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半道天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58、将计就计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红木桌椅摆空空荡荡一排排摆放,散发淡淡墨香,讲台盘放一盆苍竹,屋外树影摩挲,微风习习。 这里是国子监教室。 大周的国子监较为开放,即便不是学生也能进来听课。 郭天子看着空荡荡的桌椅,这些都是红木制的,价值不菲,都由国家出钱。 国子监祭酒名叫孔文聘,是很有名望的大儒,今年已经六十二,发须花白跟陪伴天子左右,连解释道:“好教官家知道,学生们也没什么心思,就是觉得委屈而已,自己的东西让那边拿去用了。” 郭天子指了指桌椅:“这些不够他们用吗? 他们的东西?这难道不是国家的东西吗!” “官家,不知者无罪,学生们大多不知朝堂的事,他们没什么坏心眼,也没什么追求,只是一时气上头,行事鲁莽。”孔文聘连维护道。 “你劝他们了吗?”郭天子突然问。 孔文聘虽不是职权官员,但也在官场上混很久了,听官家这么问,也不敢轻易回答,犹犹豫豫。 郭天子目光没有移开,等着他的答案。 孔祭酒犹豫几秒后还是点头:“好教官家知道,老臣劝了。” “那就好,孔卿,你尽心尽力了,去枢密院吧。” 郭天子行驾很快到了枢密院门外,发现围在外面的学生没有一开始说的上百人了,只有稀稀落落十多人左右。 枢密院官家看见圣驾连过来汇报,原来刚才宫里回来的官员传来消息,说官家要过来。 再晓以利害,让他们知道要是官家生气,可能他们苦读半生也没机会考取功名了,而且这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如果无故惊动天子,会影响前程的。 大多数学子也就一哄而散了,只有这二三十还在这不走。 见天子来也不敢怠慢,连过来拜见,随后开始向天子诉苦,说枢密院官员夺走他们的课桌,影响他们的学习。 带头的正是范济明。 这也难怪他敢,如今他父亲是当朝计相,他妹妹是皇帝最宠爱的妃子。 郭天子气不打一处来,历史上那些所谓外戚专权,外戚跋扈,他慢慢也有理解,没有背景的学生也根本不敢来这样。 范济明之前在他印象中也不过夸夸其谈,但还是挺有抱负的一年轻人,没想到居然这么幼稚脑残。 “朕才从国子监过来,那里的桌椅板凳都空着,教室空空荡荡,课桌还是上好红木的,没一个人在那读书学习。”郭天子语气没有一边点波澜的说。 只一句话顿时令方才还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学生们慌了,天子从国子监过来,率先去看过那里情况,他们怎么狡辩争论都没用了。 郭天子看着带头的范济明:“再说那桌椅是你们的?你们出钱盖的国子监,你们买的桌椅!那是国家的财产! 国要守边,要培训军人,用椅子怎么了!你们闹什么!” 几人瞬间就说不出话了,完全没了气势汹汹的架势,眼神闪躲慌乱。 “来人,拿下,全部逐出国子监,永不许考取功名!” 身后铁甲森森的禁军上前,瞬间将这些学生围住。 几人荒乱求饶,毕竟能进国子监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读书人苦读半生,为的就是功名而来,如今不许他们考功名,那人生就完了。 “官家,我们错了,求求你发发善心收回成命吧!”一位四十多岁的老学生不断磕头。 “那你干嘛来,来了又不走!”郭天子质问。 老学生嚎啕大哭,有些自暴自弃的坐在地上,“学生今年四十六了,还没考上功名,就想着走个方便门路。 范师弟家门高厚,父亲是当朝宰相,姐姐乃是官家宠妃,学生动了歪脑筋,盼着能谋求其它什么门路,也就不管不顾了......” 说着他有些绝望的呜呜大哭起来。 面对郭天子冰冷的目光,范济明此时已经完全慌了。 “范济明撺掇你们的?”郭天子问。 不少人都低头点头。 “主谋范济明,目无法纪,鼓动学生作乱,发配充军!”郭天子冷声道。 “官家!”身边的范灵韵忍不住惊呼出声。 郭天子看过去,四目相视,她又忍住不再说,只是眼泪已经在打转。 范济明彻底急了,也看向妹妹,眼神中的焦急表露无遗。 见妹妹一直不说话,他忍不住开口:“求你了小妹。” 他这么一说,范灵韵豆大泪珠忍不住滚落下来,看到面前从小最关心自己的四哥,她只能狠心道:“我嫁入天家,已不是范家的女儿,是官家的伴侣,是天下人的榜样。 君无戏言,何况你们这样无理取闹,耽搁官家的大事,理应受到处罚。” 听到这些,范济明的眼神顿时黯淡下去。 说出这话时,范灵韵心里都在滴血,这也是她今天坚持要和官家来的原因,听说国子监学生闹事,她就隐隐猜到和自己的哥哥有关。 因为他的性格冲动,喜欢谈论天下大事又不像官家那样知道具体的情况,了解九州万方。 可她更明白官家的苦衷,官家为了国家大事做出多少牺牲和努力,为了准备接下来的战事付出了什么,结果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这些跳梁小丑居然跑出来捣乱,无论如何也无法容忍。 她只能忍痛站在官家一边。 范灵韵含泪说完之后,周围随行的宦官、禁军士兵、起居郎等都颇为动容。 郭天子心里也软了一下,还有那四十多岁的老学生也让他感慨,就道:“罢了,军中最近正在补缺书记官,先发配到军中暂领书记官,如果这次回来没事,就饶过你们。” 郭天子最近发现军队中一些中级将领要么识字不会写字,要么遣词造句很困难,出去打仗想写战报,命令,或和其他将领交换信息之类的都写不清楚。 而不少文人不愿意去军队任职,所以配给他们的书记官也水平有限。 他正想怎么给军队补充一批书记官,来加强军队间的情报交流。 现在正好,将计就计,把这些犯错的太学生发配过去,他们也没怨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