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代,从陕北知青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章 小说梗概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村支书先是愣在那里,才问道:“你要这么多干吗?” 二十张的书信? 信封也装不下,写这么长的信,这小子是要干吗? “村支书,我是打算写点东西给报刊投稿,看看能否选上。”代志平也不藏着,说了出来。 不说不行呀,不说人家不给信纸,说不定以为是破坏分子子呢。 再说这事尽早会知道。 “写文章?”村支书一听正色地看着代志平。 “对,就是文章,我想把我们的一些经历写成小说,给报社投稿。”代志平说道。 “好吧,写文章是好事,二十张够不够?” 村支书是老革命,在他看来,他这辈子就是吃不读书的亏,所以对读书人向来是非常尊重。 一听代志平要写小说,那是重要的事,于是给了代志平三十张纸。 村支书还把自己一瓶墨水让代志平拿走。 他平时都是用铅笔记工分写东西。 墨水用的时间不多。 “谢谢支书。”代志平感激地提着红薯离开。 回到知青点,把红薯交给秦芳,他是知青点的出纳仓管员,管理粮食。 现在的每一粒粮食都要计划来。 每餐吃多少,都用称称。 回到知青点,代志平拿出自己钢笔出来开始清洗。 黑白钢笔。 笔帽是银白色的钢帽,笔身是黑色的塑料。 钢笔长时间不使用,墨水会凝固,出水不通畅,所以长时间不使用的时候,在使用之前要彻底清洗干净,让钢笔书写起来顺畅。 此时大概是晚上九点左右。 大家睡在炕上,已经睡着。 代志平用碗装了碗水,把钢笔拆卸成零件浸泡在碗里。 顿时清澈的水瞬间变得浑浊起来。 “帮主,干吗呢,大半夜的不睡觉?”谢茂带被吵醒,把头伸出被窝有些不耐烦地问道。 “洗一下钢笔,你睡吧。“代志平说道。 “可别太晚,麻油也是要钱的。”谢茂带说完,继续睡觉。 代志平洗好了钢笔,捏着钢笔肚吸了一管墨水,试了一下。 顺畅。 “写什么呢?”代志平提笔开始琢磨。 主角是知青,这是肯定的。 现在上山下乡热呀,流量大呀。 根据资料记载,从1968-1978年整整十年期间,共有将近2000万知识青年到农村里劳动。 2000万呀。 这是目标读者,再加上城里的青年,那流量更大。 主角身份确定为知青。 第二个问题,主角从哪年开始的上山下乡? 第一年开始,才有代表性。 第一年开始都是自愿的,到了后来就不是了,当然也有小部分是自愿。 就是1968年下乡的知青。 时代背景、人设都想好了,于是开始写梗概。 受众是青年人,爱情是少不了的元素。 当然了,整个小说要有正能量,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主线是一个燕京知青到陕北贫穷的山沟里插队落户,从一名皇城根下四九城顽主到陕北农民两种身份的转变,讲述了发生在主角身上的一件件事情,来体现主角思想上的前后转变。 代志平边想边在纸上刷刷写了起来。 “代志平你怎么还没睡觉,麻油不要钱买呀?”正当代志平写得入神的时候,听到纪晓雯那大嗓音从外面传来。 “马上就睡。”代志平说道。 “赶紧的,我可先说清楚,用完你们的麻油,可别向我们借,到时候你们就像蝙蝠那样,靠雷达定位吧。”纪晓雯边说边走了起来。 “写什么呢?”看到代志平写得满满一张信纸,看到正中间的书名,“写小说呀,拿来,我看看。” 没等代志平回答,纪晓雯抽了起来,然后吹灭代志平的麻油灯,说道:“睡吧,不要浪费麻油。”说完走了。 这妞劝我们别浪费麻油,她却拿回去看,难道你们看就不用麻油了? 这简直就是家用电器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个。 早上被许如彪叫醒。 许如彪就像是大家的家长一样,每天五点多钟起床,煮早餐,做好早餐后跟大家上工,早工一个小时左右,回来吃一点早餐,接着上工。 现在生产队的作息时间,每天“五歇工”,即早上七点左右出早工,干一个多小时,回来吃早饭,算“一歇”;上下午各干4、5个小时,各算“两歇”。 今天工作是给地里挑粪。 大家挑着箩筐排着队,欢声笑语走在陡峭狭小的羊肠小路上。 黄土村生产队,全村16户,属于小村庄的自然村,全村就是一个生产小队,简称生产队。 耕地面积只有200亩左右,其中有旱地、林地、水田等,全村不包括知青在内,68口人,加上六个知青,劳动力46人。 “代志平,你的小说什么时候开始写,我都等不及了。”纪晓雯扛着锄头快步走了上来催更。 “我还没开始写呢,昨天那个是梗概,连大纲都还没有,后面还有细纲,做好这些才开始写。”代志平一边走边说,好像回到了当年在起点被读者催更的感觉。 “啊?这么多手续?”纪晓雯一听又是梗概又是大纲又是细纲的,头都大了,等到什么时候才看到正文内容? “这叫专业,懂吧?”代志平看到对方惊讶的样子心里暗爽,接着吹嘘起来,“我可不是那些半路出道的野路子拿笔就干,这叫计划,懂不?” “嘁,还计划,你能有什么计划。”纪晓雯边走边说道。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做好大纲细纲计划,想到哪写到哪,这哪行,哥们这叫一次到位,懂吗。” “说得你好像写过一样,吹牛。”纪晓雯斜视着代志平一眼。 “某人就是嘴硬呀,不承认也行,到时候你不看就是了。”代志平说道。 “哼,不看就不看,谁稀罕似的。”说完,紧跟在代志平身后。 咦? 代志平突发发现前边起来几个小屁孩,领头的石头手里拎着一只老鼠,有二两左右。 石头是村支书的孙子,今年6岁。 平时跟村里的孩子们漫山遍野的跑,挖野菜呀抓老鼠呀什么的。 可是抓老鼠技术有限,平时很难抓到。 “石头,过来!”代志平招招手喊道。 石头见到燕京来的代志平哥哥叫自己,快步来到代志平跟前。 “志平哥,你叫我?”石头提着老鼠走了过来,身后跟着三个小伙伴。 狼多肉少呀。 代志平看到石头手里的二两左右的老鼠,再看看这么多小伙伴,心里笑着。 “想不想抓到更多的老鼠?”代志平像个狼外婆似的诱惑着大家说道。 大家一听,喉咙蠕动着,不断地吞咽着口水看着代志平齐声喊道:“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