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养夫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 第1章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开德三十五年,时值七月,宫墙顶的天儿晨霞退却,明晃晃的日光倾泄,早朝方毕。 一行身着朝服,手执笏板的官员自大殿鱼贯而出。 朝服层叠累赘,在逐渐闷烫起来的空气中,官员后背已然生出了些汗。 不过好在是今日东南私盐之事了结,主理此事的官员事情办得漂亮,龙颜大悦。 虽升职之事未曾落在自己头顶,可那龙椅上的人高兴,一众臣子朝会也松快些。 此时三五结伴的官员低声细话,下值后是前往安华楼用些新出的果子,还是前往寒天阁饮冰消暑。 未得结论,身侧飘过一阵清风,一道健挺的身影从中快步穿行而去。 “祁大人协助公爷妥善办理私盐,事结不单得公爷亲自举荐,连陛下也对他颇为赞赏,一跃从地方的五品盐课提举升至吏部。时年不过而立,前途无量啊!” “如此风头,却也不见露出几分笑来,如今后生,真叫人瞧不出所思所想呐。” 几名官员望着从旁而过远去之人,身形伟岸。 他眉骨高高,相貌英俊,不见意气风发之态,反倒是眉间隆着抹散不开的阴霾哀愁,叫人觉着难以接近。 “嘶,我倒乍然想起,闻说这祁大人的夫郎身体不太好,似乎已是强弩之末,不知真假。” “并非虚传,萧大人府宅与我同一巷中,是常见有医师进出。他总谦恭亲身送大夫出府门,每每神色不见松愉。” “他一路自地方上来,难为今时地位还守着病妻初心不改,倒是个痴情之人.........” 祁北南从皇城出去,自东华门外一矮身子上了辆马车。 他方才升职,皇帝感念他办理盐案劳苦,特许了三日后再前往吏部叙职。 下了朝,便不必同其余官员一般前往当差处处理公务了。 虽不必当值,但合该去一趟靖国公府,此次盐务公爷与他有提携之恩。 但祁北南一抬下巴,还是叫车夫先往自家宅子走。 他心中挂记着人,哪里还有甚么心思去细细周全官场上的事儿。 昨儿夜里萧元宝咳嗽气虚了半夜,天快亮时才堪堪睡下,瞧着那愈发轻薄的身体和苍白的脸色,他前来上朝时皆是满心惴惴。 这些时月里大夫来了好几拨,却是没有一个诊断是称心的,他惶惶觉着一切好似是场阴暗潮湿的噩梦。 祁北南拘在小小的马车中,有种难以自控的焦躁烦闷,他抬手挑高了些帘子,催促车夫快着些。 待着一路从宫里回到府宅门口时,他内里的衣襟已被汗浸湿了个透底。 祁北南心事重重的垂着眸子下车,方才落地,鼻尖忽而飘来阵淡淡的薄荷兰香。 一张叠的齐整的帕子落在了他的额间,轻轻揩去了汗珠。 “天气热了,车行里也忙碌,咱唤新做的车今日总算送来了。瞧着车厢窗子都比这辆大不少,官人往后上朝不会再那般闷热了。” 祁北南抬眸,便对上了一双柔和而又内敛的眸子。 萧元宝相貌并不绮丽艳绝。 他发丝细软,眉色浅淡,是那般宜室宜家,教人舒适的长相。 说话咬字也不疾不徐,让人静心。 只是病弱之人,有些瘦得脱相了。 “你........” 祁北南一时惊的说不出话来。 看着衣发整齐,面色甚至微微有些红润的人心疼的给他擦着汗,与他出门早朝前见着气弱游丝的模样,简直判若两人。 祁北南有些恍惚,抬手捉住了身前的手腕子。 若不是那手腕几近皮包骨头,似乎稍稍用力就能将其折断,祁北南当觉着时间倒回了他初做官时。 彼时萧元宝精神尚好,日日如今日这般在宅子门口翘首以接下职的他。 两人总相携着一并愉然回屋,祁北南说着官场上无关痛痒的事,而萧元宝亦与他说家里的琐碎。 如今再见萧元宝精神焕发的从病床上起来,祁北南有着说不出的惊喜高兴,可心中却隐隐弥漫着一股不好的感觉。 萧元宝面对他惊疑又不安的神色,笑着说道:“新寻的大夫医术了得,今早喝了你熬的药,我感觉好多了。” “不仅精神可见的好了起来,身上有了力气,下床走动也容易。我遣灶房的人一早去菜市里挑买了新鲜的菜蔬,还做了几道你喜欢的菜。” 他徐徐说道:“不过有些日子没进灶房了,也不知手艺生疏了没,你进屋尝尝看好不好。” 祁北南听闻有所好转,本想立即细问身体的事情,可听说他不仅起了病榻,竟还做了菜,不由得惶然。 这几日何来新医师,药也不过旧药方。 祁北南强拾起个笑,握住萧元宝发凉的手,抑制住哽涩的喉咙:“那我今日有口福了。” 他携着人往宅子里走:“上了这许久的朝我腹里早空了,盥洗一番便吃饭,咱们吃饭。” 祁北南换了身轻薄的常服出来。 雕花儿的桃木圆桌上已经摆好了饭菜。 一碟子配有蘸料的凉白肉,一叠雪菜嫩笋尖,一碟苦藠焖茄子。 外有香油拌豆腐,辣卤玉棐。 都是以前在地方上做官时,素有吃的简易家常菜。 祁北南擦干手,坐到桌前,眸中有水光闪动。 他不敢抬头看向萧元宝,语气有些凝涩。 “我早想吃雪菜了,灶上总不做。” 萧元宝正欲开口与他说话,却忍不住喉咙的咳嗽。 他连忙用帕子掩了嘴,克制的轻咳。 帕子再从嘴边移开时,上头却多了朵刺目的血色海棠。 他镇静的把帕子捏紧放进了袖子里,抬手止住欲轻抚他后背的人,转柔声道:“那今儿多吃些,我以后常给你做。” “这雪菜瓮的好,是城北吴家铺子的。还是头次在他们家买,看看味道如何,要是好,往后就在他们家买。” 萧元宝往祁北南的碗碟里夹了一筷子雪菜笋尖,笋掐了尾,余下的半截格外的脆嫩。 祁北南连菜带饭一并用了,饭菜一如往常的可口,他却味同嚼蜡:“味道是不错,不过比以前咱在磷州时自瓮的还是差了些。” 萧元宝道:“那得了空买些新鲜的青菜咱自瓮,我见灶上有两口大空坛子没用呢。” 祁北南心中知晓或是不会再有这空了,可听到萧元宝说起这些,他总觉着日子还是一样的安乐:“好,到时我与你一并去。” 萧元宝笑:“你才升了职,哪得闲去办这些琐事。” “农桑是生计大事,吃喝是最要紧一环,怎能叫琐事。便是不得闲也得挤些闲出来,更何况我喜欢与你一起去买菜。” “行~都依你。” 萧元宝思索道:“不过得寻个休沐的日子去,早起上菜市才能选得新鲜的,下值过去余下的菜都不好了。” 祁北南夹了一箸儿菜放在萧元宝碗里:“这几日都休沐,岂不是正合适。” 两人相视一笑。 于是也不顾忌什嚒饭桌上的礼数,说着这三日休沐要吃什么,买什么,用什么等琐碎的计划,吃了好一会儿子的饭才将事情定下。 饭罢了,食困,便躲到后院儿里头乘凉消暑去了。 午后日色明烈。 后院儿里贴墙站着的芭蕉,叶大葱绿,两排翠竹弄着斑驳的影儿。 祁北南给躺靠在凉椅上的萧元宝缓缓打着扇子。 两人一同瞧着亭中置的一缸碗莲冒出的艳丽花骨朵儿。 “说是南方的品种,极易开花,先时在街上瞧见叶黄枯焉儿我原还不信。” 萧元宝偏头看向祁北南:“叶黄枯焉儿的,那你作何还带了回来?” “瞧着是个老妪摆的摊子,便花了几个铜子儿买了一株,想着带回来反正给你拾腾。” 萧元宝眼睛微弯。 “我哪里收拾得来什嚒花草,不过也是唤人取了水给养着,它倒是会长。” “你说不会,我们搬来这园子时后院儿里只几座生些狗尾草的假山和一汪臭水,如今水清花红,哪里是不会的样子?” “祁大人一贯会夸人。” 萧元宝望着青葱的夏色,与祁北南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话。 虽是已相伴近十年,他想,这般午后,这样的日子,当真是一辈子也过不够的。 京中不少官眷都笑话他不通诗书,大字不识,是个愚人。 可恍然间,他好似明悟了书页上长厢厮守这四个字沉甸的美好祝愿。 他嘴角含笑的想着,他应当也并非那些人口中那般愚钝的,想明白了,胸口郁着的一层厚厚的霾倏尔间就散开了。 只是不知怎的,身体却有些虚浮,不知是不是困意上涌,觉得困倦的好生厉害。 若他能早想得通透,少思少想,许也不会让本孱弱的身子走上今天这步。 “过两日我再买些旁的花草回来吧,把这园子添的更满些,彼时咱们一道乘凉也舒适。” “只是选什么好?” “茉莉?或是玉兰?要不然还是茉莉吧,清香又能驱蚊。” 祁北南依旧徐徐说着,像个喋喋不休的老夫子。 半晌,他见萧元宝也没答自己的话,不由得垂眸看向凉椅。 “小宝。” 祁北南小心翼翼的唤了声。 凉椅上的人轻阂着眸子,两扇睫毛在眼睑上落下了片阴影。 他神态轻和,像是睡着了一般,只是安静的让人察觉不到一丝生气。 代为应答祁北南话的,只有园子里沙沙的风声。 祁北南手中的扇子骤然坠地。 他心知肚明,今日种种皆已是回光返照,可当事实真摆到了眼前,却还是失了神智。 噩梦终究成了现实。 祁北南屈跪在地,脸埋在凉椅间安然躺着的萧元宝的胸口,他后脊颤动,嘴间喃喃哀求。 “小宝…… 不要走,不要走……你走了我再没有家了……” 日色依然明丽,竹影婆娑起舞。 那一年,那个午后,年仅二十余的萧元宝,化作一缕夏日里抚过鬓角的风,飘走了。 …… 噼里啪啦扎炮竹的声响穿过弄堂,越过白墙青瓦,落在了屋室之人的耳朵里。 时逢年节扎炮竹,驱赶年兽以祈来年之福;寿辰婚娶扎炮竹,是以添喜庆热闹的气氛。 而人离世,也一样是会扎上一串炮竹的。 祁北南自而立年起,便再听不得炮竹声。 那炸裂开的炮仗,激荡的声响,总会将早已是死水一样的心剥开。 迫使他忆起那个人故去时,宣天的锣鼓炮响。 纵使已过去许多年,彼时彼刻让他跪倒在地的心绪,却还是能再次灌满他的四肢百骸,抽走所有的力气,清晰的似乎事情又重新上演了一遍。 在三十岁后的很多年里,他近乎麻木的辗转奔波,为皇帝排忧解难。 他是百姓爱戴的父母官,是朝廷信重的功臣,没有人敢在他眼前扎他不喜的炮竹。 而当明晰的炮仗声再度传尽耳朵时,祁北南不得不讶异,讶异何处来的炮竹声。 他微微思索后,便已了然,或许这串炮竹是为他而放的。 他老了,两鬓斑白,满目疮痍,在病榻上躺了有些光景。 意识清明时,曾嘱咐一屋子的门生,说自己死了也可以为他放上一串炮竹的。 他这年岁,这身体,躺着躺着忽的死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也并不惋惜,反正在那个人离开的那一年,他早便对这尘世间没了多少眷恋。 只是这人死以后,怎么还能听见为自己放的炮竹声呢? 祁北南不得其解,胸口因听到炮声熟悉的闷痛,促使他习惯性的抬手捂住。 当手掌贴到胸口时,他忽而睁开了眼睛。 霎那间,他惊心的发觉,自己竟处于一间幽暗的小室里,卧在张小小的木床上。 借着纸糊的小窗透进来的一些昏暗光亮,他看见了一张泛着旧气的长桌。 上头堆叠着高高的几摞翻得发旧的书本,以及下等的猪毫笔,残次的墨石。 年事高的人脑子里存着太多的记忆,祁北南怔愣了片刻,方才想起这竟是年少时与父亲在丘县相依所住的小家。 思及此,他缓缓抬起了双手,那是一双十指匀长,皮肉紧细,尚且还未完全长大的手。 他从床上下去,望见靠着床根的一双布鞋也不过才五六寸。 祁北南恍然意识到了什么。 他匆忙前去打开房门,伴随着嘎吱声,一阵萧瑟的风迎面扑了过来,吹的裤管簌簌作响,明晰的感受直教人知晓这并不是梦。 院子外的炮竹声依旧在响,是临近年关了。 县城里的年节气氛总比村野来的更早,也来得更浓些。 “爹!” 祁北南激动的唤着人,跑着前去小院儿的另一头。 屋檐下撞见的两个白灯笼,促使他喜悦的心慢慢又冷却了下去。 小院儿人烟气潦,蒙着一层冬月的灰败萧条,除却凛冽的风声,外头的炮竹声停了,便安静的只能听见他自己的脚步声。 如若不曾记错,而今当是开德十五年,正值他十岁之时。 这一年,与他相依为命的父亲离世,他一人操办了后事,独居于此为他父亲守孝。 他们父子俩原本并非丘县人士,祁北南五岁那年才从江州云水村搬来的此地。 祁爹是个儒雅的读书人,昔时考得秀才傍身糊口。 开德年初,新帝登基不久,十分看重读书人,小小秀才朝廷的恩禄也丰厚。 不单赏田地,又还给月俸。 祁爹并没有远大的志向,他娶妻以后便在村里办了个私塾,以教书育人谋生。 夫妻恩爱,村友敬重,日子原本过得很是和美。 可惜世事无常,开德五年,祁北南出生,祁母难产撒手人寰,祁爹悲痛不已。 岳家借幼子孤弱,试图将祁母的亲妹妹嫁过来做续弦。 这样的事倒也寻常。 只是祁爹深知亡妻做姑娘时岳父岳母待她并不亲善,婚后反而时常上门来关切,实则是为讨要吃穿和补贴。 祁母棺椁尚未入土,岳父岳母便说起了续弦之事。 这哪里像为了稚子,倒更像垂涎祁家宽裕的日子,不想肥水流进他人田。 祁爹是个痴情人,他未有续弦的心思,即便为了孩子生这样的念头,断也不可能会选妻妹。 他历来宽和,此事却严厉的拒了岳父母。 然而岳家却并未因此而断了念头,反倒是常有前来痴缠。 以此过了五年,祁爹再难忍受,眼见孩子也大了,于是心一横暗中变卖了家私,带着祁北南远远儿的搬到了丘县,以此断了那头的联系。 在丘县虽没甚么亲友,但胜在清静。 祁爹继续教书营生,祁北南也在他爹耳濡目染下读了许多书。 昔年,祁爹离世以后,云水村那一家子不知怎的得了消息,竟是找了过来。 一家子以为祁北南年少好拿捏,巧言说是得知他父亲离世,怜惜他至此成了孤儿,特地前来照看,实则意图霸占这方院子。 祁北南心性本就成熟的早,虽搬来了丘县五年,却从未忘记当初他们父子俩搬来的缘由,便把他们请回去。 这外祖一家眼见他软的不吃,便露出了原本的嘴脸。 指着他爹的排位骂,骂他克死了他们一个女儿,又还害得小女儿蹉跎了年纪成了老姑娘嫁不出去,今时今日必须给他们赔偿。 撒泼耍赖着不肯走。 祁北南怒而报了官,他爹是秀才,又还是教书先生,在这一带名声不差。 县老爷了解事情始末,虽怜惜他一个孩子,可清官难断家务事。 他们并未犯什么大错,顶多贪心胡搅蛮缠,至多也只能将他们赶回江州。 经此一事后,祁北南也离开了丘县,他跋山涉水,四处求学。 十七岁那年中举,二十岁时得了官职。 这一年,他觉着既已立业,是能成家了。 于是带着信物,前去寻到了指腹为婚的夫郎萧元宝。 萧母和他母亲是手帕交,感情甚深,曾约定婚后生下孩子要结为亲家。 两人虽未嫁一方,可婚后也依然来往密切,直至他母亲离世。 祁北南四岁那年,萧母和她丈夫抱着个小婴儿来了一趟家里,他不知长辈们说了些什么,只依稀记得那日父亲很高兴。 与他说襁褓里的婴儿将来会是他的夫郎,让他抱一抱。 后来他们父子俩搬离了江州,陆陆续续和萧家也有着些书信联系,只是没两年听说萧母也亡故了。 祁爹得知消息,怅然了许久,嘱咐他刻苦读书,来时考取功名好好照顾他年仅三岁也丧了母的夫郎。 一年后又听闻萧爹续了弦,彼时他父亲也已经卧病在床,还是他坐在床前读的信。 后来祁北南四处颠簸,倒也曾记着萧家的 他不知是自己住址不定,信未曾送到他手上,还是他那个小夫郎不识字回信不易。 总之一番周折兜转,两人再次见到,于初见已是十六年后。 彼时十六岁的萧元宝纤弱苍白,性子内敛怯弱。 祁北南见着便觉得有些心疼。 然而萧继母得知这桩婚事,竟还嫌说萧元宝身子不好,不是长久之相,试图将自己亲生的小哥儿嫁与他。 他便知,这些年夫郎失去了生母,过得许是不易,后悔没有早些前去寻他。 婚后的生活过得还算顺遂,他们两人合得来,感情很好。 祁北南漂泊小半生,对再次拥有的家十分珍惜和眷恋。 只是萧元宝的身体不大好,经不得辗转颠簸,他初近官场那几年公务又繁忙,两人总是聚少离多。 总想着等升迁了,安定了,一切便都好了,届时便再不必分开。 可事有定期,并不是什么都经得起等待。 想到这些,祁北南不免心中一窒。 忽的,他止了思绪,快步跑回了屋。 书桌下的暗格中,他捧出了个四方木盒,擦得干净的盒盖打开,内里躺着枚挂脖的云纹银锁。 看着熟悉的银锁,他眸光柔和,轻轻拂过锁身,眸子倏然又坚定起来。 这回,他不要再四处辗转求学了,他要早早的到他身边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