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半道天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41、杀威(三)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盛会的气氛十分热闹,过了一会儿有好的就会送上来给上面的天子看。 其实唐朝之后,诗词之道并没有那么重视,更多被当做一种消遣娱乐,不会像唐朝时候诗写得好甚至能官运亨通,政治上加分。 这与语言文字不断成熟发展也有关系,如今更重视的事文章,特别是议论时事的文章好坏。 不过诗词能体现一个人才学,而且也受许多人的追捧却是不变的。 郭天子看着下方热闹的场面,许多目光都在往他这边探视。 时不时就有相公们叫好,说几句“后生可畏”,“此句不错”之类的话。 郭天子心里其实没那么上心这些事,送上来的好作品都交给身边的范灵韵去点评。 下面的热闹郭天子进不到心里,到现在他脑子里想的依旧是青唐吐蕃的事,毕竟屁股坐在那,脑子里想的都是那些事。 这么看他应该是个合格的皇帝吧....... 几天前赵思民送信回来,董衷已经同意卖两万匹马给他们。 同时送信回来的是皇城司的精干强将,冒着西北的大学一路回来,又两个脚趾被冻伤坏死。 郭天子重赏其百万钱。 他冒道路阻和风雪从西北带回来的情报很重要,许多事赵思民怕自己藏不住被吐蕃人发现,所以急匆匆令其带回来了。 其中包括赵思民被董衷的弟弟威胁,他乘机以此借势要求董衷带他去看草场。 同时还附带了从边境的西关堡开始,一路到青唐城沿途所有的道路,堡垒,牧场,水源,以及他推测的军队驻扎点。 这些都是他靠沿途看见的炊烟数量推测的。这点郭天子在上次战争中也被李虎等人教会了不少。 判断敌军数量及位置,最好用的除了斥候就是靠炊烟数量和留下的粪便。 特别是炊烟,普通村镇的炊烟绝对不会像集中驻扎的军队那样产生大量集中炊烟,所以很好用于判断军队数量和位置。 这些重要情报郭天子都十分重视,一样样看了,特别是其中赵思民特别提到,吐蕃国的宗哥城北段城墙靠东位置被垮塌的山石冲坏的事。 此后他便一直根据赵思民的情报考虑着进军路线,只是这些天事情很杂,思绪很乱,也没什么结果。 过了一会儿,下方又有新作引来一片轰动。 “怎么了?”郭天子好奇问。 “妙一姐的高作,写得很好,众人都在称赞呢。”她说着下面已经送了上来。 范灵韵轻声年念了一遍: “元夕观灯把酒杯,宾朋不倦醉中陪。 一轮丹桂当天满,千顷红莲匝地开。 烟火楼台高复下,笙歌巷陌去还来。 因民共作连宵乐,直待东方明始还。” “这首诗好吗?”郭天子问。 小姑娘点点:“即兴之作已经非常好了,妙一姐才情高绝,逸趣横生,写得生动好看,如果没有再好的,说不准就是魁首。” 郭天子点头,他根本不懂,只会背诗词而已,叫他写那一窍不通。 他便起身,象征性承载:“郡主才情卓绝,此一首写得相当好啊,不愧是女诸葛。” ....... 黄妙一听着官家的称赞,整个人顿如沐春风帮,心中舒畅,脸上笑意再也压抑不住,连连行礼谢恩,谦虚道:“官家谬赞了。” 官家哈哈一笑:“我可没乱说,你这才学要是男子早东华门唱名了。” 她听了更加畅快,心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畅快与高兴。 周围人也纷纷称赞夸耀,如众星捧月般将她围在正中,她笑着应承,那是她从小到大学到的本事,不过更加在意的却是上面的人。 不过令她有些失望的是,他看向高台后发现官家早已坐下,没再看下方,也没注意这里的情况。 而这边游园诗会也在不断进行,河畔路上聚集了大量马车向这边看堵住道路,应该是不少人得到消息官家在这,想来一睹天颜,被禁军划船过去赶走,但很快许多人步行聚集在河岸边往这边张望。 这次禁军没法赶人了,越来越多的人汇聚在河另一边,也向看台这边看来,还有些学子没有入场,却隔河高声念自己的佳作。 一个成都来的学子叫杨中铭的,以一首“十二门开如沸羹,灯光月色逐人行。 春城无处无歌舞,一曲未终天又明。”获得满场喝彩。 蔡相公起身特邀其上座,并让征得天子同意后,派禁军划小船过去接他过来。 杨中铭抱拳四顾,春风得意,顿时令所有人羡慕不已。 天子还亲自接见了年轻人,众人不知道高台上说了什么。 但等年轻人满面红光下来,众人立即围了上去,杨中铭只道官家勉励他明年好好付考,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大家都羡慕不已,更加卖力,想要以卓绝才华令官家看上一眼,而官家这种亲近普通读书人的举动,也燃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斗志。 黄妙一眼里有光,有时她甚至会觉得官家就是尧舜禹汤那样的圣君,他无论做什么总是出乎意料又令人折服。 诗会越来越热闹,好几个才子和太学生都得到官家的称赞,还叫他们去台上说话。 下来的人都说官家平易近人,令他们如沐春风,说了不少勉励的话,令众学子高兴不已。 官家没有一味高高在上,也愿和普通学子交流。 此时已快到子时,大家的热情却依旧不减,看着这样的场面,黄妙一心里高兴,他们家办的灯会从来没这么热闹过。 过了一会儿,步相公也写了一首词念给大家听,他自称拙作,只来给大家看看,想必已经构思一整晚了,现在方才示与众人。 “去年元夜正钱塘,看天街灯火。 闹蛾儿转处,熙熙笑语,百万红妆女。 今年肯把轻辜负。列荧煌千炬。 趁余身未老,良辰美景,款醉新歌舞。” 这一词不愧是相公手笔,称赞声不绝于耳,黄妙一也觉得写得不错,但非她自负,也不过是不错的水平,远说不上多惊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