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当亡国君,搬迁山海关立新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8章 裁军,兵贵在精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校场。 独臂将军,山海关游击将军彭兴旺指挥着新兵演练。 目前新兵营已有五千人。 李策站在台上,面相威严。 旁边陪同人员有卫四方、苏定边、彭兴旺等军中将领。 虽然跟前几个月相比,这些新兵蛋子有了很大提升,但身上缺少了一股杀气和狠劲儿。 说白了,就是因为没上过战场杀过人。 卫四方见陛下面色逐渐阴沉,心里咯噔一下。 “陛下,几月来,彭将军日夜呆在新兵营,严加训练,这批新兵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李策嗯了一声,不冷不淡说道:“立即召集五百骑兵。” 卫四方不明所以,但还是当即命五百骑兵严阵以待。 “吩咐下去,一会儿让他们向骑兵营发起冲锋。” 啊? 卫四方目瞪口呆,“陛下,这……” “朕要试试他们的胆量如何,没有胆子,可上不了战场,杀不了敌人。”李策淡淡说道。 卫四方心里突突的。 卧槽,这种练兵方法,还是头一次见。 不愧是陛下。 此时,新兵的演练已经结束,五千人整整齐齐站在台下。 彭兴旺单膝跪地,“陛下,新兵营演练完毕,请陛下训话。” 李策嗯了一声,冷冷看着一张张陌生的脸庞。 可新兵看他,却是满眼炙热。 陛下给家里分了田地,还只要两成租子,简直是观世音转世。 这样仁慈的陛下,怎能让人不爱。 投身军营,就是为了报恩,为了保卫家园,保卫父母妻儿。 李策开口道:“军人的天职是听指挥,朕现在命令你们,站在原地不要动,无论发生什么,都不允许动。” 五千新兵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校场顿时陷入安静。 一炷香后,五百骑兵集结完毕。 不明所以的新兵们看着他们,一脸懵逼。 突然,骑兵朝新兵冲击过来,而且速度越来越快,仿佛将这五千新兵当了敌人。 五千新兵都吓傻了。 他们这是第一次见到骑兵冲锋。 虽然只有五百骑兵,但四蹄如飞,气势如虹,踏得大地尘土四溅,仿佛大地开始微微战栗。 狂乱的马蹄声仿佛万千洪钟齐鸣,震得新兵耳鼓生疼,灵魂都为之颤抖。 骑兵的速度越来越快,如离弦之箭,风驰电掣般冲向五千新兵,那磅礴的气势,仿佛要将新兵碾碎踏平。 新兵手心里全是汗,小腿肚子都抽筋了。 他们本能地想跑。 而且,真有几百人抱头鼠窜。 但更多的人保持了理智,努力控制住身体,保持不动。 这肯定是陛下对自己的试探,不能跑,绝对不能跑,跑了就什么都没了,父母也会对自己失望。 闭上眼睛,咬牙挺着。 就在骑兵马上就要撞上新兵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 李策冷冷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呵呵,还是有人跑了。 别说几百个人,就是有一个人逃跑,他也不满意。 负责练兵的彭兴旺更是羞愧地恨不得找地缝钻进去。 陛下刚才明明说了,无论发生任何事,都不允许动。 可他娘的几百人抗旨不遵,逃跑了。 真要上了战场,几百人的逃跑很有可能会带来一场溃败。 扑通一声,他跪在地上,羞愧说道:“是臣没有训练好,请陛下降罪。” 李策没有理会他,而是冷冷说道:“凡逃跑着,连同父母一律遣返原籍,永不得参军。” “未逃跑者,正式成为我大魏军人,朕赐番号,新一营。” 说着,李策让廖永忠拿出一面军旗。 这面军旗是红色的,上边绣着一条金色的飞龙。 在靠近旗杆的一侧,写着一行字:大魏陆军新一军新一营。 在春风的吹拂下,红旗迎面招展,猎猎作响。 李策郑重把旗帜交给苏定边。 “苏定边,今日起,你就是新一军总兵,朕希望你把新一营带成嗷嗷叫的狼崽子。” 这是李策为自己打造的嫡系军队,当然要交给最信得过的人指挥。 大舅哥无疑是最佳人选。 苏定边跪在地上,双手接过红旗,面色严肃浓重。 “臣遵旨。” 卫四方、彭兴旺等人一脸羡慕。 新一军新一营,是陛下嫡系中的嫡系,能成为第一位总兵,青史留名不再话下。 尤其是彭兴旺,羡慕的同时,心里还有些吃醋。 新兵是他训练的,最后的总兵却是苏定边的。 这不是给别人做嫁衣吗。 难道因为自己只有一条胳膊,陛下觉得自己不行了? 或者,陛下任人唯亲。 授旗仪式结束后,李策在卫四方的陪同下,离开了。 彭兴旺拉住廖永忠,塞过去一袋银子,低声说道:“廖公公,看陛下脸色,似乎对末将有不满,末将是不是做的不够好?” 廖永忠呵呵笑了笑,“陛下亲眼见过苏将军上阵杀敌,至于彭将军,别说陛下,咱家也没见过。” 彭兴旺恍然大悟。 明白了。 原来不是陛下对自己有意见,而是因为没上过战场。 等他再想跟廖永忠讨教的时候,发现廖永忠已经追陛下去了。 此时,卫四方心里也不是滋味。 陛下把新一军的番号授给了新兵营,说明陛下并没有把关宁军当成自己的嫡系。 自己为了大魏朝,尽心竭力,出生入死,为何陛下对自己还是心存芥蒂? “关宁军改革如何了?” 李策突然开口,打断了卫四方的思路。 “启奏陛下,自从实行供给制后,军卒的战斗积极性大幅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实话实说,有一点是不好的。” “哪一点?”李策问道。 “关宁军早年对匈奴作战,胜少败多,对匈奴留下了心理阴影,所以上了战场,多少有些怯战。” “请陛下放心,臣一定想办法,继续提升关宁军的战力。” 李策想了想,说道:“实在不行,就裁军,把有怯战心理军卒全部裁掉,只养精兵,宁缺毋滥。” 卫四方一怔。 裁军。 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这年头,无论杜公明,还是阿史那,都在想着怎么招募军卒,壮大力量,陛下却要裁军。 简直离大谱。 万一裁掉的这些人跑去投靠了匈奴,这不是此消彼长吗? “陛下,恕臣直言,臣以为不妥,山海关现有总兵力不到十万,跟匈奴和杜逆比,本就处于劣势,此时再裁军,对我大魏中兴不利。” 李策坚定地摇头,“朕还是那句话,兵贵在精,而不在多。” “关宁军该怎么裁,你回去写个章程呈上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