条件,他不喜欢… 比方说柴智平就说了可以帮他做制片人、监制,条件是用她的艺人… 哦,柴智平号称弯弯偶像剧酵母,一手打造了《流星花园》还有F4,最近又跟九把刀拍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捧出了柯振東… 原时空,北上来内地发展,跟各大电视台合作,参与制作了《海派甜心》、《小菊的春天》、《彩虹甜心》之类的剧集,后来跟郭景明合作了《小时代》… 即便后来卷入了刑事案件——《京华时报》2014年的一篇报道,说过柴智平依靠行贿而让弯弯艺人在中国大陆的制作剧中有更多的出演机会。 即便她现在拉了,但依然跟很多平台有联系,最典型的例子,爱奇艺的太子爷官鸿就是柴智平一直在捧… 官鸿真的是一个神奇的演员,拿了无数大制作男主,又扑了无数大制作,但依旧被捧得莫名其妙的艺人… 呃…沈言不太愿意跟弯弯人玩。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在他看来,双方属于你死我活的斗争状态,不能做到“相逢一笑泯恩仇”,那就必须“把革命进行到底”! 更何况,你踏马塞人… 老子拍戏,你塞人? 开什么玩笑? 都重生了,拍个戏还用来捧别人? 那也太没牌面了! 果断拒绝。 …… “专辑…现在挺难卖的,数字时代了,大家都用手机、MP3听歌…我觉得再过几年,专辑很可能成为歌手的衍生品…” 上海,抵达上海之后,沈言接了搜狐娱乐的采访,聊起了专辑销量。 “音乐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看不到,也摸不着。 除了去音乐节、演唱会和livehouse现场听,实体专辑其实是唯一值得信赖的载物了!” 搜狐娱乐显然是有备而来:“这次买专辑的,基本都是一些死忠歌迷…她们效仿之前的杨蜜粉丝,有一些甚至买了好几千张!你知道这个事嘛?” 沈言挠了挠头:“我知道…我也劝过她们不要这么买专辑…但人家直接截了银行卡余额…还说了要么给你一辆保时捷,要么买你专辑…我不想要保时捷…” “看来你的歌迷很有钱啊!” “都是学习的韩国偶像那帮打榜方式…我也劝过她们不要乱花钱…” “他们怎么说?” “她们说粉丝的事,你就别管了…”沈言摊手:“那我就不好管了!” “前段时间我采访宋柯老师,宋柯老师说现在没几个歌手发专辑,出一张专辑基本都是在亏钱买卖…你觉得粉丝经济能不能改变这个现状?” 宋柯是中国唱片业风云人物,经历了独立唱片公司阶段、国际唱片公司进入内地阶段、数字音乐浪潮以及选秀歌手热潮。 开办了独立唱片公司麦田,推出了朴树; 后与华纳唱片公司联合,推出朴树、汪峰、孙楠、金海心等歌手的优秀专辑,旗下还曾有众多知名歌手,如满文军、沙宝亮、黄征、阿朵等。 当年朴树的《生如夏花》、周迅的《夏天》也曾铸就商业辉煌,近年来为李宇春打造三张专辑再迎高潮。 在数字音乐热时力推刀郎,后又出任超女评委。 不过,今年宋柯称不再签约歌手并抛出“唱片将死”的论调,引发业内争论。 “不太可能!” 沈言摇头:“谁都看得出来,互联网马上要进入手机移动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不会有人专门买唱片了!《爱一点》也只发行了40万张…现在销量已经超过30万张,估计之后也不太可能突然暴涨…但我跟我所有的歌迷有个约定,就是以后出专辑或者EP,至少会发行一万张实体…” “那你觉得华语音乐的前景在哪?” “…我哪知道,我就是一歌手!” “…聊点别的,”搜狐娱乐的记者转移话题:“听说你在筹备一部电影?是要自己做导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