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功高震主,女帝逼我叛国投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6章 这是人能够想出来的?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这是人能够想出来的? 假如说修缮河堤劳民伤财,那宁烈这个阻断长河之水令其改道,那就是挖人祖坟灭人一国。 况且这个工程,实在是太大了。 大到就算大燕,也需要很多年才能够完成。 倘若女帝急功近利,那么带来的后果就是整个国家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各种起义接连不断。 但是如果真的按照宁烈所说的做到了,那么其他几个国家的命脉都将握在了大燕的手中。 只要大燕稍微动动手指,哪怕下面几个国家就将民不聊生。 缺水的时候没有水,多水的时候全是水。 怎么不舒服怎么来。 几位大臣的看着女帝怦然心动的样子,不由得心中大叫。 “此时万万不可。” 几位大臣们连忙出声道。 看向宁烈的眼神中充满了怨念。 “宁将军的这个计策堪称举世无双,可是不提大燕能不能承受,单单是派出人力物力去上游,截断长河之水就要耗费无数的精力,更何况长河之水一段断流,下游的百姓就将面临无水可用的境地。” “而且那肆意奔腾的河水难道只会在草原上奔流吗?他又需要多少年才能够冲刷出来新的河道?这期间洪水又将去哪里?最终还是大燕受灾。” “这件事看似美好,其实背后处处都是危险陷阱。” 一名大臣上前一步义正言辞道,眼神中满是埋怨。 “更何况其他几个国家他们也不会坐视不理,在他们发觉这件事情之后,必然会出兵前来制止。” “到时候又是一番鏖战。” 老丞相此刻也颤颤巍巍的走下高台。 “草原之上,本就不属于我们的领土,那里处处都是危机,想要在那里截断长河,不知道需要多少民夫,又需要多少军队。” “况且一旦决堤,这些人很有可能都回不来了,届时又如何去修新的河道。” “此事虽然有天大的好处,可是我们所付出的代价也太过惨重了。” 但有人反对,自然也有人赞同。 “此事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天下纷纷,已经数百年过去了,如今的百姓急需想要真正的和平,倘若按照宁将军所说的修建出来一个河道,就能够卡住其他国家的命脉,无疑是对大燕一统天下最大的帮助。” “更何况事在人为,难道不修缮新河道,就能够避免死人了?” “尔等只会左顾右盼,为了这等千秋大业,就算多死一些人又有什么区别。” “不错,长河又不止流经我们一个国家,他一旦决堤,虽然首当其冲的是我们,可下游的其他几个国家也会受到影响,既然如此,为什么非要让我们自己受苦受累?所幸大家一起下水。” 宁烈站在中间无辜地摊着手,听着周围百官的议论。 随着辩论的越来越激烈,各位大臣们也炒作了一团。 甚至有几名大臣此刻已经撸起了袖子,准备动手了。 看着这些彪悍的文臣们,宁烈不禁在心中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当然,表面上宁烈始终是满脸无辜的样子。 正所谓是有伤天和,但不伤文和。 自己只负责提出计谋,但真正的实施就不要来找自己了。 可不可行,怎么行,那不是宁烈该考虑的事情。 听着周围纷纷扰扰的声音,女帝此刻也回过神来。 仔细盘算了一番宁烈这个计策看似十分的好,可是想要做到代价太过惨重了,不由得叹息了一声。 “好了。” 女帝轻声呵斥,周围原本扯着嗓门在怒吼的大臣们瞬间鸦雀无声。 “当今天下纷纷扰扰,诸国之间争执不休,在此时此刻劳民伤财,实在是不适宜的。” “但宁将军所出的计策也确实有可取之处。” “户部尚书,工部尚书,你们随后写一个折子,就此事商论一下,其他人先退一下吧。” 女帝眼眸轻轻瞟了一眼宁烈,随后转身离开。 宁烈被女帝这一眼看的心里直打鼓。 眼看着女帝转身就走,也连忙跟了上去。 其他的文武百官眼看着主事的人都走了,就连挑起事端的宁烈都悄悄溜了,也不由得泄了一口气,相互瞪了一眼扬长而去。 女帝来到了后花园,看着满园的枯萎的花草,良久才转身看向宁烈。 “你从来没有让我失望,无论是边疆的战事,又或者是朝廷中的政务,你都能够给出来一个相对不错的解决办法。” “大燕有了你才是真正的兴盛之兆。” 女帝绝美的容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晶莹透亮的耳朵仿佛透明的一般。 宁烈心却提到嗓子眼上,欲抑先杨,这个方法宁烈懂的。 果然下一刻女帝脸色一变。 “不过今天朝堂之上,你所提出来这个计策是否有所不满?” “你明不知道国家如今拿不出来半点银子,就连修缮河堤,都是阵咬牙决定下来的,偏偏又出了这样一个劳民伤财,兴师动众的计策。” 听着女帝的话,宁烈瞬间蒙住了。 “陛下,微臣绝无此意。” “此计确实是上上之选,我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做的决定。” 女帝眼眸死死盯着宁烈:“从草原之上截断,长河之水,修新的河道,从而逼迫其他国家也挖掘新的河道,同时兴建水库,拿捏下游诸多国家的命脉。” “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大工程,不仅劳民伤财,还要死伤无数的百姓和军队。更会引得诸多国家的敌视,联合起来对大燕进行攻击。” “难道这不是你的不满吗?” 宁烈这怎么敢承认,连忙摇摇头。 “陛下,雷霆雨露都是君恩,末将怎么敢对陛下不满,陛下不以臣卑微,自草莽之中拔浊而起。末将感谢还来不及,怎么会对陛下心生不满。” “这个计策确实很难,但也绝不是没有半点的机会。” “如今眼下就是一个天赐的良机。” “河堤有一处泄漏,引得几百万百姓流离失所,这些人就是上好的工人。” “难道朝廷就这样平白无故的养着他们?” “朝廷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